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56.71KB ,
资源ID:259997      下载积分:3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599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清****年)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抚顺高二检测)印欧人的迁徙历时数千年,开始之时,世界上只有零星散布的个别文明中心。印欧人迁徙大体结束之时,奴隶制国家由点到面,在世界上占了统治地位。由此可知,印欧人的迁徙()A.扩大了游牧文明的影响B.统一了欧亚非主要文明C.促进区域文明中心形成D.促成了封建社会的转型【补偿训练】(2024秦皇岛高二检测)下图为印欧人的迁徙路线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印欧人的迁徙()A.阻断了古希腊城邦文明B.促使北非进入文明时代C.统一了西亚

2、和南亚文明D.整合了亚欧的区域文化2.在古代亚欧大陆的整个农耕世界,约从公元前2000年代的中叶开始,都经历了由北方来的以战车为武装的各个部族的入侵。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游牧文明发展水平较高B.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流C.农耕文明发展严重停滞D.不同文明区域发展模式迥异3.(2024唐山高二检测)4世纪中后期,匈奴帝国在东欧、北欧攻城略地,这直接引发了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民族大迁徙,日耳曼各部落逐步深入罗马帝国腹地。匈奴西迁引发的“蝴蝶效应”()A.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B.标志着西欧进入近代社会C.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建立D.加剧了欧洲文化上的分裂【深化点拨】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改变了亚

3、欧大陆的政治格局,建立了新的国家,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大交融,不同地域的文化在碰撞、交流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4.(2024眉山高二检测)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人口大量频繁地迁徙和流动,边疆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大量内聚,而汉民族则从中原往东北、西北和南方辐射。各族人民在住所、饮食、服饰、语言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发生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A.彻底改变人口分布格局B.完成民族交融历史进程C.实现经济重心南移目标D.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生活5.汪达尔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公元5世纪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前往北非,以迦太基为都城建立了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帝国的打击十分沉重,西罗马帝国失去

4、了在非洲的财政来源。由此可以推知,汪达尔人的迁徙()A.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灭亡B.影响南欧地区格局的演变C.使罗马文物遭到严重破坏D.体现了日耳曼人的扩张性6.(2024潍坊高二检测)下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构成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B.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C.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D.交通运输领域取得了突破【拓展延伸】近代欧洲移民的原因(1)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2)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3)欧洲社会局势动荡,社会矛盾尖锐。(4)政府的支持。7.(2024苏州高二检测)下表是 16501900年亚、欧、美、非四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表(

5、单位: %)。其中代表的是()地区1650年1750年1850年1900年18.319.222.724.92.41.65.19.018.313.18.17.460.665.863.958.3A.亚洲B.美洲C.非洲D.欧洲8.(2024鞍山高二检测)桑巴舞被视为巴西的象征,它源于非洲,通过奴隶贩卖传到巴西,又吸收了来自欧洲、古巴和当地的一些舞蹈因素。这说明桑巴舞()A.是人口迁徙文化融合的结果B.是西方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C.毁灭了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D.使非洲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补偿训练】1617世纪,西班牙统治墨西哥时,规定西班牙人、梅斯蒂索人(欧洲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后代)不能居住在印第安人的

6、居住地区,并限制印第安人出现在城市。上述规定()A.意欲维护欧洲文化主导地位B.旨在扩大奴隶制种植园经济C.墨西哥城市呈现殖民化特征D.淡化了印第安人的民族意识9.(2024长春高二检测)19世纪中叶在古巴大约有8万华工在种植园和制糖厂工作,输入秘鲁的10万华工多数在种植园和矿场工作。这一时期华工移入拉美地区()A.根源于清政府的鼓励B.促进了拉美经济发展C.解决劳动力缺乏问题D.获得极为优厚的回报【补偿训练】部分美国人承认:没有华工,美国太平洋铁路的西段就不能如期完工。这说明华工()A.为美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B.成为中美交流的桥梁C.改变了美国的交通布局D.得到了美国民众的尊重10.(202

