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48.24KB ,
资源ID:259276      下载积分:1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592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考点清单)为本站会员(清****年)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考点清单

1、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考点清单第一单元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一框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 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原因: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2)要素:物质资料的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生产资料

2、所有制(1)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选择题)(2)作用: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选择题)4、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内容: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要求:必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科学指引。(二)公有制经济1、构成: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

3、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采取按劳分配制度,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3、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公有制占主体。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

4、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5、国有经济(1)地位: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2)实现形式和地位: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二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非公有制经济(1)构成: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2)促进非公有

5、制经济发展的原因: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2.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决定的,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

6、2)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3)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地位: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5)态度:我们不能实行单一公有制,更不能搞私有化。要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提示】:1.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主导主体;公有国有)2.公有制与非公有

7、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平等;市场(竞争中)地位是平等的。3.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框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1、如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展原则: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党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X)选择题易错)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发展方向: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中国特

8、色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2、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财产权益。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二.毫不动摇孤立、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如何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总要求: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具体措施: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贯彻落实包

9、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人才引进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爱国敬业,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2、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第二课

10、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框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 市场调节1、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原因:解决资源配置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经济体制: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以前)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以后)3、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市场经济中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和调节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4、市场调节的优点(1)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2)市场供求的变

11、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3)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二、市场体系1、市场体系(1)构成要素:每类市场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2、现代市场体系(市场秩序)(1)是什么:特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2)为什么: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必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病。3、如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1)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良好的市场运行需要公平开

12、放透明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来维护。要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实行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2)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政府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三. 市场缺陷1、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1)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2)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由市场来调节。(3)教育、医疗(具有较强公益性)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4)影

13、响:否则就不能保障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民生活,严重影响社会安定。2、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1)市场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病。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表现为利益不择手段一哄而散、一哄而退生产调整滞后,有一定的时间差举例假冒伪劣、欺诈、污染、侵权“跟风”生产去年卖得好,今年大量种,导致销售困难特点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经营者不能完全及时掌握市场上所有的信息事后调节,缺乏预见(2)单靠市场调节的危害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第二框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重要特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有机结合: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3)根本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4)内在要求: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二.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1、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经济职能作用政策举例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

15、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十三五规划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减税、降低存款准备金额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汽车投资管理规定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市场监督、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十三五脱贫规划2、宏观调控(1)地位: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2)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经济、法律、行政)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3)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

16、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5)主要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常见:税收、国债、财政支出。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常见:利率、贷款准备金。3、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总要求: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17、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让市场机制有效:打造有效市场。要加快完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加快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达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目标。建设有为政府。要坚决破除制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3)让微观主体有活力。企业内部:企业内部要合理分配

18、收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和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有效沟通、反应及时、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要培育有利于激发和保持活力的企业文化。企业外部:必须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还要通过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投资积极性。(4)让宏观调控有度。要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第一框 贯彻新发展理念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

19、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要求:发展为了人民,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依靠人民,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 ,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_共同富裕 道路,彰显制度优势。3. 原因: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

20、本质属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二. 贯彻新发展理念1、原因(必要性)(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2)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2、新发展理念的内涵解决的问题重要性具体措施创新发展动力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

21、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绿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是千年大计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

22、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开放内外联动问题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3、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和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

23、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第二框 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P38)1、含义: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2、高质量发展的原因(为什么)国情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地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重要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牢牢把握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

24、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要性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国内形势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国际形势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二. 构建新发展格局1、含义: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措施(怎么做)(1)要坚持扩大内需的这个战略基点,

25、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现有需求,创造引领新的需求。(2)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4)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6、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6)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重点: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2)根本:

27、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4、实体经济(1)含义:实体经济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2)重要性: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1)有劳动能力的社

28、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2)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原因(1)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2)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按需分配)(3)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不能按需平均分配)意义(1)提高效率: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2)促进公平: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否定了不劳而获)3、 按生产要素分配(1)种类:要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2)意义:这有

29、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类别对应形式适用范围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土地承包所得公有制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在个体、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非公有制资本要素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广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土地要素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收入知识要素智力成果,如出版著作、绘画等获得的收入技术要素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管理要素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数据要素通过信

30、息技术的收集、筛选、加工、处理的“大数据”4、我国居民获取收入的途径(收入来源)(1)原因: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2)途径: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途径含义举例备注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工资、奖金、津贴;单位为其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按劳分配或按劳动要素分配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股票债券等投资收益等(通过出让或营运财产获得)银行存款利息,房屋出租租金,转让专利获得收入等一般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经营性收入是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

31、的收入经营餐馆、服装店等获得的收入属于初次分配范畴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属于再分配的范畴5、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不是同时、同等富裕。6、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

32、标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和引导生产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有利于实现共享发展、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7、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1、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收人分配公平提供物质基础2、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重要举措:(1)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

33、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2)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3)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4)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5)要重视发

34、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第二框 我国的社会保障一.多种多多样的社会保障1、建立社会保障的原因(1)必要性: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体系。(2)重要性: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

35、要制度安排。社会保障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发挥民生保障安全网作用。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发挥收入分配调节器作用,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共济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 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如企业年金、社区服务等)。形式地位资金来源保障对象作用社会保险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政府、单位、个人共同等集资金法律规定享有

36、社会保险权利的人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社会救助最先形成、历史最悠久;最后一道防线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保障最低生活水平,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社会福利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政府和社会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社会优抚特殊的社会保障(具有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国家和社会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使其得到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3、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全覆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

37、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要建立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量力而行: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3)权责清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4)总要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

38、、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4、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1)原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

39、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2)要求总体要求: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形成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动者: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创业者: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乐于承担社会责任,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勇于创新的品质;创业者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经营者:企业既要追求经营利润,又要坚持诚信原则;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承担社会责任;既要实现自身发展,又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总之,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