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蓉 城 名 校 联 盟 2017 2018 学 年 度 ( 上 ) 高 2017 级 期 中 联 考物 理考试时间共 90 分钟,满分 100 分来源:学科网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 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 “条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
2、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第卷 选择题(共 44 分)1选择题(本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B悬挂在竖直绳子上的物体,绳子对它的拉力一定等于重力C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D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2原长为 10cm 的轻弹簧竖直放置并上端固定。当下端挂上重 2N 的钩码时,其伸长1cm。当弹簧下端挂上重 6N 的钩码时,其弹簧的长度为(弹簧均处于弹性限 度内)A3cm B4cm C13cm D14cm3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
3、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C物体的速度减小时,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4某同学从住宅楼顶使一小石块自由落下,用曝光时间为 s 的201照相机拍摄小石块在空中的运动,得到的照片上有一条模糊的径迹FAB GF2F1AB(如图) 。已知该楼层高约 3m,每块砖的厚度为 6cm,径迹的下端 B 距地面的高度为 1.2 m。则该住宅楼的层数大约为A6 层 B22 层 C33 层 D44 层5如图所示,重力为 G 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将重力 G 分解为垂直斜面向下的力 F1和平行斜面向下的力 F2。则AF 1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方向与 F1方向相
4、同,大小为 cosCF 2就是斜面对物体的弹力D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因为斜面发生了形变6关于成任意夹角的两共点力 F1、 F2的合力 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 F=F1+F2BF 不可能比 F1、 F2中最小的还小C若仅将 F1增大时,则 F 的大小可能不变D若 F1、 F2都增大时,则 F 必然增大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着 A、 B 两物体在力 F 作用下均处 于静止状态。则 B 物体受力个数为A5 个 B4 个 C6 个 D3 个8在某次救援中,消防队员抱着被救者在直升机的竖直悬绳牵引下以 10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上升到离地面 15m 高处时,被救者的手机突然从口袋中掉出。则手
5、机从掉出到落地的时间为(不计空气阻力,g=10m/s 2)A s B3s C1s D s3 )2(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 研究方法B “质点、重心、平均速度” 概念的建立都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C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均采用了比值定义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
6、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10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B静止的物体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C静摩擦力可与物体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D滑动摩擦力一定是物体运动的阻力11某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 4s 末和 25s 末的速度比为 425B物体在第 4s 内和第 25s 内的位移比为 )32()625(C物体通过第 4m 和第 25m 所用时间之比为 17D物体在第 4s 内和第 25s 内的速度变化量相等12在下列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中,甲、乙、丙、丁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来源:Z#
7、xx#k.Com丁丙t10 tvt2 t3 t4乙甲t10 txt2 t3 t4A在 0 t4时间内,甲丙均做往返 运动B在 t1t 2时间内,甲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 0t 3时间内,甲的平均速率大于乙的平均速率,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丁的平均速度D在 t3时刻,v 甲 v 乙 , a 丙 a 丁13某汽车刹车后的位移速度关系满足 x=20.25-0.25v2,其中 x 与 v 的单位分别是m 和 m/s。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汽车刹车时的初速度为 9m/s,加速度大小为 2m/s2B汽车刹车后前 5s 内的位移为 20mC汽车刹车后第 5s 内的位移为 0.25mD汽车刹车后 6s 末的速度大小为
8、3m/s第卷 非选择题(共 56 分)14 (4 分)图甲是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和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图,方案为: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图乙是教材中为了测定木板和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演示实验图,方案为:弹簧秤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木块连接,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1)就上述两种方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方案没有多大差别,都一样B在乙图中,无论拉力 F 多大,只要弹簧秤的读数稳定时,其读数都等于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 小C在实验时,甲图中必须保证木块匀速运动,而在实验中不容易满足其条件,故乙图 方案更合理(2)在该实验中,将弹簧秤竖直悬挂木块静止时其读数为 T1;在图乙中
9、,用力拉动木板时其弹簧秤读数为 T2,则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15 (6 分)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 情 况如图甲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 与细绳的结点,OB 和 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 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关于此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次实验中,O 点位置不允许变动B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 O 点的位置C实验中,应尽量避免弹簧、指针、拉杆与刻度板间的摩擦D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 O 点(2)图乙中的 F 与 F
10、两力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 ) 370F(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16.(6 分)下图是教材中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 速度的实验装置图。(1)在该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调整滑轮高度使连接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B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打点后再释放小车C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2)该实验中可用甲(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乙(电磁打点计时器)两种打点计时器,其中甲装置用的电源是 A交流 220V B直流 220V C交流 46V D直流 46V(3)下图是实验中按规范操作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频
11、率为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为 m/s 2。 (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来源:学&科&网 Z&X&X&K17 (8 分)如图所示,质量 m=92kg 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2。现用与水平方向成 37斜向上的拉力作用在木箱上并使其匀速直线运动。求拉力大小。 (sin37=0.6,cos37=0.8,g=10m/s 2)18.(10 分)某平直乡间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货车与小轿车迎面相撞。交警赶到事故地并询问情况,货车司机说:“小轿车撞的货车” ;小轿车司机说:“货车撞的小轿车 ”。交警为了了解事故真相,利用专业工具测得两车开始制动点之间的距离为 85
12、m。开始制动时,货车的速度为 36km/h,小轿车的速度为 90km/h。事故地点距货车的开始制动点距离为 25m。交警找来与事故车完全相同的小轿车和货车,分别以 72km/h 的速度在该公路上制动,测得小轿车制动距离为 40m,货车的制动距离为 100m。两车在计算时均可视为质点,不考 虑空气阻力。求:(1)小轿车和货车在该公路上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2)请你通过两车相撞时的速度来判断哪位司机的说法正确。19.(10 分)在抗震救灾中,一名训练有素的武警战士(可视为质点)从直升机上通过一根竖直的长绳由静止开始缓慢滑下(此时速度很小可认为等于零)。在离地面 18m 高处,武警战士感到时间紧迫,
13、想以最短的 时间滑到地面,开始以加速度大小为 10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该武警战士落地的速度不能大于 6m/s,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 5m/s2,长绳的下端恰好着地。求 :(1)武警战士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距离;(2)武警战士下滑的最短时间。20 (12 分)甲乙两同学均在并排相邻的、各自的平直道路上运动, 相互约定:只要从对方旁边通过时就视为相遇。骑自行车的甲同学在乙同学后方 s0=13.75m 处以 v1=10m/s、加速度 a=2m/s2向乙匀减速靠近,而此时步行的乙同学正好以 v2=2m/s 匀速向前。(1)甲同学从 v1=10m/s 到停止的位移;(2)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同学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