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4.13MB ,
资源ID:259330      下载积分:15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593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详细版))为本站会员(清****年)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详细版)

1、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详细版)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1. 恒星:由赤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卫星的大小差别很大。月球是地球唯一的的天然卫星彗星:由冰物质组成,慧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2.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单个不能形成天体系统。3.地球处在的位置从小到大: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4.月地距离约38.

2、4万km,日地距离约1.5亿km,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 (选择题经常用到)5.太阳系中已知有8颗行星,按照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 天、海王星公转周期由短到长,公转速度由快到慢6.八颗行星的结构特征:根据距日远近、质量和体积进行分类如下:分类所含行星特征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巨行星木星、土星主要由气体构成,体积巨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主要由气体构成,与太阳相距很远7.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土星之间(也就是类地行星和巨行星之间)8.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八颗行星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3、9.地球普通性的表现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运动特征相同结构特征相似:地球在距日远近、质量、体积、密度、自转和公转周期、表面平均温度等方面与类地行星相似。特殊性的表现: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10.(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自身条件主要是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11.银河系是由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银河是由恒星和星云两类基本天体组成12流星体是天体,流星现象和陨星不是天体。天体的判断: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主要采用“三看”法,图示如下: 13八大行星中:体积质量最大是木星,其次土星;表面温

4、度最高是金星;卫星最多是木星;金星是唯一一颗自转自东向西;地内行星有凌日现象(也就是水、金星),地外行星有冲日现象(火、木、土、天王、海王星)凌日现象是一种天文现象,指的是地内行星(如水星和金星)在绕日运行时,有时会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导致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看到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地球、太阳和内行星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时候。冲日现象是指当一个天体(通常是行星)与太阳和地球排成一直线,且地球位于该天体与太阳之间时发生的天文现象。冲日现象是观测太阳系内天体的良好时机,因为此时天体距离地球较近,且整夜可见,亮度也达到最亮。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

5、影响1.太阳概况:太阳是一颗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 000 K。2.太阳辐射定义: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 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2)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太阳辐射除了直接被吸收、转化成热能外,还可以被捕获并存储,转换成热能、电能等。(3)以另一种形式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存在下来。R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能源4.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5、具体案例:(1)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高值中心的主要原因:海拔高,空气稀

6、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较强。(2)四川盆地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低值中心的主要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阴雨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3)西北内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4)东部季风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距海洋近,海洋水汽多,多阴雨天气,日照时间短。5.补充: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影响太阳辐射量(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1、 辐射在地表的面积小,光热集

7、中;2、 经过的大气路径短,大气削弱少;(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大气层(1)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A光球、B色球、C日冕三个圈层。(2)光球层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色球和日冕需要日全食或者借助工具;(3)由内向外亮度越来越弱;厚度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高;密度越来越小。2、太阳活动的类型类型位置表现和特点意义太阳黑子A(光球层)黑斑点(温度比周围低)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耀斑B(色球层)大而亮的斑块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日珥喷射的气体呈弧状,喷射大量带电粒子日冕物质抛射C(日冕层)向外抛射大量带电粒子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太阳风太阳大气不

8、断释放高速带电粒子流3、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一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周期太阳活动的周期指太阳活动极大(极小)年到下一次太阳活动极大(极小)年的时间间隔,太阳活动周期平均约11年,如下图所示: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罗盘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极光(两极及高纬地区)等现象;(2)引起大气层(电离层)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3)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4)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5)影响地球气候:亚寒带树木的年轮有规律的疏密变化与太阳黑子11年的活动周期相

