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综合素养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古西欧城市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从这段话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中古西欧城市交通便利B市民阶级是资产阶级的前身C城市通过斗争拥有了自治权D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封建制度2九年级(1)班的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以下三张图片。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A契约精神在西欧传播B西欧封建社会的
2、典型特征C西欧庄园经济的形成D西欧基督教占据特殊地位3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胖虎同学的学习笔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A9世纪开始出现,大约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B庄园可耕地的1/3到1/2属于自营地C佃户通过耕种“自营地”获得“份地”D佃户不能参与庄园法庭案件的审理4大约11世纪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如下图所示)里。这说明当时欧洲的经济特点主要是()A自给自足B手工业兴盛C商品经济D共同富裕5“拜占庭文明立足于东方希腊文化的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而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据此可知,拜占庭文明的特点是()A政教合
3、一B影响深远C兼收并蓄D自由平等6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A城市的出现B大学的兴起C城邦的出现D市民的形成7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也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东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有一位皇帝叫查士丁尼,他组织编纂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它们被统称为()A十二铜表法B查士丁尼法典C罗马民法大全D拿破仑法典8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学习“封建时代的欧洲”这一单元时的交流内容,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为了稳固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B灭亡东罗马帝国的是十字军C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谚语9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
4、:“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人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B符合法律精神C巩固王权,维护国家安定D教化民众,人人安分守法10“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有了某种秩序,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由于有效忠关系、经济联系,这种链条十分紧密”。该“制度”指的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C罗马的“元首制”D古代印度种姓制度11在历史活动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法兰克王国、自由和自治的城市。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A古
5、代西亚文明B中国的西周C古代亚非文明D封建时代的西欧12在中世纪西欧,封臣必须随时准备跟随封君进行军事远征,如果封君没了马骑,封臣必须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他;如果封君被囚禁,封臣必须把自己作为人质以换取他的获释。材料表明()A封君与封臣不存在相互依存属性B封君将土地无偿赏赐于封臣C封君与封臣具有家庭血缘的特征D封臣要对封君履行一定义务13下图为欧洲中世纪庄园领地结构示意图。对其理解准确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A居民都是自由的农民B已经出现了雇佣关系C具有社会管理功能D经济职能大于政治职能14“我以我的信义宣暂,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
6、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哲。这一仪式应出现于()A中世纪的欧洲B封建社会的阿拉伯C封建社会的日本D古代两河流域15马克思表示,被剥削阶级在跟剥削者斗争时的软弱无力,必然会产生对优美的来世生活的信仰,正如野蛮人在跟大自然斗争时的软弱无力会产生对魔鬼、奇迹等的信仰一样。能够用以充分证明的史实有()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罗马帝国取代罗马共和国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ABCD16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强盛一时,史称“查理曼帝国”,其版图与原来的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该王国后来分裂为三个国家的雏形,它们是()A英吉利、德意志、意大利B德意志
7、、法兰西、意大利C英吉利、法兰西、意大利D德意志、法兰西、奥地利17“中世纪”,即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下列关于这段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东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B法兰克在查理曼统治时期的版图与西罗马帝国相当C11世纪的西欧农奴必须承担兵役,缴纳捐税D中世纪西欧教会神学控制精神和文化18下列历史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进行改革查理曼帝国分裂庄园遍布欧洲各地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大学兴起ABCD19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中世纪,西欧的城市通过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取得自由自治B庄园的居民分为
8、两部分:“领主”和“领主的佃户”C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D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20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新航路开辟之前)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包括()A封君封臣制度B庄园C农奴制度D民主制度21“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A古代印度河流域B古代两河流域C封建社会的日本D封建时代的欧洲22拜占庭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其保存下来的古希
9、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它被下列哪个国家灭亡?()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奥斯曼帝国D阿拉伯帝国23公元800年12月,教皇利奥三世对所有的信众宣布:“上帝为查理加冕。这位伟大的,带来和平的罗马皇帝,万寿无疆,永远胜利。”追根溯源,这位“罗马皇帝”属于()A雅利安人B斯拉夫人C阿拉伯人D日耳曼人24小乐同学查找资料,完成资料卡片(下图所)。资料卡片描述的帝国是()由罗马帝国分裂而来首都为君士坦丁堡版图囊括希腊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A阿拉伯帝国B西罗马帝国C查理曼帝国D拜占庭帝国25历史学习中,常常要对历史要素的关联进行分析。下列历史要素中
