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05MB ,
资源ID:259861      下载积分:3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598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过关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清****年)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过关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1、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过关测试卷注意: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 共45分)一、单选题在横断山区东北部,高山峡谷交错分布。藏族的一个分支嘉绒藏人在这里开创了一种“半农半牧”的独特生活方式。他们的居住地和耕地分布在河谷或半山地带,牧场分布在高山地带。下图为当地主要人类活动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该地区高山地带(3000m-4500m)的植被是()A灌丛和草甸B冰原和荒漠C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D常绿林和阔叶林2导致东西坡牧场下界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东坡光照充足B西

2、坡水热条件较好C东坡坡度较小D西坡人类活动集中植物物候是指在气候、土壤和地形等自然条件影响下植物出现周期性变化的现象。研究人员将我国东北大兴安岭森林分布区划分成了2个分区,进行森林植被物候现象研究,区以兴安落叶松分布为主,伴生有耐阴湿的鱼鳞云杉和樟子松等常绿针叶林,区为兴安落叶松和喜光的白桦等组成的夏绿针阔混交林。下图示意大兴安岭的2个分区。完成下面小题。3大兴安岭2个分区主要森林树种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B热量C土壤D地形4大兴安岭森林分布区水分条件最好的是()AI区东部B区东部C区西部D区西部5区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早于区,可能是因为区()A热量条件更好B水分条件更好C伴有常绿植被D

3、以落叶松为主图为澳大利亚局部示意图,代表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洋流B热量C地形D水分7自然带对应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草原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图是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段38N、山体内外最热月10C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图中最热月10等温线最可能是植被带()A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林的分界线B针叶林与高山荒漠的分界线C针叶林与高山草甸的分界线D高山草甸与高寒荒漠的分界线9图中落基山脉内外部10等温线分布高度差异显著,影响的主导因素是()A海拔B降水C洋流D海陆位置10落基山山脉中段内部气温高于外部,会导致山脉

4、内部()A垂直带谱多于外部 B同海拔植物的枯黄早于外部C冰川发育多于外部 D森林带分布的高度高于外部地理爱好者小明,寒假乘坐火车从哈尔滨(约45N,127E)出发,途经河套平原、河西走廊,至新疆奎屯市(约447N,85E),目的是考察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此次考察路线起点至终点的直线距离约为()A2330kmB3300kmC4660kmD6660km12考察发现,河套平原与河西走廊种植业的差异主要是()A灌溉水源B作物品种C作物熟制D机械化水平13考察发现,导致哈尔滨与奎屯市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年降水量B年太阳辐射总量C地形地势D植被的覆盖率下图所示建筑是我国苗族特有

5、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称为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建房时,工人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这样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吊脚楼的底层,这就是所谓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脚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下列各项中,与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A山高坡陡B风沙较多C潮湿多雾D蛇虫较多15吊脚楼的最大优点是()A通风透气,宽敞明亮B高瞻远瞩,视野开阔C冬暖夏凉,防暑降温D节约土地,造价低廉第卷 (综合题 共55分)二、综合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云南龙川江谷地盛产水果,品种繁多,橙子和荔枝比其他地区成

6、熟早,橙子酸甜可口,荔枝维生素种类多。材料二 龙川江是金沙江的支流。在地质历史上,金沙江乙处多次发生山体滑坡,形成堰塞罕坝体,在龙川江谷地形成湖泊,后堰塞罕坝体又多次垮塌,湖水外泄,湖泊逐渐消失。图1为龙川江谷地及其附近地形水系图,图2为图1中甲处地质剖面图,T1-T5为不同的河流阶地,数字为砾石和沙层形成距今时间,砾石和沙层含较多的砾石,磨圆度较好。(1) 龙川江河谷水果品种多、品质好、成熟早,试从地形角度分析。(6分)(2) 对比T4与T5沉积物类型的差异,概括龙川江谷地湖相沉积物形成过程。(5分)(3)说出T1至T4阶地中砾石和沙层分布海拔高度与形成时间的关系,简述T2砾石和沙形成过程。

