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600.62KB ,
资源ID:2737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73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好样****8)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

1、第 11 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1953 年,在制定“一五” 计划时,我国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这主要是为了( )A.迅速增强国防实力 B.体现中苏友好C.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D.满足生活需求答案 A2. 导学号 34224027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3 年 4 月出版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从题目图片提供的时间信息“1953 年 4 月”着手思考。“1953 年”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

2、改造的第一年。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答案 A3.1957 年全国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达到 17.5 万人,比 1952 年增长两倍。工业和基本建设部门的职工达到 1 019 万人,比 1952 年增长 66%。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生产力B.文化教育事业长足发展C.国家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D.党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解析 19531957 年,国家正在大力开展“一五”计划建设,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工业建设不断发展,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部门的职工不断增加。答案 C4.下面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

3、上面有“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等标语,它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D.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解析 由题干关键信息“社社亩产万斤粮”可知,反映了“ 大跃进 ”时期的浮夸现象。答案 D5.1959 年 7 月,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工作中所面临的突出矛盾,是由于比例失调而引起各方面的紧张。”他所说的“比例失调” 主要是指在国民经济中 ( )A.工业成分所占的比例过高B.农业所占的比例过高C.个体经济所占的比例过高D.商业所占的比例过高解析 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再加上工业领域的“大跃进”,工业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过高,

4、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这也是导致十年探索时期出现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答案 A6.“文化大革命” 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 年却出现经济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着手恢复国民经济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的批评C.“文化大革命” 动乱接近尾声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解析 1971 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对国民经济进行了恢复调整,1973 年经济复苏局面的出现,正是其调整的结果。答案 A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产品1952 年产量比 1949年增加(%)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粮 1.639 亿吨 45 9.3棉 130.4 万吨

5、193 53钢 135 万吨 754 46.2煤 6 649 万吨 105 7.4材料二 产品1957 年产量比 1952年增加(%)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粮 1.95 亿吨 19 30棉 164 万吨 26 93钢 535 万吨 296 580煤 1.3 亿吨 96 210(1)说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的数据变化,说明我国社会经济发生的变化 ,分析变化出现的原因。参考答案 (1)1952 年,我国已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国家具备了开展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条件。(2)变化:到 1957 年,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原因: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制

6、度的建立,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党和政府正确的决策和领导。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1950 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规模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 1953 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 )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答案 D2.下图是我国“一五” 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

7、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了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因此,A、C 两项说法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 项说法错误。图片中工人高涨的工作热情,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因此,D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 D3.1953 年 11 月,我国开始实行油料计划收购和食油的计划供应,1954 年 9 月开始实行棉布计划供应、棉花计划收购。这种统购统销政策( )A.稳定了农产品的价格B.遏制了不法商人的投机行为C.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D.暂时缓解了供求之间的矛盾解

8、析 统购统销政策是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本产品匮乏的情况下实行的,它暂时解决了供求之间的矛盾,稳定了物价,对保障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社会改造,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答案 D4.(2018 河北衡水金卷)下图为我国 1952 年底至 1956 年底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种经济成分变化最主要的意义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D.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解析 据材料可知,社会主义改造后,公有制经济逐步占主导地位,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故A 项正确。答案 A5. 导学号 34224028 下图是19571960

9、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恰当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解析 题目提供的图表直接反映出,当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在直线上升,而农业总产值却在大幅度下降。这充分说明“大跃进” 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答案 D6.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

10、验解析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因此,A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 A7.1970 年 12 月,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 S 形。”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第二个“30 年”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正是走了“S 形”。这一时期“走弯路” 的突出表现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解析 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个30 年”指的是 19511981 年,“走弯路”即出现挫折,而 A、B 、C、D 四个选项中,只有 C 项属于挫折 ,故选 C

11、 项。答案 C8.宣传画是为特定的主题设计的宣传品。观察右图,图中儿童宣传的总路线( )A.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果进行了科学概括B.完美地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C.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D.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指导作用解析 1958 年提出的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从这个角度衡量,A 、B、D 三项的叙述都是不确切的。答案 C9.现代世界史曾对中国作出了如右图的描述,书中描述的情形出现时,我国正经历着( )A.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B.“大跃进”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的大潮解析 图中文字描述的是“大

12、跃进”时期大炼钢铁的场景。故选 B 项。答案 B10.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 20 世纪 60 年代B.富有地域特色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解析 人民公社出现于 20 世纪 50 年代,当时国家组织领导大办人民公社,实行了人民公社化,因此,A、B、C 三项的叙述都是不确切的。题干中的山歌涉及由小农经济到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的发展,这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答案 D11.1961 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

13、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起源解析 由材料中的“1961 年”, 可排除 A、B 两项。材料中的“变相恢复单干”,说明报告对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由此可排除 C 项。故选 D 项。答案 D12.1960 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新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1961 年,中共中央发出农业六十条等指示,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这些决

14、策出台主要是为了( )A.改变农村所有制结构B.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C.深入推进“大跃进 ”运功D.扭转当时农村经济形势解析 19591961 年,我国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发展家庭副业,是对农村生产关系作出的重大调整,就是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发展经济。答案 D二、非选择题13. 导学号 34224029(2017 课标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 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 年,李鸿章在一份奏

15、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 计划指出:“ 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 (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

1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 19 世纪 70 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 “一五” 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参考答案 (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 世纪 70 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 ;政府谋取矿利。19 世纪 70 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 ;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 ;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 ;

17、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 100 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夙愿。新中国成立前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 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 1952 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摘编自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材料二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摘编自中国现代化历程材料三 1958 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

18、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在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摘编自中国现代化历程(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必要性?(2)材料三中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落实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为纠正材料三中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针 ?取得了哪些成就?参考答案 (1)变化: 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才能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2)实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19591961 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成就: 从 1962 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