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3 ,大小:729.90KB ,
资源ID:258560      下载积分:6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585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教案(分析+设计+反思)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为本站会员(鹏城****头)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教案(分析+设计+反思)2024-2025学年统编版

1、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 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自然之美单元导语自然无言,却是技艺高超的雕塑师,为我们奉献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作品。塞外的草原,茫茫辽阔;江南的荷塘,莲叶田田;奔放的大海,涛声激越;无垠的沙漠,静默无言自然多姿,风景无限。这美景澎湃在雄奇壮美的钱塘江大潮里,沐浴在柔和美妙的洱海月光中,呈现在倦鸟翻飞的江上,寄存在花牛惬意的美梦里,闪烁在繁星灿烂的星空中走进自然,欣赏自然,就让其中那一把把神奇的钥匙,开启我们感悟美的心门。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所选的课文都是写景的美文,从多个

2、侧面向我们展现了自然美丽的风姿。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也与此相关。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充分感受自然的魅力,聆听自然的教诲。教材分析分类具体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观潮2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走月亮 2课时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调动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2课时动情地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体会两首诗的意境和蕴含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

3、无穷魅力。花牛歌繁星1课时了解作者三次看繁星的不同经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学会观察自然,从自然中获得对生活的感悟。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1课时学会观察、思考、发现,提高思辨能力;培养关爱环境的意识,能够自觉保护环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1多角度观察,把写作对象介绍具体、清楚;学会修改习作,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理解课文关键语句的含义,把握意境;通过描绘画面,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运用;掌握钢笔字的书写要领,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积累古诗,提升文学修养。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1 观潮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语言细腻生动,捕捉的画面视野开阔,气势雄浑。钱塘江大潮

4、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作者正是围绕这一点,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抓住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的感叹。学习这篇课文,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边学边积累,充实学生的词汇宝库。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盐、屹、昂”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堤”等15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5、诵第3、4自然段。3.学习作者按照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教学难点1.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2.能够借鉴课文的写法,描绘一处印象深刻的景观。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盐、屹、昂”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堤”等1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第3、4自然段。3.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词语描绘画面。重点难点1.积累生字新词,并学会运用

6、;把握理解词语意思的多种方法。2.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教学过程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潮汐这种现象吗?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是潮汐。从发生的时间上区分,人们又将早潮叫“潮”,晚潮叫“汐”。(板书“潮”“汐”)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经这样描述过它:“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谁能告诉老师,诗人描绘的是哪里的潮水?(学生说出答案)是的,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发生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上的潮水涨落现象。钱塘江涨潮时,气势雄伟,画面多变,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观赏者。现在,就让我们翻开

7、课本,随作者一起去观赏钱塘江大潮震天撼地的景象吧!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1.介绍钱塘江大潮的相关知识。钱塘潮的成因(1)天时: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2)地利: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潮水易进难退,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3)风势: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分段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教师检测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

8、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会写的字:观 说 大 宽 望 动 时 如 山 动 波会认的字: 立 首 横 荡 时1.教师指导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出示课文重点词语,学生圈画出这些词语和相关的句子。2.学生交流圈画内容,教师随机点拨重点词语。(1)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预设: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词语“人山”“人海”,这两个词语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将人比作山和海。山高大,海无边,可见人之多。其次,引导学生想象过节时或有重大活动时街上人潮涌动的盛况,这样的情境学生大多有切身体验,能使他们更具体地理解词义。(3)那条

9、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预设:理解“横贯”这个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场景来实现。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并排站,横向走过讲台。也可以与竖向行进进行比较,在对比中理解词义。(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3.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总结,从总体上归纳理解词义的方法。4.指导词语归类。AABB式:浩浩荡荡密密麻麻轰轰烈烈祖祖辈辈ABAC式:人山人海毛手毛脚实话实说毕恭毕敬拟声词:隆隆 哗哗 唧唧 咚咚 呱呱5.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出示问题课件,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A.全文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奇观)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10、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C.观潮的人们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潮来前,热切盼望潮来时,热情高涨)(2)引导学生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给课文划分层次。预设:采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和人们的表现。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去后的景象。(3)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过渡:同学们,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是否令你震撼?即便我

