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8 ,大小:129.10KB ,
资源ID:259586      下载积分:6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595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11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汇编 统编版通用)为本站会员(鹏城****头)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11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汇编 统编版通用

1、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1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 (23-24八年级上广西玉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常闻峡中水疾,曾无称有

2、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鳄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已于千古矣。(节选自道元西陵峡)【注释】践跻:登临。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B不以疾也 疾恶如仇C弥习弥佳 学而时习之D春冬之时 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然后依次描绘三峡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象。B甲文的“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是作者对三峡春冬景象的综

3、合描述和赞美。C乙文不仅描绘了奇山秀水,还描绘了山间繁荣茂盛的树木。D乙文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欣赏山水美景流连忘返的愉悦心情。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2)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4甲文的结尾以渔歌作结,请分析其作用。5甲乙两文都写了三峡的山,请分别说说两文所写的山有什么特点。(23-24八年级上江苏常州期中)阅读古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

4、幼有异操,年四五岁,恒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虽在朱门,闭门不交外人,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取决焉。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及发,公卿祖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武帝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有删改)【注】操:操行、品行。齐高帝:萧道成,南朝齐的开国皇帝。征虏

5、亭:亭子名称。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晓雾将歇: (2)夕日欲颓: (3)恒以荻为笔: (4)朝仪故事: (5)恩礼愈笃: 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9陶弘景为什么被称为“山中宰相”?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10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观,是由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的,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B“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C陶弘景

6、虽然身在贵族,但喜欢把自己关在屋里不与外人交往,只是专注于批改翻阅文稿。D陶弘景画两头牛是想借此告诉梁武帝,自己宁愿隐居山间,而不愿意出山为官。(23-24八年级上福建泉州期中)阅读以下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东坡食汤饼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觕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

7、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释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南迁:贬谪到南方。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鬻(y):卖。觕(c):同“粗”。箸(zh):筷子。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念无与为乐者( )(2)盖竹柏影也( )(3)秦少游闻之( )(4)饮酒但饮湿( )12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物恶不可食。B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物恶不可食。C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物恶不可食。D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输恶/不可食。13把文中划

8、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2)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14结合【甲】【乙】两文人物的言行,分析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中)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乙】

9、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节选自世说新语)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从流飘荡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尝暂寄人空宅住16翻译下面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何可一日无此君!17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目的是规劝友人放下名利之心,忘情于山水中。B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C乙文主人公王子猷是东晋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文中人物对话寥寥数语,个性鲜明。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表达作者美好的情感。18【甲文】吴均给朋友描绘富春江的奇山

10、异水,【乙文】王子猷空宅种竹,分别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志趣和情怀?(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期中)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文: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

11、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民不去其地,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注释:衣:(y)穿。豚:小猪。彘:大猪。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孝悌:孝敬父母、尊重爱护兄弟姐妹。颁:通“斑”,斑白。帛:丝织品的总称。王(wng):称王。罪岁:怪罪年成不好。19解释加点词语池:衣:20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五亩之宅”,两句中的“之”含义是相同的。B“天时不如地利”“兵革非不坚利”,两句中的“利”含义是相同的。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树之以桑”,两句中的“以”含义是不同的。D“委而去

12、之”“民不去其地”,两句中的“去”含义是不同的。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22孟子所提倡治理百姓的王道,就是施行(1) 。甲文中最能表明孟子政治主张的是(2) , ;乙文中最能表明孟子政治主张的是(3) , 。(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富贵不能淫战国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

13、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乙】范钦传(节选)清李邺嗣范钦,字尧卿,号东明。以进士出知随州,有治行,迁工部员外郎。时大工频起,武定侯郭勋为督,其势张甚。公以事忤之。勋谮于上,下公狱,杖之阙下。出知袁州,相嵩其郡人也,嵩子世藩欲取宣化公宇,公不许。世蕃怒,欲斥之。嵩曰:是抗郭武定者,踣之适高其名。(这件事)遂得寝。升副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诸郡,擒巨寇李文彪,平其寨。赐金绮。疏请筑城程乡之豪居村,添设通判一员,以消豫章、闽、粤三省之奸;立一参将于漳、潮、惠、韶间,以备倭。又擒大盗冯天爵,升兵部右

