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251.30KB ,
资源ID:259175      下载积分:6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591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1-2单元(辽宁专用)(原卷+全解全析)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为本站会员(鹏城****头)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1-2单元(辽宁专用)(原卷+全解全析)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

1、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辽宁专用(原卷版)(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

2、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5. 难度系数:0.7。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7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落地(lu)和面(hu)健壮(jin)澄清(chng)B高邈(mo)端庄(dun)淋沥(l)励临(l)C瘫痪(hun)央求(yng)屋檐(yn)咄咄逼人(du)D锤打(chu)祥瑞(ru)遮敝(b)霎那(ch)2(2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海洋是地球的主体、生命的摇篮、人类文明的_。地球表面分属为陆地和海洋

3、。海陆面积之比为2.51。世界大洋_被分为四大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_的大海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有人推算,海洋向人类_食物的能力,相当于全世界陆地耕地面积所提供食物的1000倍。A源泉通常一望无际提供B源泉经常一览无余提供C源头经常一望无际供给D源头通常一览无余供给3(2分)下列对语法知识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最爱在雨夜读诗,长夜漫漫,听着雨声,读着诗词,仿佛回到千百年前,心中流淌一股莫名的感动。流年似水,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寻觅觅,到最后,我们早已自己忘记了最初的样子。不妨静下来,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读一首诗,听一段故事。A语段中加点词“雨夜”“诗词”“仿佛”都是名

4、词。B句中“流淌”一词根据语境确定其含义是:液体流动。C句是一个病句,修改应将“自己”调换到“忘记了”之后。D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4(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B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C散曲是兴盛于元代的一种文体,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D泰戈尔是日本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5(3分)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下面哪两个人物不能入群?

5、请选出人物并说明理由。陈莲河阿长寿镜吾衍太太6(6分)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名句。(1)“ ”,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2)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3)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4)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情从景出,情景交融妙合无垠,且点明主旨的名句是: , 。二、文言文阅读(17分)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3分)【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

6、阳道,此会在何年。【注释】这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前两句交代了“暮春”的节令,“杨花”“子规”烘托了伤感的气氛。B乙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诗人与友人相见之难的惆怅之情。C两首诗都暗含着诗人与友人深厚的情感,通过“愁心”“思琴瑟”我们可以体会到。D两首诗都提到了“明月”,并且都将明月人格化,表明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7、:“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8(4分)解释加点词语。

8、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及事讫 须期乃入 9(3分)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3处)先 期 一 日 伋 为 违 信 于 诸 儿 遂 止 于 野 亭 须 期 乃 入。10(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11(3分)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三、现代文阅读(36分)(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对成年国民听书习惯的考察发现,2022年,我国有三成以上(35.5%)的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较2021年的平均水平(32.7%)提高了2.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听书的主要形式(选自2023年4月

9、23日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材料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从看书到听书,从无声到有声,用耳朵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读书姿态。有声阅读有哪些优势呢?某种程度上,有声阅读解放了双手、双眼,优质的声音、顿挫的情绪还有助于增进用户对内容的认知,让阅读成为“悦读”。与此同时,每个人的阅读需求不一样,传统的纸质书很难满足大量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而有声阅读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更为关键的是,当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能够静下心来潜心读书、耐心咀嚼知识的时间颇为有限;而有声阅读只需灵活利用吃饭、通勤、户外娱乐等碎片化时间,就能随时随地开启阅读模式,用耳朵感知书里的精彩、体验阅读的愉悦。(改

