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66.50KB ,
资源ID:3820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382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学生版B))为本站会员(好样****8)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学生版B)

1、第五单元检测卷(时间:90 分钟 总分:100 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6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池沼(zho) 依傍 (bng) 轩榭(xi)B.轧碎(y) 河堤(t) 记载( zi )C.喧嚣(xio) 题跋(f) 遒劲(qi)D.刹那(ch) 罅隙(xi) 对称(ch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蔓廷 丘壑 擅长 因地制宜B.料峭 摄取 岔道 磨肩接踵C.玲珑 徘徊 黏土 络绎不绝D.推崇 雕镂 踏青 就地取才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不少人驻足观赏,那一片辉煌的

2、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冲下。B.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C.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D.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丫,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妖娆的身子。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继两次承办中国女足热身赛后,曲靖又以唯一一个地级城市的身份加入了国足世界杯预选赛主场申办的行列。B.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C.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第 73届雨果最佳长篇故事奖。D.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5.下列句子中,标

3、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年。B.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C.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D.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6.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中国石拱桥一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B.苏州园林是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文”,是一篇出色的说明文,

4、以散文化的手法生动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C.蝉一文使用了大量的文学笔法,有情节,有描写,读起来更像小故事,因而它不是一篇说明文。D.梦回繁华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7.根据下面材料,给“搭棚的”下个定义。(4 分)拿建筑行当里专搭脚手架的架子工来说,这在北京可是出名的行当。那时候干这一行的叫“搭棚的”。办红白喜事要搭。那可真是套本事!拉来几车杉篙、几车绳子和席,把式们上去用不了半天工夫,四合院就覆盖上了。(选自萧乾北京城杂忆)8.根据要求,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4 分)顺顺同学有一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家随笔”。他向你介

5、绍说:“这套书可有意思了,单是书名就很特别。你看,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集子叫凝动的音乐。建筑虽然固定不动,却有韵律之美。”你接过其他三本看了看封面,跟着说:“ 。”顺顺又说:“文学家里我最喜欢鲁迅先生了,我想从语文课本中选几篇他的文章汇编成集,你觉得取个什么名字好?”你说:“集子就叫 吧,因为 。”顺顺信服地点点头。(1)从下面三本书中任选一本,仿照顺顺的说法,表达你对书名的看法。(2 分)书名:穿过地平线 作者:地质学家李四光书名:看风云舒卷 作者:气象学家竺可桢书名:彼此的抵达 作者:桥梁学家茅以升(2)在横线上填写自拟的集子名称,并说明理由。(2 分)9.学习苏州园林一课后,班内开展了以

6、“话说苏州园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进来。(6分)(1)【巧对对联】苏州园林的美景令人陶醉,同学们为了表达对它的赞美,拟写了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2 分)上联:桂林山水甲天下下联: (2)【诗句还原】下面是一首吟咏苏州园林“怡园”的诗歌,次序已被打乱,请将它还原。(2 分)水芝开出似车轮 便有红鱼跳绿萍石幢一夕桃花雨 叠石疏泉不数旬原诗正确的顺序是: (3)拟写标题学校电视台拟拍摄专题电视片话说苏州园林,该电视片计划从“建筑”“历史”“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下面已经定好的一集标题,从其他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再写两集电视片的标题。(2 分)历史自然遗风二、阅

7、读(24 分)(一)丝绸之路上穿行千年的植物白 雁丝绸之路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古代中国腹地一条连接亚非欧商业贸易的通道。经过这条通道,中西方互通有无。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就通过这条通道传入了中国。黄瓜名称的改变就具有传奇色彩。黄瓜最初叫“胡瓜”,公元 6世纪前传入中国。“胡瓜”为什么改叫“黄瓜”呢?原来隋炀帝因为有鲜卑血统而“讳胡”,所以他将涉“胡”的字眼一律更换。按照五行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因此黄色属于中央之色。隋朝以鲜卑血统入主中原,为了宣示隋皇室统治的正统性,才无视“黄瓜”之绿色而改为黄色。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和北非地区的两河流城,而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小麦,出土于距今约四千年

