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08MB ,
资源ID:260480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604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速记清单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讲义-(统编版2024新教材))为本站会员(147037****qq.com)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速记清单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讲义-(统编版2024新教材)

1、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速记清单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01单元概览【单元概述】(总览全局高屋建瓴)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北京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揭示了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概况,以及他们在演化过程中的特点。我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在距今约1万年,生活在长江、黄河流域等地的先民已栽培水稻、粟、并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在农业兴起的基础上,原始社会不断发展,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距今五六千年时,一些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并推举出首领。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

2、初祖,良渚、陶寺等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五大远古人类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四大农耕遗址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良渚古城遗址、陶寺古城遗址人文始(初)祖炎帝、黄帝一种制度禅让制【单元时空】(时空定位把握脉络)【阶段特征】(阶段发展特征鲜明)(1)政治:中国进入原始社会,并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2)经济:原始农业出现并不断的发展,原始农耕文化产生,成为向文明过渡的里程碑。02关注新知新旧教材对比变化2024版新教材原版本单元课题单元课题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第一单元

3、: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和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一单元:关于中国史前时期的内容。这个单元包括三课,分别聚焦于不同的主题: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介绍中国史前时期的人类活动、北京人、山顶洞人,包括早期的人类如何生活、他们使用的工具、居住的地点以及他们的社会结构等。增加了郧县人、蓝田人的描述:增加了读图活动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这一课探讨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稻作农业的繁荣、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史前社会的结构和生活方式。这可能包括农业技术、作物种植、畜牧业的开始,以及这些

4、因素如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形成。增加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的内容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课聚焦于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新增全部内容】、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新增全部内容】、远古的传说,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包括早期的政治组织、宗教信仰、艺术和文化等方面。它可能会讨论早期的城邦、王朝的形成,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为后来的中华文明奠定基础。2022版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我国史前时期的基本面貌,了解对中华文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和人物,了解农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它是如何促进早期文明形成的,进而促使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以增强文化认同感,也使学生通过不断深入学习历史来培养批判性思维,例

5、如分析史前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将历史学习与其他学科如地理、科学等结合起来,以促进全面理解。03知识速记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速记点1 我国境内的古人类1我国人类遗址的发现: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古人类遗址遍布全国各地。2具有代表性的早期人类(1)元谋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170万年。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2)郧县人:发现于湖北郧阳,目前发掘出3个头骨化石,距今约110万一80万年。蓝田人:发现于陕西蓝田,包括一个下颌骨和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一50

6、万年。3发现意义:通过对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图片解析:元谋人上门齿化石:古代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时间,被周围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被称为“化石”。重点掌握: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速记点2 北京人1北京人的发现(1)地点: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2)遗址发现时间:这处遗址最先于1921年发现,后来古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3)发现人:1929年,我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

7、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此后,北京人遗址又相继发掘出5个头盖骨化石,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人,以及约10万件打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4)外貌特征:头部: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躯干: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2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1)生活环境:当时北京人生活的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这里水草丰美,常有梅花鹿,野马等动物出没。(2)生产工具:北京人用

8、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能够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北京人使用这些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想一想,人与猿的区别是什么?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答案】制造和使用工具。(3)生活方式: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从事获取食物的劳动。(4)用火情况: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5)意义: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6)遗址地位和价值: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包括北京人

9、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速记点3 山顶洞人(1)年代:距今约3万年。(2)外貌特征: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属于晚期智人。(3)发现地点: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考古学家将他们命名为“山顶洞人”。(4)生产生活状况:山顶洞人在继续使用打制石器的同时,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其他的原始人群交往。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死者。【知识拓展】研究远古人类的方式: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考古发现是历史上

10、人类活动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他们生动形象的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为人们探究历史尤其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提供了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依据。神话传说、史书记载、学者推断带有很大主观性,其是否完全符合历史真实还有待考古发掘来印证。【名师点拨】1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使用火,但北京人不仅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这是北京人进步的地方。山顶洞人则更进一步,会人工取火。2化石、遗址、遗迹是研究早期人类的主要依据。获得北京人等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考古发掘。3是否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另外,直立行走对人类进化有重大意义。4劳动在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作用。第1课 原

