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谁挑起了一战?百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责任问题始终是学界关注焦点之一。目前,学界对此问题的探讨已不局限于纯粹的历史学范畴,国际关系学学者、社会学学者也都从各自学科视角出发,提出不同观点。参战国政府报告及官方文献的战责认定1914年8月3日至4日正是大战爆发之际,德国、英国先后以白皮书和蓝皮书的形式公布了外交文件,以证明己方参战纯属无奈而自卫之举。此后短短数月间,俄国橙皮书、塞尔维亚蓝皮书、法国黄皮书、奥匈帝国红皮书相继出版。1922年1927年,德国外交署组织学者编纂了1871年1914年欧洲各
2、国内阁的重大决策目的是回应巴黎和会的战责指控,抗议凡尔赛条约对德条款,证明真正的战争罪魁是协约国。学者及政客对战责问题的认识德国是最早受到战责指控的国家。1916年,德国驻英大使林克瑙斯基亲王卡尔马克斯私人印刷了19121914年我出使伦敦,最早将责任矛头指向德国人。罪责皆有说最早由法国学者提出。1927年,勒努万正式提出,每个参战国都对战争负责,所不同仅在于程度轻重,故不应把全部罪责推给一个国家。2013年,英国历史学家克利斯托弗克拉克出版梦游者:1914年,欧洲如何走向“一战”。克拉克连发数问:罪责应由谁来负担?他认为,人们在分析战责问题时总是倾向于寻找批判对象,主观地认定一方是正确的,另
3、一方是错误的,将决策者的举动看作是蓄谋已久,故而产生了“阴谋论式的叙述”。他认为,“一战”是各国政治文化交织的产物,是一场多极化的事件,是一种大范围内的相互影响。摘编自卢晓娜世纪之殇:百年来欧美国家关于“一战”战责问题研究论述(1)上述材料对一战罪责的认定有何史料价值?(2)围绕“谁挑起了一战”这一问题谈一谈你的认识。2.一战前后材料一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国际会议主要内容1919年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1921-1922年战胜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美
4、、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材料二 一战前,法国和德国的历史教材中充斥着民族英雄和战胜敌人的史诗故事,大战结束后,德国的历史教科书认为法国的复仇欲望,将欧洲带到了战争边缘。法国人则把战争归咎为“德国确信她自己是受召唤来指导世界的”,而要实现这个任务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断了一战后法德中学历史教科书曾经试图强调两国和解的讨论。两次大战的残酷、暴行和毁灭使两国的大多数人深切地感受到,走向和平的唯
5、一出路是和解。1952年春,法德历史学家协议公布,肯定了两国共同承担战争责任的观点。20世纪60、70年代,法国和西德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叙述一战的爆发时,强调各国被同盟体系“拖进”战争,法德两国也是这种冲突的牺牲品。2006年,法德两国合编的历史教科书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两个国家共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它把培养欧洲感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尽管许多敏感问题依然不易处理,比如为了支持反战话语的建构,教科书中不再讨论大战的起源。材料三 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绝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他理
6、想中的社会是建立在印度文明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的基础之上的真理和非暴力社会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中心是手工纺织和印度村社对于当代发达的工业社会而言,甘地的思想也无疑是一副适当的解毒剂。何新华评甘地的反工业主义思想材料四 甘地前半生主要经历1869年10月2日出生于印度一个印度教家庭(虔诚信奉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18881891年赴伦敦求学,在伦敦大学学院学习法律,取得了法学学位,并获得律师资格,但始终坚持了原有的宗教信仰并兼收并蓄其他宗教教义。18911893年回到印度,在孟买从事律师业务。18931915年来到英国统治下的南非,逐渐走上了反种族歧视的斗
7、争的道路。(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分析法德历史教科书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认识的变化。(3)据材料三,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从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分析其经济思想形成的原因。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针对当时俄国存在的关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背叛社会主义的言论,列宁指出:“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将是一个进步”。如果国家资本主义在半年左右能在我国建立起来,“那将是一个很大的胜利,那将极其可靠地保证社会主义一年以后在我国最终地巩固起来而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因为“没有建筑在现代科学最新成就基础上的大资本主
8、义技术,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列宁以俄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经济实践为案例,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商品交换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列宁强调:“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全面实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从而活跃和发展城乡经济。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是在不断总结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映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商品经济理论探索和实际政策试验的相结合。摘编自张雷声列宁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创新性贡献材料二:
9、为了澄清人们对市场与计划的模糊认识,1987年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此后,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他又说:“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
10、务”。摘编自罗英探究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精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言论中“进步”与“后退”的内涵,并分析列宁发表上述言论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关于“市场与计划”谈话的目的和内容,说明该谈话的历史意义。(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获得的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哲学动员了数以百万计的群众投入到反英的斗争行列中,他们放弃殖民当局授予的职位和头衔,抵制法庭、学校和英货,开展游行、集会、罢工、罢市和罢课等斗争,甚至抗税、抵制和不服从各种不公正的法律。这些大规模群众行动给英国殖民统治