7、4新余高二检测)有学者认为,19世纪中叶开始前往澳大利亚淘金的华工不断增加,虽历时半个多世纪,经济上也有一套自己的独立体系,在澳洲殖民地的中国人很少购买商人商品,这说明澳洲华工()A.深受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B.生活状况较为艰辛C.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影响D.遏制了中西文化融合11.(2024兰州高二检测)如图反映的是二战后全球劳动力的流动路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主要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B.流动过程缺乏智力精英移入C.受国际分工和生产的国际化的影响D.加大流动可以杜绝难民产生12.(2024白银高二检测)二战后,为了解决劳动力资源紧缺问题,法国与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三国签订引入劳

8、工的劳务合同。至1976年,来自这三个国家的移民人数占法国移民总人数的33%,达到了71.1万人。这一做法()A.刺激了法国科技革命的发展B.改善法国与非洲的贸易关系C.为法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D.表明法国移民模式发生改变13.当今西亚部分国家陷入持续的战乱与动荡之中,大批民众为了躲避战乱而逃往欧洲或周边国家,沦为战乱难民。上述难民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外政治局势动荡B.殖民解放运动的高涨C.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D.时代主题发生了变化【补偿训练】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国家民族矛盾的爆发(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等)和非洲国家内部冲突而造成的数以百万计难民,纷纷涌向西欧

9、国家,对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安全和国际关系等各方面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欧洲的难民问题最终形成。欧洲难民问题()A.推动了联合国难民救助体系完善B.一定程度影响了欧盟内部的团结C.致使冷战后西欧局部战争频发D.有利于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14.(2024潍坊高二检测)下图为2001-2017年“世界难民日”主题(部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2001年:“尊重”2004年:“我想有个家:安全和有尊严地重新开始生活”2005年:“勇气”2008年:“保护”2010年:“家园”2014年:“因战争而导致分离的家庭即便只有一个也太多”2017年:“我们与难民同在”A.战争是难民问题产生主要原因B.难民

10、问题是持续性的世界难题C.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剧难民问题D.难民基本的国民权利得到保障15.新移民能够主动地驾驭“美国认同”和“原生国家认同”两种社会身份和社会网络。他们在工作、交往、生活的很多方面是非常“美国化”的,也能够在社会网络和生活社区中继续保持原生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据此材料,可知“新移民”给美国社会带来了()A.科技迅速进步B.多元文化认同C.经济迅速发展D.经济文化扩张【补偿训练】在建国之初,美国各州都采取了积极吸引移民的政策。1924年,美国颁布移民法,保护“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纯洁性”。1995年,美国移民改革委员会提出美国移民政策,为外国遭受宗教、民族或政治压迫的人提供庇护。这说

11、明美国的移民政策()A.促成多元文化和谐共处B.尊重民族文化差异C.有效维系移民社会安定D.呈现鲜明实用色彩16.(2024新余高二检测)在当今的新加坡,人口由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苏格兰人等东、西方各民族组成。在教育上,政府规定每个学校把英文作为第一语言,从而给予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平等的地位。这种方式()A.说明对英国文化的推崇B.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团结C.说明语言文化的不平等D.强调了文化的多元一体【补偿训练】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配合国家发展计划,华文教育的规范进步是其中一项内容。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为了团结华族社群,新加坡开始推广华语运动。华文运

12、动和华语运动反映出新加坡政府()A.努力创造现代的国家文化B.突出儒家文化的主流地位C.突出本区域文化的重要性D.努力打造多样的现代文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大题,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6世纪亚欧区域文明概况(部分)区域时间概况亚洲1世纪中叶大月氏人被匈奴人击败并西迁,联合吐火罗人,建立贵霜帝国。这个帝国是游牧民族在入侵农耕世界并定居以后建立的具有高度经济文化的文明古国3-5世纪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南迁中国黄河流域,建立多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十六国”,后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封建化改革4-6世纪嚈哒人自蒙古草原南迁至中亚、南亚,灭亡贵霜帝国,迫使萨珊波斯称臣纳贡

13、,并大举进攻印度,在北印度立国。嚈哒人先后接受波斯和印度文化,在南农北牧两个世界的交往中起了桥梁作用欧洲4-5世纪日耳曼人各部族在罗马帝国境内不断南迁,于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建立一系列日耳曼人国家,并且在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形成中古西欧以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以上材料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综合以上材料信息,自选视角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魏晋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人