11、始农业与史前社会速记点4、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一、农业起源: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1发展过程(1)距今约2万年,对野生植物进行管理(2)距今约1万年,南北方同时出现人工栽培农作物2贡献(1)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2)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家国情怀】二、定居生活1背景: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唯物史观】2生活状况: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3影响: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4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图片解析: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原始农业的出现,使我们的祖先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

12、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劳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进步、发展。重点掌握: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速记点5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1时间地点:距今约7000年,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2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3木结构水井: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4生产状况(1)农业:大量水稻遗存,先进生产工具骨耜得到广泛使用,稻作农业具有相当规模。(2)畜牧业:猪、狗为主,还狩猎野猪、鹿等(3)手工业:使用天然漆,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运用雕刻技术用象牙兽骨制成艺术品。出土了目前已知最早的象牙雕刻器。速记点6、仰韶文化和

13、大汶口文化一、仰韶文化时间地点: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7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1半坡遗址(1)时间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2)地位:重要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址(3)房屋样式: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炕(4)生产状况农业: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种植作物:粟、黍,有时采集野果作为食物补充畜牧业:猪、狗。使用弓箭、渔叉进行渔猎。手工业:使用装饰品、制作乐器陶埙。出土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已会纺织、制衣。2原始氏族发展(1)地位:仰韶文化时期是原始氏族社会的大发展时期。(2)考古发现大房屋: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现的大房屋可能是氏族首领居住或处理部落

14、事物的场所。公共墓地:距今约6000年的墓地中,墓葬规模和随葬品看不出显著差别。氏族成员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3大汶口文化(1)时间区域: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距今约6300-4500年;(2)手工业:大汶口文化晚期,制陶技术发展,出土较为精致的陶器;(3)墓葬: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有的一无所有。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想象图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想象图【名师点拨】1)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良渚古城遗址和陶寺古城遗址)。2)国家的产生是文明诞生的标志之一。3)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代表:北京人、山顶洞人

15、。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代表:河姆渡人、半坡人。4)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都能够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制造的最具特色的是黑陶,半坡原始居民制造的最具特色的是彩陶。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速记点7、早期国家与文明起源1早期城市初步形成(1)时间:大约在5000多年前(2)背景: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3)设施:城墙、城壕、大型水利设施。(4)影响:部分人从生产劳动脱离,专门从事管理,出现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王。2早期国家的形成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依靠社会规范和暴力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早期国家。3人

16、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图片解析: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牛河梁遗址属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约5500-5000年。遗址中有祭坛、女神庙和埋葬着贵族的积石冢,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重点掌握: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阶级分化考点8、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1良渚古城(1)时间地点: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2)古城组成宫殿区、内城和外城。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地位: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2水利工程城的背面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由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地位:是同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良渚古

17、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3考古发现(1)内城中部发现了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附近还出土了约20万千克的炭化稻谷。价值:这些发现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2)贵族墓地:陪葬品包括数十件至数百年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着军事指挥权的玉钺。价值:和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3)意义: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2陶寺古城(1)时间地点: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2)陶寺古城建筑:都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

18、绕的宫城,城内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制的建筑材料。(3)墓葬特点阶级分化严重:大型墓葬集中分布,随葬品表明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文化交流: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其余考古发现:小件青铜器、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可能是观测天象、确定节气的观象台。(4)地位价值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3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

19、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考点9、远古的传说1炎黄联盟(1)生活年代: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2)地点:黄河流域。(3)社会状况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炎帝、黄帝、蚩尤等几个较大的部落。(4)联盟形成阪泉之战: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蚩尤战败,其部落归附炎黄部落联盟。黄帝被推举为联盟首领。(5)影响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2尧舜禹的禅让(1)禅让制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

20、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联盟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概念解读:禅让制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协商推举出来的贤德之人,没有特权。(2)人物事迹尧鼓励人们发展生产。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决水患。禹治水有功,被民众尊称为“大禹”。概念解读:远古传说远古传说是文字发明之前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是先民对远古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性记述。虽然远古传说中含有神话的成分,但也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如史记中记载的一些炎黄时代的传说在裴李岗文化遗址和仰韶文化遗址中得到证实。【知识拓展】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区别远古传说:文字出现以前