11、们没有亲临现场,但透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已然听到了潮涌撞击岩石的声音,感受到了波涛那如千万匹战马奔腾的浩大气势。钱塘江大潮真当得起“天下奇观”的名号。下节课让我们再深入课文中继续探究。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课题开始,通过理解课题初步了解了“潮”的所指,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接着,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还朗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了课文的结构。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_(示例:_掌握了生字的书写规则;_朗读课文咬字清晰,声情并茂;_对课文画面的描述形象生动,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堂上都能像他们一样,积极动脑思考,踊跃发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12、,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率。)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自由交流学习心得。(2)引导学生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丰富知识储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第二课时1.把握课文的描写顺序,能大致说出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1.品读句子,感受画面,形成整体认知。2.运用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写身边的奇观。1.听写词语,教师随机抽查,并小结指导。奇观 据说 笼罩 顿时 震动 余波 若隐若现风平浪静

13、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本文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的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已经获得了对钱塘江大潮的初步印象。你们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它,更深入地感受它的壮观呢?现在,就让我们追随作者的描绘,一同来到海宁市的盐官镇,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奇景。1.默读课文,自主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圈画出自己喜欢的景象。(2)学生两人一组,探究默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们对课文的把握

14、情况。2.汇报展示,品析美文。(1)学生汇报默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随机点拨。(重点)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如何理解这里的“奇观”二字?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预设:一些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地位是很特殊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进而把握开篇的段落在文中的作用。B.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句话写出了观潮人怎样的心情?找一找,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有过急切等待的经历吗?和大家说说吧!)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读这句话时,你们的脑海中出现

15、了怎样的画面?想一想,作者是用怎样的修辞手法再现这种画面的?)(2)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中的其他知识要点。(难点)A.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的?具体是如何描写的?明确: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细心观察,有声有色地描写了潮来之时声音和景象的变化。写远处时,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来时的景象。“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写近处时,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气势的宏伟。“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C.既然是写观潮,为什么不集中笔墨写潮来时的种种震撼人心的场景,却分出相当一部分文字去写观潮前的江

16、面、周围的环境以及人们的表现?D.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钱塘江大潮都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放学回家后,请你们把钱塘江大潮的景象讲给家长听。明确:本题旨在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应该引导同学们将课堂所学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并能有自己的真切感受。(3)回味品读课文,加深感受。小结: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令人赞叹。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馈赠给我们如此壮观的景致。我们的祖国绵延辽阔,在富饶的土地上,其实还有很多奇异的景观,它们或挺秀绮丽,或壮观雄浑,你们发现了吗?感受到了吗?读一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片段,或者通过网络搜索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再次感受自然的无

17、私与广博。过渡:钱塘江大潮天下闻名,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描绘它、歌颂它,展现它的神奇。丰子恺先生也曾有过在钱塘江看潮的经历,并且用文字将这次经历描述了下来。他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呢?读读下面的片段,感受丰子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看看与课文的描述有何不同。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课件,指名学生朗读。三点二十分光景,潮水真个来了!楼内的人万头攒动,像运动会中决胜点旁的观者。我也除去墨镜,向江口注视。但见一条同桌上的香烟一样粗细的白线,从江口慢慢向这方面延长来。延了好久,达到西兴方面,白线就模糊了。再过了好久,楼前的江水渐渐地涨起来,浸没了码头的脚。楼下的江岸上略起些波浪,有时打动了一块石头,有时

