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015.39KB ,
资源ID:259123      下载积分:9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591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为本站会员(清****年)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

1、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1.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2)豌豆不同品种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3)豌豆花大,便于去雄和人工授粉。2.人工异花传粉步骤:去雄套袋人工传粉套袋。套袋的目的都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去雄时间:在花未成熟前对母本去雄。3.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4.分离定律: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5.【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

2、验原理(1)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2)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3)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注意:两个小桶中的数量不必一样多,但每个小桶中的D和d相等。6.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7.表现型、基因型、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Aa;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不一定)相同,因还受环境影响。8.6个杂交组合(熟记)亲本组合子代基因型表现型AAAAAA显性AAAa1AA:1Aa显性AAaaAa显性AaAa1AA:2Aa:1aa3显性:1隐性A

3、aaa(测交)1Aa:1aa1显性:1隐性aaaaaa隐性9.子代表现型比在解题中的应用(熟记)(1)后代分离比为3:1,双亲都为杂合子。(2)后代分离比为1:1,为测交类型,双亲一方为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后代全为显性,亲代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4)后代全为隐性,亲代双方都为隐性纯合子。10.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1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2.自由组合定律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1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熟读)(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

4、豌豆)是成功的首要条件。(2)在对生物的性状分析时,首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两对或多对性状进行研究。(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3)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对减数分裂概念的理解(1)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2)时期: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3)过程: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4)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5)场所:有性生殖器官内,哺乳动物的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卵细胞在卵巢中形成。2.生殖细胞形成过程图解及细胞名称变化注:精(卵)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增殖,也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成熟生殖细胞(配子)。3.减数分裂各时期特

5、点(设染色体数为2N)(1)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间期:染色体复制(完成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发生互换;四分体散乱分布。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缢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不含同源染色体。(2)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加倍,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缢裂为两个子细胞。4.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1)1

6、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变形形成4个精子;1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退化消失),卵细胞不变形。(2)初级精母和次级精母细胞均等分裂;初级卵母和次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极体均等分裂。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比较(1)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1次,形成2个子细胞,染色体数不变。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不发生联会。(2)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2次,形成4个子细胞,染色体数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前期发生联会,可发生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6.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1)减数第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

7、间可能发生互换。1个精原细胞若不发生互换,产生4个2种精子(两两相同);若发生互换,产生4个4种精子。(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能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2n种,n表示等位基因对数)7.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识别依赖膜上的糖蛋白(糖被),融合体现了膜的流动性。(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而细胞质(质DNA)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母方) 。(4

8、)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意义。8.有丝分裂(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1.萨顿的假说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 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摩尔根(2)实验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3)实验材料: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培养周期短;成本低;易饲养;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果蝇体细胞中共有4对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X,雄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4)内容:控制白眼

9、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5)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数量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个基因。位置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4.伴性遗传概念:决定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叫作伴性遗传。5.人类红绿色盲(1)遗传病类型: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遗传特点: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往往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6.抗维生素D佝偻病(1)遗传病类型:伴X染色体显性遗

10、传病(2)遗传特点:人群中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代代遗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7.判断患病方式: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父子有正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母女有正非伴性。8.(1)鸡的性别决定: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ZZ。(2)若鸡的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则如何选择亲本类型能够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写出遗传图解)第3章 基因的本质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1)肺炎链球菌类型及特点S型细菌有多糖荚膜,表面光滑,有致病性;R型细菌无多糖荚膜,表面粗糙,无致病性。(2)体内转化实验实验者:格里菲思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

11、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3)体外转化实验实验者:艾弗里实验原理:减法原理实验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2.T2噬菌体侵染实验实验者: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实验材料:T2噬菌体(化学成分:蛋白质、DNA)实验过程:()标记噬菌体(不能直接标记,原因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分别用含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的培养基标记大肠杆菌,再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搅拌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目的:让上