14、侍郎。(辞官后)公筑居在两湖深处,林木翳然,不知在城市中。性喜藏书,于舍中起天一阁,尽购海内异本列为四部。尤善收说经诸书及先辈诗文集未传世者。故浙东藏书家以范氏天一阁为第一。【注释】知:做知州。谮(zn):诬陷。 相:宰相,这里指首辅。嵩:严嵩,当时朝廷首辅,是有名的奸臣,江西袁州人。公宇:公房。踣(b):跌倒,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跌倒,意为贬谪(范钦)。适:恰好。23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停两处)。故 浙 东 藏 书 家 以 范 氏 天 一 阁 为 第 一2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岂不诚大丈夫哉 丈夫之冠也 杖之阙下 是抗郭武定者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15、独行其道。(2)嵩子世藩欲取宣化公宇,公不许。26根据你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回答问题。(1)妾妇之道,是把顺从当做准则,而君子之道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范钦的哪些行为是君子之道的体现?(友情提示:请从不同角度思考,至少两点)(23-24八年级上河北唐山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节选)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节选)丙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明袁宏道满井游记节选)冰皮:冰

16、层,指水面凝结的冰层犹如皮肤。冷光:清冷的光。匣:指镜匣。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不以疾也 (2)水皆缥碧 (3)猛浪若奔 (4)波色乍明 2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下列关于词语古今异义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中“去”的古义是“离开”,今为“到某地去”。B论语“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匹夫”古义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后演变到“匹夫之勇”中指“有勇有谋的人”。C三峡“或王命急宣”中“或”古义是“有时”,今常作关联词“或者”。D孙权劝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博士”,古义是“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是对攻读或获得博

17、士学位研究生的统称。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鳞浪层层,清澈见底。4甲丙两文中的水也有或湍急、或清澈的特点,吴均凭什么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水“天下独绝”呢?请你根据文意作出一点合理解释。5比较乙丙两文在句式上有什么不同。(23-24八年级上内蒙古赤峰期中)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

18、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

19、,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选自曾巩醒心亭记)注作州:任知州。滋:生。洒然:不拘束的样子。醒心亭:古亭名,在滁州西南丰乐亭东山上,欧阳修所建。6解释下列加点词(1)鸢飞戾天者( )(2)构亭曰“丰乐”( )(3)夕日欲颓( )(4)而名之以见其实(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8甲乙两文都写了山川之类,试从写作手法和结构中选择一个角度分析两文共同点。9乙丙两文都写了作者观赏美景后产生了“忘归”之情,试分析两位作者“忘归”之情产生的原因

20、。(23-24八年级上山东潍坊期中)阅读苏轼的三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临皋闲题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21、。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注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两税:夏秋两税。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木末:树梢。死敌:死于敌手。死法:死于军法。恁么:如此,这样。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念无与为乐者 念:(2)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下:(3)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胜:(4)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熟:1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B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

22、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C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D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13联系记承天寺夜游,写出你对临皋闲题中加点词“闲”的理解。(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古人对三峡多有描绘,老师选择了三篇古诗文作品进行阅读赏析,请你完成下面小题。【甲】上三峡李白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注】此诗是李白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流放夜

23、郎途经三峡时创作的作品。【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丙】A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嵌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

24、人滩也。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B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箺,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四,有删改)【注】嵌崟:嵌:险峻。崟:山石尖锐,形容山石高大、险峻。信宿:连宿两夜,两个晚上。14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首句“夹”字用得好,既写出了巫山的遮天蔽日,也包含着诗人豪迈豁达的情怀。B三、四句客观写景和主观抒情巧妙地结合了起来,直接映衬出诗人当时的心情。C五、六句用对偶笔法写朝暮赶路

