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9 ,大小:7.52MB ,
资源ID:257892      下载积分:18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578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4年新教材】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提纲(含第1-4单元共4个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套))为本站会员(清****年)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4年新教材】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提纲(含第1-4单元共4个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套)

1、【2024年新教材】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必背重点远古人类( 直立人)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距今约170万年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郧县人发现于湖北郧阳, 距今约110万80万年蓝田人发现于陕西蓝田, 距今约100万50万年北京人(直立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居住地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体貌仍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能够直立行走生产生活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生活组织: 狩猎、采集; 结成群体, 生活在一起;用火: 已经会使用火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

2、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 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山顶洞人(晚期智人)距今约3万年居住地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死者古人类起源和演化进程第2 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必背重点|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农业起源距今约1万年, 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定居生活随着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 磨制

3、石器, 制作陶器, 饲养家畜,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二、稻作农业的繁荣和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1.稻作农业的繁荣仰韶文化区域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稻作农业经济兴盛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 距今约70005000年, 因首次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发现而被命名代表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时间距今约7000年距今约6000年建筑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农业大量水稻遗存, 骨耜得到广泛使用种植粟、黍, 使用磨制石器手工业懂得使用天然漆, 还运用雕

4、刻技术, 用象牙和兽骨制成艺术品出土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 已会纺织、制衣社会组织原始氏族社会。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2. 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距今约63004500 年。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必背重点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1.早期国家:约5000多年前,农业、畜牧业发展早期城市逐步形成社会分化加剧形成早期国家。2.文明社会的标志: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项目良渚古城遗址陶寺都城遗址概况距今约53004300年; 位于浙江余杭; 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

5、成距今约43004000年; 位于山西襄汾; 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发展状况出土精美玉器; 出现大型水利工程; 社会阶级分化已相当明显出土玉钺、陶盘等器物, 小件青铜器, 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 出现大型墓葬、观象台价值考古发现证实, 距今约5000年, 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表明当时的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影响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 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注: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三、远古的传说部落联盟时间五六千年前, 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过程阪泉之战

6、: 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打败炎帝部落, 炎黄两大部落结成联盟;涿鹿之战: 炎黄部落联盟在涿鹿打败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影响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即将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顺序尧年老时, 征求各部落意见, 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继承人, 舜年老时让位于禹大禹禹治水有功, 得到民众爱戴, 被尊称为“大禹”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达标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第卷(非选择题56分)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7、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年7月,我国启动新一轮元谋人遗址考古发掘。在早期的发掘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这说明元谋人()A已经能够建造房屋 B会磨制工具,能直立行走C开始过着定居生活 D能制作工具,可能使用火2他们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他们”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3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据此我们推断出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材料表明()A化石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 B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人工火C北

8、京人生存条件已十分优越 D考古是研究历史的唯一途径4以下是北京人和猿的肢骨比较图。猿的大腿骨与上臂骨的长度相同,而北京人的大腿骨明显长于上臂骨,由此推测()A北京人依然保留猿的特征 B直立行走促进了人类进化C火的使用影响智力的发育 D猿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5北京人遗址出土了大量打制石器,并发现了人类用火遗迹,结束了直立人是人还是猿的争论。这说明()A北京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B考古发现是研究古人类的重要依据C华北地区气候温暖适宜古人类生活D北京人已经掌握了纺织和制衣技术6下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可佐证他们生活在(

9、)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7下面一组考古发现表明()A粟是当时最主要的农作物 B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C当时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D农业生产广泛使用铁器8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示意图中横线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A原始农业出现 B旧石器时代来临 C工具制造发展 D畜牧业取得发展9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A北京原始居民B山顶洞原始居民C良渚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10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在上述文化遗址中,都出土

10、了精美的玉器,并发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材料反映出中国早期文明()A只分布在北方地区 B呈现多元一体特征C体现出了阶级分化 D领先世界其他地区11黑龙江省境内的亚布力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出土了磨制的石铲、石磨棒、磨盘等生产工具。磨棒、磨盘的发现,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对谷物进行去壳和粉碎加工。以上考古发现证明这一时期该地区()A进入了奴隶社会 B出现了农业生产 C加剧了贫富分化 D产生了早期国家12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半坡遗址中发现有公共墓地,河姆渡遗址中发现有木结构水井。这表明当时()A城市已经开始出现 B开始养殖家禽家畜 C国家形态已经产生 D农业聚落初步形成13根据出土文

11、物可以了解古人生活状况。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聚落遗址,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这说明该处古代居民()A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 B掌握了简单的纺织制衣技术C开始了原始商贸活动 D具备了较高音乐修养14陶寺都城遗址发现的城址规模宏大,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居住区,各区域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功能齐备。墓葬随葬品多寡不等,大型墓葬有大型石磐以及玉、石制作的礼器,也有的墓一无所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社会分工十分鲜明 B早期国家不断发展 C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D阶级阶层分化明显15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纹样种类繁多,其中有生动的动物图案,有简练的几何图案,也有经过原始先民朴素的艺术想象后形成的人面鱼纹