10、没有关联的是()A克洛维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B庄园法庭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C查士丁尼“什一税”D斯巴达克起义罗马共和国衰落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本题共3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改革中,这种层层封受的君臣关系是很复杂的。各个大中小领主的领地仅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土地及其行政权和司法权,并没有权力干涉封臣权力的运行实施,封臣只对其直接的领主负责,形成了所谓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则封君封臣带来的是中央权力的削弱,地方权力的强大。黄瑞玲采邑契约等级材料二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一个村落里都有磨坊
11、人们穿的衣服由羊毛和大麻、亚麻制成庄园里通常设有酒坊,农民可以去酿酒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审理各种诉讼案件由当地全体居民出席,依习惯法判决。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三11世纪,主教们为了教育其管辖区的教士,创办了教会学校。一个世纪以后,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断形成,在博洛尼亚、巴黎和牛津等城市出现了第一批大学。这些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这是它们与众不同的特征。此外,它们不像教会学校那样只有一个文科,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等实用课程。摘编自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国家“中央权力的削弱,地方权力的强大”的原因,并说明这种封君封臣制度的实质。(6分)
12、(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欧庄园的双重性质。(4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欧洲早期大学教育的特点。(4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任何人和王国的最高领主发生附庸关系时,他或她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你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你,反对一切人”下面是附庸对其主应履行的义务:以领主的召唤,必须去服军役必须去勘测土地必须做在法定地位上应该做的一切其他事物。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臣下愿竭忠尽职,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材料二材料三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1)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的什么制度?(2分)(2)这种制度的形成实质是什
13、么?(4分)(3)形成这种制度的纽带是什么?(2分)(4)从材料2可看出,这一制度下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是什么人?(2分)(5)这种制度下,主人给“臣下”的主要是什么?“臣下”对他的主人有何义务?(6分)28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也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从古至今,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1)材料一出自哪部法典?该法典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4分)材料二十二铜表法规定:死者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
14、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2)根据材料二,归纳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意义。(4分)材料三“皇帝一生都在征服。如意大利、北非、西班牙,但他对历史的最大贡献却显然不在征战本身,是民法大全使他著称于世。”(3)材料三指的是哪一位皇帝?他组织编纂民法大全的目的是什么?民法大全的影响是什么?(8分)(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人类法制建设的发展趋势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可知,题干未提及城市自治权的问题,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题干中“中古西欧城市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
15、兴起的”说明了中古西欧城市交通便利,A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题干中“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说明市民阶级是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阶层分化产生早期的资产阶级,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题干中“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封建制度,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封君封臣制示意图”,“教皇为查理加冕油画”,“封建庄园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君封臣制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
16、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因此研究主题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B项正确;契约精神,与封君封臣制相关,与教皇为查理加冕、封建庄园没有联系,排除A项;西欧庄园经济的形成,与封君封臣制没有联系,排除C项;西欧基督教占据特殊地位,与封君封臣制、封建庄园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3D【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
17、没有经过领主允许而无故缺席的佃户,会被罚款,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庄园的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4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A项正确;庄园是一种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并不能反
18、映手工业兴盛,排除B项;庄园是一种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并不能反映商品经济发展,排除C项;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因此庄园存在等级分化和贫富差距,并不是共同富裕,排除D项。故选A项。5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C项正确;政教合一、自由平等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D项;B项属于影响,不能作为特点,排除B项。故选C项。6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2世纪,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的气
19、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B项正确;中世纪城市兴起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成为黑暗的中世纪中的一道曙光,故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花朵”,排除A项;城邦出现于公元前8世纪,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没有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排除D项,故选B项。7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后来,委员会把历代