8、的新疆小河墓地。大约一千年之后,小麦的身影又出现于小河墓地以东的吐鲁番地区。能证明小麦是外来植物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出土于中原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有“来”和“麦”这两个汉字,就保存了小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信息。“来”的繁体字是“來”,其甲骨文字形之一,很明显是一个象形字,像一株小麦的形状:中间是直立的麦秆,上面是左右对生的麦叶,下面是麦根。“来”的甲骨文字形之二 ,上面的斜撇像成熟后下垂的麦穗。后来甲骨文被金文取代,“来”的金文字形 将下垂的麦穗之形变为一横,而且表示麦秆的一竖还穿透了这一横,这就为字形的“讹变”埋下了伏笔。据此看来,“来”的本义是外来的小麦,后引申为来去

9、的“ ”。“麦”的繁体字是“麥”,其甲骨文字形 ,上面是“来”,即麦子;下面是“文”,像一只脚趾朝下的脚。甲骨文中的脚都是有方向性的,脚趾朝下就表示从外而来,因此整个字形的意思为:麦子是从外地引进而来的作物。你看,这其中是不是充满了传奇性?其实,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还不止这些。大蒜的原产地是西亚和中亚,最迟在汉代传入中国,它最初传入中国时和在西方一样是作为药物的,后来又变成了辟邪之物。原产于印度的甘蔗传入中国南方后,唐朝向印度学习熬糖法制作出了红糖,唐大历年间,四川一带人探索出了制作冰糖的方法,然后再次传回到了印度。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还有很多。在这些植物传奇变化的背后,还有很多文化遗产的奥秘等

10、待我们去探索。丝绸之路正以它博大的胸怀向世人述说着它的历史10.结合全文,分析本文标题包含了哪些信息。(3 分)11.文章分别从哪些角度说明了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的“传奇色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 分)12. 请指出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 分)13.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 分)“申遗”是某国家或地区以某一特殊文化遗产价值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行为。申遗成功后,可使该遗产项目得到较好的保护。2014 年中哈吉三国“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成功。(二)烽火台的诉说陈芳烈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就需要共同抵御洪水、野兽等灾害和天敌,这时就少不了彼此沟通和

11、协作。在远古时期,由于没有文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靠声音和肢体语言;在我国的殷商时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后来人们开始兴建烽火台,出现了用火光和烟雾传递信息的办法。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修建在制高点上、形似碉堡的方形建筑,那就是烽火台。不过,烽火台的历史要比长城还要久远。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的烽火台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在周朝时,中央与各诸侯国都在边疆或通往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哨兵一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

12、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烽火戏诸侯”。故事说的是荒淫无度的周幽王自从得到美人褒姒之后,便整天想尽办法来博得褒姒开心一笑,可美人一直无动于 zhng( )。有个近臣献计说,当年先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在骊山之巅建有 20余处烽火台,每当有贼寇侵犯时,烽火台便点火示警,火光、烟雾直冲霄汉,甚为壮观。附近诸侯见此情景,无不发兵相救。这些年来,天下太平,已多年不见烽火点燃,如果君王偕王妃同游骊山,夜举烽火,这时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妃必笑无疑。昏庸的幽王居然听从了这位近臣的馊主意,其下场我们也都知道了,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

13、此终结。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规模更大了,使用规则也进一步完备了。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汉代烽燧,其雄伟的气势可使我们约略窥见当时烽火通信的盛状。那时,烽火台的使用也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则。白天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哨兵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烟”或“烽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点燃的烽火还可以悄悄告诉你一些简单的信息:放一道烽火,表示入侵者在 500人以下;放两道烽火,则表示入侵者在 500人以上。在古代,烽火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烽火出现,便意味着战争来

14、临。南朝吴均有诗句“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大意是说军情文书从边疆传来,报警的烽火像萤火虫一样乱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中也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这些都是当时紧张气氛的生动写照。之所以在战争中使用烽火,是因为它传递信息的速度很快。汉武帝时,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大军出征匈奴时,就以烽火作为进军信号。据汉书记载,仅一天时间,烽火信号便可以从当时的河西(今甘肃省)传到辽东,途经千余里。用烽火报警的通信方式一直延续了多个朝代,直至清朝末年。随着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方式的出现,古老的烽火通信终于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14.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这个词语。(2 分)无动于 zhng( )释义: 15.结合全文,简要说说我国“烽火通信”方式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2 分)16.第段和第段中两个加点的词语分别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请加以分析。(2 分)17.第段和第段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结合其内容加以分析。(2 分)18.作者在说明过程中或讲述故事,或引用诗句,请任选一个方面,请举例分析其作用。(2 分)三、写作(50 分)19.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物品对我们的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请选取一件你认为最不可或缺的物品,以不能没有你为题写一篇说明文。要求:内容充实;不少于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