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 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知识复习清单第 1 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特征?渔猎采集 学会用火 群居生活2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特征?使用陶器 从事原始农业 饲养家畜 修建村落 定居生活3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文化?黄河流域早期: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粟)、大汶口文化; 晚期:龙山文化(蛋壳陶)长江流域早期: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 晚期:良渚文化(玉器、祭坛、神庙)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玉器、祭坛、神庙)4新石器晚期,父系氏族社会,出现私有制和阶级分化。5中华文明起源特征?分布广泛、多元一体;发展趋势:多元一体。6王位世袭
2、制确立的标志?启继承王位,标志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7商朝的国家管理制度? 内外服制。8 分封制的目的?对象?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古帝王后代。9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10宗法制与分封制的作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分配与继承方面的冲突和矛盾扩大统治范围,促进文化传播消极:引起地方割据,促使西周灭亡。第 9 页 共 40 页1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最高行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12商
3、周经济概况?土地制度: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土地不能随意买卖土地经营方式:井田制农业工具:木石骨蚌,青铜极少。手工业:青铜铸造第 2 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政治: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礼崩乐坏)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生产力进步思想:百家争鸣民族关系:产生华夏认同观念,促进民族交融2战国时期变法的原因?经济: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贵族专政的束缚政治:宗法分封制遭破坏思想:法家变法思想的影响3商鞅变法的内容?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在法律上, 承认了土地私有)政治: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
4、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加强对地方控制,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贵族特权)基层治理: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风俗: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利于土地私有制确立,促进小农经济发展)4商鞅变法的影响?推动秦国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5孔子春秋后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主张:核心:仁;“为政以德”。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晚年贡献:整理诗书礼易春秋6老子春秋后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哲学思想:朴素的唯物史观:道是
5、世界的本原,追求天人合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 能克刚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7百家争鸣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儒 家孟子性善论、提倡“仁政”荀子性恶论、隆礼重法道家庄子逍遥自由墨 家墨子“兼爱”“非攻”节用“尚贤”阴阳家邹衍五行“相生相胜”法 家韩 非以法治国;主张变法;中央集权8百家争鸣的影响?性质: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对当时: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基础;对后世: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 的源头活水。第 3 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
6、国家的建立1秦统一的条件?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2秦统一的过程?时间:公元前 230前 221 年策略: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 秦朝的建立:前 221 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对边疆地区: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击退了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修筑了万里长城。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确立皇帝制度: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特点:皇权独尊、皇位世袭、皇
7、权至上。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丞相:管行政、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太尉:管军事、无实权;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掌管奏章和图 书典籍),三公均为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大权最后集中在皇帝手中。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县(道)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统一车轨、文字、货币、法律和度量衡。修建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4郡县制的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5郡县制的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发展;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
8、政治的重要标志。6秦暴政的表现?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求仙访药,巡游、封禅,征发繁重;刑法严苛。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焚书坑儒”。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7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第 4 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1汉初的地方体制?影响?郡国并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原因:“惩亡秦孤立之败”)影响:这对中央集权构成严重威胁,为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2“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3西汉加强集权统治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中朝:中朝(或内朝: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
9、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参与军国大事),为决策机构;外朝,即原来的三公九卿,执行。相权受限,皇权加强。设置刺史:全国分 13 州,各置刺史一人。中央特派,监察地方(包括诸侯和地方高官),位卑权重,无固定治所;到了东汉,刺史逐渐演变成郡县之上的地方行政长官,治所为州。实行推恩令(推恩分化,削弱王国)。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王国的威胁。选官制度:加强对官吏的考核任用。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前者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 后者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注重人才道德(“举孝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 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与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集团。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
10、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2)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算缗告缗)(3)文化上: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教育上: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创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体系。(4)开疆拓土:北击匈奴;设立河西四郡;张骞出使西域(意义: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设立西域都护府(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4简述两汉的文化成就?史学:史记(纪传体通史)汉书(断代史)。文学:汉赋、乐府诗(具有现实主义特点)医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
11、基础;神农本草经是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数学: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东汉九章算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农学: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第 5 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巨大。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以增强实力。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较快发展。(2)影响: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
12、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意义?(1) 内容迁都: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改籍贯:迁至洛阳的鲜卑贵族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穿汉服、学汉语: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姓氏:改鲜卑姓为汉姓。仿门第: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通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2)意义: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第 6 课从隋唐盛世
13、到五代十国1隋朝的建设?广设仓库:在中央和地方广设仓库。既有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质的仓库,也有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 间的义仓。兴建两都:隋文帝令宇文恺主持营建大兴城,隋炀帝令宇文恺主持营建东京洛阳城。开通运河: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意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2隋炀帝的暴政的表现?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三征高丽,穷兵黩武;徭役繁重,严刑峻法。3“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吸取隋亡教训;戒奢从简、轻徭薄赋;知人善任;虚怀纳谏4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手工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商业:出现国际大都市长安5唐开明民族政策的表现?
