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55.33KB ,
资源ID:260486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604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考点清单专题03+文言文-(统编版))为本站会员(147037****qq.com)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考点清单专题03+文言文-(统编版)

1、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考点清单专题03 文言文一、文言文理解性背默(一)三峡1、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春冬: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夏:夏水囊陵,沿溯阻绝。秋:晴初霜旦,林寒涧肃。2三峡中与李白朝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描写泉水瀑布句是:悬泉瀑布,飞漱其间。5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6描写三峡群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7侧面烘托三

2、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8描写夏季水势大,交通被断绝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9总括三峡春冬之时景色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0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1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2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3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4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5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16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空谷传响,哀转久

3、绝。17“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与前文的“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一句相照应。18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水迅疾的语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二)答谢中书书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6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7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答:两岸石

4、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8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9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答: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0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三)记承天寺夜游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5、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5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与友共赏中庭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澄碧中竹影斑驳的幽静迷人夜景。6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包含着作者能尽赏这清虚冷月仙境之快意,又隐隐有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7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极写月光清凉明净之美,描绘出冰清玉洁的空灵境界,也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8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 欣然起行,它与“解衣

6、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四)与朱元思书1概括赞叹富春江景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3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4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静景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

7、生命力的四句)本文中“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等句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7从听觉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两组对偶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8文中表达作者人生志向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9与朱元思书中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对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情感诗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占有地利的守城一方却不具有“人和”的后果是:委而去之。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中,指出君主施行“仁政”的结果: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主旨句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那句话: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的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强调守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的句子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强调在治国时地利和武力是不足恃的句子是:域

9、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 1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 1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君主施仁政达到“人和”的局面的句子是: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1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作者以进攻一座小城打比方,来说明“天时”的好处的句子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六)富贵不能淫1孟子指出大丈夫的做法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孟子指出大丈夫的处世态度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10、行其道。3孟子指出大丈夫的操守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富贵不能淫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相近。5富贵不能淫中,点明了景春心中的大丈夫形象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6孟子指出公孙衍、张仪所奉行的所谓“妾妇之道”是:以顺为正者。7孟子对景春的观点连用两个问句,直接进行否定的句子是: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8孟子通过“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的结论。9,儒家经典让我们受益匪浅,孟子在富贵不能淫抒发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壮志豪情,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10富贵不能淫中

11、,孟子指出女子出嫁时,母亲总叮嘱的句子是: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11富贵不能淫中,景春阐述自己观点的语句是: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12富贵不能淫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品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全文的中心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

12、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阐述了磨难的意义。5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个人担当大任之前,如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目的是让其经受磨练,增长才干。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佛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八)愚公移山1、愚公移山的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4、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

13、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5、说明智叟被愚公驳倒的句子是:河曲智叟亡以应。二、文言文字词积累第一课三峡【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哀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

14、谷【特殊句式】省略句:(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第二课短文两篇【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某个时候(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停止、休息(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4)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6)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7)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今义:主要指人家【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词类活用】(1)五

15、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3)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特殊句式】(1)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2)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第三课与朱元思书【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2)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2)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3)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一词多义】(1)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16、)(2)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3)直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4)百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5) 无直视无碍(副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词类活用】(1)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2)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3)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4)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5)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6)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7)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特殊句式】省略句(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

17、”)(2)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倒装句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第四课孟子三章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词类活用(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古今异义(1)城古义:城墙今义:城市(2)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水池(3)委古义:放弃今义:委屈、不甘心(4)国古义:国防今义:国家(5)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6)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7)域古义:界限,限制

18、今义:地域(8)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9)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10)然而古义:这样却今义:表转折的连词2富贵不能淫古今异义词:(1)、城古义:内城今义:城市(2)、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3)、委古义:放弃今义:委屈、不甘心(4)、国古义:国防今义:国家(5)、亲戚古义:泛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包括父母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亲属,不包括父母兄弟。(6)、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7)、域古义:这里用作动词,限制。今义:地域(8)、是古义:这今义: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9)、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10)、然而古义:这样却今义:表

19、转折的连词。一词多义:(1)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诚心)愚公移山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表假设)陈涉世家(2)焉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语气词)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3)冠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名词动用,行冠礼)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戴帽子,名词作动词用)核舟记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4)命丈夫之冠也,父命之(训导)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指派;发号)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奉命于危难之间。(命令,政令)诸葛亮出师表(5)戒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第一个为“告诫”,第