11、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也给其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例如,在1922年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大力提倡农民开展手纺运动,抵制英货,最后使英国纺织品的进口下降了28%,而印度自产的纺织品却猛增27%。摘编自朱明忠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材料二印度民众对甘地像对待上帝或真理的使者一样,崇拜得五体投地,奉之为“圣雄”。然而,由于甘地指给人民的是一条不现实的非暴力的道路,他对人们的影响愈是深入持久,对印度民族运动的危害也越大,正如尼赫鲁所评述的,“非暴力使得人民的心智受到熏陶,并使他们越来越想采取和平行动”,“正是那个非暴力方式的教义产生了疑虑和踌躇而成为暴力行动的障碍”。摘编自柴俊青甘地非暴力主义评价问题
12、再探讨材料三二战结束后,处于内外交困的英国政府慑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再起的压力,答应印度独立的要求,但因为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分歧与对立,再加上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印巴分治已成定局。印巴分治后,甘地获得了印度人民和国大党的崇高敬意,但他却大权旁落,其终身为之奋斗的非暴力思想也被束之高阁。面对分治以后的宗教仇杀与混乱,甘地殚精竭虑,利用自己的威望与绝食帮助平息了大规模教派仇杀,自己却成为教派冲突的牺牲品,于1948年初遭到印度教顽固教徒刺杀身亡。摘编自王钊试分析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形成及其实践(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非暴力主义”。(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甘
13、地的悲剧中得到的启示。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价格暴涨,许多西欧国家向苏联大量购买石油。1970年,意大利进口苏联石油1000多万吨,炼制后以低于英美石油的价格对欧洲市场出售。与此同时,法国、联邦德国、奥地利等国给苏联提供冷轧硅钢片、原生铝等生产设备。一向依赖苏联的东欧国家也进一步向苏联靠拢,1974年秋至1975年初国际石油价格涨了4倍,而19741975年苏联售往东欧的石油价格只增长了87%。埃及、印度、巴西、阿根廷、古巴等发展中国家也从苏联获得低于市场价格的石油。摘编自于春苓苏联石油公司与能源外交材料二 1984年,石油出口使苏联获得54.4%的外汇
14、收入,苏联没有人预见到这将带来何种灾难性后果。1985年底1986年初,美欧怂恿沙特大量增产石油,国际油价在不到5个月内从30美元每桶跌至12美元每桶,苏联损失超100亿美元,占其外汇收入的一半。由于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粮食和食品,苏联出现大面积食品短缺。1991年,撒切尔夫人发表演讲我们是如何搞垮苏联的说,“(行动)旨在削弱苏联经济,制造其内部问题”。她还预测苏联将在一个月内宣布解体,后来果然如她所料。摘编自庞昌伟国际油价波动与苏联解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苏联石油出口的特点,并分析其给苏联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石油出口与苏联
15、国力起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福利国家的建立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从历史上来看,欧洲自古就有“济贫”的慈善传统。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所主张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价值观亦为福利国家建立播下思想火种。“二战”后,欧洲国家饱受战争摧残,战争伤亡数千万人,经济大规模衰退,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剧。为了应对战后残局,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推行以政府干预为主的社会保障政策,通过全方位、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来消除贫困、解决失业等社会问题,福利国家应运而生。赵浩华欧洲福利国家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借鉴材料二:上世纪70年代,西欧国家公共支出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
16、0%,北欧各国更是占到50%以上,而福利支出又占到公共支出的三分之二。随着福利的不断增加,公民的工作意愿逐渐降低。不愿就业、失业率高的现象成为福利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各福利国家高通胀与高失业并存,经济增长率常年徘徊在2%左右,这一过低的经济增长率远远赶不上福利水平的增长率。福利国家的保障项目繁多,使得社会福利事业的经办机构与人员亦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这个庞大系统内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的现象比比皆是,其效率自然较低,却消耗着大量资源。阳代杰、钟劲松福利国家的因然改革:从极端到理性(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欧洲福利国家建立的背景。(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7
17、0年代后欧洲福利国家遭遇的困境,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何启示。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53年9月,苏共中央全会决定采取重大措施,对农业实施改革。1953年下半年,苏共中央通过一系列改革农产品收购制度的决议;1954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又提出大规模开垦荒地的决定。以这两项措施的出台为标志,赫鲁晓夫启动了苏联农业的改革,农业成为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口。1958年6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决议,决定对农产品的采购制度和采购价格进行全面改革。取消现行的义务交售制,改成统一的国家采购形式,并提高收购价格以给农民增加收益。赫鲁晓夫还注意给集体农庄放权以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但是由于急于求成,且赫
