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6章+期末共6套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第1、2章学情评估测试卷(时间:70分钟满分:90分姓名:_)第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 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物理概念的形成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下列各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植物的生长 B.激动的心情C.飞奔的猎豹 D.跳动的音符2.成宜高速铁路已正式开通运营。高铁列车缓缓进站过程中,若认为列车是静止的,则其所选的参照物是( )A.站台 B.车窗 C.地面 D.铁轨3.物质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形式,并且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三峡
2、水电站发电时,其能量的形式转化是( )A.内能转化为电能 B.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光能转化为电能 D.机械能转化为电能4.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小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明的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进行实验、收集证据C.猜想与假设 D.交流、评估和反思5.在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下列做法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B.使用分度值更大的测量工具C.改进和优化测量方法D.使用分度值更小的测量工具 6.甲、乙、丙三物体运动速度不变,大小分别是v甲750 m/min,v乙15 m/s ,v丙36 km/
3、h ,则它们速度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v甲v乙v丙 B.v乙v丙v甲C.v丙v甲v乙 D.v乙v甲v丙7.如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该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A.不应超过10 minB.不应超过6 minC.不应短于10 minD.不应短于6 min8.某同学用饮料瓶和自制刻度尺制作了一个简易量雨器,并用该量雨器测得某暴雨日一小时的降雨量为27.8 m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测量结果不存在误差B.测量记录结果中的“8”是准确值C.该结果是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的D.使用刻度尺测量记录结果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精确9.关于刻度尺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
4、的是( )A.为了测量物理作业本的宽度,应该选择量程较大的卷尺B.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一端,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不能歪斜C.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数目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10.如图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照片分别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从左向右每隔0.1 s 的不同位置,根据照片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球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球做变速直线运动C.记录的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运动时间短D.从开始计时到0.3 s时,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大11.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如图中两条直
5、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 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A.25 km B.50 km C.75 km D.100 km12.中考体育考试评分标准规定:1 000 m长跑的满分成绩为3分37秒。小明参加考试时,前500 m的平均速度为6 m/s,后500 m的平均速度为4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 m/sB.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4.8 m/sC.小明在本次参试中不能取得满分D.小明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小速度是4 m/s第卷(非选择题共54分)二、填空题(本题共 9 小题,每空1分
6、,共23分)13.如图,所测物体长度为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 (选填“消除”或“减小”)误差。14.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虽然相对于地面“舟行”,而以舟为参照物,人是 的,故而“人不觉”,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运动与静止的 。15.科学家经过探索发现,很多现象中存在能量的转化。将对着阳光的太阳能电池连在小电扇上,小电扇转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再转化为 能。16.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应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 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中点和底端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
7、度。实验时,为了更加便于测量时间,应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斜面的倾斜角度。通过实验可以知道,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整段的平均速度。 17.为测自己的跑步速度,小明在一段长200 m的平直道路起点开始计时,跑到终点停止计时,秒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小明跑完此段路程用时 s,平均速度为 m/s。18.小明乘车从乐山到成都,途中看到如图所示路牌。路牌中的“60”表示 ;在不超速的前提下,小明至少还需要 min才能到达成都。19.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甲、乙两人速度之比v甲v乙 ; 5 s之后两人相距 m。20.工
8、程师以1.6 m/s的速度走过一座大桥,用时1 250 s,桥长 m。工程车以40 km/h的速度在桥上行驶,看到桥栏杆向西运动,可知大桥是 (选填“东西”或“南北”)走向的,工程车驶过大桥用时 min。21.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道路上,从不同地点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乙车的速度是 m/s,甲车15 s通过的路程是 m,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 倍。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2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作出它的速度时间图像。23.根据图甲中的路程时间图像,在图乙中画出对应的速度时间图像。四、创新设计与实
9、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3分)24.小明利用如图的装置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数据在图中已经标出,图中上方是小车运动到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h:min:s”)。(1)实验中用 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测量小车通过该路程所用的时间。(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倾斜程度较小,目的是方便测量小车运动的 。(3)若路程s2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小车的速度在 (选填“增大”或“减小”)。(4)若小车撞击金属片后,小明才反应过来停止计时,则测量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0、 25.在降落伞比赛活动中,小利将活动中的具体数据进行了记录(如表所示),用于研究降落伞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次数降落伞的伞绳长(m)降落伞伞衣的形状降落伞的伞面面积(m2)降落伞的总质量(g)降落伞释放高度(m)降落伞飞行时间(s)11圆形0.52033.6721圆形12035.8231圆形13034.9141正方形12035.8151.5正方形12035.8361.5正方形12069.24(1)活动中利用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天平、 。(2)分析数据1、 2可知,在伞绳长、降落伞伞衣的形状、伞的总质量和释放高度相同时,降落伞的伞面面积越大,在空中飞行