14、口的主要迁移方向。(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迁徙的共性影响。(6分)19.(14分)(2024长沙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黑奴吁天录是美国斯托夫人所写的小说,讲述了黑人奴隶汤姆最初的主人因欠下债务,便将他以及女黑奴伊丽莎的儿子出卖抵债。伊丽莎携子出逃,最终辗转至加拿大;汤姆后来多次被卖,最后因拒绝说出逃亡女奴的下落,被奴隶主鞭打致死。材料二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则材料的史料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相关历史进行推断。(6分)(2)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三所给的地图上绘制两条移民迁徙的路线,并简要评析。(要求:不得使用材料一和材料二所给的信息)(

15、8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及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摘编自郝保权对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文化霸权及其意识形态意涵的战略沉思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的相关

16、史实,围绕“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自信”等关键词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测试卷教师版(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抚顺高二检测)印欧人的迁徙历时数千年,开始之时,世界上只有零星散布的个别文明中心。印欧人迁徙大体结束之时,奴隶制国家由点到面,在世界上占了统治地位。由此可知,印欧人的迁徙()A.扩大了游牧文明的影响B.统一了欧亚非主要文明C.促进区域文明中心形成D.促成了封建社会的转型【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印欧人的迁徙在某种意义上

17、促进了奴隶制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促进区域文明中心形成,故选C。A叙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统一了欧亚非主要文明”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印欧人的迁徙并没有促成封建社会的转型,排除D。【补偿训练】(2024秦皇岛高二检测)下图为印欧人的迁徙路线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印欧人的迁徙()A.阻断了古希腊城邦文明B.促使北非进入文明时代C.统一了西亚和南亚文明D.整合了亚欧的区域文化【解析】选D。据图示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印欧人通过不断向外迁徙,促进了区域内文化的交融,整合了亚欧的区域文化,故选D。印欧人的迁徙,并没有阻断古希腊城邦文明,排除A;依据地图不能判定北非进入文明时代,排除B;印欧人的迁徙,

18、并没有统一西亚和南亚的文明,排除C。2.在古代亚欧大陆的整个农耕世界,约从公元前2000年代的中叶开始,都经历了由北方来的以战车为武装的各个部族的入侵。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游牧文明发展水平较高B.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流C.农耕文明发展严重停滞D.不同文明区域发展模式迥异【解析】选B。战争是一种特殊的交流融合的方式,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战争客观上会促进两种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故选B。游牧文明挑起战争,不代表其发展水平高,排除A;公元前2000年代,亚欧大陆的农耕文明正在持续发展,而不是严重停滞,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不同文明的发展模式,排除D。3.(2024唐山高二检测)4世纪中后期,匈奴帝

19、国在东欧、北欧攻城略地,这直接引发了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民族大迁徙,日耳曼各部落逐步深入罗马帝国腹地。匈奴西迁引发的“蝴蝶效应”()A.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B.标志着西欧进入近代社会C.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建立D.加剧了欧洲文化上的分裂【解析】选A。结合所学可知匈奴西迁,促使了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民族大迁徙,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故选A。西欧进入近代社会的重要事件是新航路开辟,排除B;匈奴西迁并没有推动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排除C;加剧了欧洲政治上的分裂,排除D。【深化点拨】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建立了新的国家,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大交融,不同地域的文化在碰撞、交流和交融中发生

20、了不同程度的变化。4.(2024眉山高二检测)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人口大量频繁地迁徙和流动,边疆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大量内聚,而汉民族则从中原往东北、西北和南方辐射。各族人民在住所、饮食、服饰、语言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发生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A.彻底改变人口分布格局B.完成民族交融历史进程C.实现经济重心南移目标D.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生活【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南迁,中原民族外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生活,故选D。“彻底改变”表述夸大,排除A;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过程并没有完成,排除B;此时,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但经济重心南移未

