1、第三单元检测卷(150 分 150 分钟)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得 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 分) 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诗经郑风)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尝贻余核舟一 ,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 分)诗经关雎中,男子追求女子没有成功,从而以“ 寤寐思服 ”表
2、达其对女子的日夜思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表达即使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友情的句子是“ 天涯若比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 分)徽州之美,若比作花儿,觉得都不太合适。小巷里,见到金黄的凌 xio 花,从班驳的粉墙头上露出脸儿来。不仅绚烂美好,但只是人间的一季春色。徽州更像是一棵五百年的白果树,开阔静气,静默不语。她立在村头,枝干粗壮,翠衣蹁跹,几个人也合抱不过来。白果树也称银杏树,高贵典雅,是树中君子。白果树在秋天里落了叶,树下一片璀璨的金黄,捡起来一片片金色的小扇子,夹在书里做书签,清雅静美之极。(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 分)凌 xio(霄)花
3、 蹁跹(xin) 璀(cu)璨(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班驳 ”,正确写法是“ 斑驳 ”。(2 分) (3)文中画线句子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 不仅 ”改为“ 虽然 ”。(2 分) (4)文段主要运用了 比喻 和 拟人 的修辞手法。(2 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 分)(1)傅雷家书中,傅雷与儿子 傅聪 (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 真诚 ”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2 分) (2) 安徒生童话 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王子祝福的小美人鱼;也有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变成白天鹅的
4、丑小鸭 。(2 分) 4.(宿迁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12 分)材料一 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选自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 年 12 月 21 日人民网)材料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选自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2018 年 3 月 20 日教育部网站)材料三 人民教育出版
5、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表总数(篇)年平均数(篇) 增长率版 本 小学初中 小学 初中小学初中2013版 69 64 11.521.32017版124124 20.741.379.7%93.8%注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1)阅读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4 分)与 2013 版相比,2017 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总篇数增加近一倍,中小学生年平均阅读古诗文篇数增加近一倍,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其中初中增长率比小学高。(4 分)(2)小明拿到语文课本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4 分)示例:小明同学,刚开始学习古诗
6、文的时候,是有一些难度,不要急,要坚持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你走进古诗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时,你就会发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还能够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丰富个人内涵。(言之有理即可,4 分)(3)西楚中学将邀请丁立梅老师来校担任“经典咏流传”大赛的评委,活动时间为 2019 年 4 月 24 日上午 900。请你以该校的名义拟写一份邀请函。(4 分)示例:邀请函尊敬的丁老师:您好!我校准备开展“经典咏流传”赛事活动,特邀请您于 4 月 24 日上午 900来我校担任大赛评委,敬请莅临指导!此致敬礼西楚中学2019 年 4 月 18 日(格式正确 1 分,内容完整、简洁 2
7、 分,共 4 分)二、阅读(5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21 分)(孝感中考)幽幽七里香丁立梅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这是我大学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这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书籍。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
8、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
9、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大吃一惊,抬头,阅览室里的其他人已走光,夜已深。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很快,我要毕业了。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
10、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寻似的看他,他却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一直被我珍藏。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有删改)5.联
11、系全文,体会标题中“七里香”的含意。(4 分)表面意思是窗外种着的七里香,(2 分)深层含意是他人的友善和关爱让“我”感受到的温暖和美好。(2 分)6.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3 分)故事 阅读书籍 抄写诗 (1) 收到礼 珍藏礼物情节 经 物 内心感受(2) 美妙(丰盈、痴迷) 愉悦 猜疑(3) 感动(或:感恩、温暖) 7.按要求赏析画横线句子。(4 分)(1)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赏析加点词语)(2 分)“贪心”本意为“贪得无厌、不知足”,这里贬词褒用,写出了“我”对知识的渴求(或:对读书的痴迷热爱)。(2 分)(2
12、)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从修辞的角度赏析)(2 分)运用排比(或:反复)的修辞手法,连用三个“忘了”强调了读书(诗经)对“我”的改变之大。(2 分)8.请从第段或第段的画波浪线句子中任选一处,说说它有什么作用。(4 分)示例一:选第段。作用:照应文章标题,交代了阅览室环境的清雅,烘托了“我”读书时愉悦的心情。示例二:选第段。作用:照应前文(或:文章标题),交代了看书环境的清雅,烘托了乐于助人者的美好形象。(任选一处即可,4 分)9.猜一猜谁最有可能送“我”礼物,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6 分)示例一:图书管理员。根据文中“我”每次来看书时,他熟练地帮“我”取书
13、,可见他知道“我”的读书喜好;“我”抄写诗经时,他在“我”身边站了许久;黑夜里“我”下楼时他善意提醒“我”慢点走,可见他是个表面冷漠内心和善的人;他根据借书证知道“我”姓“丁”;从文章详略安排来看,“我”在文中对图书管理员花的笔墨最多,所以他送书给“我”的可能性最大。示例二:身边的男生(女生)。在阅览室他(她)经常坐在“我”身边,知道“我”的读书喜好;见“我”衣着简朴,猜测“我”囊中羞涩,为了“我”毕业后还能继续读到古诗,所以送书给“我”。(言之有理即可,观点 1 分,理由答出两点即可得 5 分;共 6 分)二(19 分)(海南中考)朱万曙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
14、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
15、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 A 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 B 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
16、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 C 又如,一部红楼
17、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 D 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 2017 年 8 月 24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0.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4 分)示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4 分)11.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3 分)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B.引出中心论点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D.激发阅读兴趣12.文章第段说:“品
18、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请简要回答。(3 分)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3 分)13.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 分)举例论证。(1 分)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3 分)14.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 A、B、C、D 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5 分)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放在 A 处最为合适。(2 分)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
19、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点。(3 分)三(15 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20、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 分)(1)屋舍俨然 俨然: 整齐的样子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邀请 (3)处处志之 志: 做记号 (4)未果,寻病
21、终 果: 实现 (5)问君何能尔 尔: 这样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2 分)渔人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起来。(2 分)(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 分)这之中隐含着人生的真理,(我)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2 分)17.发挥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画面。(3 分)示例:白发老人手持竹篮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情境合理、描述生动即可,3 分)18.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和饮酒(其五)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有哪些共同特点?(3 分)没有战乱,没有阶级,没有
22、剥削;人人自得其乐,自食其力,和平恬静;生活富足,环境优美,和谐美好。(每点 1 分,共 3 分)三、写作(55 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 分)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请以“答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提示与要求】(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写作指导】“答案”是指对有关问题所做的解答。“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告诉我们写作的素材要从“生活中”去选取。“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说明答案具有多样性。后面的两句提示尤为关键,“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直接点出了写作内涵。什么样的答案需要穷其一生去寻找呢?是关系到“人生意义”“人生真谛”方面的答案,还是指引人生道路的方法和道理呢?“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告诉我们,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和创新的过程,不断奋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