11、时间 。(3)分析数据2、 3可知,在伞绳长、降落伞伞衣的形状、伞的伞面面积和释放高度相同时,伞的总质量 ,在空中滞留时间越短。(4)分析数据 、 可知,在伞绳长、降落伞的伞面面积、伞的总质量和降落伞释放高度相同时,降落伞伞衣的形状不同,在空中飞行时间几乎没有差别,即降落伞在空中飞行时间长短与降落伞伞衣的形状无关。(5)分析数据5、 6可知,在伞绳长、降落伞伞衣的形状、降落伞的伞面面积和伞的总质量相同时, 。(6)除此之外,你认为影响降落伞在空中飞行时间的因素还可能有 (写出一个即可)。五、综合运用与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过程,只写结
12、果不得分)26.小东家到学校是一条800 m长的平直马路。为了锻炼身体,他通常步行往返家中和学校。一次小东放学回家,开始以1 m/s的速度匀速沿直线行走,走了5 min时突然下雨了,他马上以2.5 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跑回家。(1)求小东在行走时通过的路程;(2)求小东在雨中奔跑的时间;(3)求小东从学校到家平均速度。27.小明乘坐从成都开往北京的列车,其运行时刻表如表所示,已知列车车身长320 m。停靠站到达时刻开车时刻里程/km成都7:000西安10:0010:05730郑州12:0012:051 215北京14:301 800(1)求该列车从成都运行到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2)去北京的
13、途中要穿过2 000 m的隧道,若列车以4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求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3)小明的正常步行速度是96 m/min,若列车以200 km/h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小明以正常步行状态从车头走到车尾,求他需要的时间。答案一、1-12 C B D B B D C C A B C B 二、13. 1.85 1mm 减小14.静止 相对性 15.太阳 电 机械16.静止 减小 大于17.40 518.该路段车速不能超过60 km/h 4019. 6 1 2520.2 000 东西 321.1 30 2 三、22.23.四、24.(1)秒表 刻度尺(2)时间(3)0.2 增
14、大(4)偏小25.(1)秒表(2)越长(3)越大(4)2 4(5)降落伞释放高度越高,降落伞飞行时间越长(6)伞的材料五、26.解:(1)小东在行走时通过的路程:s1v1t11 m/s300 s300 m;(2)小东在雨中奔跑的路程:s2s总s1800 m300 m500 m,则小东在雨中奔跑的时间:t2200 s;(3)小东从学校到家的平均速度:v1.6 m/s。27.解:(1)该列车从成都运行到北京全程的时间:t14:307:007.5 h,该列车从成都运行到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v240 km/h;(2)列车全部在隧道内通过的路程:s12 000 m320 m1 680 m,则列车全部在隧
15、道内运行的时间:t142 s;(3)小明的正常步行速度:v296 m/min1.6 m/s,小明以正常步行状态从车头走到车尾,需要的时间:t2200 s。第3章声的世界学情评估测试卷(时间:70分钟满分:90分姓名:_)第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 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演员在演奏时,往往用竹锤有节奏地敲击琴弦,听众能听到悦耳的声音,发出这些声音的物体是( )A.竹锤 B.空气 C.琴弦 D.琴柱2.我们可以轻松区分出物理老师和数学老师的声音,主要依据的是他们声音的( )A.分贝 B.音调 C.响度 D.音色3.禁止鸣笛
16、可以有效控制噪声对人们学习、休息的影响。下列措施中与禁止鸣笛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 B.给发动机安装消声器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4.下列关于声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C.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无关5.小东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乙。下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A.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B.传播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C.传播过程中音色保持不变D.传播过程中响度保持不变6.如图所
17、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的音调相同,音色相同B.甲、乙的音调相同,音色相同C.甲、丙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D.乙、丙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B.调整二胡两根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发声的响度C.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D.人耳能听见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8.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仅凭声音就能判断出瓶内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A.灌水过程,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B.灌水过程,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C.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 D.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9.如图,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
18、,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10.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下列对古筝演奏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演奏前需要调弦,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B.演奏时的声音悦耳动听,细琴弦发声的响度大C.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音调升高D.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快1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甲,按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B.如图乙,将扬声器对准
19、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C.如图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如图丁,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在消声环节减弱噪声12.关于日常生产生活中对声的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监测和分析次声波,可以预警火山爆发、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B.超声波频率高,在医疗领域常被用于治疗疼痛和医学成像C.超声波频率高,能量易集中,工业上常被用于金属内部探伤和精密仪器清洗D.在海洋开发中利用次声波确定潜艇、鱼群位置和测量海水深度第卷(非选择题共54分)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3分)13.晚会上,小辉、小丹合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0、震撼全场。同学们能辨别出萨克斯的演奏声是由于声音的 不同。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由 传到同学们的耳中。14.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是 高,观众听到的声音强度不同,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 不同。15.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 5 m 内障碍物的情况,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杖发出的超声波,经过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从而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导盲手杖应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 (选填“能量”或“信息”)。16.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 振动产生