7、(6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冰碛湖是冰川消融时,终碛物(冰川所携带的碎屑物)堵塞河道或冰川谷形成冰碛垄,在冰碛垄与现代冰川之间积水形成的湖泊。申姆错(下图所示)属于冰碛湖,部分冰碛垄未固结,由松散破碎冰碛物构成,湖水体积约8000万m3,由于现代冰川退缩,申姆错面积仍在增长。(1) 描述申姆错及周边区域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2) 推测近年申姆错面积扩大的原因。(4分)(3) 研究显示,申姆错存在溃决的可能性,请说明理由。(4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椒江位于浙江省中部,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711.8毫米,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总量的81。椒江河口是强潮河口,

8、其口内河床季节冲淤规律一般表现为“洪冲枯淤”。1990年后,江道采砂对河口潮流及咸淡水界线产生显著影响。图为椒江口示意图,表为临海站、海门站平均潮差变化统计。年份1990年2004年临海3.32m5.12m海门3.97m4.02m(1) 从地形的角度分析椒江口形成强潮的原因。(6分)(2) 解释椒江口内河床“洪冲枯淤”现象。(4分)(3) 分析江道采砂对河流潮差及咸淡水交界线位置变化的影响。(4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下图左)。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山高路远,群峰叠翠,千米以上的山峰就

9、有179座,平均海拔490余米;大小溪流百余条,纵横密布,呈多干树枝状。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桥上建造缓坡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下图右为泰顺气候统计图。材料二莫兰蒂是2016年全球最强最大的台风,也是1949年以来,登陆浙闽地区的最强台风。2016年中秋节,台风“莫兰蒂”带来特大暴雨引发山洪暴发,摧毁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的三座国宝级廊桥薛宅桥、文兴桥、文重桥。(1) 结合材料说明泰顺先民修建廊桥的必要性和

10、可行性。(4分)(2) 结合图文信息,分析廊桥设有缓坡屋檐的作用。(4分)(3)台风洪水是廊桥的天敌,请列举泰顺县抵御台风洪涝的措施。(4分)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BACDCCBD题号1112131415 答案BAABD 1A 2B【分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这种“半农半牧”的独特生活方式,牧场分布在高山地带,高山牧场放牧的植被环境通常是灌丛和草甸地带,题目中的其它选项,冰原和荒漠、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常绿林和阔叶林显然不是合适的场所,A正确,BCD错误,故选A。2根据材料信息中“牧场分布在高山地带”以及图示信息分析,影响山地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热组合状况,读图可知,牧

11、场(高山地带)西坡的下界高度高于东坡,说明西坡水热条件较好,B正确;西坡和东坡的光照状况差别不大,A错误;东坡的坡度大,自然带谱海拔低,C错误;自然带谱跟人类活动关系不大,D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又叫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是由于水热状况的变化,主要受到高度的影响,在海拔较高的低纬度山地比较典型。3B 4A 5C【解析】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个分区为南北向更替,东西向延伸,主要差异为纬度差异导致的气温差异。结合材料“区植被以兴安落叶松为主,伴生有耐阴湿的鱼鳞云杉和樟子松等常绿针叶林;区为兴安落叶松和喜光的白桦等组成的夏绿针阔混交林”可知,

12、北部的分区多针叶林,南部为针阔混交林,也符合热量差异带来的影响,B正确,ACD错误。故选B。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区“伴生有耐阴湿的鱼鳞云杉和樟子松等常绿针叶林”,大兴安岭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北部气温低,蒸发弱,因此区东部水分条件最好,A正确,BCD错误。故选A。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北部伴有耐阴湿的常绿针叶林,对热量条件要求低,而南部为夏绿针阔混交林,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条件才能长出新叶,开始生长季,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特征:具体包含有赤道向两极递变、由沿海向内陆递变规律;山地垂直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6D 7C【解析】6根据经纬度位