12、。这些出土的陶器可以用来佐证半坡居民()A共同劳动制作陶器 B具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C使用这些工具猎取动物 D掌握了简单的几何算术16距今约630045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A原始农业形成 B社会分化出现C禅让制度盛行 D中央集权确立17在我国关于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嫘祖教民养蚕缫丝”等故事。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文明诞生之初()A追求自然和谐 B农业牧业发达C充满神话色彩 D农耕色彩浓厚18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下图中“?”处应该填写的战役名

13、称是()A涿鹿之战B阪泉之战C牧野之战D巨鹿之战19从一些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天气条件对战争中的交战方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当然可能也涉及上古时期的祈雨、止雨等巫术活动。而在某战中,黄帝一方居然发明了“指南车”,最后,黄帝毕其功于此役,打败蚩尤。材料论述的是()A黄帝在阪泉之战胜利的原因 B黄帝在涿鹿之战胜利的原因C涿鹿之战对社会历史的影响 D阪泉之战对中华文明的影响202023年清明节,恭祭炎帝典礼在陕西宝鸡炎帝陵举行;2023年重阳节,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在浙江缙云举行。人们祭祀炎帝和黄帝,是因为他们()A教会人民进行人工取火 B治水有功受到人民爱戴C发明了文字并编出乐谱 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

14、1远古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始教民育蚕”。如图文物能够说明上述传说()A蕴含真实历史信息B与考古发现相矛盾C不能反映历史事实D能够全面反映历史22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发现舜很贤能,精于农耕,善于制作陶器,有领导才能,可以托付重任,于是临终前就把权力正式移交给了舜,而没传给自己无德无才的儿子。这反映了()A尧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尧舜禹都是治水功臣C尧舜按照世袭的方式传位 D尧舜时期实行禅让制23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事迹最能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A自强不息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 D民族主义精神24“禅让制

15、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在这制度下,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管理部落事务,在位的部落联盟首领会自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据此分析,禅让制下,部落联盟首领选择继任者的主要依据是()A血缘关系 B经济实力 C个人才能 D社会地位25在彼此势均力敌的状态下,最合适的模式还是轮流做首领。这样可以把部落联盟的内耗减小到最少而全力对外,同大自然搏斗、同别的部族争斗来谋生存、求发展。材料描述的是()A禅让制存在的必要性 B世袭制诞生的基本条件C夏朝建立的主要原因 D商汤灭夏的原因和结果26史记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这体现的观念是()

16、A华夷有别 B民族认同 C民族差异 D中央集权27“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表明华夏族形成的特点是()A杂居交融,多元一体 B诸侯并立,分裂割据C贫富分化,阶级出现 D居住分散,交通发达282023年4月22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郑州新郑市举办,吸引了大批海内外的中华儿女前来寻根探源、祭祖拜陵。这表明()A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B中华民族同根同源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第卷(非选择题44分)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

17、列要求。(8分)材料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摘编自李凭黄帝历史形象的塑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帝部落生活的地理位置。(2分)(2)材料是有关黄帝的远古传说,有人认为远古传说十分荒诞,对历史研究不具价值。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原始先民进入定居时代,是走向文明社会的重要一步。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贮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摘编自美罗伯特布雷德伍德农业革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8、其中过上了定居生活的原始先民,并简述你得出该结论的理由。(6分)材料二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五千年”。文明标准考古发现城邑从其产生到发展为国家之都城,有其演变发展的过程,我们判断它的性质究竟是中心聚落形态阶段的中心聚落还是早期国家时的都城,是需要附加一些其他条件进行分析的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强制性权力和社会的阶级分化是我们设定的国家形成的两个重要标志。摘编自王震中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内城中部,有一个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北有一个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权贵们的墓地里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玉琮、玉璧等陪葬品,这和其他随葬品较

19、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运用“文明标准”简述良渚古城能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理由。(6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摘编自七千年前的奇迹材料二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郭沫若(1)根据材料一,指出原始居民“他们”的名称。结合所学,写出该原始居民房屋类型的名称及耕种的主要农作物。(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郭沫若描述的原始居民的名称,并说出判

20、断的依据。结合所学,写出“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主要农作物。(4分)(3)结合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4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材料二考古发现,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石器。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中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遗址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遗址。远古人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根据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