10、编自2022年1月18日05版人民日报)材料三:作为有声阅读的方式之一,听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我们容易在听书时走神,再加上还有言语知觉的制约、情绪感知、反复加工等因素,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书高。在一些噪声环境中,如地铁、飞机的轰鸣等,对言语感知的干扰就很大。而且,听书时,朗读者的语气会影响我们自主理解书中字面的意思。另外,大家可能没有留意到,在看书的时候,10%-15%的眼球运动是有“回溯”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经常会倒退重看。这个过程很快,我们有时候并没察觉,但这显然能加深我们对书的理解,当然,这也会降低我们的阅读速度。听书却通常不会倒回去重听,所以自然会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11、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改编自唐义诚、池文听书太被动,看书才有用?)12(2分)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A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听书成为一种新的读书姿态。B快节奏的生活限制了潜心读书、耐心咀嚼知识的时间。C目前,依然存在不少因素影响了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D看书时眼睛常会倒退重看,导致阅读的速度比听书慢。13(3分)听书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14(3分)小文计划在寒假中阅读七年级下册的名著,但纠结于要不要采用“听书”的方式,你能给他一点建议吗?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我带手电了姜钦峰大学的暑假,她和两个师兄去了敦煌莫高窟。

12、他们每天去洞里参观,下午4点景点关闭后,两个师兄就背着摄影包出去采风。只有她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当地夏天的白昼极长,晚上10点仍有自然光。她便打算利用下午时间,去看看向往已久的沙漠,但每次提出来都遭到师兄的反对:“你别胡闹了,要去也得哪天早上一起去。”也没人告诉她,为什么下午不能进沙漠。几天后,终于抵挡不住沙漠的诱惑,她决定单独行动。她心想,你们不让我进沙漠,无非是担心天黑了,怕我一个人走丢,我才没那么笨呢!她向当地人借了一个手电筒,装干电池的,足有半米长,两头有带子可以背在身上,挺沉,仿佛一杆长枪。有了这件超级武器,她顿觉信心倍增。那天下午,一切准备就绪。她头戴破草帽,肩上交叉斜挎着手电筒和

13、水壶,胳膊上绑着湿毛巾,还带了一把短刀和一盒火柴,像个全副武装的战士。临走前,她特意给两位师兄留了个小纸条:“我去沙漠了,你们不用担心,我带手电了。”天空是明艳的蓝,地上是耀眼的黄,相互交错辉映,如梦似幻。金灿灿的阳光,像大把大把的金属末,唰唰地抛撒下来,落地成金。一望无垠的沙丘,一尘不染,一脚踩下去,“哗”地溢出一片流沙,然后刻下一个深深的脚印。沙漠如此古老,而自己如此年轻,她不由得心潮澎湃,豪情万丈,感觉是去赴一个千年之约。她丝毫没有察觉,危险正悄悄袭来!天快黑了。她突然感觉身上凉飕飕的,环顾四周,天空已变成了一口大锅,笼罩四野,四面八方的沙丘竟然一模一样。她本来是顺着一条干涸的河道进来的

14、,此刻别说河道找不着了,就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正迟疑间,她浑身又一阵哆嗦,此时气温迅速下降了30度,一下子从火炉掉进了冰窟,而她身上只穿着牛仔短裤和小背心!当务之急就是生火取暖,否则会被活活冻死。沙漠里只有一种蕨类植物骆驼刺,她拿出短刀,拼命地连挖带扒,双手被刺得鲜血淋淋。好不容易挖出一大堆骆驼刺,拿出火柴点火,却怎么也点不着,火柴只剩下小半盒!这时,她想起身上还有一条毛巾,又把毛巾垫在底下引火,终于点燃了骆驼刺。她手握着短刀,一会儿烤火,一会儿又去挖柴火,丝毫不敢松懈。她一直忙到快天亮,两个师兄顺着火光找来,终于发现了她。上来就是一顿臭骂:“你这个傻丫头!你知道沙漠有狼吗?你知道沙丘会平移

15、吗?你知道沙尘暴吗?你知道沙漠的日温差有30多度吗”她什么都不知道,闻所未闻,吓得脸色苍白,连连摇头。“你不是说,你带了手电吗,有用吗?”她猛然想起,手电还背在身上,别说用,连摸都没摸过。而她当初正是仗着这个手电,才敢孤身勇闯沙漠,哪曾料想,真正到了紧要关头,其他东西都起了作用,唯独手电毫无用处。简直是个笑话,好在有惊无险。你不一定能猜到,这个年轻莽撞的“傻丫头”,就是于丹。那天在电视上,听她讲起这段沙漠历险记,我也忍不住大笑。不过,故事还没结束。于丹硕士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叫柳村的地方工作。那里地处偏僻,条件异常艰苦,她感到前途渺茫,一度消沉沮丧,萎靡不振。一天,她突然收到一封奇怪的来信,不