18、鲁晓夫在全国盲目大搞种植玉米运动和垦荒运动,破坏了农业发展,农业改革成效不大。摘编自张喜德、蔡丹赫鲁晓夫的改革开放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启示材料二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中国为适应工业化需要,在19531956年间通过在农村地区普遍建立合作经济的途径,对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改革。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群众动员,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获得了广大农民的认同和支持。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于1953年12月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定推进农业合作化的发展。根据中国农村的特点,采取了典型示范、分类指导、逐步过渡的办法,合作化运动发展得很顺利。到1955年底,全国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
19、社发展到67万个。这段时期,在实践中遵循了自愿互助的原则,利用互助协作的力量来发展生产力,因而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拥护,农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合作化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摘编自李伟民金融大辞典(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苏农业改革中得到的认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17年以来美国政府破坏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事件(部分)时间重大事件2017年美国政府税改,鼓励美资的跨国公司将海外资金汇回国内,使得全
20、球跨国投资规模下降2017年美国政府指责巴黎协定让美国背负不公平的经济代价,宣布退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2018年美国政府终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替代以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加入了对美国有利的条款摘编自陈东区域一体化演变趋势与我国中长期应对策略材料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相继宣布成立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银行,大力发展面向东盟、中亚等地区的对外投资和发展计划。摘编自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出台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的差异,并谈谈你对这种差异的认识,(
21、要求:分析需结合两国具体国情、逻辑清晰)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一战参战国、政客和学者的不同观点和研究史料对研究一战爆发的原因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由于受国家立场的影响和时代的局限,观点难免有失偏颇,需要多重史料相互印证。(2)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间争夺霸权的战争,它们均应对战争的爆发负有责任。19世纪下半叶以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的生产力飞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加剧了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矛盾加剧。英国、德国基于自身利益寻找盟友,逐渐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激烈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这种同盟体系加剧了
22、两大对立集团间的竞争,导致了国际关系的全面恶化和战争的爆发。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后,两大军事集团相继投入战争。对参战的帝国主义国家来说,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因此,均应对一战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关于一战罪责的认定,最重要的价值是要使国际社会认识到和平的宝贵,用和平方式解决当前的国际争端,不致重蹈覆辙,再次走向战争。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根据材料“1914年8月3日至4日正是大战爆发之际,德国、英国先后以白皮书和蓝皮书的形式公布了外交文件,以证明己方参战纯属无奈而自卫之举。”“抗议凡尔赛条约对德条款,证明真正的战争罪魁是
23、协约国”“1927年,勒努万正式提出,每个参战国都对战争负责,所不同仅在于程度轻重,故不应把全部罪责推给一个国家。”“他认为,一战是各国政治文化交织的产物,是一场多极化的事件,是一种大范围内的相互影响。”及所学可知,一战参战国、政客和学者的不同观点和史料对研究战爆发的原因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由于受国家立场的影响和时代的局限,观点难免有失偏颇,需要多重史料相互印证。(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首先,根据材料1914年8月3日至4日正是大战爆发之际,德国、英国先后以白皮书和蓝皮书的形式公布了外交文件,以证明己方参战纯属无奈而自卫之举。”“1922年-1927年,德国
24、外交署组织学者编纂了1871年-1914年欧洲各国内阁的重大决策目的是回应巴黎和会的战责指控,抗议凡尔赛条约对德条款,证明真正的战争罪魁是协约国。”及所学可知,一战爆发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霸权的战争,所以得出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间争夺霸权的战争,它们均应对战争的爆发负有责任。其次,由材料“克拉克连发数问:罪责应由谁来负担?他认为,人们在分析战责问题时总是倾向于寻找批判对象,主观地认定一方是正确的,另一方是错误的一战是各国政治文化交织的产物,是一场多极化的事件,是一种大范围内的相互影响。”及所学可知,结合一战爆发的根本
25、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述,例如:19世纪下半叶以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的生产力飞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加剧了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矛盾加剧。英国、德国基于自身利益寻找盟友,逐渐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激烈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这种同盟体系加剧了两大对立集团间的竞争,导致了国际关系的全面恶化和战争的爆发。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后,两大军事集团相继投入战争。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对参战的帝国主义国家来说,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因此,均应对一战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关于一战罪
