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2.66MB ,
资源ID:259646      下载积分:9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596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案(第16-21课表格式))为本站会员(清****年)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案(第16-21课表格式)

1、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案(第16-21课,表格式)课题第16课 三国鼎立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事,知道影响战役成败的原因,同时能够正确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知道三国鼎立形成及发展的基本史事,认识到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为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时空观念、唯物史观)教学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程导入回忆思考东汉的兴亡中所学习的黄巾起义的内容。总结过度:黄巾起义沉重打击

2、了浮球的东汉王朝,东汉王朝趋于瓦解,名存实亡,地方官吏纷纷扩大自己的势力,割据一方,从此我国自秦以来400多年的统一局面结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会议并思考黄巾起义带来的历史效应新课教学一、官渡之战介绍官渡之战的背景【官渡之战】观察地图,分析问题:【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形势图】教师点拨在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二、赤壁之战出示【天下大势图】刘备,曹操曾评价“天下英雄,为使君与操耳”孙权,曹操评价“生子当若孙仲谋”教师讲解赤壁之战的背景和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

3、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三、三国鼎立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巩固实力,孙权和刘备也分别在江东和西南地区发展自己的力量,每一个政权暂时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能力,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为了积蓄力量消灭对方,每一个政权都致力于恢复和发展自己的经济。问题探究:曹操要统一天下,必须先统一北方,为实现起远大志向

4、,曹操做了哪些准备?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得出结论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视人才;经济上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在北方各派军阀中,能与曹操相抗衡的是谁?随着曹操的势力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官渡之战。阅读官渡之战形势图,简述官渡之战学生思考并讨论此时的天下大势,知道曹操的对手学生说出一些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了解刘备和孙权的主要将领学生活动:讨论:孙权和刘备如何面对曹操的进攻?学生尝试自己讲些赤壁之战的故事,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点拨,真多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阅读教材,总结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情况了解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政策有什么特点?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发

5、展对外贸易,诸葛亮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特点:都能因地制宜)学生可以分别说说在你心目中这两个人课堂小结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在一些重大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作用下,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也是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另外,三国鼎立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三国在各自的范围内经营发展,也为后面西晋的短暂统一奠定了基础。布置作业课后活动练习题、基础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西晋建立及统一的基本史事,掌握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时空观念)2.知道八王之乱爆发的背景和影响,并能够从内外角度认识西晋速亡的原因; (史

6、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基本史事,知道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同时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点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教学难点西晋兴亡的原因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教学一、西晋的建立【司马炎】图问题探究:三国后期,三个政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最终统一三国的是谁?司马氏完成三国统一大业之后的情形使怎么样的呢?【历史剧】王凯和石崇斗富教师总结,却是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一个奢侈腐化的西晋,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西晋快速走向灭亡的呢?二、八王之乱视频:【八王混战】问题:八王混战与西晋实行的分封制有直接关系吗?教师总结:西晋实行

7、分封制使宗室诸王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强大。八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互相混战。所以,分封制是使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资料【八王混战】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资料:【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从图中你能观察到哪些内迁的游牧民族?能否从图中用箭头画出他们迁徙的方向?【问题探究】西晋速亡的原因观看教师演示,四人分为一组,相互探讨得出结论,并派出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学生通过情景剧体会西晋后期的社会混乱和政治腐败学生观看历史剧讨论: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西晋?试推测一下西晋将来的命运,并说明理由?观看视频,让我们一起看看在西晋末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根据资料讨论四人一组,相互探讨合作学习,分析八王之乱与西晋的分封制有

8、没有直接关系观察图片资料,结合课文,并动笔在教材图片中画出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方向,进行展示,讲解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体现了少数民族内迁后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分组讨论得出结论。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八王之乱的兴起以及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基本情况。西晋短暂的统一,固然是多种矛盾冲突的结果,但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当时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个原因。历史警示我们,应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布置作业课后活动练习题、基础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18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知道这一时期政权分立的时代特征;(时空观念)

