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沪教版(全国)(2024)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章学情评估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序12345678910答案1“绿色低碳”中的碳指的是()A石墨烯B碳纳米管C活性炭D二氧化碳2化学研究物质性质的目的是更好地将物质应用于生活,性质决定了用途。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用作灭火器 B用于人工降雨C用作气体肥料 D用于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涉及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下列有关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的说法错误的
2、是()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氧循环C光合作用可实现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D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B在室内放一盆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引起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主要因为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3、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7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K,向充满CO2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立即关闭K,振荡,观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C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先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D将锥形瓶内的澄清石灰水换成等量的蒸馏水能观察到同样的现象(第7题)(第8题)8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B在a处放置一朵浸染过石蕊溶液的干燥纸花,可得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Cc处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该实验既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能验
4、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9明代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天工开物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头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够开采,体现了石头硬度较大这一化学性质B“石”转化为“灰”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C“煤饼烧石成灰”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化学能和热能的转化D“灰”遇水成浆,该反应放出大量热10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中连接上压强传感器如图一所示,测得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Bbc段石灰石与盐酸脱离接触Ca点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Dcd
5、段二氧化碳气体输出(第10题)(第11题)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11(14分)多角度认识二氧化碳。(1)认识二氧化碳的组成和构成从宏观上看,二氧化碳由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从微观上看,二氧化碳由_构成。(2)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如图),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由此可推出的灭火原理是_。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_。(3)辩证地认识二氧化碳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_(写化学式);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
6、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 _(举一例)。12(8分)回答与CO2有关的问题。(1)为助力碳中和,将过多二氧化碳与氨气(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利用如图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第12题)A中证明CO2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若B、C分别加入50 mL水和澄清石灰水,然后通入约500 mL CO2,观察到B中无变化,C中变浑浊,500 mL CO2_(填“部分”或“全部”)溶于50mL水中,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3(8分)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排入大
7、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引起温室效应加剧。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其中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第13题)(1)“碳中和”:由图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填序号)。(2)“碳循环”:化石燃料的燃烧是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化石燃料包括_、天然气和煤。(3)“碳封存”: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4)“碳减排”: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替代私家车出行B双面打印纸质资料C关注个人卫生,
8、使用一次性塑料袋D夏季空调温度不低于26 14(10分)我国科学家已经成功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第14题)(1)过程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太阳能转化为_。(2)过程生成甲醇(CH3OH)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3)过程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此变化属于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该过程需要使用酶,酶所起的作用是。(4)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实验分析表明,人工合成的淀粉与天然淀粉非常接近,该项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有_。A缓解温室效应B缓解粮食危机C节约耕地资源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15(12分)化学
9、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第15题)(1)仪器的名称为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填字母),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时,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_(填字母)。16(12分)二氧化碳是生活中的一种重要气体,某兴趣小组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第16题)【探究影响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快慢的因素】(1)为探究影响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快慢的因素,实验小组进行了相
10、关探究,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每组实验大理石质量相等,且均在反应开始后,就立即用排水法连续收集等体积CO2,表中“”表示气泡太少,不再收集。对比表格中实验2和实验4可得出的结论是_;每组实验均在反应开始后立即收集第1瓶气体,_(填“能”或“不能”)对实验造成干扰。阐述理由:_。【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2)相同条件下,分别将等体积的水、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集满CO2的锥形瓶中(如图1),测得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015 s,压强迅速上升是因为_;100 s时,实验_中锥形瓶内的CO2已经被完全吸收;对比b、c组实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最好,其原因是_。四、计算题(本题包
11、括1小题,共6分)17(6分)氢能的清洁性备受关注,但电解法制氢也会因消耗电能而相当于有碳排放。(1)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计算64 g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的质量。(2)理论上,64 g CH4与耗电1 kWh制得的H2燃烧放出的能量相当。某省电解制氢每耗电1 kWh相当于排放500 g CO2,若该省使用电解法制得的H2替代甲烷作燃料,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减少碳排放。答案一、1.D2.B3.B4.B5.B6.C7.D8.C9.A10.C二、11.(1)元素;分子(2)密度比空气的大,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将棉芯从烧杯中取出
12、(3)CO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合理即可)12(1)CO22NH3CO(NH2)2H2O(2)干燥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石蕊试纸变红部分;Ca(OH)2CO2=CaCO3H2O13(1)(2)石油(3)植物的光合作用(4)C14(1)化学能(2)CO23H2CH3OHH2O(3)物理变化;水解(4)ABC三、15.(1)试管(2)2KMnO4K2MnO4MnO2O2;B;集气瓶瓶口有大气泡冒出(3)2H2O22H2OO2;AC16(1)颗粒大小相同的等质量的大理石和等体积的稀盐酸反应,稀盐酸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快不能;刚开始排出的是装置中的空气,而每个实验均在反应开始后就立即收集第1瓶气体,收集的空气的体积一样多(合理即可)(2)向锥形瓶中注入了液体,气体被压缩从而引起压强增大c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液浓度高四、17.(1)解:设64 g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的质量为x。CH42O22H2OCO2164464 g xx176 g答:64 g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的质量为176 g。(2)不利于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