9、对应。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反常的概率增大,太阳黑子活动低峰年,气候状况相对平稳。太阳能开发的优缺点:优点缺点能量巨大:它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量密度较低:采光装置占地面积大、用料多,成本增加分布广泛:地球上无论何处都有太阳能,可以就地开发利用,不存在运输问题受天气影响较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受地形、气候、季节和昼夜变化等因素影响,时强时弱,时有时无,给利用带来不少困难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球的历史:约有46亿年。2.认识途径: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3.地层: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4.沉积岩地层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10、岩层上新下老。5.同一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6.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7.地质年代表(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年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演化特点大气演化:无氧-有氧冥古宙:只有一些有机质,无氧没有生命。太古宙:蓝细菌制氧生物演化:原核-真核和多细胞生物冥古宙:无生命。太古宙:出现蓝细菌等真核生物元古宙:蓝细菌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地质矿产重要成矿时期:铁、金、镍、铬2.古生代时间距今5.41亿年2.52亿年分为早古生代

11、和晚古生代演化特点海陆演化地壳运动剧烈,形成联合古陆生物演化早古生代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三叶虫、笔石、鹦鹉螺)植物:陆上低等植物(后期出现)晚古生代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植物: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盛地质矿产晚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成煤植物:蕨类植物)结束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3.中生代时间距今2.52亿年6 600万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演化特点海陆演化三叠纪晚期: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生物演化动物: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大繁盛),中后期向鸟类发展,出现小型哺乳动物植物:裸子植物占

12、主要地位地质矿产主要的成煤期(成煤植物:裸子植物)结束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4.新生代时间距今6 600万年至今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演化特点海陆演化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生物演化动物: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植物:被子植物高度繁盛气候演化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5.地球环境的演化历史(1)海陆的演变(2)大气层的演变(3)生物的演化生物的演化呈现出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特征。动物演化过程: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植物演化过程:海生藻类植

13、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地震波传播速度传播介质横波(S)慢固体纵波 (P)快固体、液体、气体2. 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地下平均33km处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地下约2900km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3. 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km;大陆地壳厚,有高大山脉的地方会更厚,最厚达70km。地幔:占地球总体积的80,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物质的运

14、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内核是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超强的压力将铁原子和镍原子紧紧挤压在一起4. 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上地幔顶部+地壳=软流层以上5. 由地壳到地心,压力和密度越来越大(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2)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3)生物圈(最活跃的圈层):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问题探究:火星因表层土壤中富含铁元素,具有红色的外表,被称为“红色行星”。火星大气稀薄,二氧化碳含量达95%以上,火星表面温差很大。火星的两极覆盖着干冰和

15、冰组成的冰盖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干洁空气: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2.组成:氮气78%,氧气21%(合占总体积的99%),二氧化碳0.038%(变动),氩气0.93%,其他0.032%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他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使大气增温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水汽吸收长波辐射,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1.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

16、流层和高层大气(1)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圈的最底层,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大气中的污染物也多集中在这一层。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在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千米。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在对流层的顶部气温降至-60。对流层的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平均厚度由赤道向两级递减)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图2.6)。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2) 平流层:平流层范围自对流层顶部至50-

17、55千米高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该层大气的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但是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在22一27千米范围内,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臭氧层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3) 高层大气:(有流星和电离层)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统称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部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会下降;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

18、持续上升。2. 对流层中对天气变化有重要影响的是水汽3. 平流层温度的垂直变化主要与臭氧有关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也是大气受热的根本来源。(1)太阳辐射波长:太阳辐射包括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太阳辐射又称为短波辐射。(2)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2、大气的受热过程如图:(1)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太阳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太阳红外线。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和较大尘埃:对太阳辐射进行反射

19、。如: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散射:空气分子和较小尘埃(有选择性):散射可见光中的蓝紫光。如: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较大的尘埃:散射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如: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2)地面吸收及地面辐射:温度越低波长越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主要以长波的形式向上辐射给大气,所以地面辐射又叫长波辐射。注意不是地面反射太阳辐射,而是地面辐射。(3)大气升温及大气逆辐射 :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力很差,使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但对流层中水汽、二氧化碳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从而能把地面放出的热量保存在大气中,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辐射热量,除一部分

20、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回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3、大气受热过程在实际中的应用:(1)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2)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夜晚: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低,易出现霜冻现象。(3)利用烟雾防霜冻: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4)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的同时也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等(5)一天中:太阳辐射在正午时最强,温度在14点前后最高,日出前温度最低。(6)阴天与晴天对比:阴天的最高温较低,因为云层较厚,大气削