21、,生产和生活状况等史实主要靠口耳相传的方式保存和流传,其中主要是神话和祖先传说;真实历史: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联系不可否认的是传说有神话的成分,但传说与神话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信息。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社会发展水平,考古发现印证了这些历史信息。我们要学会通过了解到的历史史实,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成分。例证(1)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2)早期社会传说: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反映了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的社会发展水平;尧舜禹时期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通过禅让制传承,反映了远古时代的原始民主;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远

22、古民众与自然灾害的伟大抗争等【名师点拨】1考古资料证实者为史实,未证实者为传说。史实是真实可靠的,而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都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极有价值的内容。2炎黄联盟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华夏族,汉朝以后称为汉族。3禅让制实质是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04素养提升【历史解释】1为什么说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提示:用火烧烤食物吃熟食,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用火防寒,增强了人类对抗寒冷的能力;用火照明,改善了人类的居住条件;用火驱兽,增强了人类的自卫能力。总之,火的使用改善了生存条件,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2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山

23、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呢?提示:体质进步: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工具制作技术: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会捕鱼。生活进步:用骨针缝制(衣服),制作(装饰品),懂得爱美。生活的集体形成(血缘)氏族。3比较半坡居民和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之处?提示: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时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经开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器、角器。与北京人使用的石器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许多石器已经作了磨光处理。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半坡人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从食物

24、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渔猎);而半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粟),发展原始农业。4比较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提示:相同点:都位于大江大河流域;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都已会建房(定居);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不同点: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的样式不同,半坡聚落房屋是半地穴式,河姆渡聚房屋时干栏式;种植物不同,半坡聚落种植粟,河姆渡聚落种植水稻。5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提示: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

25、,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6我们今天经常自豪地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是为什么?提示:距今约4000多年前,炎、黄部落联盟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两个部落联盟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因此也可以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史料实证】史料1: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紫荆木炭、灰烬层、烧过的土块、石块、骨头和朴树子等。这些灰烬和烧过的东西一堆一堆限定在一定地区。【解读】:北京人可以长时间保存火种。史料2:河姆渡与半坡居民的房屋【解读】:(1)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墙壁厚实,冬暖夏凉,是北方建筑的雏形;(2)干栏式房屋有良好的通风和防

26、潮性能,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3)都体现了原始居民因地制宜的智慧,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家国情怀】1清明节举行黄帝陵祭祖大典的现实意义。提示:(1)缅怀先祖的丰功伟绩,表达全体中华儿女尊祖敬宗的民族感情以及整个中华民族追根溯源的文化认同。(2)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爱国情感,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提示:(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3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提示: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

27、成。【唯物史观】1禅让制的实质和表现。提示:(1)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2)表现: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首领没有特权。当选的部落联盟首领要具有高尚的品质。2史实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提示:(1)联系: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时期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其中有神话的成分,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并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2)区别:史实是完全存在的客观事实,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事,传说则有可能发生过,也有可能没发生过。3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理解)提示:含义:中国的文化格局是一个多元的,所谓多元,就是说每一

28、种文化都有他自己的独立发展性,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但是,同时又是一体的,就是有很好的整合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而这些文化又互相融合,在统一的中华文化中融为一体。05习题研读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材习题01(P8)完成下表,并说说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名称类型生活年代脑容量制作工具用火情况北京人直立人距今约70-20万年平均1088毫升打制石器自然火,会保存火种山顶洞人晚期智人距今约3万年1300-1500毫升打制石器和骨器人工取火教材习题02(P9)请将下列石器的图片与它们的名称、使用说明用直线连接起来,想想考古学家将它们命名为砍砸器、尖