18、淹没了一条沙堤。以后浪就平静起来,水也就渐渐退却。看潮就看好了。 丰子恺钱江看潮记2.阅读与交流。(1)丰子恺所描写的钱塘江大潮和课文中的钱塘江大潮有何不同?(课文中的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气势充足。而丰子恺笔下的钱塘江大潮则平和多了,少了撼人的气魄。)(2)从作者的描述中,你能体会到他当时怎样的心绪?(期待落空,有小小的失落、失望。)(3)这个片段也描写了观潮的人,他们的情感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一个体现这种情感的词语。(激动;万头攒动。)(4)从所给的片段中,你获得了哪些写作上的启示?(真实地记录观察所得,即使是平实的语言也能打动人。)过渡:我们的祖国有很多奇异的景观,等待着我们去一饱眼福。我

19、们要善于观察、体会,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并用动人的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1.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小练笔:壮观的钱塘潮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争相一睹它的风采。你们还知道哪些自然奇观?那里有怎样的风景?用一段话描述下来吧!提示:这是怎样的奇景?它有着怎样的特点?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2.指名学生朗读所写片段,集体评改。示例:白塔内有很多佛像。站在塔顶,公园里的景色尽收眼底。往南走,到了人工湖畔,湖旁的人们三五成群,湖里的水清澈见底,湖中央还有一个小岛,岛上树木郁郁葱葱,在树荫怀抱中的一个凉亭,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白天鹅。春天,人工湖脱下了厚厚的棉衣,春姑娘给它换

20、上嫩绿的新装,湖边的小草探出了头,湖里的小蝌蚪游来游去,你看,那边还有几条黑白相间的金鱼正在嬉戏呢!评改要点:(1)语句是否流畅;(2)是否抓住了景物的特点;(3)写作是否有序,条理是否清晰;(4)描写是否生动。1.背诵第34自然段,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丰富积累。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一)理解词语,运用并积累(教学重点)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生:想!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是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学生跃跃欲试)师:形容人的说话声

21、、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生:人声鼎沸。师:风和浪都很平静。生:风平浪静。师: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生:水天相接。师: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生:齐头并进。师: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生:山崩地裂。师:形容气势很大。生:浩浩荡荡。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都挺注重词语的积累的。不过,会不会用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吧!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潮水声犹如()。海堤上尽

22、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个代表发言)生: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浩浩荡荡),一浪一浪(齐头并进),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师:真棒,刚刚提到的词语基本都用上了。请同学们想一想,“人山人海”这个词的运用是否正确?生:(思索)应该用“人声鼎沸”,因为后边写的是“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所以应该和声音有关。师:不错,“人声鼎沸”用在这里更准确。今天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

23、些词语,还学着运用。你们学得真棒!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要善于对词语进行积累,不断充实自己的词语宝库,扩充知识面。赏析:本篇课文中的词语非常丰富,尤其是一些四字成语,俯拾即是,它们共同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因此词语的积累与运用也是本次语文教学的要点之一。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就以此为切入点,先说出词语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意思所代表的成语,这样使学生对该词的印象更深刻。接着让学生学着运用词语,比较不同词语运用的差异,同时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积累。这样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相信学生们定能收获颇多。2 走 月 亮文本分析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文章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如诗、如梦、

24、如世外桃源般的画卷: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虫鸣、鸟飞、溪流、人语,一切的一切无不充盈着欢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教学本篇课文,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将朗读与想象相结合,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的境界,体会画面中蕴含的情感,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本文的语言精妙、别致,富有诗意,教学中还需着力引导学生加以品味,学会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品析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鹅、卵、俗”等7个生字,会写“淘、牵、填”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

25、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背诵第4自然段。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散文的韵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激发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1.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2.调动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教学难点1.充分调动生活体验,发挥想象,让画面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情感在阅读中体悟、升华。2.抓住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1.认识本课“鹅、卵、俗”等7个生字,会写“淘、牵、填”等13个生字

26、。2.通过多种途径,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摘抄、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学会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2.朗读并背诵课文,在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展示课件月夜图,并配以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处于那样的意境中。导语:秋天一个曼妙的月夜,一个小朋友和妈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那夜的月色多好啊!妈妈讲的故事多动听啊!小朋友被深深地陶醉了。同学们,你们有过和亲人在月下漫步、闲聊的经历吗?当时你的内心有怎样的感受?回忆当时的情境,和同学分享你童年的乐趣吧!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和家人在月光下的趣事。生