21、弱作用强;阴天的最低温较高,因为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较强, 晴天反之即可。(二)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2、成因: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先有垂直运动,再有水平运动。3、形成过程如图:(1)A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小形成低压,等压面向下弯曲,高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等压面向上弯曲。 (2)B、C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大形成高压,等压面向上弯曲,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等压面向下弯曲。 (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空气密度大的地方流向空气密度小的地方。 (4)垂直气流和水平气流首尾相接

22、形成形成热力环流。 4、常见的热力环流:(1)海陆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过程: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影响: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小,降水增多。(2)山谷风:成因:山坡的热力变化过程: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影响:夜晚谷地易形成降雨;夜晚谷地易出现地形逆温,由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3)城市热力环流:成因:城市的热岛效应过程:城市热岛的形成: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热岛环流的形成: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 影响:有污染

23、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市;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交叉污染。4、气温、气压和等温线等压线的判读:(1)同一垂直方向上: 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即越往高空空气越稀疏气压越低) (2)同一水平面上: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即凸高凹低) (3)等温线等压线之间的判断:等温线凸高的地方形成低压,反之形成高压。(即凸高凹低)(4)热力环流图中等压线等温线判读:如图5、气温的水平分布:(1)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但春秋时属于特殊情况)。 (2)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3)一月份和七月份等温线情况: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

24、,海洋上则向北凸出;7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上则向南凸出。(即点南陆南,点北陆北)这表明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三)大气的运动:1、相关概念:(1)分类: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前者叫对流,后者叫风。(2)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匀,造成高低纬间的冷热差异。(3)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2、大气运动风(1)形成过程: 地表受热不均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水平的大气运动“风”。(2)影响风的三种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25、摩擦力:减小风速(3)三种风的受力状况和风向:高空风:受两种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三种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风向:风向与等压线斜交。3、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区别:(1)风向是否与等压线相交: 如果相交为近地面风,不相交为高空风。(2)如果没有告知等压线图,根据等压线的气压值的大小来确定:气压值在1000百帕左右为近地面,低于800百帕为高空(四)逆温现象:1、分类:辐射逆温、地形逆温、锋面逆温三种,本处先讲授辐射逆温。2、形成:多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

26、象。3、时间: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4、地区:这种逆温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5、过程图:6、逆温的影响: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运动(1)有利影响: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将逆温现象作为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来发展农业,弥补热量的不足缓解冻土,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2)不利影响:大气污染: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天气:容易产生大雾

27、等不利天气。交通:早晨易出现多雾天气降低能见度影响人们出行,易出现交通事故;低空逆温造成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7.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就越大,风就越大。8.降低热岛效应的措施:增加城市绿地,水体面积;建设绿色通风廊道;分散城市中心人口、产业。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能量来源: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2.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类型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多)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地表水的主要循环方式参与虚幻的水量小(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参与循环的水量最大典

28、例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塔里木河河水的蒸发、流域内的降水未登陆的台风(二)水循环的意义:1.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2.是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3.不断塑造地表形态。(降水和地表径流)4.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5.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6.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三)补充1.影响蒸发的因素人类活动河流流量和水位变化河流含沙量变化直接影响的环节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增加地表径流、下渗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减少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增加下渗铺设渗水砖减少

29、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变化平缓减少下渗修建水库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变化平稳减少水库下游河流含沙量地表径流围湖造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增加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水源区河段流量减少地表径流取用河流水流量减少地表径流取用地下水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下径流2.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3.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活动主要影响的环节是地表径流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海水的性质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一)海水的温度1.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太阳辐射(热量收入)2.海洋热量支出的主要渠道:海水蒸发(热量支出)3.分布规律:4. 中高纬度1000米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不明显