16、见抬头、落款,只写了一句话:“我什么都不怕,我带手电了!”不用问,信是师兄写的。直到7年之后,她终于明白,当年那个手电,其实是有用的,她的作用不是用来照明,而是给了自己独闯沙漠的勇气和信心,让自己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是啊,我连沙漠都闯过来了,柳村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她重新振作了起来。否则的话,今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讲论语的,恐怕就不是于丹了。事实上,向前跨出一步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有跨出去的勇气。为什么会胆怯?无非是我们知道,沙漠会有狼,有沙尘暴,沙丘会平移。其实没什么可怕的,年轻无极限,既然梦想就在前方,那么不必犹豫,带上你的“手电”,现在出发。15(3分)请简要概括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17、(不超过20个字)16(4分)“手电”在文中有何深刻含义?17(4分)“金灿灿的阳光,像大把大把的金属末,唰唰地抛撒下来,落地成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18(5分)谈谈你读完本文的感悟。(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三月的薄唇整个春天里,一向觉得,最迷人的还是春三月。像一位女子,轻启了她的朱唇:柔软、红艳、醇香,还有一份淡淡的迷茫,一份默默的怀想。“吹面不寒杨柳风”,风似柳,柳似风,一个劲地“软”。那“杨柳风”,就该是三月的风了。三月的风,不凉不热,不呛不硬,轻轻的,浅浅的,柔柔的。风,吹过水面,水面就荡起层层细浅的波纹,如一个人儿,淡淡地浅笑;风,吹过山坡,山坡就皴

18、出绿意茵茵,似是为谁铺展了一片温柔的情怀;风,吹过枝头,枝头就绽放花儿朵朵,似是大地举起了华灯万盏;风,吹到一只鸟儿的身上,鸟儿会在天空,划出优美的弧线;风,吹上人的脸庞,宛如一双柔软的手轻轻抚过,那份温情与和煦,直让人心荡神驰。人该是醉的,醉在这煦暖的三月春风里。早晨,一起床,推开窗户,一场春雨,正淅淅沥沥地落着。举首望天,天空的云,只是浅浅的,绝对没有那种黑云压顶的郁闷感。雨,落得不大,不是那种粗暴的狂风骤雨,细密、缠绵,仿佛是裹带着万般柔情,人的心中,有一种小溪流淌般的愉悦感;空气里,荡着浅薄的水汽,一阵阵地,抚慰着人的脸颊,滑滑的,有一种丝绸的质感。看看庭院,地面是湿湿的,但那种湿,丝

19、毫没有黏稠感,那是一种酥软的润湿,“春雨如酥”,或许就是这种效果。细细看去,墙角的小草,刚刚钻出地面,嫩嫩的绿,像点点繁星,逼人眼目;庭院中的树木,被细雨滋润着,树皮发着明亮的光泽。一树桃花,正开着,那种薄薄的白,是如此娇嫩,不敢太近,怕呵出的气息,会弹破了它的脆弱。那雨,仿佛也感受到了这一切,淅淅沥沥地落着,总是那样细,那样柔,那样情意流转,用它轻柔的情愫,润湿这三月的薄唇。若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你站立村头,抬头望山,你就能感受到,三月的春山,该是怎样的春意迷蒙,像美人浅浅的眼眉儿。山,就在近处,并不渺茫。不过,山高,你得抬头望山。山上的树,还没有全绿,只是零零星星地发出些嫩芽,所以,山,依旧