25、,写出了逆水行船的艰难。D诗中连续重复“三朝”“三暮”,极言了巴水纡曲,舟行迟迟的情景。15用“”为丙文中A处划线句断句。(限两处)江 水 又 东 径 狼 尾 滩 而 历 人 滩16请解释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方法指引文中语句字词解释【成语推断】莫名其妙莫得究焉莫:(1) 【结合语境】二滩相去二里去:(2) 查阅字典:A本义白色的生绢,引申为白色;B平素,一间;C朴素,不加装饰的。素湍绿潭素:(3) (填序号)【课内迁移】沿溯阻绝既人迹所绝绝:(4) 1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横线句子及乙文B处画横线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

26、成就分明。18李白在上三峡中连续重复“三朝”“三暮”,有意识化用丙文中的“行者谣”,他所抒发的情感与丙文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3-24八年级上湖北孝感期中)阅读下面一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丙】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有

27、仲长子光者,亦隐士【 】,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雁、莳药草自供。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子”。虽刺史谒见,皆不答。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注】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凫:野鸭。莳:移植。傲:放纵。1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徙倚欲何依(徙倚:徘徊)B欣然起行(欣然:高兴的样子)C以疾罢归(罢归:不想回家)D虽刺史谒见(谒见:拜见)20在丙文的【 】应填入的虚词是()河渚间有仲长子光者,亦隐士【 】,无妻子。A也B之C

28、耳21用“/”给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2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23品析野望颔联中“皆”字的精妙之处。24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句中的“东皋”本是地名,但在诗中代指自己,与丙文中的“东皋子”均为王绩的自号。B乙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C丙文中“以疾罢归”“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刺史谒见不答”等,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D结合甲、丙两文分析,野望中“徙倚欲何依”的原因有:仕途

29、不顺;薄暮时分,满腹心事,无处诉说;性情简易放纵,喜好饮酒,“无他用心”。(23-24八年级上江苏徐州期中)阅读下面一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

30、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与顾章书)注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限日:遮挡阳光。幽岫:幽深的山穴。重:向往。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丙】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25解释加点的词语。互相轩邈 窥谷忘反 蝉吟鹤唳 岂徒语哉 26为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限断两处)水 响 猿 啼 英 英 相 杂 绵 绵 成 韵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山谷所资,于斯已

31、办。28请对【丙】文“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作简要赏析。29辨析甲乙两文与丙文在写法与作者思想感情的不同点。(23-24八年级上江苏泰州期中)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甲】春草池(宋)杨蟠寂寂缘岩畔,相期无数人。不知康乐后,池草几回春。【注释】春草池:相传当年谢灵运在永嘉西堂梦中遇见族弟谢惠连,偶得“池塘生 春草”佳句,后人称此处为梦草堂、春草池。缘:向上爬,攀援。【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丙】康乐公谢灵运出刺温州

32、,每政暇即游江心寺,寺之境界,宛在江中,足以远尘俗而绝嚣喧也。寺之侧旧有谢公亭,相传谢公来游必憩息于此,今千有余年,而废兴者数矣。其亭十楹,高一丈二尺,深一丈六尺,涂以丹粉,绘以兰蕙,周回杂植竹木怪石,中置图书笔砚,极为幽雅。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俱在望中;侍席怡情,则潮水之生落,鱼龙之出没,咸集眼底。宁不令人心旷神清,万虑尽销息乎?谢公禀性旷达,酷好山水,尝游于此也。(节选自何文渊谢公亭记,有删减)【注释】出刺:出任州府长官。境界:场景与边界。楹:柱子。30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只写词义。方法借鉴文言语句字词释义课内迁移法:根据三峡中“沿溯阻绝”和“哀转久绝”。足

33、以远尘俗而绝嚣喧也绝:成语推断法:“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中的“俱”,可依据成语“五味俱全”中的“俱”推测为“都”的意思。每政暇即游江心寺暇:语境推断法:“周回杂植竹木怪石,中置图书笔砚,极为幽雅”中的“置”,根据前文“杂植竹木怪石”和后文“图书笔砚”可推断,“置”是“放置”的意思。今千有余年,而废兴者数矣数:3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则潮水之生落则素湍绿潭(三峡)B涂以丹粉不以疾也(三峡)C鱼龙之出没 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D极为幽雅 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32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划两处)寺 之 侧 旧 有 谢 公 亭33阅读甲诗完成下面对话。小语:甲

