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7 ,大小:1.52MB ,
资源ID:2914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91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时《学与问》课件)为本站会员(好样****8)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时《学与问》课件

1、23.学与问,“学问”,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学习,结果几年下来,他却一无所获;老大得到了有“问”字的半块,于是遇到问题就问别人,结果别人最后都很烦他,几年下来,他也一无所获。同学们,你认为兄弟俩一无所获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学与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学与问这篇课文。,、自学课文。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查字典或联系

2、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xi shn ku f xing,懈 沈 括 辅 翔,不懈 姓沈 概括 辅助 翱翔 松懈 沈阳 括号 辅导 飞翔,生字词,知识殿堂 金钥匙 铺路石 缠着 无影无踪 科学奥秘 不懈探求 稀奇古怪 五彩缤纷 日新月异 瞬息万变 随时随地 能者为师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相辅相成 强健有力 翱翔 芳菲,din shi p chn,o xi,shn,f,o xing,五彩缤纷: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近义词:五颜六色)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相辅相成 : 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字词释义,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

3、事理的文章。 文体: 议论文,中心论点:勤学好问,议论文的主要特点:,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即议论文的“三要素”。 2、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它主要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或阐明道理,或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出其谬误。因此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议论文的语言是以议论为主,而记叙、说明、抒情等也有,都是为议论服务的。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鲜明。,、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1、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文章层次:,2、列举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3、解决问题还要善于

4、求教,拜能者为师。,4、列举沈括的故事,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5、总结,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理清思路,先提出观点:( )再通过 ( ) 来证明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哥白尼小时候和沈括小时候的 两个事例,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1.课文围绕“ ”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事例,告诉我们“ ”的重要性,教育我们要从小养成 的习惯。,勤学好问,问,勤学好问,阅读课文,分析问题:,2.文章的

5、中心论点是“勤学好问”请在第1、5自然段中找出与这一论点一致的文章的中心句,用“”画下来。,学与问的关系,第一段: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第五段: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知识就是指有(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 )。“问”常常是( ),是( )。,人们常把 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问的重要意义。,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下面的文字都是为

6、了说明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说了谁呀?那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勤学好问;爱提问题; 留心观察;充满好奇),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近哥白尼。 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好问 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

7、: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不懈探求,缠着,列举内容的省略,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不

8、懈探求:对于问题,真理的探索求知永不疲倦。稀奇古怪: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般。 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哥白尼,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哥白尼经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和研究,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从此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日心说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后,才为人们所接受,这是天文学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不仅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支柱。“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前进”(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哥白尼著有阐述日

9、心说的天体运行论(1543年出版。,从哥白尼的故事,领悟到什么?,学会发现问题,多多提出问题。,哥白尼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勤学好问,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 ?,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下面,作者又列举了一位名人的例子,我们再继续学习第四段。,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杭州钱塘人。沈括的科学

10、贡献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领域。著有梦溪笔谈,本书全面总结了宋朝以前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评价沈括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1979年7月1日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196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2070命名为沈括。,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梦溪笔谈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

11、时候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沈括是个(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 的人。,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侯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仍然”这个词说明什么? 答:说明沈括时时挂念着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

12、探求,所以来到深山的寺庙里才能有所发现,明白诗中的道理。,这个事例说明“善于把 ( 勤学好问)和 (观察思考) 结合起来”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读第四段,完成练习,(1),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 (2),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3),( )时期的沈括是个( ),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 ) 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思考:沈括小时侯对什么产生 了疑问?他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产生疑问,请教好

13、学,放在心上,亲临现场,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又该怎么做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面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自由读3自然段。思考上面的问题。,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为师,能者,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

14、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理解:什么叫“能者”?,理解:什么叫“能者”? 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什么叫“能者为师” ?,什么叫“能者为师” ?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学无涯而问不止, 问无休而学有成。,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

15、许许多多的知识.,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下面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谁来说说学与问究竟有怎样的联系? 怎样成为学习的主人? “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比喻什么?,第五段:全文总结,深化中心。,学除了贵在问之外,还贵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学习者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学习者?,贵在恒,学习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贵在勤,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

16、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贵在专,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贵在疑,贵在,学无涯而问不止,问无休而学有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耻下问 刨根问底 寻根究底 好问决疑 好问则裕 不愧下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 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 子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 充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郑板桥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 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作业:A学了课文学与问,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17、可以先说说,然后再写下来。 (提示:要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写的时候可以联系一下自己的情况,那样会比较具体。)B 了解一个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并把自己想的也写下来。,精讲点拨,1、提出论点:学问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作者用两 个比喻论证了问的重要性。,2、事实论证:用哥白尼的事例,再次论证了问的重要性。,3、道理论证:作者告诉我们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以 能者为师。,4、事实论证:作者列举沈括的事例,认为只有把勤学 好问和善于观察相结合,才能求得真知。,5、归结全文,深化论点: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在学 中问,在问中学,号召大家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金钥匙,每事问(1924) 陶行知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问到底(1924) 陶行知 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 他一被问它怕您。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