14、(1)突厥:东突厥:唐太宗灭东突厥,尊太宗为“天可汗”;西突厥:唐政府灭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2)回纥:册封首领为怀仁可汗(3)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4)靺鞨:册封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6归纳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军事征服;设置机构;册封;和亲;会盟7安史之乱的原因?影响?(1)原因:唐玄宗统治后期,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军事举措失当,外重内轻,节度使的设置,军备废弛,募兵制的实行。(2)影响: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参加平叛的许多将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安史之乱导致边防空虚刚少数民族政权趁机侵扰,边疆频频告急。严
15、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8藩镇割据的影响?藩镇割据在唐朝后期延续了 100 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9五代十国的实质? 藩镇割据的延续第 7 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梳理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春秋战国、秦朝:军功爵制度。两汉:察举制(是一种至下而上的选官制度,根据道德和才学,分为举孝廉和举秀才两种)。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魏文帝曹丕采纳陈群的建议设立,根据家世、道德、才华选拔人才,上 下结合,使选官有了标准,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只注重家世,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隋唐至明清:科举制。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唐太宗时,
16、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一科,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武则天时,创立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礼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一直延续到清朝。 宋朝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制,实行锁院、弥封和誊录法。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1898 年戊戌变法,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1905 年,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2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 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势家大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 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在社会上形成了读书重学的风气,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3归纳古代选官
17、标准的演变趋势?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 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4三省六部制的职能?影响? 职能: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 影响:三省分工明确,彼此制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提高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是古代中国中央官制成熟的标志,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5唐代租庸调制的内容?作用? 内容:税征收对象为 21 至 59 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作用: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
18、收入也有了保障。6两税法实行的背景?目的?内容?意义?背景: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 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目的:解决财政困难。内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意义: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第 8 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1简述三国魏晋隋唐时期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变化?(1)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呈现繁盛之势(2)魏晋南北朝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
19、展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中国本土化。(3)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4)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亲派。2民间反佛与政府灭佛的史实?(1)反佛:范缜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 对佛教进行抨击。(2)灭佛: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发展史实?(1)建安文学:以曹操父子为代表。(2)田园诗:东晋陶渊明,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等。(3)南朝骈文:骈文
20、在形式上讲究对偶,多用四六句式,所以也称“四六文”。(4)南北朝民歌:以木兰诗和敕勒歌为代表。(5)绘画:东晋:顾恺之,代表作洛神赋图4唐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发展表现?(1)诗歌进入黄金时期,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水平。(2)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3)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行书(4)隋唐时期:代表是颜真卿和柳公权。(5)绘画:吴道子,被尊为“画圣”。5雕塑三大史实?甘肃敦煌莫高石窟、山西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6、简述魏晋隋唐的科技成果?(1)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提出了因地、因时制宜的观念。(2)南朝祖冲之,世界上第一个
21、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 7 位数。(3)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4)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5)唐朝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6)唐朝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7)唐高宗时组织人编写唐本草 ,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7简述魏晋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1)佛教的中外交流:东汉后期到北朝:有中亚、印度的高僧来华。东晋法显和唐朝玄奘前往天竺,研学佛教思想,促使佛教本土化。日本的空海和唐朝的鉴真,促进中国周边国家的佛学传播。(2)唐朝时期的中外交流的表现:唐首都长安是当时国际大都市。日本、新罗向唐朝
22、派遣大量的遣唐使和留学生。第 9 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简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1)中央分散机构权利,削弱相权:行政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枢密院掌军政,与“三衙”分权。财政权:三司掌财政。(2)地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行政权:文官任知州,设通判监督。军权: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财政权: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监察:设“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3)崇文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第 19 页 共 40 页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2归纳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利: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
23、面,有利于国家统一安定,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弊: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因循保守;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现象,是北宋后来积贫(内),积弱(外)的根源。3简述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内容?影响? 目的:富国强兵内容: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 辟财源。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影响:积极: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消极: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
