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2.11MB ,
资源ID:260922      下载积分:12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609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点考点复习学案)为本站会员(清****年)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点考点复习学案

1、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点考点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3.了解近代西方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4.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5.了解中国历代重要变法和改革,认识改革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先秦政治制度(1)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3

2、)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容政治体制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分封对象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等级关系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继承原则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权利义务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特征: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4)原始民主传统特点: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表现: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2.秦朝(1)皇帝制度:一切政治、军事、

3、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2)中央制度丞相百官之长,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是最高监察官九卿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下设若干部门(3)地方制度:实行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4)文书邮传: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3.两汉至明清时期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内容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负责为

4、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官员由抽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公民法庭是主要司法机关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2)斯巴达:寡头政治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王位世袭,国王垄断了军事统帅权。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监察官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但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3)罗马共和国: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执政官由选举产生,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其活动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限制。(4)罗马帝国:君主独裁统治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

5、形成君主政治,实行独裁统治。2.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3.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18世纪,内阁制度逐渐形成。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首相,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2)美国:联邦共和制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国会拥有立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3)法国:经过数年动荡,确立共和制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确立共和制度: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6、南京临时政府成立。(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内容: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实行责任内阁制。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北洋军阀时期:政党政治(1)尝试:辛亥革命后,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2)转折: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和“二次革命”被镇压。(3)失败:袁世凯夺取大总统职位,解散国民党和国会。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国民党的“训政”背景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新的统治者内容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7、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实质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2)国民党的“宪政”时间1948年内容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评价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企图以此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但最终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1)标志: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2)内容:制定宪法大纲,通过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3)意义: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2.抗日

8、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内容在各抗日根据地,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意义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3.解放区的人民政权(1)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2)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础1949年9月,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9、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性质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挫折1957年后,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完善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入新阶段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1)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2)发展: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3)完善:改革开放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4)内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确立: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10、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发展: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4课 古代变法和改革1.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2.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北魏政权统一北方,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2)内容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3)意义: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北宋王安石变法4.明朝张居正改革

11、(1)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2)举措: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3)结果: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封建统治危机暂时缓解。中国近代以来的改革探索1.戊戌变法(1898年69月)(1)背景(2)影响:冲击了封建制度;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清末新政(19011911年)(1)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2)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革命很快爆发了。3.新中国成立初期到六七十年代的改革4.改革开放(1)基本历程中共十一届三中

12、全会(1978年)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八大(2012年)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中共十九大(2017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2019年)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2)地位: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

1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主题线索】主题线索政治制度(1)一大主题:东西方各国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历程中的经验教训。(2)两条主线:东西方各国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3)三大演变: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展演变;古代到近代西方政治体制的演变;近现代中国探索民主政体的演变。(4)四个要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秦至明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中国近代史上君主制政体被共和制政体取代的经过,以及从民国到共和国政治体制的变化。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

14、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2.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必备知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2.隋唐至两宋时期(1)科举制度特点: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内容:分为制举和常举。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发展:两宋“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2)官员的管理考核隋唐:归属尚书省吏部。唐朝考核官员,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宋朝: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监察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长官为御史大夫。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

15、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宋朝:承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台谏合一,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3.元到明清时期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1.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近代早期(1)1718世纪,欧美国家官员的选拔仍存在问题,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乱象频发(2)“政党分肥制”不但造成腐败泛滥,还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工业革命后(1)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事务越来越复杂,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2

16、)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2.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1)英国最早确立文官制度时间内容18世纪初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初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英国的官员分为两类:政务官,与内阁共进退;事务官,即文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1855年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2)美国: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了文官制度。(3)其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7、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建立起来。3.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符合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文官在各政党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文官可任职到退休,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2)影响积极性:规范了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消极性: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影响了政府工作效率。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废除科举制:1905年,光绪帝诏准立停科举。(2)选官制度改革19

18、04年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1904年初后,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2.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1)干部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2)国家公务员制度形成: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意义: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主题线索】主题线索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一个核心: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2)两条主线:一是要梳理中国和西方各主要历史时期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特点、影响;

19、二是中国和西方官员选拔与管理方式的彼此借鉴和相互推进。(3)三大特性共性: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在任何国家都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个性(差异性):由于各国国家制度和国情不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方式各异。借鉴性:各国相互学习、借鉴,推进了本国乃至世界政治文明的进步。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课程标准】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3.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4.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必备知识】第8课 中国

20、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1)背景西周建立礼制,提出“敬天保民”思想,东周礼崩乐坏。春秋时期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2)内容主张代表人物及观点儒家人性善,德治孔子“为政以德”,不过度消耗民力孟子“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法家人性恶,法治商鞅奖励耕战,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韩非君主以法、术、势驾驭臣下,“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结果:儒家思想不适用于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2.秦汉至隋唐时期(1)秦汉时期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汉制成九章律。秦汉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21、(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推动因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魏明帝时期,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评价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3)唐朝律令体系完备法律发展: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特点:礼法结合,对“孝”特别重视教化提倡礼治:颁行大唐开元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基层教化:重视家训,强化基层教化3.宋元至明清时期(1)法律宋朝:沿用唐朝法律体系,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

22、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重视“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清朝: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大清律例。(2)基层教化北宋: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明朝:乡约改为宣讲“六谕”,逐渐带有强制力。清朝:乡约宣讲“圣谕十六条”和圣谕广训,常引用大清律例。第9课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与教化1.渊源罗马法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日耳曼法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教会法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