9、2.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并从中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通过祖逖北伐的相关故事,感悟祖逖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程导入对比导入:出示白居易忆江南及史记中江南的描写白居易的忆江南很好的描绘出了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之美。那江南一直都是美丽富饶的景象吗?老师再给大家出示一则史记中对江南的描写。很显然,在西汉司马迁的笔下,当时的江南是人烟稀少且较为落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江南地区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呢?教学过程(二)

10、新课讲授1.东晋的兴亡(1)西晋灭亡:【知识回顾】你还记得西晋是怎样走向灭亡的吗?(2)东晋建立:317年,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在以王导为首的世家大族的拥戴下当上皇帝,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3)东晋的政治特点:【问题思考】结合教材和材料,思考东晋得以建立的条件是什么?材料:元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显著),敦(王敦) 与从弟(堂弟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晋书王敦传答: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4)东晋的军事:【过渡】对于南迁的中原人来说,他们最大的心愿会是什么呢?答:

11、收复失地、恢复中原!东晋初期,朝廷多次进行北伐,在祖逖(t)等人的努力下,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内耗最终导致东晋未能恢复中原。东晋曾与北方政权多次交战,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东晋的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2.南朝的政治(1)政权更迭:420589年,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2)势力情况:【过渡】对比一下,南朝中领土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哪个政权?繁荣: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衰败:梁武

12、帝萧衍统治后期政治日益败坏,导致大规模叛乱长时间无法平息,建康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知识回顾】梳理西晋灭亡后南方的政权更迭情况3.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后活动】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材料1: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一种原始的耕种方式)民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材料2: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物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宋书答:史记成书于西汉,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落后,商业不发展,人民生活不富足;宋书成书于南朝,此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粮食产量高,手

13、工业发达。(1)原因:【合作探究】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北人南迁: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社会环境:江南地区社会秩序相对安定;自然环境: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统治者: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人民:南下移民和江南地区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2)发展情况: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孙吴建国后: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两晋时期:北方人大规模南迁,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3)表现:【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到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4)影响:

14、促进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此时经济中心仍在北方)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316年,内迁的匈奴贵族攻陷西晋都城。世家大族与皇帝共治天下的“门阀政治”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史记成书于西汉,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落后,商业不发展,人民生活不富足;宋书成书于南朝,此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经济重心:是指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提供

15、动力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地区。课堂小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权分立时间最长的时期。从总体看,连年战乱给社会生产造成了巨大破坏。相比北方的动乱,南方相对安定,随着北方人口、先进生产工具与技术的移入,江南地区得到大力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秦汉时期江南地区落后的面貌,从此以后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大有追赶北方之势,宋朝时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直到今天,这一地区仍是最繁华富庶的地区。布置作业课后活动练习题、基础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史事及北方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

16、的必然趋势;(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措施,并能够正确评价其改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结合史料,了解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和历史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程导入复习导入:西晋灭亡后,内迁各族和汉族在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多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提问:那位同学能用一两个字概括当时中国北方的特点?假如你是当时北方地区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回忆思考并作答新课教学一、淝水之战西晋灭

17、亡后,内迁各族和汉族在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多个政权,史称“十六国”这一时期各国彼此攻伐,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1.战乱的北方在四世纪后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政权,氐族的苻坚建立了前秦,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2.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

18、外族侵略。教师总结: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乱的状态,结束北方混乱的又是哪一个政权?北魏政权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北魏的建立与统一:4世纪后期,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问题思考】北魏统一后面临着怎样的统治危机?材材料1: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材料2: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内迁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人已无明显区别。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P109教材答:民族矛盾尖锐

19、;鲜卑游牧故习难以统治广大的北方地区。【过渡】北魏改如何摆脱统治危机?改革!(2)概况: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国家统治。改革措施: 迁都洛阳(494年)【问题思考】为什么要进行迁都?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治,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洛阳)王里。 魏书.任城王传答:平城气候寒冷,自然灾害频繁,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平城地处偏远,不利于中原地区的统治和汉族先进文化的学习;洛阳为数朝之都,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通汉婚。性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意义:改善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问题