21、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 ,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器中的 归为一类。17.二胡是中国的传统乐器。拉二胡时,声音是由 (选填“琴弦”或“空气”)振动产生的;左手按在琴弦上不同的位置,不断改变振动的琴弦长度,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周末,邻居家传来的二胡声影响了小明学习,他关上窗户,这是在 环节减弱噪声。 18.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在相同条件下,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 19.如图甲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向右敲击水瓶琴,其发出的音调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
22、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20.超声波加湿器能将水滴击打变成小雾滴喷到空气中,增加空气的湿度,这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 ;加湿器工作时,我们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该声音 (选填“是”或“不是”)超声波;睡觉前关闭加湿器,这是在 环节防治噪声。21.在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的干扰,应 (选填“增大”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墙面应选用 (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汽车以20 m/s的速度向山崖行驶,司机鸣笛8 s后,听到笛声的回声,则汽车鸣笛时到山崖的距离是 m。(设空气中的声速为3
23、40 m/s)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22.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敲击同一个音叉,图甲为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波形图,请在图乙中画出较小的力敲击时音叉振动的大致波形图。23.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中画出响度、音色相同,音调是原来两倍的声音的波形图。四、创新设计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3分)24.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的塑料泡沫上,用抽气筒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1)实验时将闹钟没有直接放于玻璃罩的底盘上,而是放于泡沫塑料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选填“减弱”或“
24、增强”)通过底盘传出的声音;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铃声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发现听到铃声的音调不变,响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此实验经过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传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4)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应用(3)中结论的是 (选填字母代号)。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窗户安装双层真空玻璃C.录音室的墙面上安装吸音材料25.小明和小亮在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下列猜想:猜想一:琴弦发
25、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1)为了验证上述三个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次数编号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振动的频率/Hz1A铜602.891 0882B铜601.022 0883C铜801.021 9184D钢801.022 468(2)分析第 次实验数据可验证猜想一,并可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琴弦的横截面积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3)分析第2、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26、在琴弦的 相同时,琴弦的 越小,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选填“铜”或“钢”)材料制成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5)除上述因素外,你认为琴弦发出音调的高低还可能与弦的 有关。 五、综合运用与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过程,只写结果不得分)26.小明父亲驾车匀速行驶在某直线路段时发现了正前方高山下的隧道。他在距高山1 080 m时鸣笛,6 s后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1)求小明父亲驾车鸣笛6 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2)求小明父亲驾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3)小明父亲听
27、到回声后又继续行驶12 s,然后小明父亲第二次鸣笛,求第二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27.如图甲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 s;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后0.4 s发出第二个信号,又用时0.4 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信号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s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设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1)求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距离;(2)求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多少;(3)求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答案一、1-12 C D B B D C C C A A A D二
28、、13.音色 空气14.音调 响度 音色15.不能 信息16.空气柱 音调 笛子17.琴弦 音调 隔声18.真空 小于 19.升高 响度20.能量 不是 消声21.减少 柔软 多孔 1 440三、22.23.四、24.(1)减弱 玻璃罩漏气 (2)变小 (3)需要 不能(4)B25.(2)1、2 低(3)材料和横截面积 长度 高(4)钢(5)松紧程度五、26.解:(1)由v 可得,小明父亲驾车鸣笛6 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v声t1340 m/s6 s2 040 m;(2)因第一次鸣笛时车到高山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由v 可得:2sv声t1v车t1,21 080 m2
29、040 mv车6 s,解得v车20 m/s;(3)汽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前进的时间:t26 s12 s18 s,由v 可得,汽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前进的距离:s2v车t220 m/s18 s360 m,第二次鸣笛处距离山崖的距离:s3ss21 080 m360 m720 m,第二次鸣笛时车到高山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由v 可得:2s3v声t3v车t3,2720 m340 m/st320 m/st3,解得:t34 s。27.解:(1)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t10.5 s0.25 s,由v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s1v波t1340
30、 m/s0.25 s85 m。(2)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t20.4 s0.2 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s2v波t2340 m/s0.2 s68 m,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ss1s285 m68 m17 m;(3)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17 m,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 s,则17 m共用时间:ttt1t20.9 s0.25 s0.2 s0.85 s,汽车的速度:v20 m/s。第4章光的世界学情评估测试卷(时间:70分钟满分:90分姓名:_)第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 36分。在每小题给