20、二个为“谨慎”)(6)居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为“居住”,第二个为“住所”)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处在,处于)明魏学洢核舟记居五日,桓侯体痛(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为“过了”。)扁鹊见蔡桓公(7)屈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屈服)手指不可屈伸(弯曲)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8)之 “丈夫之冠也”及“女子之嫁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母命之(代词,代出嫁的女子)往送之门(动词,去,到)居天下之广居(助词,的。)(9)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能,能够。得志得:实现。词类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居天下之广居本意:居住。文中意思为居所、住宅。(2)动词的使动用法富

21、贵不能淫本意:惑乱,迷惑。文中意思:使迷惑。贫贱不能移本意:改变、动摇,文中意思:使改变(动摇)。威武不能屈本意:屈服。文中意思:使屈服。(3)名词用作动词丈夫之冠也,父命之;本意: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文中作动词,意思为行冠礼。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假字:(1)曾同“增” 增加。(曾益其所不能)(2)衡同“横”梗塞,不顺(衡于虑)(3)拂:通“弼”读b,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词性活用:(1)苦:使痛苦(2)劳:使劳累(3)饿:使饥饿(4)空乏:使贫困(5)拂乱:使违背、错乱(6)动心忍性:使震动;使坚韧;(7)过:犯过失。(8)入:在里面。指国内(9)出:在

22、外面。指国外古今异义:(1)士:狱官(2)是:这样(3)所以:用这些来 (4)作:奋起,指有所作为(5)色:脸色(6)喻:了解,明白第五课愚公移山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 “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6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古今异义古义今义1河阳之北黄河泛指一般河流 河阳之北山之南,水之北太阳2达于汉阴山之北,水之南阴天3指通豫南直,一直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都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 “之于”的合音各个,许多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扛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草木毛发8北山

23、愚公长息曰叹气休息9虽我之死即使虽然,表转折10惧其不已也停止已经11无陇断焉山冈阻隔把持独占12何苦而不平愁什么不值得做,犯不着词类活用1面山而居面:面向,面对着名词用作动词 2惩山北之塞惩:以为苦,苦于形容词意动用法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用尽形容词用作动词险:险峻的大山形容词用作名词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名词用作状语一词多义1以:以君之力以残年馀力(凭借)河曲智叟亡以应(来)2其:惧其不已也(他,指愚公)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帝感其诚(他的,指愚公)3之:以君之力(的)虽我之死(助词,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这,这样)汝之不惠(助词,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告

24、之于帝(它,指愚公移山这件事)4于:达于汉阴(到)告之于帝(给,向)5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6焉:且焉置土石(哪里)无垄断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语气助词)第六课周亚夫军细柳1、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2)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指扶轼)2、词类活用周亚夫军细柳(名词做动词,驻军)介胄之士不拜(名词做动词,穿着铠甲)3、一词多义(1)、军周亚夫军细柳(驻军,动词)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名词)上自劳军(军队,名词)(2)、之已而之细柳军(到,往)不闻天子之诏(的)称善者久之(补足音节,不译)(3)、以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任命)以备胡(用来)以:

25、以军礼见(用)(4)、为天子为动(被)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作为,做)(5)、乃于是上乃使使持节(于是,就)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才)(6)、使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臣使人称谢:派4、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真将军矣!这是真正的将军啊!其将固可袭而虏也。那里的将军一定是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2)、被动句天子为动皇帝被感动了(3)、省略句:已而之细柳军不久(皇帝)来到了细柳军营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三、内容要点第一课三峡1、先写山,再写水:(1)“峡“指”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文章先从山写起;(2)先写山,既可以揭示水流迅速的原

26、因,也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展现三峡的奇绝。2、按夏、春冬、秋的顺序写水:三峡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有特点,所以先写夏水。或: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第二课答谢中书书1、总写山川自然之美2、具体描绘山川之美(1)四时之美:山水相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色彩缤纷: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2)朝夕之美:晨昏变化、动静相衬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议论抒情:沉醉山水的愉悦,钦敬、追慕前贤,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无动于衷,期与谢公比肩之意。第三课记承天寺夜游1、记叙:交待赏月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起因。2、写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