20、探究】有人说,“孝文帝的汉化,导致了鲜卑族的消亡,是鲜卑民族的千古罪人!”也有人说:“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的功臣!”你是怎么看的?3.北朝政权更替(1)背景: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在北方设立了六个军镇,以抵御北方柔然的南下。北魏后期,来自北方的威胁大大减轻,军镇的作用减少,地位降低。六镇军人对此十分不满,导致兵变。(2)政权更迭:577年,北周灭北齐,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4.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概念解析】民族交融: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1)表现:【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找

21、到这一时期民族交融有哪些具体表现。生产生活: 北方各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逐渐由畜牧业转变为农业。 汉族:学习畜牧经验,还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政治制度: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大多采取与汉族士人合作的政策,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思想文化:内迁各族学习汉族文化;北方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民族心理:材料1:“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魏书序纪材料2:当时(北魏)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陈寅恪(2)影响:观看图表,怎一个乱字了得阅读课文淝水之战

22、形势图思考并回答淝水之战的相关知识时间:383年作战双方:前秦东晋结果:前秦失败特点:以少胜多分析: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前秦失败的原因:(1)骄傲轻敌(2)军心不齐,不团结(3)指挥不当,战线过长2.东晋胜利的原因(1)长江天险,易守难攻(2)内部团结,士气高涨(3)正确的战略战术学生思考并讨论总结北魏孝文帝的各项改革措施迁都洛阳,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以汉服替代鲜卑服,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鼓励鲜卑人与汉人贵族联姻,采用两汉,曹魏的官制和律令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他的汉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

23、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进步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正)但从鲜卑族拓跋部角度看,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是最终导致鲜卑族分裂和消亡的原因之一。(反)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族的大交融。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北方各民族向中原迁移后,都出现了哪些大的变化?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从饮食、生活、语言三方面讨论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各族相互认同感日益加强,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课

24、堂小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时期。西晋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减,少数民族加快了内迁速度。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彼此征战中,原有民族格局被打乱,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较晚内迁的鲜卑族,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大大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布置作业课后活动练习题、基础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感受古代科技文化的高超水平,树立文化自信;学习科学家、艺术家身上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精神;(史料实

25、证;家国情怀)2. 通过学习本课,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特征内在的联系,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王羲之和兰亭序,辉煌的石窟文化教学难点知道我国的古代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程导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内迁,形成了民族融合,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其有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新课教学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简介:贾思勰,北魏到东魏时期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曾任郡守,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从民间歌谣谚语中汲

26、取农民的生产经验,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证明和丰富。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2)内容: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教材研读】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种谷(3) 影响:材料: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指明,学习古圣先贤的教导,其根本目的是“要在安民,富而教之”,即如何让民众生活安定,使他们富足和得到教养。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

27、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科学家祖冲之【自主学习】结合视频与课本知识,归纳祖冲之的成就。【问题探究】中国古代科技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有何特点?1.领域: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领域。2.灿烂的文化(1)书法艺术:东汉后:书法成为一门艺术;【问题思考】结合下图,回顾我国汉字字体的演变的过程。曹魏:锺繇和胡昭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都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东晋: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北魏:流传

28、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2)绘画艺术: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同时,由于山水诗的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3)石窟艺术:背景:这一时期,统治阶级大力宣扬佛教。材料:到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国内战乱连年,人民备受灾难困顿,生活痛苦,且感人生兴败忧乐变幻无常,精神上也缺乏寄托。 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概况:人们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特点:石窟造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4)文学:【合作探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处于分裂局面,但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和文化成

29、就?答:农业生产与天时、土壤关系密切。顺应天时、估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凭主观想法、违背客观规律,则劳而无获。古代科技的特点:(1)实用性:与农业生产相关;(2)经验性:生产经验的总结;(3)封闭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力。到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国内战乱连年,人民备受灾难困顿,生活痛苦,且感人生兴败忧乐变幻无常,精神上也缺乏寄托。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为文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外来佛教的传入,使中华文化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继承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加以改革创新;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科学家们的刻苦钻研和实践的精神,艺术家们的不懈追求。启示:文化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在交流与融合中进步。课堂小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文化多元的时期。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不仅是对秦汉科技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还为隋唐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和基础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31 页 共 3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