31、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镜花水月 B.海市蜃楼 C.一叶障目 D.杯弓蛇影2.关于医生观察耳道的医用反光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B.属于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C.属于凸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属于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王大爷用放大镜读报时透过镜片看到的文字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4.下列有关光的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阳光通过树叶在地面留下来
32、的光斑B.荷花在水面形成的倒影C.夏天,海面上出现海市蜃楼奇观D.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一条彩虹5.如图所示为近视眼成因的光路图。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需戴凸透镜来矫正B.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戴凸透镜来矫正C.近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需戴凹透镜来矫正D.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戴凹透镜来矫正6.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33、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7.如图所示,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小聪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蜡烛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光屏上的像会变小D.蜡烛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虚像8.如图是川西著名的高山湖泊木格措,它一年四季景色宜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山的倒影是通过光的折射形成的B.水中山的倒影是山在水中形成的虚像C.湖水呈蓝色是因为湖水发出了蓝色光D.湖水看起来变浅是因为光
34、沿直线传播9.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射角的大小为40B.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大C.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D.当水面升高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小10.下列关于光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从圆形玻璃鱼缸侧面看金鱼时,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B.图乙: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小于焦距C.图丙:望远镜物镜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D.图丁:光学显微镜的物镜不是利用凸透镜成像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
35、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f15 cmB.当物距u30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距u8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 cm处向距凸透镜15 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12.如图是小明所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成像规律推断,该透镜的焦距范围是7.5 cmf15 cmB.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C.蜡烛因燃烧变短,故光屏上烛焰像的位置下降D.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凹透镜,光屏需要靠近凸透镜一些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6、第卷(非选择题共54分)二、填空题(本题共9 小题,每空1分,共23分)13.人类发布的首张黑洞照片中的黑洞距离我们5 500万 (选填“年”或“光年”),它是根据接收到的高能射线经过计算机处理而形成的;研究人员在计算机屏幕上将黑洞边缘环状(明亮)部分用红色显示,红光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光的三原色。14.小丽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她在镜中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当她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像到镜面的距离变 ,像的大小 。15.晴朗的夜空下,小明观察到中国空间站飞过他的头顶。外表不能发光的空间站是通过反射太阳光被小明观察到,表明夜空中的空间站 (选填“是”或“不是”)光
37、源,为了看清楚空间站,小明应选择 (选填“亮”或“暗”)的夜空。16.艳阳下的天德湖畔树影婆娑,景色美不胜收!其中地面上的树影是由光的 形成的,游人看到水中的鹅卵石是光的 形成的;小鸟从水面飞上树梢,它在水中所成的像到水面距离 。17.学校组织同学们利用投影仪观看“天宫课堂”第四课,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 透镜,屏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坐在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屏幕画面,是因为光在屏幕表面发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18.清晨阳光与水面成30角照射到平静的湖面上,则反射角为 ;当太阳逐渐升起时,入射角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湖边小树的影
38、子长度将 (选填“变长”或“变短”)。 19.早晨我们透过晶莹剔透的露珠,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草的叶脉,这是利用了 (选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的原理,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 20.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 (选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实验室应保持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为了判断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需要 移动光屏,观察像是否变模糊。如图所示位置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像的大
39、小比烛焰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22.如图,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与水平面成30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及反射角的度数。23.如图,请完成两条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四、创新设计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3分)24.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镜,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1)实验时,把纸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入射光线AO的法线是 ,光线AO的入射角大小是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字母代号)。A.沿ON向后转动纸板EB.沿ON向后转动纸板FC.改变入射角的大小D.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选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内。(4)若让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 (选填字母代号)。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25.在“天宫课堂”的水球实验中,小玉看到了王亚平老师的倒立、缩小的像。于是她利用实验室的光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