12、清液中析出T2噬菌体,沉淀物中留下大肠杆菌。() 放射性检测35S标记组,放射性应出现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中出现少量放射性,原因是:搅拌不充分。32P标记组,放射性应出现在沉淀物中,若上清液中出现少量放射性,原因是:保温时间过短,部分亲代噬菌体未完成侵染;保温时间过长,部分被侵染的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实验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3.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实验结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4.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除RNA病毒外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DNA双螺旋模型构建者:沃森和克里克6.DNA的结构(1)两条链按

13、反向平行方式盘绕成双螺旋结构。(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原则: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7.A、T间两个氢键,C、G间三个氢键。在DNA分子中C、G碱基对占比越高,氢键就越多,DNA分子的结构就越稳定。8.DNA的复制(1)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时间: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即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减数分裂前的间期。(3)场所:真核生物细胞核(主要场所)、线粒体和叶绿体。 原核生物拟核(主要场所)、细胞质。(4)

14、过程:解旋合成互补子链重新螺旋形成两个与亲代完全相同的DNA分子。(5)条件:模板:DNA的两条链;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能量:ATP等;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6)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多起点复制;双向复制。(7)准确复制的原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8)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9)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密度梯度离心法。9.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基因的本质: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5、。(只有在RNA病毒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2)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总数DNA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总数。(3)遗传信息是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4)DNA的特性:多样性: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特异性: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5)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碱基排列顺序不同。(6)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7)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或个DNA分子。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1.RNA与DNA的比较比较项目DNARNA组成单位基本组成单位不同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五碳糖不同脱氧核

16、糖核糖碱基不同特有的是胸腺嘧啶(T)特有的是尿嘧啶(U)结构不同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一般为单链(tRNA中有双链结构,含氢键)2.RNA的种类:mRNA:传递遗传信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rRNA:参与构成核糖体 tRNA:识别密码子,运载氨基酸3.转录:(1)概念:RNA是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叫作转录。(2)过程:解旋: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使DNA双链解开,暴露碱基 原则:碱基互补配对配对 模板:DNA的一条链 原料:游离的4种核糖核苷酸连接:RNA聚合酶(合成磷酸二酯键)释放:合成的RNA从DNA链上释放DNA双链恢复成双螺旋结构4.翻译:(1)

17、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作翻译。(2)密码子:概念: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三个这样的碱基叫作1个密码子。(一个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特性: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由多种密码子决定。通用性(3)翻译能高效进行的原因: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5.中心法则:(1)提出者:克里克。(2)完善后的内容DNA的复制:遗传信息从DNA流向DNA。转录: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翻译:遗传信息从RNA流向蛋白质。RNA的复制: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逆转录:遗传信息从RNA流向D

18、NA。6.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两种方式(1)间接途径: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豌豆皱粒、白化病)(2)直接途径: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囊性纤维化)7细胞分化(1)细胞分化本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分化的结果: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来自同一个体的体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从而导致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3)细胞分化的“变”与“不变”不变:DNA、tRNA、rRNA、细胞的数目。改变:mRNA、蛋白质的种类,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8表观遗传(1)概念: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

19、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2)类型:表观遗传的类型有DNA的甲基化、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等。9基因与性状间的对应关系(1)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生物体的性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表达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生物变异的类型(1)不可遗传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遗传物质并未改变。(2)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有三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2.基因突变(1)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直接原因:组成血红蛋白的一个谷氨酸

20、被替换成了缬氨酸,从而使血红蛋白结构改变。根本原因:血红蛋白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2)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3)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即DNA复制过程中)(4)结果:产生新基因。(5)原因外因:a.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b.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能改变核酸的碱基。c.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等。内因:DNA偶尔复制发生错误等原因自发产生。(6)特点普遍性: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所有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共同来源。随机性: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

21、任何时期,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新基因。低频性: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对生物有三种情况:有利、有害、中性,但多数是有害的。(7)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8)对后代的影响配子突变: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体细胞突变: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的突变,可能发展为癌细胞。(9)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性状,因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10)对性状的影响(熟读)显性突变:aaAa,当代个体性状即表现出