27、1:我小时候,每到夏天的夜晚,我都会和妈妈坐在阳台上欣赏明媚的月色。妈妈给我讲她小时候在乡下和伙伴们在田野捉蛐蛐的趣事,让我感到特别快乐。生2:有月亮的夜晚,我有时会和爸爸去广场上散步。我们对着明月吟诵诗词,爸爸丰富的诗词积累真是让我惊叹不已。3.教师简单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小结:看来,同学们在月光下的趣事真不少啊!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回忆走进课文,和作者一起体会童年的无限乐趣吧!4.教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板书:走月亮)明确: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的传统民俗之一。中秋夜,妇女结伴在月下游玩,或互相走访,或举行文艺活动。课文以此为题,揭示了文章的核心内容。1.介绍作者及与课文相关的背景

28、知识,多媒体出示与云南有关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云南的美丽风光。吴然 原名吴兴然。1946年生,云南宣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1973年在云南日报发表他的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海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的创作,出版有歌溪天使的花房风雨集珍珠雨小鸟在歌唱樱花信铁门与锁等。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以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大奖。洱海 位于云南大理郊区,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旖旎风光的

29、风景区。点苍山 苍山,又名点苍山,因其山色苍翠、山顶点白而得名。它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苍山十九峰,巍峨雄壮,与秀丽的洱海风光形成强烈的对照。山顶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人称“苍山雪”。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风花雪月”之最。2.学生听音频朗读,学习朗读的技巧,注意朗读中语气、节奏的变化。3.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4.教师检测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1)教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相机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会写的字:洗 着 石 上 风 出 田 成会认的字:稻 亮 闪闪 1.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出重点词语。2.同学们自由分组,交流圈画

30、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1)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预设:播放溪水流动的动态图,引导学生想象山草、野花香味弥漫和月光照耀溪水的情景,进而体会“流着”这个词语在句子中的妙用。(2)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预设:出示凹凸不平的山路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什么是“坑坑洼洼”,并引导学生联想其他“坑坑洼洼”的事物,如风化的石头、腐烂的木板等。(3)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预设:这个词语对学生来说比较生僻,可引导学生通过查词典理解其含义。“汩汩”是拟声词,形容水流动的声音。要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汩”这个字,注意它和“汨()

31、”的区别。3.指导词语归类。AABB式:坑坑洼洼闪闪烁烁急急忙忙严严实实郁郁苍苍家家户户ABCC式:月光闪闪月影团团白发苍苍怒气冲冲风尘仆仆仪表堂堂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并出示要思考的问题。阅读与思考:A.“走月亮”是什么意思?(在月光下漫步)B.课文中写了哪些人走月亮?(“我”和阿妈)C.课文中的人物在哪里走月亮?(溪边、田埂上)D.人物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溪水、鹅卵石、小水塘、庄稼、秋虫、夜鸟等)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月景图?(如诗、如梦、如世外桃源般的月景图)预设: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从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再回答问题。E.出示课件,填空并齐读: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我

32、们走过,走过,走过,走过月夜的风景真美啊!预设: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合作与交流。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小组合作,划分课文的层次,并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一层次的大意。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我”和阿妈在小路上走月亮。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第四部分(第89自然段):写走月亮带给“我”的美好感受。划分理由:第一部分:介绍课文的写作要素。第二、三部分:按地点划分,描写“我”和阿妈所见的不同景象。第四部分:从客观所见到主观体验。1.教师总结本课

33、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过渡:秋天的夜晚,明月朗照,一个小孩和妈妈在月光下漫步。他们走过小溪,走过田埂,欣赏卵石,嗅着花香,一切是多么美好、惬意。作者是如何具体展现走月亮的美的?从中表现出怎样的情意?下节课上我们再深入到课文中去探究了解。小结:今天这堂课上,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了解了生字书写时易犯的错误,还朗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分了文章的层次。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_(示例:_在书写生字时特别注意笔画顺序,十分细心;_用顺口溜让我们记住了生字_,很有新意;朗读课文声情并茂,课前一定是做了充足的准备的;_对课文层次的划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真的动了脑筋的。老师希望同学们