20、疏朗,给人一种明净、通透的感觉。但疏朗中点缀着的那些点点的绿,就给山增加了盎然的生气。你静静地望着,迷离中,仿佛那绿色,正在缓慢地生长,一簇簇,一团团,很快就朦胧了整个山头。那,就是生机。也许,大地轻翕一下它的嘴唇,春山,就焕发出一派明媚。太阳已经升起,金灿灿的阳光,照满山坡。你能看到山坡上那些清浅的绿。青草,还是一簇簇的,还不能蔓延成片,更不能绿满天涯。那一簇簇的嫩草,也许只有在阳光下才能看得清楚,远看,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光点,斑斑驳驳地铺在那儿。虽然浅,虽然薄,可,就是绿,就是亮,有一份耀人眼目的灿然,也许,那是只有春草才有的色彩。“草色遥看近却无”,大概就是这般情味。看看村头,几株桃树,立

21、在那儿。树皮光滑而明净,散着殷殷的光泽;打着花苞儿的桃花透着浅浅薄薄的红,像是女人的唇。不,是三月的薄唇:柔柔,肉肉,软软。(有删改)19(4分)文章主要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0(4分)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墙角的小草,刚刚钻出地面,嫩嫩的绿,像点点繁星,逼人眼目。21(4分)你怎样理解三月的薄唇这个题目?四、作文(50分)22从下列两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50分)题目一:徜徉于自然,自然铺开五彩缤纷的画卷;沉浸于书籍,书籍呈现千姿百态的人生;行走于社会,社会展示的人间烟火味,最是动人心。“一花一世界,一人一乾坤。”自然、书籍、社会丰富我们的生命体验,助力我们在

22、通往真善美的朝圣路上果敢前行。请以“遇见你,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题目二:读就是读人、读事,读世界。然而由“读”至“懂”,更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山,读懂山的静穆与厚重;读水,读懂水的柔情与刚毅;读童年,读懂纯真与清澈不再的珍贵;读母爱,读懂唠叨和琐屑背后的深情请以我读懂了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5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辽宁专用(全解全释)(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

23、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5. 难度系数:0

24、.7。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7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落地(lu)和面(hu)健壮(jin)澄清(chng)B高邈(mo)端庄(dun)淋沥(l)励临(l)C瘫痪(hun)央求(yng)屋檐(yn)咄咄逼人(du)D锤打(chu)祥瑞(ru)遮敝(b)霎那(ch)【答案】A【解析】考查字音、字形。B.高邈(mo)mio,励临莅临;C.咄咄逼人(du)du;D.遮敝遮蔽,霎那(ch)sh;故选A。2(2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海洋是地球的主体、生命的摇篮、人类文明的_。

25、地球表面分属为陆地和海洋。海陆面积之比为2.51。世界大洋_被分为四大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_的大海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有人推算,海洋向人类_食物的能力,相当于全世界陆地耕地面积所提供食物的1000倍。A源泉通常一望无际提供B源泉经常一览无余提供C源头经常一望无际供给D源头通常一览无余供给【答案】A【解析】考查词语理解运用。“源泉”指泉流,水的来源,比喻事物的来源。“源头”水发源的地方。第一空的语境意思是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来源,使用“源泉”恰当。“通常”形容一般;平常。“经常”指常常;时常。第二空的语境指的是世界大洋按照一般情况进行分类,被分为四部分,使用“通常”恰当

26、。“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一览无余”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第三空的语境写出了大海非常的辽阔,使用“一望无际”恰当。“提供”意思是供给(意见、资料、物资、条件等)。“供给”把必需的物资、钱财资料提供给需要的人使用。第四空的语境指的是海洋向人类供给食物的能力巨大,使用“提供”恰当。故选A。3(2分)下列对语法知识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最爱在雨夜读诗,长夜漫漫,听着雨声,读着诗词,仿佛回到千百年前,心中流淌一股莫名的感动。流年似水,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寻觅觅,到最后,我们早已自己忘记了最初的样子。不妨静下来,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读一首诗,听一段故事。A语

27、段中加点词“雨夜”“诗词”“仿佛”都是名词。B句中“流淌”一词根据语境确定其含义是:液体流动。C句是一个病句,修改应将“自己”调换到“忘记了”之后。D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答案】C【解析】考查词性、修辞、病句等知识的掌握。A.有误,“仿佛”是副词,不是名词;B.有误,“液体流动”是本义,这里“流淌”指情感的变化;D.有误,“平淡如水”运用了比喻,不是比拟; 故选C。4(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B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C散曲是兴盛于元代