21、实现,排除C。5.汪达尔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公元5世纪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前往北非,以迦太基为都城建立了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帝国的打击十分沉重,西罗马帝国失去了在非洲的财政来源。由此可以推知,汪达尔人的迁徙()A.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灭亡B.影响南欧地区格局的演变C.使罗马文物遭到严重破坏D.体现了日耳曼人的扩张性【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汪达尔人攻陷迦太基并建立了汪达尔王国,切断了西罗马帝国在非洲的财政来源,对西罗马帝国造成沉重打击,这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力量,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因素之一,影响南欧地区格局的演变,故选B。东罗马帝国灭亡于公元1453年,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文物遭到破坏

22、,排除C;材料没涉及日耳曼人,排除D。6.(2024潍坊高二检测)下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构成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B.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C.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D.交通运输领域取得了突破【解析】选C。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属美洲和巴西人口构成中有混血种人,有非洲奴隶,且印第安人占比小于非洲奴隶、欧洲人和混血种人占比之和,这说明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促进种族融合,以及对原住民进行屠杀,进行黑奴贸易,故选C。殖民扩张时期,非洲奴隶是被贩卖到美洲,不是主动涌入,排除A;B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交通运输发展促进人口迁移,但不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

23、除D。【拓展延伸】近代欧洲移民的原因(1)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2)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3)欧洲社会局势动荡,社会矛盾尖锐。(4)政府的支持。7.(2024苏州高二检测)下表是 16501900年亚、欧、美、非四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表(单位: %)。其中代表的是()地区1650年1750年1850年1900年18.319.222.724.92.41.65.19.018.313.18.17.460.665.863.958.3A.亚洲B.美洲C.非洲D.欧洲【解析】选B。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疾病传播和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使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人口占比下降,但随着白人、黑人的不断迁

24、入和混血族群的增加,1850年及以后美洲人口又有所增加,符合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人口变化情况,故选B,排除A、C、D。8.(2024鞍山高二检测)桑巴舞被视为巴西的象征,它源于非洲,通过奴隶贩卖传到巴西,又吸收了来自欧洲、古巴和当地的一些舞蹈因素。这说明桑巴舞()A.是人口迁徙文化融合的结果B.是西方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C.毁灭了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D.使非洲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解析】选A。桑巴舞既有非洲舞蹈的节奏,又有欧洲舞蹈的步伐,而印第安人的装饰也对桑巴舞影响巨大,说明桑巴舞是多种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人口迁徙文化融合的结果,故选A。桑巴舞并不是西方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排除B;毁灭了美洲印第安人文

25、明的是西方侵略者,而不是桑巴舞,排除C;非洲文化并没有在巴西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补偿训练】1617世纪,西班牙统治墨西哥时,规定西班牙人、梅斯蒂索人(欧洲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后代)不能居住在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区,并限制印第安人出现在城市。上述规定()A.意欲维护欧洲文化主导地位B.旨在扩大奴隶制种植园经济C.墨西哥城市呈现殖民化特征D.淡化了印第安人的民族意识【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西班牙在墨西哥实行种族歧视、限制种族融合和文化同化的政策,目的是维护欧洲人的特权地位和欧洲文化的主导地位,故选A。材料所述政策与种族融合有关,与种植园经济无关,排除B;墨西哥城市的殖民化特征与上述规定无关,排除

26、C;西班牙这一政策会强化印第安人的民族意识,排除D。9.(2024长春高二检测)19世纪中叶在古巴大约有8万华工在种植园和制糖厂工作,输入秘鲁的10万华工多数在种植园和矿场工作。这一时期华工移入拉美地区()A.根源于清政府的鼓励B.促进了拉美经济发展C.解决劳动力缺乏问题D.获得极为优厚的回报【解析】选B。材料表明19世纪中叶大量华人在拉丁美洲从事一些繁重劳动场所的劳动,促进了拉美经济发展,故选B。19世纪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不是清政府的政策鼓励,排除A;解决了拉美劳动力缺乏问题夸大了其作用,排除C;根据所学可知,这些华工的待遇并不优厚,排除D。【补偿训练】部分美国人承认:没