27、庭院月色,空明澄澈,清丽淡雅。3、抒情:面对月光、竹柏疏影抒发感慨,惋惜无人赏月。第四课与朱元思书、总写从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在结构上统领全篇,在内容上表达对富春江两岸山奇水异的赞叹之情。、具体写富春江水的特点“异水”清澈湍急()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静态(2)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态3、具体描写两岸山的特点“奇山”生机勃勃()山势之奇:群峰寒树(视觉、远望)()山音之奇:泉鸟蝉猿(听觉、近观)()山意之奇:触景生情(联想)()山林之奇:林密阴暗(以景结情)视野从低到高,从点到面。“负势竞上”,视线由低往高移动:“互相轩邈”,视线向远处发展

28、,视线扩展到座座高山:“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再从局部扩展到整体。第五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以战争为例论述“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1)从进攻方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环而攻之而不胜)(2)从防守方论证:地利不如人和(委而去之)3、类比推论:由战争到政治,从反面强调人和的重要。4、正反对比:“多助”与“寡助”,强调施行“仁政”的重要性。第六课富贵不能淫1、景春观点: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1)原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感情:羡慕崇拜。2、孟子反驳,阐述何为真正的“大丈夫”。(1)直接反驳:以“妾妇之道”类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

29、质是顺从君主的意志,不能称为大丈夫。(2)正面提出“大丈夫”的标准。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坚持原则。不迷乱,不动摇,不屈服。第七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举例论证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1)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说明成就大业者都曾经过一番艰苦磨炼。出身卑微,经历磨难,走上高位。(2)论述人在担当大任前,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外因)思想(苦其心志)、生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为(行拂乱其所为)2、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遭灭亡的道理,点明中心论点。(1)从正面讲人必须经过挫折、困苦,才能长进和有所作为。(内因)(2)由个人推论到治理

30、国家,从反面进一步论证艰苦磨炼的必要性。(3)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八课愚公移山、故事背景:交代二山的面积、高度及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移山过程(开端)()移山原因:出入不便。(2)移山态度:杂然相许,其妻献疑。(3)讨论方案: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4)开始移山: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智叟辩驳(发展)()智叟反对移山;(2)愚公坚决移山4、神话结尾(高潮、结局):感动天帝,助其移山。5、详略安排重点写移山前的讨论和愚公驳斥智叟,略写移山过程,突出了愚公的远大眼光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有利于突出主题。6、移山困难(1)二山高大:方七百里,高万仞(2)年

31、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孀妻弱子。(3)工具简陋:荷担、箕畚(4)运土路程远: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第九课周亚夫军细柳1、事件背景:匈奴入侵,边关吃紧,三位将军奉命备战戍边。(1)交代了边境紧张的形势,将人物置于外敌入侵的矛盾冲突中。(2)为展示人物性格特点提供了广阔的背景。2、事件过程:汉文帝到三座军营巡视。(1)霸上和棘门军,直接进入。(2)细柳军。先驱不得入。天子不得入。奉诏开壁门。天子按辔徐行。3、事件尾声: 汉文帝赞叹周亚夫是真将军。四、思想感情第一课三峡文章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三峡渔民

32、生活的同情。结尾引用当地的渔歌,用猿的鸣叫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泪沾裳”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生活的悲惨。第二课答谢中书书1、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2、主旨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

33、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3、尾句言外之意(1)谢灵运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2)自谢灵运后,不再有人能欣赏,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3)为自己是继谢灵运之后,能够发现其中的乐趣而自许,也有期望与谢公比肩之意。第三课记承天寺夜游1、中心:本文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的悲凉和自我安慰。2、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3、重点语句理解(1)欣然

34、起行:兴奋喜悦之情;无法入睡,便去赏月的无奈之情。(2)尾句: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3)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均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又有自许的意味。表现出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第四课与朱元思书1、对富春江两岸秀美山水风光的喜爱与赞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抒发作者厌弃官场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有劝说朱元思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美景的意味。第五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中