28、的一种文体,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D泰戈尔是日本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答案】D【解析】考查文学文化常识。D.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不是日本的。故选D。5(3分)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下面哪两个人物不能入群?请选出人物并说明理由。陈莲河阿长寿镜吾衍太太【答案】陈莲河和衍太太不能入选。陈莲河虽号称名医,其实是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衍太太虽有和蔼可亲的外表,但却是一个心术不正、自私自利的人,她总是怂恿孩子干不好的事情。【解析】考查名著阅读人物分析。阿长(

29、长妈妈):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本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因此可以入群。寿镜吾:寿镜吾是鲁迅的启蒙老师,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作者对老师有较详细的介绍。寿镜吾是高而瘦的老人,戴眼镜,为人和蔼,讲礼法,在大家心中是学识渊博的人。寿镜吾先生为人方正、质朴、博学;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为人正直,尚气节,崇礼义,生活俭朴。因此可以入群。陈莲河:父亲的病中写了绍兴城的 “名医”陈莲河,他道貌岸然,拿药引作为诈骗手段

30、,贪婪而又谨小慎微,时时变换花样,置医德、医风而不顾,肆意敲诈,出乖露丑,骗术败露,溜之大吉。所以他不能入群。衍太太: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自私自利、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对作者来说,衍太太并不能带给作者“温馨的回忆”。所以也不能入群。据此作答。6(6分)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名句。(1)“ ”,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2)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3) ,江春入旧年。(王湾

31、次北固山下)(4)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情从景出,情景交融妙合无垠,且点明主旨的名句是: , 。【答案】(1)一年之计在于春 (2)山岛竦峙 (3)海日生残夜 (4)落花时节又逢君 (5)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解析】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的写法:竦、峙、逢、涯。二、文言文阅读(17分)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3分)【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2、。【乙】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注释】这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前两句交代了“暮春”的节令,“杨花”“子规”烘托了伤感的气氛。B乙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诗人与友人相见之难的惆怅之情。C两首诗都暗含着诗人与友人深厚的情感,通过“愁心”“思琴瑟”我们可以体会到。D两首诗都提到了“明月”,并且都将明月人格化,表明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答案】D【解析】考查内容理解与对比阅读。D春夜别友人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33、”意思是明月隐蔽于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曙色里,写时光无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感,未将明月人格化,选项中“都将明月人格化”表述错误;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34、。”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8(4分)解释加点词语。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及事讫 须期乃入 9(3分)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3处)先 期 一 日 伋 为 违 信 于 诸 儿 遂 止 于 野 亭 须 期 乃 入。10(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11(3

35、分)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答案】8 舍弃,丢下 拉,牵拉 等到 才9 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10 10正午已过,(朋友)仍没有到,太丘就丢下(他)而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儿童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这里欢迎。”11做人要讲信用。启示:要有礼貌;要勇于改正错误;要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成人要为儿童做出好的表率;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做人要言行一致。【解析】8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丢下;句意: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牵拉;句意:等到事情办完。及,等到;句意:必须等

36、到约定日期才进城。乃,才。9考查文言文断句。本句译为:提前一天,郭伋认为对孩子们失信,于是停留在野外亭中,必须等到约定的日期才进城。“先期一日”表示时间;“伋为违信于诸儿”讲述了原因;“遂止于野亭”表示结果;“须期乃入”是完整的表述。故断为: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10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1)过中,过了正午;至,到;去,离开;乃,才。(2)对,回答;曰,说;闻,听说;故,所以。11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甲文中,“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话,元方则指出友人

37、的错误,强调了做人要有信用和礼貌的道理,明确表达了信用和礼貌的重要性。乙文中,“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郭伋与孩子们约定了返回的日期,结果提前一天回来,但他为了信守承诺,宁愿在野外亭中歇宿,直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表明了郭伋对信用的重视。两文都通过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友人的无礼行为导致了他与陈太丘之间的矛盾,也让元方对他产生了不满。这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注重礼貌,尊重他人,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友人在听到元方的批评后,感到惭愧,这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犯错,但重要的是能够勇于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这样