30、5. 主要影响:石斑鱼主要生活在低纬度海域,鳕鱼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海域(三) 海水的盐度:1. 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其中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因此味道既咸又苦。盐度用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用千分比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2.影响因素:温度:温度越高,盐度越高。蒸发量: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降水量: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洋流:同纬度地区,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偏高。 入海径流:有河流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海域封闭度:相对封闭的海域,与外海交换弱(加剧作用) 结冰与融冰:同海区,结冰时盐度高于融冰时盐度。3.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副热带海域最高,

31、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级逐渐降低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盐度最高;赤道海域虽然温度最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因此盐度并不是最高。4.分布规律呈马鞍型曲线5. 副热带海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最高。 赤道海域,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并不是最高。 高纬度海域,气温低,蒸发量小,又有融冰影响,盐度低。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表层海水盐度明显低于南半球相应纬度海域(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广,有较多的入海径流) 赤道最低盐度海域位于赤道以北的10N附近而不在赤道。(原因: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位于赤道偏北海域) 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是红海,盐度超过40,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是波罗的海,盐度不

32、到10.红海地处副热带,终年炎热干燥,蒸发旺盛,降水稀少,河流发育少,淡水注入量小,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波罗的海纬度较高,全年温和湿润,蒸发弱,降水丰富,河流发育多,淡水注入量大,成为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6.开发利用:(1)利用海水晒盐,日照充足、降水较少的沿海地区适宜建造晒盐场。(2)利用海水制碱,从海水中提取镁、溴等资源。(3)对海水养殖而言,盐度的稳定性极其重要。(4)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海水也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海水淡化+直接利用(公厕冲洗、消防用水、工业冷却水)补充:我国著名盐场:长芦盐场(渤海沿岸,最大)布袋盐场(台湾岛西南部)莺歌海盐场(海南岛西南部)海水

33、盐场选址条件(1)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便于海盐晒制。(2)气候:晴天多,降水少;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山地背风坡,降水少。(3)海滩:淤泥质海岸有利于提高产量。长芦盐场最适宜海水晒盐的季节是春季,因为春季降水少,晴天多,且春季多大风,蒸发量大。该地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布袋盐场的形成条件:这里海滩平直,地势缓斜,河流注入淡水量少,海水盐度高;受季风影响,西部降水少;日照充分,气温高,蒸发快。莺歌海盐场的形成条件:位于沿岸平原,地势平坦;地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利于海水晒盐(三)海水的密度:1.概念: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2.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

34、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3.分布规律:4.海水密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航运的影响。海水密度影响船的吃水深度:密度大的吃水浅,密度小的吃水深。(2)利于潜艇的航行。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的海水层,因浮力较大,有利于潜艇的航行。(3)海水密度差异产生密度流,影响海水运动。6. 自学窗:新加坡是一个岛屿国家,虽然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但由于地域狭小,地势低平,无法在陆地上找到蓄水量较大的蓄水区,淡水资源极度匮乏。解决措施:2008年,新加坡建成滨海堤坝,将滨海湾和外海隔开,防止海水倒灌形成滨海水库。降雨时,雨水汇入水库,水量过多时可通过闸门泄洪,这样

35、水库里的海水逐渐被淡水替换。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海浪、潮汐、洋流(一) 海浪1 概念: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2.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长、波高来描述。3.类型(1)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海浪,由风力作用形成。风速越大,浪高越高,能量越大。(2)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3)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4.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可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二)潮汐1概念: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白天的海水涨落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为汐。一天中通常

36、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2成因: 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3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4.潮间带:是指退潮时露出水面,涨潮时被潮水淹没的海岸地带。5.钱塘江大潮原因:(1)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2)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又逢东南风盛行(三)洋流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2分类:暖流和寒流。(1)暖流(低纬流向高纬):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2)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3.洋流的影响(1)寒暖流交汇

37、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2)顺洋流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但是洋流从极地地区携带冰山向较低纬度漂移,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3)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净化速度;扩大了污染范围。(4)容易形成海雾,影响航行。(5)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降湿。4.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海水淡化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将高浓度盐水从海冰中分离出来。5.海冰资源的季节性很强;大量开采海冰会导致海水盐度升高,影响海域生态环境;海冰淡化产生大量高浓度盐水,如处理不当,会对沿海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第四章 地貌第一节 常见地貌