13、置,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为澳大利亚东南部。至自然带依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沙漠带。森林草原沙漠的变化体现了以水分为基础的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D正确,A、B、C错误。故选D。7自然带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发育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正确,ABD错。故选C。【点睛】热量是纬度地带性的主导因素;水分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8C 9B 10D【解析】8据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可知,位于3900-4500米左右,最热月才接近10,该地植被不会是常绿阔叶林带,故A项错误;根据山地垂直地带性更替规律可知,森林带之上依次是是高山草原草甸

14、带、高寒荒漠带和积雪冰川带,故可能是针叶林与高山草甸的分界线,针叶林与高山荒漠之间应有过渡带,高山草甸与高寒荒漠位置偏高,C正确,BD错误。故选C。9图中10等温线在落基山内部分布较高,外部分布较低,说明落基山脉内部气温高,外部气温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落基山内部受地形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10等温线分布较高;外部降水较多,10等温线分布较低,故影响的主导因素是降水,B项正确;洋流对沿岸地区影响明显,对内陆地区影响不大,故C项错误;海拔和海陆位置不是主导因素,故A、D项错误。故选B。10垂直带谱与山地的相对高度等因素有关,故A项错误;内部气温高,故同海拔植物的枯

15、黄晚于外部,故B项错误;冰川发育与气温有关,只考虑气温因素则会比外部少,故C项错误;森林带的分布高度与温度有关,内部温度较高,故森林带分布的高度高于外部,D项正确。故选D。【点睛】在不同的自然带,森林又可分为以下几种: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在纬度地带性中,一般以最热月10作为林与草的分界;在山地上也大多以最热月10等温线是植被带针叶林与高山草甸的分界线。11B 12A 13A【解析】11此次考察的起点为(东经127度,北纬45度),终点为(东经85度,北纬44.7度)。因此两点的经度差相差42度,纬度差相差0.3度。计算东西方向的纬线长度即可

16、,两点间的直线距离=111cos45423300干米,B正确。故选B。12根据区域地理知识可知,河套平原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依赖黄河水的灌溉发展农业,河西走应位于干旱地区,相当丁沙漠中的绿洲,依赖祁连山上的冰雪融水发展农业。A正确;所处的温度带基本相同,作物的品种和熟制相同,机械化水平差不多,BCD错误,故选A。13读文字材料:哈尔滨与奎屯市纬度位置相近,影响气候差异的因素就是海陆、地形、大气环流和洋流,但是哈尔滨与奎屯市距海远近不同,导致降水量不同,A正确;纬度和海拔基本相同,植被的覆盖率对气候影响不大,BCD错误。故选A。【点睛】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

17、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地势、洋流因素。14B 15D【分析】14吊脚楼是苗族特有的民居,多见于西南一带,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于湿润地区,风沙较少,B不相符。该地区多山,山高坡陡,潮湿多雾,蛇虫较多,ACD相符。本题要求选择不相符的选项,故选B。15据图可知,吊脚楼悬空建设,可以通风透气,但越往上越窄小,并不是层层宽敞,A错误;高瞻远瞩,视野开阔也只是站在特定位置时的感受,并非该建筑的最大

18、优点,B错误;吊脚楼通风透气,保暖效果差,C错误;该建筑依山依地势而建,楼层较高,可以节约土地,且使用当地现有竹木,造价较低,D正确。故选D。【点睛】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关牲口或用来堆放杂物。16(1)地势落差大,垂直分异显著,水果品种丰富;海拔