26、责的认定,最重要的价值是要使国际社会认识到和平的宝贵,用和平方式解决当前的国际争端,不致重蹈覆辙,再次走向战争。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答案:(1)影响:在对战败国宰割的基础上重新瓜分了世界;协调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恢复了列强共同奴役中国的局面;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遭到削弱;美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法德两国均将战争爆发的罪责归咎于对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国均认可双方共同承担一战的战争责任,同时也是一战的牺牲品;21世纪双方回避大战起源问题。一战后:一战后确立凡华体系,德国及其盟国承担全部战争罪责,民族复仇主义和种族狂热得到广泛支持;法德积怨已久,
27、矛盾并未因战争结束而得到缓和所以双方都把战争罪责推给对方。二战后(或20世纪50年代后):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冷战使欧洲人认识到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进入21世纪世界呈多极化趋势,经济区域合作和全球化发展,或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所以两国均认可双方应共同承担一战的战争责任或回避大战起源问题。(3)思想:印度不能以西方工业文明为发展模式;建立与印度文明相适应的经济秩序;重建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原因:社会背景: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农村经济衰败。个人经历:保持印度传统宗教文化,并接受了现代西方教育;目睹西方工业文明现状,并反思其弊端。解析:(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
28、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的世界。由材料“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可得出在对战败国宰割的基础上重新瓜分了世界;由材料“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可得出协调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材料“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可得出恢复了列强共同奴役中国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遭到削弱;美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的世界。由材料“大战结束后,德国的历史教科书认为法国的复仇欲望,将欧洲带到了战争边缘。法国人则把战争归咎为德国确信她自己是受召唤来指导世界的,而要实现这个任务只
29、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可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法德两国均将战争爆发的罪责归咎于对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确立凡华体系,德国及其盟国承担全部战争罪责,民族复仇主义和种族狂热得到广泛支持;法德积怨已久,矛盾并未因战争结束而得到缓和所以双方都把战争罪责推给对方。由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断了一战后法德中学历史教科书曾经试图强调两国和解的讨论。两次大战的残酷、暴行和毁灭使两国的大多数人深切地感受到,走向和平的唯一出路是和解。1952年春,法德历史学家协议公布,肯定了两国共同承担战争责任的观点。20世纪60、70年代,法国和西德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叙述一战的爆发时,强调各国被同盟体系“拖进”战争,
30、法德两国也是这种冲突的牺牲品。”可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国均认可双方共同承担一战的战争责任,同时也是一战的牺牲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冷战使欧洲人认识到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由材料“2006年,法德两国合编的历史教科书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两个国家共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它把培养欧洲感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尽管许多敏感问题依然不易处理,比如为了支持反战话语的建构,教科书中不再讨论大战的起源。”可得出21世纪双方回避大战起源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冷战使欧洲人认识到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进入21世纪世界呈多极化趋势,
31、经济区域合作和全球化发展,或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所以两国均认可双方应共同承担一战的战争责任或回避大战起源问题。(3)本题是特点、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印度。第一小问经济思想:由材料“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绝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可得出印度不能以西方工业文明为发展模式;由材料“他理想中的社会是建立在印度文明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的基础之上的真理和非暴力社会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可得出建立与印度文明相适应的经济秩序;重建农业
32、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独立后的印度绝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及所学可得出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由材料“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及所学可得出印度农村经济衰败;由材料“出生于印度一个印度教家庭(虔诚信奉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赴伦敦求学,在伦敦大学学院学习法律,取得了法学学位,并获得律师资格,但始终坚持了原有的宗教信仰并兼收并蓄其他宗教教义。”可得出保持印度传统宗教文化,并接受了现代西方教育;由材料“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及所学可得出目睹西方工业文明现状,并反思其弊端。3.答案:(1)内涵:“进步”是实施国家资
33、本主义政策;“后退”是实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背景:战时共产主义长期实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及政治困难;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对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2)目的:澄清人们对市场与计划的模糊认识。内容: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志。意义:解放社会思想;指明改革方向;发展社会主义理论。(3)启示:生产关系水平要适应生产力水平;经济政策要与经济水平相吻合;马克思主义要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等。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内涵:据材料“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