21、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D2.B3.A4.B5.B6.B7.B8.A9.D10B11.B12.D13.B14.D15.B16.B17.D18A19.B20.D21.A22.D23.B24.C25.A26B27.A28.B29(1)黄河流域。(2分)(2)【示例】判断:我不同意这种观点。理由:远古传说表面十分荒诞,不可尽信,但其中往往也蕴含某些历史信息,可与考古材料相印证,是我们研究远古历史的重要资料。(6分)30(1)原始先民:河姆渡人、半坡人。理由:他们已经通过农业种植来生产食物。(6分)(2)良渚古城已经出现了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墓地陪葬品的差异表明良渚古城出现了阶级的分化;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表

22、明良渚古城出现了强制性的权力系统。(6分)31(1)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房屋:干栏式建筑。农作物:水稻。(4分)(2)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依据:材料中提到的“彩陶”。农作物:粟。(4分)(3)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原始居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硕的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了基础。(言之有理即可)(4分)32【示例】观点: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论述:在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数量多、分布广,在不同时期都有典型代表。先民的足迹遍布祖国东西南北,已发现的遗址犹如满天星斗。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

23、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的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结论:综上所述,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之一。(12分)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必背重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王朝地位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家天下”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统治夏朝建立军队, 制定刑法, 设置监狱, 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

24、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灭亡夏桀穷奢极欲, 残暴无道, 导致民怨沸腾, 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最后被商汤所灭二、商朝的统治建立盘庚迁殷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商朝, 建都在亳。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商朝多次迁都, 到商王盘庚时迁徙到殷, 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统治商朝增强军力, 设置监狱, 制定刑法, 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灭亡末代商王纣, 对外连年征伐, 耗费国力; 对内大兴土木, 横征暴敛, 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公元前1046年, 在牧野决战中, 被周武王所灭三、西周的兴衰建立周武王建立周朝, 定都镐京, 史称西周分封制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依据血缘关系远

25、近和功劳大小对象宗亲和功臣等内容作用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扩大统治范围意义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衰亡衰落公元前841年, 周厉王与民争利, 引起“国人暴动”灭亡周幽王时, 朝政腐败, 内外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 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必背重点王室衰微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将国都东迁洛邑, 史称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原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的状态, 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 分封制逐步瓦解表现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 大国诸侯势力雄厚, 拥有强大的影响。周天子已失去对国家的实际统治权, 大国诸侯操控政治, 竟相角逐

26、, 使春秋时期的政治呈现出新面貌诸侯争霸目的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旗号“尊王攘夷”概况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春秋末期, 东南地区的吴国和越国先后北上争霸影响促进统一: 诸侯争霸导致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 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民族交融: 春秋时期, 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 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 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农业春秋后期,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分工更加细致, 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

27、作等都有所发展商业随着产品的增加,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金属货币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必背重点一、战国七雄东周时期周平王东迁洛邑, 史称“东周”七雄形成战国初年, 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诸侯国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 史称“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战争特点: 规模很大, 参战兵力多, 交战区域广, 持续时间长;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力量变化: 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 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二、商鞅变法目的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以求富国强兵, 为巩固

28、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同样以此为目的的变法还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成效最大的是秦国商鞅变法)概况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内容政治确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户籍制度,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 禁止私斗经济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作用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 综合国力大为增强,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农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 牛耕得到进一步

29、推广, 耕作技术明显进步, 使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手工业战国时期,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发展可观商业商业日益发达, 货币流通广泛, 中心城市涌现, 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水利都江堰修建公元前256年, 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 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作用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 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 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影响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第 54 页 共 69 页第7课 百家争鸣必背重点一、

30、老子和孔子老子和道德经简介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一书中, 这部书又称道德经, 是道家的经典思想主张核心思想是“道”: 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 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处世: 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 主张以退为进, 以柔克刚政治: 主张“无为而治”, 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孔子和儒家学说简介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是著名思想家、大教育家, 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思想主张与贡献核心思想“仁”, 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31、提出仁者爱人, 即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主张“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政治主张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 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来重建社会政治秩序, 反对苛政, 提出“为政以德”,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认为只有实行德政, 使民众心悦诚服, 社会才会稳定教育成就创办私学, 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总结教育规律,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影响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二、百家

32、争鸣背景战国时期, 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 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学派人物主张儒家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思想;拥护正义之战, 强调“仁者无敌”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提倡礼法并用, 明确尊卑等级, 以维系社会秩序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提倡节俭道家庄子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保持人格独立法家韩非反对空谈仁义, 强调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的权威,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兵家孙武孙子兵法一书,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

33、高峰, 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第8 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必背重点|一、天文、历法和医学天文早在原始社会末期, 先民们为从事农业生产, 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成就: 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 这是传世之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 有研究认为, 这颗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历法相传夏朝时就有了历法。到商朝时, 历法逐渐完备, 一年分为12个月, 大月30天, 小月29天, 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 人们已经