38、类型(一)喀斯特地貌1、定义: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2、分布区: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3、两大作用:(1)流水侵蚀(溶蚀)作用:CaCO3CO2H2O=Ca(HCO3)2(2)流水沉积作用:Ca(HCO3)2=CaCO3 CO2 H2O(固体沉淀)(地形或者植被气体逸出)(地质活跃例如地热)4、分类:(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常常呈层状分布)作用位置类型流水侵蚀作用地表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石芽地下溶洞天坑、漏斗落水洞

39、天生桥流水沉积作用地表钙华地下顶部:石钟乳石幔(石帘)顶部向下和底部向上相连:石柱底部:石笋5、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形成条件)岩石可溶性(如石灰岩、白云岩)透水性(岩石孔隙、裂隙大,透水性强)水溶蚀性(水中的酸性物质较多、温度高导致植物有机酸较多)流动性(水量、坡度等)6、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不利影响:对农业:地形崎岖,耕地少;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土层浅薄,土壤贫瘠;对交通:地表破碎,崎岖不平;地下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对生态:石漠化严重,土壤退化,植被减少;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有利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农业,如山间小盆地发展种

40、植业(坝子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果业和牧业;地下水丰富;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利于发展旅游业。7.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1.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2.喀斯特地质条件雨水易向地下渗透;天坑底部多裂隙,排水条件好。(二) 河流地貌一、 河流侵蚀地貌1、侵蚀方式 侵蚀类型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作用表现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延伸(变长)河床加深谷底展宽2、侵蚀地貌河段位置/演化时期侵蚀类型河谷形态上游(初期)溯源侵蚀、下蚀V型谷中游(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谷变宽;下游(后期)以侧蚀为主U型谷(槽型谷)二、 河流堆积地貌洪(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在山区,地势陡峭,流速

41、快,河流携带大量碎石沙;当河流流出山区进入平原(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冲(洪)积扇。几条河流的冲(洪)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系,形成广阔的冲积(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地区1、凹岸侵蚀,凸岸沉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升高和扩大;2、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3、洪水季节,被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河漫滩与原有河道集中连片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河口三角洲):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随着沉积物质的增加

42、,堆积体向海洋一侧扩展,发展成三角洲平原。(三) 风沙地貌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分布: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见风沙地貌2 风力侵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3 风力堆积地貌;沙丘4 新月形沙丘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5.风力作用中风向的判定(1)利用沙丘的坡度陡缓来确定: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2)根据沙丘链的延伸方向判断首先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大致垂直。(3)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分选性)沉积物会随着风速减弱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故在一次沉积过程中,颗粒大的一侧为

43、上风向,如上图所示。(4)根据雅丹地貌判断雅丹地貌中垄脊和沟槽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5)根据鲸背状雅丹(风力侵蚀地貌)判断:迎风坡(侵蚀力强)陡;背风坡(侵蚀力弱)缓;(判断沙子多少情况: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迎风坡有风携带沙子堆积的多,沙子多,坡度缓雅丹属于风力侵蚀地貌,迎风坡有风侵蚀侵蚀的多,沙子少,坡度陡)(四)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2.分类: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海积地貌海滩、沙坝、沙嘴、贝壳堤、潟湖等2. 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第二节地貌的观察(一)地貌观察的顺序(1)观察点的选择

44、: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2)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3)观察步骤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山地、平原等)。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山岭、河谷等)。描述更小的地貌特征(河岸、陡崖等)。(二) 地貌观察的内容1.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2.高度: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绝对高度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3.坡度: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坡度的影响农业布局:坡地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种植,一旦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交通线: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4.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5.通视问题。两点之间从高处到低处,如果等高线是先密集后稀疏,表明为凹坡,可通视;如果等高线是由稀疏到密集,表明为凸坡,不可通视。 第五章植被和土壤第一节植被(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