34、前的情况将是一个进步”可知,“进步”是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政策;据材料“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可知,“后退”是实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背景:据材料“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商品交换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长期实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及政治困难;据材料“没有建筑在现代科学最新成就基础上的大资本主义技术,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列宁对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探
35、索;据材料“那将极其可靠地保证社会主义一年以后在我国最终地巩固起来而立于不败之地”并结合所学可知,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目的:据材料“为了澄清人们对市场与计划的模糊认识,1987年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可知,澄清人们对市场与计划的模糊认识。内容:据材料“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可知,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据材料“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可知,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标
36、志。意义:据材料“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可知,解放社会思想;指明改革方向;据材料“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可知,发展社会主义理论。(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没有建筑在现代科学最新成就基础上的大资本主义技术,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并结合所学可知,生产关系水平要适应生产力水平;经济政策要与经济水平相吻合;据材料“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回事。计划和市
37、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要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等。4.答案:(1)评价:一方面,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限制了印度民族斗争的发展;迟滞了印度人民以暴力手段争取民族解放的进程。(2)启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而且充满艰辛的过程;革命者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魄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应注重策略的灵活性。解析:(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印度。根据所学知识,评价应该从积极与积极等。积极角度,根据材料一“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哲学动员了数以百万计
38、的群众投入到反英的斗争行列中”可知, 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根据材料一“这些大规模群众行动给英国殖民统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可知,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一“甘地大力提倡农民开展手纺运动,抵制英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消极角度看,根据材料一“在1922年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大力提倡农民开展手纺运动”可知,限制了印度民族斗争的发展;根据材料一“甘地殚精竭虑,利用自己的威望与绝食帮助平息了大规模教派仇杀,自己却成为教派冲突的牺牲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迟滞了印度人民以暴力手段争取民族解放的进程。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
39、的印度。根据材料二“甘地殚精竭虑,利用自己的威望与绝食帮助平息了大规模教派仇杀,自己却成为教派冲突的牺牲品,于1948年初遭到印度教顽固教徒刺杀身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而且充满艰辛的过程;根据材料一在1922年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大力提倡农民开展手纺运动,抵制英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者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魄力;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应注重策略的灵活性。5.答案:(1)特点:出口对象是西欧国家;出口石油与引进重工业技术相结合;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影响:有利于苏联对外贸易的发展;冲击了英美等国对欧洲市场的影响力
40、;有利于苏联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苏联在冷战中的国际地位;客观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2)关系: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成就了苏攻美守的冷战对峙格局,为苏联的对外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但同时掩盖了苏联内部的一系列问题,并形成了苏联经济单一依赖能源出口的经济模式。“石油外汇粮食”构成了苏联粮食贸易的脆弱链条,而苏联对粮食进口的极度依赖,又必将威胁苏联的国本。启示:应当重视粮食安全和能源供给;国民经济必须均衡发展;应当制定符合国情的贸易战略和政策;应当摒弃冷战思维,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人类。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的苏联。
41、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价格暴涨,许多西欧国家向苏联大量购买石油。”可得出出口对象是西欧国家;由材料“与此同时,法国、联邦德国、奥地利等国给苏联提供冷轧硅钢片、原生铝等生产设备。”可得出出口石油与引进重工业技术相结合;由材料“一向依赖苏联的东欧国家也进一步向苏联靠拢,1974年秋至1975年初国际石油价格涨了4倍,而1974-1975年苏联售往东欧的石油价格只增长了87%。”及所学可得出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由材料“埃及、印度、巴西、阿根廷、古巴等发展中国家也从苏联获得低于市场价格的石油。”可得出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