23、颁布了教会法2.发展3.基本特征(1)国家权力结构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2)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3)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4.评价: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财产的多少往往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同时,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宗教伦理与教化1.中世纪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1)发展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在帝国废墟上建立的日耳曼人国家为了取得罗马人和教会的支持,逐渐接受了基督教。(2)评价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

24、行为。2.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教背景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内容新教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评价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新教排斥其他教派,引起了多次宗教冲突,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些对教义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被斥为“异端”,遭到迫害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1.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背景:出现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代表:孟泰、时传祥、王进喜、焦裕禄、雷锋、李四光、华罗庚等。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

25、劲。(2)改革开放后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90年代: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1994年,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2001年,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主题线索】主题线索法律与教化(1)一个核心:古今中外的法律与教化。(2)两条主线:一是要梳理中国和西方各主要历史时期法律体系的演变过程、特点及影

26、响;二是比较古今中外法律与教化的异同。(3)三个要点中国古代代表性的朝代法律文献与教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近代西方法律发展历程及特点;宗教的教化作用。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2.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3.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必备知识】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民族关系(1)秦朝设立官职: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边疆管理:

27、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2)汉朝设立官职: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边疆管理北方汉初,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三次击匈奴,取得大胜西面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边疆开发:推行屯戍政策,移民屯田;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3)隋朝民族关系: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边疆管理:推行郡县制,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三次派人抵达流求。(4)唐朝民族关系西北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会盟南诏唐朝加封,南诏王遣子弟入唐学习边疆管理:主要机构是大都护府、

28、都督府、羁縻州。(5)两宋: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未中断过。(6)元朝民族关系:“行汉法”;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边疆管理:对西藏地方实行有效行政管理;八思巴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7)明朝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设四夷馆边疆管理北方:修长城,布置军镇,与各族开展贸易东北、西北和西南:设都司、卫、所、土司等机构进行管理西藏:敕封西藏僧俗领袖,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8)清朝管理机构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民族管理联姻: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

29、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册封: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等“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2.对外交往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1.民族国家的产生(1)专制王权国家背景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宗教改革运动强化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表现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2)民族国家背景13世纪,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

30、纪,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特点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2.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1)国际法原因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人们希望通过建立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形成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标志着国际法的形成1815年,欧洲各国建立起维也纳体系各国之间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订了一系列战争法规发展十月革命后,苏俄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战后,

31、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8年,签订非战公约,宣布和平解决国际争端1945年,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2)外交制度:17世纪时,欧洲国家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3)评价积极性: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局限性:一些大国为了一己私利,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1.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建立背景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逐渐形成多元一体格局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中国共产党历

32、来重视民族问题标志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发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实施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深刻阐述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3)完善主题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目的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措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

33、伟大目标要求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主题线索】主题线索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1)两个核心:古今中外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2)四个要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当代中国的外交。(3)五条主线:一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二是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与变化;三是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以及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四是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与发展的过程;五是当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

34、及外交成就。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课程标准】1.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2.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以及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必备知识】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1.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1)古代货币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_北宋诞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明朝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

35、位,与铜钱兼用(2)近现代货币晚清开始铸造银元民国1912年:以银元为法定货币1935年法币改革:发行法币,禁止银元流通,白银收归国有1948年,发行金圆券;后又发行银圆券(1949年)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人民币成为法定货币2.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1)国际金本位货币制(2)布雷顿森林体系(3)当代世界货币格局: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1.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秦汉时期田赋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汉初采取

36、“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人头税秦朝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汉朝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要加倍。汉朝征收财产税徭役分更卒、正卒、戍卒(2)隋朝:征收租调,征派力役。(3)唐朝租庸调制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两税法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4)宋朝:宋承唐制,征收两税;王安石推行募役法。(5)元朝: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在税粮外又有“科差”。(6)明朝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明朝后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

37、,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7)清朝内容: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意义: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2.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1)关税制度古代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存在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近代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现代新中国成立后,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1985年,国务院强化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198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重新修订发布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关税的基本制度(2)

38、个人所得税制度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但并没有实施。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主题线索】主题线索货币与赋税制度(1)两条主线:中国历史上的货币、赋税制度以及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2)三大演变:中国历史上的货币演变;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3)四个要点:中国货币的演变历程及其规律;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其规律;近代以来中国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实行。第六单元

39、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2.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3.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4.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必备知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1.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战国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汉朝形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隋唐隋“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元朝按职业划分,统称为“诸色户计”明朝以职业定户籍,造“黄册”清朝摊丁入亩,户籍永停编审2.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基层组织

40、秦汉县下设乡和里。乡里制度基本为后世所沿袭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明朝实行里甲制 ,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2)社会治理秦汉建立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建立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北宋王安石实施保甲制明朝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清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保甲制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3.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主要形式储粮赈灾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隋唐时期,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

41、力提倡民间积储优抚弱势群体尊重高龄老人;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宗族救助宗族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资助族中贫困者慈善组织明清时期,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2)特点(3)意义: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古希腊时期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西欧封建社会(1)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2)1011世纪,城市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3)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代西方(1)英国:183

42、5年,确立了近代自治市制度(2)美国: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3)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二战后(1)社区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2)社区实行居民自我管理(3)社区不仅提供各项服务,还参与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决策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西方国家(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主题线索】主题线索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一个主题:社会治理。(2)两条主线: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基层治理和社会救济;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及现代社会保障制度。(3)三个阶段:古代的社会治理;近代的社会治理;现代的社会治理。(4)四个要点: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发展演变历程;中国古代的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的发展演变;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第 29 页 共 2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