27、有华工,美国太平洋铁路的西段就不能如期完工。这说明华工()A.为美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B.成为中美交流的桥梁C.改变了美国的交通布局D.得到了美国民众的尊重【解析】选A。据“没有华工,美国太平洋铁路的西段就不能如期完工”可知华工为美国太平洋铁路的完工作出了重要贡献,即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故选A。材料无法说明华工成为中美交流的桥梁,排除B;华工保障了美国太平洋铁路西段如期完工,但没有改变美国的交通布局,排除C;材料不能说明华工得到了美国民众的尊重,排除D。10.(2024新余高二检测)有学者认为,19世纪中叶开始前往澳大利亚淘金的华工不断增加,虽历时半个多世纪,经济上也有一套自己的独立体系

28、,在澳洲殖民地的中国人很少购买商人商品,这说明澳洲华工()A.深受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B.生活状况较为艰辛C.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影响D.遏制了中西文化融合【解析】选C。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虽历时半个多世纪,澳洲华工生活仍具有封闭性,在澳洲殖民地的中国人很少购买商人商品,说明澳洲华工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影响,故选C。宗法观念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材料不能说明澳洲华工生活状况较为艰辛,排除B;材料未涉及中西文化融合,排除D。11.(2024兰州高二检测)如图反映的是二战后全球劳动力的流动路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主要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B.流动过程缺乏智力精英移入C.受国际分工和生产的国际

29、化的影响D.加大流动可以杜绝难民产生【解析】选C。二战后,受国际分工和生产的国际化的影响,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故选C。材料描述的是劳动力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而非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排除A;材料没有描述劳动力结构信息,排除B;D中“杜绝”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2.(2024白银高二检测)二战后,为了解决劳动力资源紧缺问题,法国与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三国签订引入劳工的劳务合同。至1976年,来自这三个国家的移民人数占法国移民总人数的33%,达到了71.1万人。这一做法()A.刺激了法国科技革命的发展B.改善法

30、国与非洲的贸易关系C.为法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D.表明法国移民模式发生改变【解析】选C。二战使法国人口锐减,经济衰败,战后急需快速恢复经济,材料中的做法为法国提供了劳动力,为法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故选C。材料中做法不能刺激法国科技革命发展,排除A;材料中做法不一定“改善法国与非洲的贸易关系”,排除B;材料缺乏对比信息,不能得知法国移民模式是否发生了巨大改变,排除D。13.当今西亚部分国家陷入持续的战乱与动荡之中,大批民众为了躲避战乱而逃往欧洲或周边国家,沦为战乱难民。上述难民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外政治局势动荡B.殖民解放运动的高涨C.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D.时代主题发生了变化【解析

31、】选A。西亚和北非多个国家出现政权更迭,部分国家陷入战乱与动荡之中,大批民众沦为战乱难民,所以,难民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外政治局势动荡,故选A。世界殖民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崩溃,排除B;材料中的难民现象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无直接关系,排除C;材料中的战乱与动荡只是局部的,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化,排除D。【补偿训练】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国家民族矛盾的爆发(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等)和非洲国家内部冲突而造成的数以百万计难民,纷纷涌向西欧国家,对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安全和国际关系等各方面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欧洲的难民问题最终形成。欧洲难民问题()A

32、.推动了联合国难民救助体系完善B.一定程度影响了欧盟内部的团结C.致使冷战后西欧局部战争频发D.有利于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解析】选B。冷战结束后,欧洲面临严重的难民问题,难民问题使欧盟内部出现不同的意见,一定程度影响了欧盟内部的团结,故选B。材料主要体现难民问题对欧洲国家的影响,与联合国难民救助体系完善关系不大,排除A;冷战后西欧地区保持了相对和平的局面,难民问题未在西欧国家引发频繁的局部战争,排除C;欧洲国家对待难民问题的分歧某种程度上不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排除D。14.(2024潍坊高二检测)下图为2001-2017年“世界难民日”主题(部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2001年:“尊重”2

