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8 ,大小:756.84KB ,
资源ID:260681      下载积分:18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606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七本教材知识点考点总结全套)为本站会员(清****年)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七本教材知识点考点总结全套

1、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七本教材知识点考点总结全套高中政治七本教材必备知识目录一、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0二、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11-16三、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17-30四、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31-50五、选必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51-61六、选必二法律与生活 62-72七、选必三逻辑与思维 73-85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知识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考点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1不同社会形态的特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状况新、旧石器时代,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金属工具广泛使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劳

2、动生产率大幅提高铁制农具广泛使用和推广,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关系特点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

3、配;消灭了剥削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关系上层建筑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共同管理集体事务产生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奴隶主专制封建君主专制;钳制劳动人民思想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政治制度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主要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目前社会主要矛盾)正确评价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和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历史的

4、进步,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积极性有所提高,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提醒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任何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往往不同。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历史命运(1)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5、,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决办法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2)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及原因趋势分析:资本主义有其进步性,但最终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原因分析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

6、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考点二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支配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1.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

7、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1)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具有统一性。(2)由于实际情况的不同,受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影响等因素影响,各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有所不同,具有多样性。(3)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4)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努力推动不同文明的发展模式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注意 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8、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考点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条件(1)历史条件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局限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空想性);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无效性)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18世纪初摩莱里自然法典、马布利论法制或法律的原

9、则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19世纪初圣西门:“实业制度”傅里叶:“和谐制度”欧文:“新和谐公社”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资本主义的发展,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奠定了社会(经济)基础。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2)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内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

10、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1)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地位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内容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

11、必然性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意义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理论指导,明确无产阶级革命方向,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发展(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意义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解决时代问题考点四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伟大尝试:巴黎公社工人运动,以失败告终。2.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

12、、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3.多国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4.严重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5.历史趋势: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6.实践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三次飞跃: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1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8401919)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基本国情: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2.民族复兴的探索之路 (1)探索过程: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2)探索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

14、通。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1.开始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2.指导思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3.领导力量: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让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4.胜利的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5.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领导权、革命前途、所属世界革命范畴。7.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第一步,

15、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8.理论结晶: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伟大飞跃。9. 历史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

16、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2)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3)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考点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491956)1.历史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

17、化三改”。3.历史必然性(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4.胜利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5.历史意义:(1)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18、(2)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9561978)1. 历史课题: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2.探索的重要会议:党的八大(1)会议最重要的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会议的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

19、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探索的曲折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经历了严重曲折。4.探索的成就(1)“一个结论”: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一个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3)“一个思想”: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

20、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4)“一个肯定”: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建筑、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科技等均取得显著发展)。5.总结: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1)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探索,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证实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2)中国人民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

21、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考点一 伟大的改革开放一、改革开放的历程阶段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开端)内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意义: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起步阶段(1978-1992)对内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

22、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1984年,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对外开放1980 经济特区1984 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海南经济特区1990上海浦东1992沿江内陆、沿边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进入新阶段(1992-2012)对内改革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对外开放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面深化阶段(2012十八大以来)对内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

23、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对外开放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二、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四个面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三个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一宝一路两招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三、拓展:1.什么是改

24、革开放?为什么要改革开放?(1)对内改革:改革的性质:即对内改革,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的作用: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2)对外开放开放即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同上)2.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发展的角度: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国家政策角度: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世界形势角度: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

25、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民族精神的角度: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历史传统角度:改革开放是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考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提出主题提出: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意义:此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主题下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论成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历史贡

26、献邓小平理论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新的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

27、、文化(1)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地位内容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提供科学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28、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关系(1)相互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2)坚定自信: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考点一 中国特色社

29、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1.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道路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国家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人民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民族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世界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3. 意义(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

30、)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内涵(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怎么做针对“变”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

31、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针对“不变”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1.原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2.要求:新时代的奋斗者角度: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

32、革命。考点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中国梦的本质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意义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特点和要求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每个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

33、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如何实现中国梦1.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原因措施进行伟大斗争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建设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中国共产党要不断

34、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伟大”的关系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实现路径中国式现代化3.战略部署(1)第一步,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第二步,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青年担当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

35、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2)热爱伟大祖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伟大梦想之中。(3)担当时代责任,坚定理想信念。(4)抓住历史机遇,勇于砥砺奋斗,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善于创新。(5)练就过硬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6)锤炼品德修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点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总体背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2.具体背景

36、(1)正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推动中国与世界携手并进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2)正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3)正是在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4)正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5)正是在党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3主要内容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

37、个方面成就”地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结果,又以一系列重要原创性成果丰富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4.当前坚持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因(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实现了马克思

38、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体体现在其主要内容中)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

39、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考点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综合探究)1聚焦中国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点赞中国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各国的发展道路应由各国人民选择,“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3)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们的道路

40、必将越走越宽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时政术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道路问题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贡献中国智慧:分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1)中国作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的方向发展作出中国贡献,提供中国智慧。(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给世界带来了希望,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可或缺、值得信赖的重要力量。(3)“一带一路”创造了开放性的国际合作平台,打造利

41、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增强经济新的增长动力和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4)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4坚定中国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1)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2)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3)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青年做法)政治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基础知识第一单元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一、物

42、质资料生产1.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2.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公有制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1)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生产资

43、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3)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5.国有经济(1)地位: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2)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

44、量。6.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范围: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等。(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作用: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创业就业、技术创新、增加国家税收。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7.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关系: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各有优势,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2)意义: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

45、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8. 国企混改的意义(1)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提高国有资本的利用效率,增强国有经济活力。(2)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的长处,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归纳提升关于所有制的六个地位1.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关系的核心、经济制度的基础2.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3.公有制主体地位4.国有经济主导作用5.国有企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6.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

46、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坚持“两个不动摇”1.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1)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坚持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2)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3)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注意:混合所有制通常采用股份制形式,但并不是所有股份制都是混合所有制,只有由公有制经济和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