35、心:本文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和”,而决定“人和”的根本条件为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体现了孟子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的政治主张。2、“人和”与“得道”关系(1)“人和”指人心一致,内部团结,“得道”指行仁政。(2)统治者施行仁政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人民支持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3)因此,“得道”是“人和”的先决条件。第六课富贵不能淫1、中心:本文记述了孟子与景春关于“何谓大丈夫”问题的探讨,孟子借由对景春的反驳,提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2、中心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36、威武不能屈。3、“大丈夫“的标准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能坚持原则。不为富贵、贫贱、武力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第七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本文通过举例、归纳、对比等手法,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2、人才观: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1)外因:外部客观环境的磨炼。(2)内因:内心主观忧困的磨炼。3、治国:国家要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4、论点及理解(1)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理解: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第八课愚公移山1、本文通过讲

37、述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移山”成功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寓意:(1)从愚公角度来看:要懂得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懂得人力的无穷,有远大的抱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奋斗,终将能实现我们的愿望。(2)从主观与客观的角度来看: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或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第九课周亚夫军细柳本文主要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刻画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五、艺术手法第一课三峡(1)动静结合写山为静,夏水为动绿潭、倒影为静

38、,素湍、回清为动“绝巘多生怪柏”为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为动(2)俯视仰视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仰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3)正面侧面结合正面: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寓情于景每至晴初霜旦哀转久绝抓住猿鸣这一三峡有代表性的景物,渲染了凄凉、悲寂、肃杀的气氛。第二课答谢中书书(1)动静结合动态:以山猿啼叫、林鸟相鸣、游鱼竞跃表现生机勃勃的景象。静态:以青翠树木、五彩山石呈现多彩的气象。(2)俯视仰视俯视:清流见底仰视:高峰入云平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3)视听结合视觉: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39、,五色交辉。青林翠竹,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听觉:猿鸟乱鸣。第三课记承天寺夜游(1)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有水草摇曳的动态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见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2)正面侧面结合“积水空明”正面描写月光的澄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3)比喻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第四课与朱元思书、动静结合()写水:“

40、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为静态描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为动态描写。()写山:由静到动,“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为静,“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化静为动。、借景抒情“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夹岸层峦叠嶂越来越高的景象,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两岸山势的特点,使人感到大自然的盎然生机。3、衬托:(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衬托水的清澈。()在昼犹昏,有时见日:衬托山林之密。4、正面侧面结合:正面: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侧面:游鱼细石,直视无碍。5、比喻、夸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形象地突出描写了江水急速奔涌的状态。第五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

41、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以战争为例论述“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从进攻方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环而攻之而不胜);从防守方论证:地利不如人和(委而去之)。(2)道理论证:类比推论,由战争到治国,从反面强调人和的重要。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对比论证:“多助”与“寡助”,强调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论证过程(1)、文章首先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然后以战争为例论述“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3)、接着类比推论,由战争到治国,从反面强调治国需要“人和”。(4)、最后正反对比,把“多助之君”与“

42、寡助之君”进行对比,强调施行“仁政”的重要性。第六课富贵不能淫1、类比论证以“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是顺从君主的意志,不能称为大丈夫。2、孟子反驳的思路(1)、首先连用两个反问句,直接否定景春的观点。(2)、接着以“妾妇之道”类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是顺从君主的意志,不能称为大丈夫。(3)、然后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第七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说明成就大业者都曾经过一番艰苦磨炼。(2)道理论证:由前面六个特殊的事例,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从外因方面论述人在担当大任前,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

43、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3)对比论证:将忧困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安乐带来的弊端进行对比,从个人到国家,突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2、论证思路(1)首先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从外因方面论述人在担当大任前,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2)接着从个人到国家,将忧困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安乐带来的弊端进行对比,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遭灭亡的道理。(3)最后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八课愚公移山1、对比。(1)二山高大与人少力微、工具简陋:突出愚公无所畏惧,态度坚决。(2)智叟与愚公:突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讽刺效果更强烈。(

44、3)愚公之妻、孀妻弱子与智叟:表现愚公移山得到大家支持,突出智叟的自以为是、自作聪明。2、衬托(1)山神惊惧、天帝感动正面衬托愚公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二山高大、路程遥远,一年往返一次反面衬托愚公的伟大气魄。第九课周亚夫军细柳(1)对比:情势对比:汉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辔徐行”形成对比,表现出周亚夫治军严明。性格对比:霸上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表现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尽职守。(2)正面描写:具体描写汉文帝进入细柳军营的过程,表现周亚夫治军严明。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天子乃按辔徐行。(3)侧面描写: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汉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从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