33、004年:“我想有个家:安全和有尊严地重新开始生活”2005年:“勇气”2008年:“保护”2010年:“家园”2014年:“因战争而导致分离的家庭即便只有一个也太多”2017年:“我们与难民同在”A.战争是难民问题产生主要原因B.难民问题是持续性的世界难题C.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剧难民问题D.难民基本的国民权利得到保障【解析】选B。材料涉及2001-2017年“世界难民日”主题(部分),据所学可知难民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而且短时间内很难解决,故选B。影响难民问题产生的因素很多,战争只是其中之一,排除A;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利益失衡,没有加剧难民问题,排除C;当今国际社会,难民基本的国民权利得

34、不到保障,排除D。15.新移民能够主动地驾驭“美国认同”和“原生国家认同”两种社会身份和社会网络。他们在工作、交往、生活的很多方面是非常“美国化”的,也能够在社会网络和生活社区中继续保持原生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据此材料,可知“新移民”给美国社会带来了()A.科技迅速进步B.多元文化认同C.经济迅速发展D.经济文化扩张【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新移民”在认同美国文化的同时,保留了自身的民族特色,这体现了“新移民”为美国带来了多元文化认同,故选B。材料信息与科技进步无关,排除A;材料与经济迅速发展无关,排除C;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外来文化传入美国,并非美国文化走向世界,“扩张”说法错误,排除D。【

35、补偿训练】在建国之初,美国各州都采取了积极吸引移民的政策。1924年,美国颁布移民法,保护“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纯洁性”。1995年,美国移民改革委员会提出美国移民政策,为外国遭受宗教、民族或政治压迫的人提供庇护。这说明美国的移民政策()A.促成多元文化和谐共处B.尊重民族文化差异C.有效维系移民社会安定D.呈现鲜明实用色彩【解析】选D。题干材料介绍了美国不同时期的移民政策,这些政策同美国的现实需求有密切联系,说明美国的移民政策呈现鲜明的实用色彩,故选D。材料中未涉及不同文化的相处情况,排除A;材料中未涉及对民族文化态度的信息,排除B;材料中未涉及移民政策的结果,排除C。16.(2024新余高二

36、检测)在当今的新加坡,人口由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苏格兰人等东、西方各民族组成。在教育上,政府规定每个学校把英文作为第一语言,从而给予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平等的地位。这种方式()A.说明对英国文化的推崇B.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团结C.说明语言文化的不平等D.强调了文化的多元一体【解析】选D。新加坡在教育上兼顾多种语言,这尊重了语言的多样性,强调了文化的多元一体,故选D。把英语作为第一教学语言是因为英语在国际上运用广泛,排除A;兼顾各种语言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团结,排除B;材料说明这种教育方式强调了文化的多元一体,C与材料相悖,排除。【补偿训练】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37、配合国家发展计划,华文教育的规范进步是其中一项内容。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为了团结华族社群,新加坡开始推广华语运动。华文运动和华语运动反映出新加坡政府()A.努力创造现代的国家文化B.突出儒家文化的主流地位C.突出本区域文化的重要性D.努力打造多样的现代文化【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华文华语是新加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开展华文华语运动最终目的是塑造新加坡国家文化,故选A。材料并未涉及儒家文化,且儒家文化并非新加坡的主流文化,排除B;材料并未强调新加坡突出本区域文化的重要性,排除C;材料未涉及新加坡努力打造多样的现代文化,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大题,共52分)17.(12分)

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6世纪亚欧区域文明概况(部分)区域时间概况亚洲1世纪中叶大月氏人被匈奴人击败并西迁,联合吐火罗人,建立贵霜帝国。这个帝国是游牧民族在入侵农耕世界并定居以后建立的具有高度经济文化的文明古国3-5世纪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南迁中国黄河流域,建立多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十六国”,后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封建化改革4-6世纪嚈哒人自蒙古草原南迁至中亚、南亚,灭亡贵霜帝国,迫使萨珊波斯称臣纳贡,并大举进攻印度,在北印度立国。嚈哒人先后接受波斯和印度文化,在南农北牧两个世界的交往中起了桥梁作用欧洲4-5世纪日耳曼人各部族在罗马帝国境内不断南迁,于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建立一系列日耳