34、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医学扁鹊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发明了切脉诊法, 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 一直被中医沿用黄帝内经战国时期问世, 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 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 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 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二、甲骨文与青铜器甲骨文定义商朝时期, 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 把记录占卜情况的文字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举例地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目前所知,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5、青铜器概况商周时期, 青铜铸造业由国家掌控, 规模宏大, 组织严密, 分工细致, 制作工艺高超工艺工匠已能准确地掌握铜、锡、铅的比例来制作各种器具功能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金文商周时期,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被称为“金文”三星堆遗址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 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容器, 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三、诗经和“楚辞”诗经定义先秦时期,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这些诗歌被收集整理成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内容共有305篇诗歌,

36、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意义诗经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楚辞”形成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屈原的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地位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达标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第卷(非选择题56分)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禹是著名的部落首领,采取疏导法治水,消除水患,受到人民爱戴。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

37、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从此产生一种新的选拔国家领导人的制度,“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这种制度是()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推恩令2下表是不同史籍中关于启继位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益让(让位于)帝禹之子启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启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表面)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也。韩非子A.启建立了夏王朝 B启继位存在争议 C禹死后其子继位 D世袭制遭到破坏3“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奴

38、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等级制度确立4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的兴起,是由于他治理洪水拯民于灾难,人民才拥护他。夏朝的衰亡,则是由于孔甲、夏桀这样的统治者败德、伤民,人民怨恨他们。材料说明该书编写的目的是()A真实地记录历史事件 B给统治阶级歌功颂德C规范史实的记载方式 D寻找王朝兴衰的规律5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发达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6下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利簋”,其

39、腹内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牧誓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A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B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印证C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D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7“司母戊鼎的铸造,工序复杂,需要采取分部合铸的办法,用七八十个坩埚一起熔铸铜液,200名左右的熟练工匠共同操作,才能最后完成。”这段史料反映了()A司母戊鼎纹饰精美 B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C司母戊鼎价值珍贵 D青铜器种类数量众多8下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9下图是西周何尊,整个尊体口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

40、装饰,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饰有饕(to)餮(ti)纹。该文物造型反映了()A西周社会经济发展B周王室地位的下降C青铜器工艺的高超D诸侯国势力的崛起10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从下面图示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甲骨文()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C记载了商朝灭亡信息 D具备了汉字的构成方法11考古学家在殷墟遗址发现的甲骨卜辞(甲骨文)中有大量“受禾”“求雨”“求晴”的内容。这反映出()A商朝的天文历法发展完善 B商朝的中心工作是农业生产C商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12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

41、,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这种情况反映了春秋时期()A青铜礼器,种类繁多 B战事不断,人民困苦C诸侯混战,郑国称霸 D王室衰微,诸侯崛起13“这一时期,齐、晋、楚、秦、吴、越等国先后争夺霸主地位,齐桓公首霸黄河流域,继而晋崛起;西方的秦国,东进受阻,向西发展,称霸西戎;后期,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也北上争霸。”这一时期,指的是()A西周 B春秋 C秦朝 D西汉14下面历史笔记少记了一项内容,请依据表中的史实判断这位历史人物是()历史人物:生活年代:春秋口号:尊王攘夷重要大臣:管仲事迹:诸侯争霸A.晋文公 B周武王 C楚庄王 D齐桓公15戎、狄等都是春秋时

42、期的少数民族,山戎特有的“戎菽”(大豆)因齐桓公征伐而“布于天下”;晋国与戎、狄作战时,吸取了其擅长的步战。这反映出春秋时期的战争在客观上()A加速了民族交融 B导致了生灵涂炭C促进了商业发展 D巩固了霸主地位16春秋时期,晋文公娶了狄人(周边的少数民族)女为妻,在位时完成了对狄人部落的安抚;春秋晚期,南方长期受到其他民族文化影响的楚国,也开始接受中原的文化,采用中原的礼法等。以上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晋国和楚国友好相处 B晋国成为诸侯霸主C晋文公得到天子认可 D民族交融得到加强17春秋时期楚国人一直想向吴越人学习铸剑之术。在战争中,楚国全面吸收了吴越的技术精华,铸剑工艺后来居上。这说明春秋

43、时期争霸战争客观上()A带来社会的动荡 B推动政治的变革 C促进技术的交流 D加速王室的衰微18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早期国家向大一统国家发展,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剧烈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 B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C七雄之间兼并战争连续不断 D铁器牛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在战国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A兼并战争越来越激烈 B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C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D水利工程数量日渐激增20春秋时期纷争不断,实力弱小的诸侯国日渐减少,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出现。在战国时期初年,出现七个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它们是()A齐楚燕韩赵卫秦 B晋楚燕韩赵魏秦 C齐楚燕韩周魏秦 D秦楚燕韩赵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