42、价格暴涨,许多西欧国家向苏联大量购买石油。”可得出有利于苏联对外贸易的发展;由材料“1970年,意大利进口苏联石油1000多万吨,炼制后以低于英美石油的价格对欧洲市场出售。”可得出冲击了英美等国对欧洲市场的影响力;由材料“与此同时,法国、联邦德国、奥地利等国给苏联提供冷轧硅钢片、原生铝等生产设备。”可得出有利于苏联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由材料“一向依赖苏联的东欧国家也进一步向苏联靠拢,1974年秋至1975年初国际石油价格涨了4倍,而1974-1975年苏联售往东欧的石油价格只增长了87%。”及所学可得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苏联在冷战中的国际地位;由材料“埃及、印度、巴西、阿根廷、古巴等发展中国家也
43、从苏联获得低于市场价格的石油。”可得出客观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2)本题是特点类、启示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苏联。第一小问关系:由材料“与此同时,法国、联邦德国、奥地利等国给苏联提供冷轧硅钢片、原生铝等生产设备。一向依赖苏联的东欧国家也进一步向苏联靠拢”1984年,石油出口使苏联获得54.4%的外汇收入,苏联没有人预见到这将带来何种灾难性后果。1985年底-1986年初,美欧怂恿沙特大量增产石油,国际油价在不到5个月内从30美元每桶跌至12美元每桶,苏联损失超100亿美元,占其外汇收入的一半。由于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粮食和食品,苏联出现大面积食品短缺。”及所
44、学可得出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成就了苏攻美守的冷战对峙格局,为苏联的对外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但同时掩盖了苏联内部的一系列问题,并形成了苏联经济单一依赖能源出口的经济模式。“石油-外汇-粮食”构成了苏联粮食贸易的脆弱链条,而苏联对粮食进口的极度依赖,又必将威胁苏联的国本。第二小问启示:由材料“1984年,石油出口使苏联获得54.4%的外汇收入,苏联没有人预见到这将带来何种灾难性后果。1985年底一1986年初,美欧怂恿沙特大量增产石油,国际油价在不到5个月内从30美元每桶跌至12美元每桶苏联损失超100亿美元,占其外汇收入的一半。由于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粮食和食品,苏联出现大面
45、积食品短缺。”及所学可得出应当重视粮食安全和能源供给;国民经济必须均衡发展;应当制定符合国情的贸易战略和政策;结合所学可知,应当摒弃冷战思维,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人类。6.答案:(1)背景:欧洲自古具有“济贫”的传统;启蒙思想播下了思想火种;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国家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2)困境: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公民工作积极性下降;经济增长率降低;导致人员繁杂,资源浪费。启示: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居民福利水平;社会保障建设要公平优先,遵循公平、普惠和可持续原则;借鉴福利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福利社会。解析:(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二战后(欧洲)。背
46、景:根据材料“历史上来看,欧洲自古就有济贫的慈善传统”可知欧洲自古具有“济贫”的传统;根据材料“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所主张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价值观亦为福利国家建立播下思想火种”可知启蒙思想播下了思想火种;根据材料“欧洲国家饱受战争摧残,战争伤亡数千万人,经济大规模衰退,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国家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2)本题为影响、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20世纪70年代后(欧洲)。困境:根据材料“上世纪70年代,西欧国家公共支出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北欧各国更是占到50%以上,而福利支出又占到公共支出的三分之二”可知国家财政负担过重;根据材料“公民的
47、工作意愿逐渐降低。不愿就业、失业率高的现象成为福利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可知公民工作积极性下降;根据材料“各福利国家高通胀与高失业并存,经济增长率常年徘徊在2%左右”可知经济增长率降低;根据材料“使得社会福利事业的经办机构与人员亦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这个庞大系统内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的现象比比皆是,其效率自然较低,却消耗着大量资源”可知导致人员繁杂,资源浪费。启示:结合20世纪70年代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并结合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中国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可知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居民福利水平;社会保障建设要公平优先,遵循公平、普惠和可持续原则;借鉴福利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48、,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福利社会。7.答案:(1)特点:注重权力下放和利益刺激;缺乏科学指导思想;急于求成;效果有限。原因:农业发展制约经济发展;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反思;脱离实际,违背经济发展规律。(2)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农业发展;推动了国家工业化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3)必须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注意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稳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提高收购价格”“给集体农庄放权”可得出注重权力下放和利益刺激;根据材料一“在全国盲目大搞种植玉米运动和垦荒运动”可得出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还可得出急于求成、效果有限。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的“由于急于求成,且赫鲁晓夫在全国盲目大搞种植玉米运动和垦荒运动”可得出脱离实际,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是改革成效不大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