19、高,光照充足,水果品质好;谷地热量不易扩散,气温高,水果成熟早。(2)T4有湖相沉积物,T5没有。在地质历史时期,乙处多次山体滑坡形成堰塞罕坝体,在地势低洼的谷地形成湖泊,泥沙不断沉积,形成湖相沉积物。(3)分布海拔越高,形成时间越早。 T3阶地形成后,堰塞罕坝体发生垮塌,水位快速下降,河流下切,水位下降至堰塞罕坝体高度,不断有砾石和沙沉积形成T2阶地的砾石和沙层。【分析】本题以云南龙川为背景,考查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沉积物形成、阶地形成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材料、读图、分析信息的综合思维能力。【详解】(1)龙川江河谷水果品种多、品质好、成熟早的直接原因是环境多样、光照好、热量足等,从地形角度分析

20、主要是本地位于河谷,垂直差异显著,形成多种环境,因此水果品种多;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好,有利于有机质合成,所以水果品质好;此地位于谷地,热量不易散失,气温高,水果生长快,成熟早。(2)读图2可知,T4有湖相沉积物,T5没有湖相沉积物。龙川江谷地湖相沉积物形成过程可以从湖泊形成,湖底沉积角度回答。从材料“在地质历史上,金沙江乙处多次发生山体滑坡,形成堰塞罕坝体,在龙川江谷地形成湖泊”可知因山体滑坡形成堰塞罕坝体,在地势低洼的谷地形成湖泊;后泥沙不断在湖底沉积,形成湖相沉积物。(3)T1至T4阶地中砾石和沙层分布海拔高度与形成时间的关系可以从河流阶地形成过程考虑。河流阶地的形成

21、是流水侵蚀与地壳抬升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海拔越高形成时间越早。T2砾石和沙形成过程主要从流水沉积作用角度回答。T2阶地沉积物应在T3阶地形成抬升后,根据材料“堰塞罕坝体又多次垮塌,湖水外泄”可知,堰塞罕坝体发生垮塌后,水位快速下降,河流下切,水位下降至堰塞罕坝体高度,不断有砾石和沙被沉积下来,形成T2阶地的沉积物。17(1)南高北低(东、西、南部高,北部低);依据:冰川位于湖泊南侧,湖泊北侧湖水外流。(2)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湖区空间增大;冰川融水及流域降水增加,湖区水量增加,水位上升。(3)湖泊储水量较大(对湖坝压力大);湖泊水量仍在增加,水位不断上升;湖坝(冰碛垄)未固结,土石较松散;

22、突发性灾害(如暴雨等气象灾害或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易促发湖水溃决。【分析】本题考查地势特征的描述及原因分析、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及堰塞湖溃决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信息分析能力。【详解】(1)据右图等高线数值及等高线走向分析,等高线数值向北递减,且“在冰碛垄与现代冰川之间积水形成的湖泊”,由于现代冰川位于海拔高处,申姆错及周边区域的地势特征应该是南高北低,湖泊一般海拔低于湖泊周边,湖泊北侧湖水外流,因此东、西、南部高,北部低。(2)“由于现代冰川退缩,申姆错面积仍在增长”,据此推测现代冰川退缩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退缩,冰川融化,冰川融水增加,湖区空间增大;据经纬度可知,该地区

23、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流域降水可能增加,导致湖区水量增加,湖水位上升,申姆错面积扩大。(3)据“部分冰碛垄未固结,由松散破碎冰碛物构成”分析,申姆错溃决的原因在于湖坝(冰碛垄)未固结,土石较松散,易被冲垮;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近年申姆错面积扩大,冰川融化,湖泊储水量较大,对湖坝压力大;冰川融水及流域降水增加,湖泊水量仍在增加,水位不断上升;受季风影响,靠近地震带,突发性灾害(如暴雨等气象灾害或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易促发湖水溃决。【点睛】18(1)椒江口外台州湾,外宽内窄,是一个喇叭状海湾;涨潮时,宽阔的湾口,涌进大量海水,江面收缩变窄,抬升潮位;河口外深内浅,潮水在河口遇水下堆积体(拦门沙坝),