34、都能像这几位同学一样,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相信同学们的进步一定会越来越大。)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自由交流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第二课时1.把握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创设的优美意境。2.读写结合,用几句话写一写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体现亲情的画面。3.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我”在走月亮时感受到的幸福、快乐,激发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情感。1.品读语句,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2.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写写自己感受到的亲情。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35、。柔和 牵手 香味 河床 新鲜 修补 填补 庄稼小结:本课的新词较少,同学们都能很快掌握。但这几个词语在书写时仍有以下几点要注意:“河床”的“床”不要漏掉上面的点;“修补”“填补”中“补”的偏旁是“衤”,不要写成“礻 ”;“庄稼”的“稼”的左边是“禾”,不要写成“木”。词语书写一定要认真,否则在考试时很容易失分。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过渡:上节课中,我们已经梳理过课文结构,同学们对课文内容也大体上掌握了。谁能用几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要说出文中所体现的情感哦!3.学生说出课文内容。示例一:本文通过描写“我”和阿妈手牵手在月光下漫步,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象及体验到的无比欢愉的心情,表

36、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示例二:这是吴然写的一篇文字优美、意境幽远的抒情散文,文章从孩子的心灵感受出发,描绘了一幅秋天月夜下的动静结合的优美画面,充满了童真气息,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4.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我”和阿妈一起走月亮,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同学们,你们想体验这样的场景吗?那就快快打开课本,和作者一起沐浴着月光,欣赏月下田园的美吧!1.自主交流,初识美感。(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并引导学生圈画重点。阅读与思考:A.画出文中写景的优美语句。B.画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C.画出文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的句子。(2)小组合作交流,仔细读一读圈

37、画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汇报展示,品析语句。(1)学生汇报圈画的语句,教师相机点拨重要语句。A.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省略号省略了哪些内容,用在这里起什么作用?想一想,月光还可能照亮哪里呢?)预设: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运用的是排比修辞手法,然后分析排比的作用。省略号的用法很多,要让学生在理解省略号作用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其在这句话中的作用。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适当补充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方法拓展:排比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形式上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短语

38、、分句或句子成串地排列。运用排比修辞手法,行文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B.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这两句话描写了“我们”在田埂边欣赏到的风光,作者是从哪些感官角度进行描写的?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引导学生了解感官描写的角度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然后结合这句话具体分析。再通过朗读,抓住句中对“秋虫”“夜鸟”“鱼儿”“果子”的具体描写感受画面。方法拓展:多感官描写是指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个方面进行描写,具体说来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舌头

39、尝、用手摸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方能从中获取写作素材,使“巧妇有米可炊”。C.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这两句话描写的是什么内容?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预设:这是两个问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小作者对阿爸即将回来的激动、兴奋之情,体会一家人团聚的温馨、快乐。D.啊,我在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亮牵着星星走,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句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预设:引导学生体会想象的妙用。月亮牵着星星走,就好像在和

40、“我”与阿妈比赛呢,富有童真童趣。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美丽景色,并进行个性化朗读。要使学生理解省略号的各种用法,并体会这句话所创设的意境。(2)教师结合课件,提示朗读重点句段,感受月下之美。教师:这篇课文写得多美,作者和阿妈走月亮的情景多美。你们看,月光下,(课件出示:点苍山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也亮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我们看到了(课件出示:缓缓流淌的溪水,布满河床的鹅卵石,修补过的村道)我们听到了(课件出示:秋虫的鸣唱,鱼儿跃出水面的声响),我们闻到了(课件出示:山草、野花的清香,果园里果子的甜香)我和阿妈走月亮,我们期盼(课件出示:阿爸早日回来,和我们一