24、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第 10 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政权民族王朝建立者政治制度与宋关系辽契丹耶律阿保机南北面官制;行营“澶渊之盟”“岁币”西夏党项族元昊“庆历和议”“岁赐”金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猛安谋克”制度“绍兴和议”“岁贡”先后灭辽和北宋元蒙古族忽必烈行省制1归纳辽夏金元的政治制度?2辽南北面官制特点? 藩汉分治,因俗而治3元朝行省制的影响?军政权力集中,行政效率较高;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4元代经略边疆的措施?吐蕃地区:宣政院(中央机构)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台湾:设澎湖巡检司5元代民族关系回
25、回的形成;四等人制第 11 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1、宋元经济发展概况?(1)农业发展概况:稻麦复种制提高粮食产量;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棉花);辽宋夏金元统治下边疆得到进一步发展(2)手工业发展概况:制瓷业:宋代形成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元代出现青花瓷和釉里红;矿冶业:燃料作物改进,煤的大量使用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3)宋代商业发展概况:基层市场、官方榷场贸易和民间贸易北宋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外贸税收成为宋元的重要财源。(4)城市特点:突破坊市限制;突破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5)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
26、空限制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大城市空前繁荣,商业市镇经济出现并发展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6)经济重心南移。2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经济因素: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增加了劳动力(根本原因)。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3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至宋户口南多北少格局也已定型。对人才教育的影响:促进了南方地区教
27、育文化的发展,实行南北分卷。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北方人民的南迁,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4宋元社会变化的表现? 门第观念淡化;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租佃关系发展;签订契约);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放松(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5程朱理学兴起的背景?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独尊地位动摇;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重建纲常伦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北宋中期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6程朱理学的主张?“理”是世界的本原;“存天理,灭人欲”;方法论:格物致知。7理学的影响? 积极:提出了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为皇权专制提
28、供了理论依据,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和道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有利于促进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消极:强调“三纲五常”和尊卑等级观念,压制和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禁锢人们思想,阻碍了后期社 会的变革。8归纳宋以前儒学的发展历程?时间发展情况代表人物观点春秋产生孔子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战国发展孟子、荀子仁政、性善论;隆礼重法秦朝重创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朝正统地位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新发展吸收佛、道精神隋唐三教并行、复兴韩愈天命论和封建纲常巩固儒学主流思想宋朝新体系二程、朱熹理是万物根本,存天理灭人欲
29、,格物致知9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生;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指南针的使用,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第 12 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1简述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太祖:中央:裁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废除丞相和丞相制度,并下令后世不得再立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司法方面:设立三法司,并创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改革科举:规定只能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八股取士。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30、(2)明成祖:明成祖选拔官员入值殿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正式创立,君主专制空前加强。(3)明宣宗:内阁取得票拟权,司礼监宦官取得批红权。(4)明神宗:万历年间,部权尽归内阁。2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及其实质和影响? 原因:历史原因:历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具体原因:废行省,设三司,使丞相权势过重。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实质: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评价:中国历史上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一方面有利于防止相权过重,稳定统治秩序;另一方面会导致朝中辅弼无人、宦官干政等危害统治。3内阁制度形成的原因?性质?职能?特点
31、?实质?原因:宰相制度的废除,皇帝事务繁多。性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咨询机构。职能:“票拟”权(也即建议权)。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只是内侍顾问机构,没有决策权,对皇帝负责,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本质)。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性质?评价?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性质:朝贡贸易。评价: 积极: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局限: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5戚继光抗倭的结果?明廷派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平倭,取得台州大捷等胜利,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后,隆庆年间,明
32、廷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史称隆庆开关。6西方殖民者的入侵?1553 年葡萄牙入侵濠镜澳(澳门)、1623 年后荷兰、西班牙先后入侵台湾。7明朝政府经略边疆措施?地区措施蒙古筑长城、订立和议、册封(俺答汗)、互市贸易藏族地区封授;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封授女真部落首领官号影响: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 13 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1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1)奏折制度:特点:迅速、机密。作用:加强皇权,提高了决策效率。(2)设立军机处:特点: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地位: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完全听命于皇帝,没有决策权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商议军情,起草
33、或处理机要文书。评价: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3)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禁锢思想摧残文化与人才2清朝疆域管理的措施?(1)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2)东北(雅克萨之战):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1689 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3)西北: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维吾尔族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蒙古族设立盟、旗两级单位新疆设立伊犁将军(4)西藏:册封“达赖”“班禅”;驻藏大臣(5)西南:改土归流(3)中央:设理藩院,采取因地制宜政策。3、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原因?影响?含义:严格限制对