24、后涌潮水挤压前潮,发生堆叠,抬升潮位。(2)洪水期,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挟沙能力强,大量泥沙被带出口外,口内河床冲刷;枯水期,潮流起主导作用,口外泥沙被带入口内,随潮流减弱淤积。(3)采砂河段河床高程下降,河床纵比降减小;有利于潮流上溯,高潮位抬高;河床高程下降也使低潮位降低,高、低潮位变化带来河流潮差加大。(采砂引起的河床纵比降减小有利于潮水上溯,纳潮量增大)咸淡水交界线位置向河流上游移动。【分析】本题以椒江流域图文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强潮的成因、冲淤平衡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据图

25、可知,椒江口位于台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状,涨潮时,海水由宽阔的湾口涌入,江面向内迅速收窄,潮位上涨;河口处外深内浅,潮水自海洋涌入,在河口处遇到水下堆积体阻拦,而后排潮水向前挤压,被抬升,发生堆叠,潮位被抬高。(2)洪水期,河流径流量大,流速较快,挟沙能力强,大量泥沙被河流带至椒江口以外,因此口内河床冲刷严重;枯水期时,河流径流量小,水位低,海水潮流作用显著,成为主导作用,椒江口以外泥沙被潮流带至椒江口以内,泥沙随潮流减弱而淤积,因此形成洪冲枯淤现象。(3)由于江道采砂,采砂河段河床被采后河床高程下降,使河床纵比降减小,因此高潮时更有利于潮流上溯(潮水涌入更通畅),高潮位抬高,而河床降低后低

26、潮位随之降低,河流潮差增大。由于高潮潮位升高,海水对河水影响增大,使咸淡水交界线位置向河流上游移动。19(1)必要性:区域内山地多,河流多,对外联系不便,先民们需要修建廊桥与外界往来,开展贸易、文化交流;可行性:山区森林覆盖率高,林木资源丰富,为廊桥的修建提供建筑材料;溪流宽度窄,建设难度小。(2)屋檐坡度平缓,可有效减少风压力(或有利于排水);为行人提供遮阳挡风避雨的休憩地;减少桥梁因日照雨淋造成的毁坏,保护桥梁;为桥梁增重,稳固桥身,减少被洪水冲走的威胁。(3)修堤筑坝,除险加固;封山育林,挡风防洪;建设泄洪通道;加强气象与洪水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完善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

27、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分析】本大题以泰顺廊桥和当地气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程建设、过程作用和应对灾害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学科素养。【详解】(1)本题主要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角度进行解答。由材料“境内山高路远,群峰叠翠,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平均海拔490余米;大小溪流百余条,纵横密布,呈多干树枝状”可知,该区域内山地多,河流多,对外联系不便。要提高对外联系,以便开展贸易、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先民们就需要修建廊桥沟通外界,便于与外界往来。由材料“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可知,该地位

28、于山区,山区森林覆盖率高,林木资源丰富,为廊桥的修建提供大量的木质建筑材料。该地河流“纵横密布,呈多干树枝状”,可知,溪流宽度窄,建设难度小,泰顺先民能修建出廊桥。(2)由材料“桥上建造缓坡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可知,廊桥的屋檐坡度平缓,可为行人提供遮阳挡风避雨的休憩地,同时也能减少桥梁因日照雨淋造成的毁坏,从而起到保护桥梁的作用。当地位于浙江省南部,位于季风区,降水量大且易受台风影响,坡度平缓可有效减少风压力(或有利于排水)。同时建设屋檐可使桥梁增重,稳固桥身,减少被洪水冲走的威胁。(3)台风洪涝灾害的危害主要是由大风、强降雨以及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造成的。抵御台风洪涝的措施有:修堤筑坝,除险加固,可减少山洪和山体滑坡等对桥梁的侵蚀。封山育林、建设泄洪通道,既可削减风力对廊桥的影响,也可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对桥体的冲击。加强气象与洪水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完善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可提前对廊桥进行保护,减少灾害对廊桥的破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可有效保护廊桥。【点睛】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