29、状器、刮削器的理由。长41厘米,宽30毫米,厚16毫米砍砸器:器型不固定,较为粗大,便于手握,大多用来砍砸树木或打击野兽。长151毫米,宽142毫米,厚31毫米尖状器:有尖刃,多用来锥或刺。长55毫米,宽38毫米,厚22毫米刮削器:一侧边缘有突出的不规则刃,用于刮削皮脂、木、骨的表面。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材习题01(P15)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请在口内画“”。口定居生活;口家畜饲养;口农作物的出现;口城市的出现;口制作陶器;口磨制石器【答案】定居生活:家富饲养:农作物的出现:制作陶器:磨制石器: 解析:城市出现不是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而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教材习

30、题02(P15)选择纸张、木棍、黏土等材料,仿制本课中你感兴趣的一件文物,配上文字说明,并向同学说说你在制作过程中重点关注它的什么特征,为什么会关注这些特征。【答案】示例:我选择制作陶器。在制作过程中,我重点关注了陶器的形状和纹饰。陶器的形状直接影响其实用性,比如容器的容量和稳定性。而纹饰不仅美观,也是研究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线索。我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圆形陶罐作为模型,因为它代表了原始社会中常见的陶器形状,同时在表面刻画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案,这些图案可能是原始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模仿。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教材习题01(P20)说说考古发现的遗址遗物和神话传说对认识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意义。【答案】

31、考古发现:考古发现的遗址和遗物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实物证据。它们为我们提供了直接了解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文化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途径。出土的陶器、石器、玉器等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人的生产工具、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遗址中的建筑遗迹、墓葬和祭祀场所等,可以揭示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社会等级和政治组织。此外,考古发现还可以验证和补充历史文献的记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的想象和解释。它们往往蕴含着对古代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反映了古代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观。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如黄帝、炎帝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32、,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还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教材习题02(P20)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每年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拜祭,平日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请从人物经历、主要贡献等方面,撰写一篇导游词,向游客介绍黄帝的事迹。【答案】示例: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陕西黄陵县,参观中华民族的圣地黄帝陵。黄帝,华夏文明的奠基者,被誉为“人文初祖”。他统一了华夏部落,结束了部落间的纷争,开创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黄帝时期,发明了指南车、舟车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他还是文字、音乐、医学的创始人,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帝陵不

33、仅是中华民族的圣地,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在这里,我们瞻仰黄帝陵,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体会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06单元小结一、“第一”类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二、原因类1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原因: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2半坡原始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原因: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3大汶口的墓葬里有了随葬品的原

34、因: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三、人物类1炎帝的历史功绩: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首创耒耜lis,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2黄帝的历史功绩:黄帝,名轩辕,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另外,仓颉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螺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3尧:开垦农田,简朴爱民;4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5禹:大公无私,勇于创新。四、考古成果

35、元谋人: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郧县人:发现于湖北郧阳,目前发掘出3个头骨化石;蓝田人:发现于陕西蓝田,包括一个下颌骨和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北京人: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1921年在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1929年,我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此后,北京人遗址又相继发掘出5个头盖骨化石,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人,以及约10万件打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山顶洞人:骨骼化石;河姆渡遗址:木结构水井、大量水稻遗存、骨耜、出土了目前已知最早的象牙雕刻器、猪纹陶钵;舞阳贾湖遗址:刻符龟甲和骨笛出土的炭化稻粒;半

36、坡遗址:出土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乐器陶埙;大汶口文化:出土较为精致的白陶鬶;仰韶文化:蚕茧、丝织品残片,以及骨雕、牙雕或石雕的蚕蛹、蚕形象遗物。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距今约5500-5000年。遗址中有祭坛、女神庙和埋葬着贵族的积石冢。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山东日照东海峪遗址:龙山文化磨光黑陶杯。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内城中部发现了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附近还出土了约20万千克的炭化稻谷。陪葬品包括数十件至数百年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着军事指挥权的玉钺。陶寺古城遗址: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制的建筑材料。其余考古发现:小件青铜器、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可能是观测天象、确定节气的观象台。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时间事件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110万到30万年前郧县人100万到50万年前蓝田人70万到20万年前北京人3万年前山顶洞人1万年前原始农业的出现7000年前河姆渡居民6000年前半坡居民五六千年前部落联盟(尧舜禹)5300到4300年浙江良渚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