41、起享用新谷)我和阿妈走月亮,我们享受一个(课件出示:奇妙的夜晚)(3)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其他知识要点。A.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描写了月亮升起来的情景,有什么作用?明确:描写月亮升起来的情景,突出了月光的明亮、皎洁。正因为有这样的月光的照耀,才有了下文“我”和阿妈走月亮的事。这是做铺垫的手法,可以巧妙地引起下文。B.“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了四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我”和阿妈每到一个地方,都感觉到那里的景色太美了,太让人沉醉了,都感觉到很愉快,所以反复说“我和阿妈走月亮”,抒发了“我们”的幸福与喜悦之情,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充沛,文章更有感染力。同时,这句话多次出现,也起到了串联全文内容的作

42、用。C.课文明明是“我和阿妈走月亮”,为什么最后却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明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要结合前后文。“我”和阿妈走月亮,天上的月亮牵着星星走,这样地上、天上就联结在一起,“我”成了星星,妈妈成了月亮,我们走,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也就跟着走。这里运用的是暗喻修辞手法,表述形象生动,写出了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D.理解探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多么奇妙的夜晚啊”,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这个夜晚的“奇妙”表现在哪儿?明确:说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夜晚”是因为这个夜晚有明亮的月亮,月光柔和,风景美丽,在走月亮中“我”感受到了阿妈的温暖,

43、看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体会到了生活的幸福,还憧憬着更美好的未来。E.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感兴趣的内容想和大家分享呢?明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比如作者在和阿妈走月亮时都欣赏到了哪些美丽的风光;课文在描写月光下的美景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字里行间表现出“我”和阿妈怎样的心情;等等。凡是表述合理的均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探究,力争将课文理解透彻。(4)回味品读课文,体会真挚情感。小结:明亮的月光下,“我”和阿妈走月亮。“我们”欣赏美丽的风光,体会丰收的喜悦,憧憬美好的未来。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启发“我”对美的想象。这其中涌动着多么温馨

44、的亲情、多么幸福的快乐!我们随作者一起在月光下漫步,沉浸其中,自然也能感同身受。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你能体会到这些丰富的情感吗?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文中描写月亮的文字,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过渡:同学们,月光皎洁,月色明媚,很多文人都将这么美的月亮写进自己的文中,本文就是这样的典型。读读文中描写月亮的文字,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谁能用一个字或词语来概括一下?(学生答:美)不错,月是美的,月下的风景也是美的。你们知道月亮有哪些美称吗?2.指名学生说说月亮的美称,教师可适当进行扩展。月亮的美称及原因:(1)根据月亮不同的形态。因初月如钩,月亮又称银钩、玉钩;因弦月如弓,月亮又称玉

45、弓、弓月;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月亮又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2)根据传说故事。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月亮又称玉兔、金蟾、银蟾、蟾宫;月中有桂树,月亮又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月亮故称广寒、清虚;因月亮驾车之神名叫望舒,月亮又称望舒。3.引导学生说说关于月亮的诗句。过渡:同学们,月亮不仅在吴然的笔下这么美,在古代诗人、词人的眼里,更是美丽无比,并且寄托着他们独特的情感。你们知道哪些相关诗句呢?4.出示关于月亮的诗词名句,引导学生背诵并积累。关于月亮的诗词名句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唐李白初月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唐李贺南园其六但愿人长久,千

46、里共婵娟。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南宋辛弃疾满江红中秋 5.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激发他们背诵诗词名句的兴趣。小结:月多美啊!诗多美啊!被月和诗浸润的心灵更美。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积累,将学过的或从别的地方听到的诗词精华记下来,这样不仅能增加知识储备,还能充盈我们的心灵。愿我们都能随时发现美,感受美,做心灵美的人。过渡: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月夜赏景的经历?当时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朱自清曾怀着抑郁的心绪欣赏月下荷塘,但呈现出荷塘别样的风致。读一读下面荷塘月色的经典片段,进一步体会作者写景的独特之处。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学生朗读。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