39、曼人国家,并且在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形成中古西欧以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以上材料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综合以上材料信息,自选视角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5世纪前,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加剧了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促进区域文化发展与转型。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是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发起的冲击。迁徙过程中的碰撞造成了政权的更迭、双方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毁坏,但游牧文明也学会了先进文明的经济和文化,推动了欧亚大陆各民族之间在生产、物种、贸易、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迁徙后在农耕世界定居下来的游牧、

40、半游牧民族,几乎都放弃了以游牧为主的经济,走上了农耕化道路。如北魏孝文帝进行的封建化改革,嚈哒人先后接受波斯和印度文化,日耳曼各国形成市民文学等。因此,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虽然暂时造成了农耕地区某些方面以及某种程度的衰落,但农耕文明依靠自身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最终影响了迁入的游牧民族。从本质上看,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交融扩大了农耕文明的影响。【解析】据材料中“这个帝国是游牧民族在入侵农耕世界并定居以后建立的具有高度经济文化的文明古国”“后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封建化改革”和“日耳曼人各部族在罗马帝国境内不断南迁,于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建立一系列日耳曼人国家,并且在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双重作

41、用下,逐渐形成中古西欧以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可知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加剧了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促进区域文化发展与转型。在论述时,主要围绕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基本史实进行论述。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魏晋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4分)答案:(1)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北方战乱。【解析】第(1)题结合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南迁的史实分析回答即可。(2)根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4分)答案:(2)欧洲、非洲人口大量迁往美洲;华人向美洲和东南亚迁移;印度人移向非洲、东南亚和美洲。【

42、解析】第(2)题结合图中箭头方向进行分析。(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迁徙的共性影响。(6分)答案:(3)促进不同地区之间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加速落后地区的开发与进步;改变人口布局;促进人口、物种的交流。【解析】第(3)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对于人口迁徙的共性影响可从促进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加速落后地区发展、改变人口布局、促进人口和物种交流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言之有理即可。19.(14分)(2024长沙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黑奴吁天录是美国斯托夫人所写的小说,讲述了黑人奴隶汤姆最初的主人因欠下债务,便将他以及女黑奴伊丽莎的儿子出卖抵债。伊丽莎携子出逃,最终辗

43、转至加拿大;汤姆后来多次被卖,最后因拒绝说出逃亡女奴的下落,被奴隶主鞭打致死。材料二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则材料的史料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相关历史进行推断。(6分)答案:(1)材料一是文学作品,属于文献史料,具有一定价值,但需要细致甄别其中的真实与虚构。推断:美国奴隶制度下,黑奴生活悲惨。(其他推断言之有理亦可)材料二是照片,属于影像史料(实物史料亦可),具有较高价值。推断:赴美的中国铁路工人有一定的组织性。(其他推断言之有理亦可)【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判断史料类型并进行分析。由材料二照片判断史料类型并进行分析。(2)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三所给的地图上绘制两条移民迁徙的路

44、线,并简要评析。(要求:不得使用材料一和材料二所给的信息)(8分)答案:(2)路线一:19世纪移民从欧洲向美洲迁徙。19世纪中后期,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同时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也吸引了欧洲的精英阶层。大量欧洲移民迁徙至美国,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也使美国社会文化更加丰富多元。路线二:19世纪中后期移民从中国向东南亚迁徙。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越发紧密,为了更好地从事商贸活动,大量中国人向东南亚迁徙并定居。中国移民在东南亚的商业活动中积累了财富,深刻影响了东南亚社会风貌。(两条路线,任选其中一条移民迁徙的路线进行评析。其他路线如古代

45、印欧民族大迁徙,希腊人对外迁徙,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南迁;现代拉丁美洲向北美移民,南亚、东南亚向中东地区迁移,非洲向欧洲移民等都符合题意)【解析】第(2)题结合世界经济发展的状况选择两条移民路线并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进行评析。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

46、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及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摘编自郝保权对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文化霸权及其意识形态意涵的战略沉思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围绕“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自信”等关键词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答案:示例:论题:反对文化霸权,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论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更加复杂多变。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的扩张。特别是冷战以来美国凭借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综合国力,竭力拓展世界文化市场,控制思想文化资源,把建立文化霸权作为谋求世界霸权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建立对全世界的文化霸权,将会使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文化不断被边缘化,进一步会引起对政治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