34、外贸易。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原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 展潮流。第 14 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1归纳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史实?局限性? 发展史实:农业领域的发展:新的农作物输入中国,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 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兼营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手工业领域: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自由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资本主义萌芽”商业领域(进入新的繁荣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形成商人群
35、体工商业市镇兴起局限: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2心学(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的思想主张?“致良知”为核心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强调“知行合一”。3李贽的思想?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4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共同主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经济上:工商皆本学术思想上:“经世致用”5明清小说戏曲出现的原因?表现?(1)出现原因: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2)代表:小说: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吴承恩西游记、吴敬梓儒林外史、 曹雪芹红楼梦(
36、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戏曲: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昆曲“百戏之祖”、京剧“国粹”6明清时期的科技成果? 李时珍本草纲目 徐光启农政全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7中国古代科技特点?重经验,轻实验;重实用,轻理论;服务于农业生产8梳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制度的演变及其趋势? 演变:秦朝: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两汉:内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元朝:一省制(中书省)明朝:废丞相(明太祖)、设内阁(明成祖) 清朝:军机处(雍正)趋势:皇权不断增强,相权逐渐减弱,直至消失(2)地方制度的演变及其趋势? 演变:秦朝:郡县制汉初:郡
37、国并行制西汉:推恩令 刺史 酷吏宋朝: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四监司;通判 元明清:行省制度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增强,地方分权逐渐减弱,至宋代地方再无实力与中央抗衡第 15 课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的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21842 年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危害?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破坏了贸易主权;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领土主权;赔款 2100 万银元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自主权;1843 年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 片面最惠国待
38、遇,租地永居;1844 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通商口岸传教权。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的原因?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4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思想: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5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主张?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徐继畲瀛寰志略“师夷长技以制夷”。6近代学习西方的局限性?根本目的是抵抗外来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 对西方的学习仅局限在器物(技术)层面第 16 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1农民阶
39、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的纲领及其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主张:“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评价:革命性: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 落后性:不是先进生产力代表,小生产基础上发展平均主义违背历史潮流资政新篇地位: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局限: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 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未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
40、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4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的背景?代表人物?内容?评价? 背景:内忧外患;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口号:自强、求富;指导思想:“中体西用”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奕; 内容:军用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新式学校:各种翻译和军事人才学校;新式军队:南洋北洋福建评价:性质清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积极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局限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未触动中国
41、落后的封建制度,失败是必然的。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的原因?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直接原因:东学党起义61895 年马关条约的内容? 承认朝鲜独立;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厂制造(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7甲午战争的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证明了洋务运动破产;刺激了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觉醒:中国社会各阶级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第 17 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1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1898)的背景?过程?失败原因?历史意义?
42、背景:政治: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深;经济:19 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维新思想兴起序幕:公车上书;高潮:百日维新;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结果:失败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客观原因:守旧势力很强大;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把希望寄托于没有掌握 实权的皇帝身上。历史意义:性质: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了积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 体制。2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1899-1900)兴起的原因?口号?评价?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
43、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直接原因:洋教活动猖獗。口号:“扶清灭洋 ” 评价:性质: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第 29 页 共 40 页矛盾。局限性:“扶清”没有认清清政府的阶级本质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没有区分外来侵略者和外来近代文明,仇视一切西方文明,盲目排外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意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3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的原因?辛丑条约内容及危害?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原因:根本原因: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1901辛丑条约内容:惩办“首祸诸臣”;向各国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约 982 亿两(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