22、来。隐性突变:AAAa,当代个体新性状不表现出来,自交后代出现新性状。发生碱基对的替换,生物性状不一定改变。若基因突变前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决定不同种氨基酸,则性状改变;若决定同种氨基酸,则性状不改变。发生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生物性状一定改变。增添或缺失位点越靠前,对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影响越大,反之影响越小。要使对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影响减少,应以3个碱基对为单位进行增添或缺失。3.基因重组(1)概念:生物体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2对或2对以上)的重新组合。(2)时间: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3)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4)类型(自然状态下)互换型:减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

23、的等位基因可能会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自由组合型:减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5)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二、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结构变异(1)类型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重复: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180引起。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2)结果: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2.染色体数目变异(1)类型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如2

24、1三体综合征是人的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引起。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2)染色体组的概念:每套非同源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属于非同源染色体。(3)二倍体概念: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用2N表示。(4)多倍体概念: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植株特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较高。多倍体育种a.方法:用秋水仙素(最常用且最有效)或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b.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染色体数

25、目加倍。c.缺点:只适用于植物,发育延迟,结实率低。d.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无子原因: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5)单倍体概念: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与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如雄峰。单倍体植株特点:植株弱小,高度不育。单倍体育种a.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b.流程: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然后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缺点:技术复杂,需与杂交育种配合。3.【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

26、胞,结果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2)过程根尖培养低温诱导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95%酒精(冲洗残留的卡诺氏液)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先低后高)。解离:使细胞分散开(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漂洗:洗去残留的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染色:甲紫溶液(3)注意事项只能观察到少部分的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视野中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因为间期用时长。4.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分子水平变化,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直接观察到。(2)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水平变化,可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5.基因重组与易位的区别项目基因重组易位图解区别发生于同源

27、染色体之间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属于染色体变异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变,性状不一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改变,性状一定改变三、人类遗传病1.人类遗传病(1)概念: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2)类型单基因遗传病(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a.概念: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类型类型男女患病率遗传特点实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相等连续遗传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等隔代遗传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男性连续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女性隔代遗传色盲、血友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只有男患

28、者连续遗传外耳道多毛症多基因遗传病a.概念: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特点:群体发病率高、有家族聚集现象、易受环境因素影响。c.实例: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型糖尿病、唇裂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携带致病基因)a.概念:由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引起的遗传病。b.类型:常染色体病、性染色体病。c.举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21三体综合征(21号染色体多一条)、性腺发育不良。2.【调查】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1)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等。(2)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对象结果分析遗传病发病率广大人群随机抽样发病率

29、100%遗传方式患者家系分析基因显隐性及位置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手段: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等。(2)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3)产前诊断检测时间:胎儿出生前。手段: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及基因诊断等。第6章 生物的进化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效的证据进化顺序: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2)解剖学证据:比较身体结构(3)胚胎发育学证据:胚胎发育过程出现鳃裂、尾巴等(4)细胞分子学证据:细胞结构或细胞中分子相似性等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

30、适应: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应功能;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适应环境 (2) 适应具有相对性和普遍性(3) 拉马克认为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4)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条件:过度繁殖(超过环境容纳量) 手段:生存斗争(生物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内因:遗传变异(出生就存在有利变异)结果:适者生存局限性:局限于性状水平。(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核心:自然选择学说 研究水平: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 研究单位:个体到种群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

31、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值。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种群中,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占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2)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定向)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定向)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等。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自然选择的对象a.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b.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c.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

32、个物种。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有两种类型:a.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不是物种形成的必需环节。b.生殖隔离:不同物种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的现象。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4.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5.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生物多样性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原因:协同进化的结果6.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细胞的结构: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生物的细胞组成:单细胞多细胞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呼吸方式: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生活环境:水生水陆两栖陆生7.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第 13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