38、才能不断进步。元方在指出友人的错误后,并没有不依不饶,而是给了友人一个反思和改正的机会。我们在面对他人的错误时,也应该保持宽容的心态,给别人一个改正的机会。郭伋作为一位官员,他的言行对孩子们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用自己的行动向孩子们展示了诚信的重要性,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郭伋认真对待与孩子们的约定,这表明他尊重孩子们的感受,也让孩子们学会了信任和守诺。郭伋说到做到,他的行为与他的承诺相一致,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努力做到言行一致,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39、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美稷,有几百个儿童,各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问:“使君什么时候再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

40、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他就是这样做人的。三、现代文阅读(36分)(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对成年国民听书习惯的考察发现,2022年,我国有三成以上(35.5%)的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较2021年的平均水平(32.7%)提高了2.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听书的主要形式(选自2023年4月23日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材料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从看书到听书,从无声到有声,用耳朵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读书姿态。有声阅读有哪些优势呢?某种程度上,有声阅读解放了双手、双眼,优质的声音、顿挫的情绪还

41、有助于增进用户对内容的认知,让阅读成为“悦读”。与此同时,每个人的阅读需求不一样,传统的纸质书很难满足大量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而有声阅读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更为关键的是,当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能够静下心来潜心读书、耐心咀嚼知识的时间颇为有限;而有声阅读只需灵活利用吃饭、通勤、户外娱乐等碎片化时间,就能随时随地开启阅读模式,用耳朵感知书里的精彩、体验阅读的愉悦。(改编自2022年1月18日05版人民日报)材料三:作为有声阅读的方式之一,听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我们容易在听书时走神,再加上还有言语知觉的制约、情绪感知、反复加工等因素,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书高。在一些噪声环

42、境中,如地铁、飞机的轰鸣等,对言语感知的干扰就很大。而且,听书时,朗读者的语气会影响我们自主理解书中字面的意思。另外,大家可能没有留意到,在看书的时候,10%-15%的眼球运动是有“回溯”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经常会倒退重看。这个过程很快,我们有时候并没察觉,但这显然能加深我们对书的理解,当然,这也会降低我们的阅读速度。听书却通常不会倒回去重听,所以自然会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改编自唐义诚、池文听书太被动,看书才有用?)12(2分)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A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听书成为一种新的读书姿态。B快节奏的生活限制了潜心读书、耐心咀嚼知识的

43、时间。C目前,依然存在不少因素影响了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D看书时眼睛常会倒退重看,导致阅读的速度比听书慢。13(3分)听书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14(3分)小文计划在寒假中阅读七年级下册的名著,但纠结于要不要采用“听书”的方式,你能给他一点建议吗?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答案】12D 13我国养成听书习惯的成年国民的比例在增长。“移动有声APP平台”成为最主要的听书形式(或:听书形式呈多样化发展)。 14示例1:小文,我支持你采用听书的方式阅读七年级下册的名著。因为“听书”可以解放双手、双眼,可以边听边做操做家务等等;听书程序里优质的声音、顿挫的情绪会增进我们对内容的认

44、知;“听书”只需灵活利用碎片化时间,就能随时随地开启阅读模式。示例2:小文,我建议你不要采用听书的方式阅读七年级下册的名著。因为我们容易在听书时走神,信息接受效率反而不如看书高;听书时,会因噪声环境,对言语感知产生很大干扰;听书时,朗读者的语气会影响我们自主理解书中字面的意思;听书可能会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解析】12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D.有误,“导致阅读的速度比听书慢”于文无据,文章材料三说的是“当然,这也会降低我们的阅读速度”,并没有把两者比较。故选D。13考查内容理解和图文转换。由材料一中“2022年,我国有三成以上(35.5%)的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较2021年的平均水平(32.7%)提高了2.8个百分点”可知,我国养成听书习惯的成年国民的比例在增长。由图表可知,成年国民听书的主要形式有有声阅读器或语音阅读机、广播、智能音箱、微信公众号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