34、诗“寂寂缘岩畔”一句,写出了春草池一带环境的(1) 小文:是的。然而当年这里还是非常令人向往的,你看“(2) ”一句,可见春草池吸引了无数人前往观赏。34借助乙文画线句,说说甲诗“不知康乐后,池草几回春”表达的情感。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宁不令人心旷神清,万虑尽销息乎?36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谢灵运是个怎样的人。(23-24八年级上上海金山期中)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

35、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丙】游石湖小记(节选)予往时到石湖游,皆绝胜。是日,秋爽,伯美、舍弟辈俱有胜情,由薇村至上方,复从郊台、茶磨取径而下。路傍时有野花幽香,童子采撷盈把。落日,泊舟湖心,待月出,方命酒。孟阳、鲁生继至,并舟露坐,剧饮至夜半而还。盖十年无此乐矣。3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念无与为乐者( )(2)伯美、舍弟辈俱有胜情( )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落日,泊舟湖心,

36、待月出,方命酒。39下列选项中对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与丙文都写出了繁花烂漫之美。B甲诗与乙文都写出了水的清澈之美。C三则诗文内容中都呈现了作者的行踪。D三则诗文所写到的观景季节各不相同。40【甲】【乙】【丙】三篇诗文都表达了作者的 之乐;【乙】【丙】文中还能同时让我们感受到 。(每空限填一字)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1 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与解释) (23-24八年级上广西玉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

37、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常闻峡中水疾,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鳄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已于千古矣。(节选自道元西陵峡)【注释】践跻:登临。1下列各组句子中

38、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B不以疾也 疾恶如仇C弥习弥佳 学而时习之D春冬之时 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然后依次描绘三峡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象。B甲文的“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是作者对三峡春冬景象的综合描述和赞美。C乙文不仅描绘了奇山秀水,还描绘了山间繁荣茂盛的树木。D乙文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欣赏山水美景流连忘返的愉悦心情。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2)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4甲文的结尾以渔歌作结,请分析其作用。5甲乙两文都写了三峡的山,请分别说

39、说两文所写的山有什么特点。【答案】1D 2A 3(1)有时早上(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可以到达江陵。(2)才相信听说它不如亲眼看见它。 4甲文的结尾引用渔歌,以“猿鸣”烘托出三峡秋季肃杀、凄凉冷落的特点,同时表现出三峡峡长山高的雄伟气象。 5甲文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正面写山的连绵不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写山的高峻挺拔。乙文采用直接描写,通过“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直言山景的奇特秀丽。【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在/人称代词,自己;B.形容词,快,迅疾/动词,憎恨,痛恨;C.动词,靠近,亲近/动词,温习;D.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

40、,的;故选D。2本题考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甲文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至于夏水襄陵”“春冬之时”“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可知,依次描绘的是夏、春冬、秋四季不同的景象;故选A。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的理解。重点词有:(1)朝:早上,暮:傍晚;(2)始:才 信:相信 闻:听说 。4本题考题文言文内容理解。“巴东三峡巫峡长”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的山高岭连峡长的地形特点;根据“猿鸣三声泪沾裳”,联系前文“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可知,三峡秋季肃杀凄寒,此时传来悲凉婉转的猿叫声,用猿鸣的凄凉哀伤渲染了秋天萧瑟、凄清的氛围。5本题考查文言

41、文内容理解。【甲】文中山的特点“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直接写出三峡的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在正午、半夜时太阳、月亮升到最高时才能被看见,间接写出三峡的山遮天蔽日,高峻挺拔的特点。【乙】文中“叠鳄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中“秀峰”写出了山峰的秀丽,“奇构异形”写出了山的奇形怪状。【点睛】参考译文:【甲】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42、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中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肃杀凄寒,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停止。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乙】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等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这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听到的不如亲眼所见。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山林里树木耸立,繁荣茂盛,竟在云气的外面。抬头欣赏高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