20、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部,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其中的一部法律文献,排除B项;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民法典,排除D项。故选C项。8B【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所以“灭亡东罗马帝国的是十字军”说法错误,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
21、为了稳固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因此,“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说法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欧洲中世纪的城市为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因此,“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谚语”说法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9C【详解】由材料,“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并结合所学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巩固皇
22、权,维护国家安定。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篡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C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契约自由的信息,排除A项;符合法律精神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法治化并非教化,排除D项。故选C项。10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西欧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任宫相时,进行改革,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土地是主要的财富,国王和大封建主层层向自己的臣属分封土地,受封土地的
23、人们成为他们的封臣。西欧大大小小的封建主主要依靠剥削农奴为生,从而形成了阶梯式的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西方历史学家在研究西欧封建社会时提到“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题干信息,“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有了某种秩序,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由于有效忠关系、经济联系、使这种链条十分紧密”。这一制度指的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B项正确;雅典的民主制度是政治制度,没涉及经济联系,排除A项;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排除C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24、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D【详解】据题干“法兰克王国、自由和自治的城市”结合所学可知,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统治了欧洲中西部的大片土地。法兰克国家的封建制度不断发展起来。中世纪的欧洲庄园制盛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自治,大学兴起。故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封建时代的欧洲,D项正确;古代西亚、中国的西周、古代亚非均与欧洲的法兰克王国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12D【详解】据题干“在中世纪西欧,封臣必须随时准备跟随封君进行军事远征,如果封君没了
25、马骑,封臣必须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他;如果封君被囚禁,封臣必须把自己作为人质以换取他的获释。”可知,封臣要为封君服务,即封臣要对封君履行一定义务,D项正确;封君与封臣不存在相互依存属性,明显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封君将土地无偿赏赐于封臣,题干未说明,排除B项;封君与封臣具有家庭血缘的特征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13C【详解】依据题干示意图和所学知识,欧洲中世纪庄园不仅是一种经济组织,还是一种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庄园领主不仅占有土地,而且设有庄园法庭,由领主或管家主持,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因此中世纪西欧庄园具有社会管理功能,C项正确;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
26、自由的农奴,并非都是自由农民,排除A项;雇佣关系出现是在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与中世纪庄园不符,排除B项;题干没有庄园的经济职能和政治职能比重的比较,无从得出经济职能大于政治职能,排除D项。故选C项。14A【详解】根据题干“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反映的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
27、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A项正确;封建社会的阿拉伯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排除B项;封建社会的日本是效仿中国隋唐制度,排除C项;古代两河流域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与题干材料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必然会产生对优美的来世生活的信仰”“正如野蛮人在跟大自然斗争时的软弱无力会产生对魔鬼、奇迹等的信仰一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在佛教中,痛苦被认为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特征,而通过禅定和慈悲,人们可以达到解脱的境界,宣扬“忍耐顺从”,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1世纪时产生于巴基斯坦一带的基督教,
28、创始人是耶稣,他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人们相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和救世主,符合题意,B项正确;屋大维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取代罗马共和国”与材料“被剥削阶级在跟剥削者斗争时的软弱无力,必然会产生对优美的来世生活的信仰”不符,不符合题意,AC项包含,排除AC项;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这一次加冕说明西罗马帝国灭亡以来的世俗政权势力开始抬头,教权与王权的斗争开始,与材料“被剥削阶级在跟剥削者斗争时的软弱无力,必然会产生对优美的来世生活的信仰”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6B【
29、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强盛一时,史称“查理曼帝国”,其版图与原来的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该王国后来分裂为三个国家的雏形。”可知,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的标志。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法兰克王国。后来,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建立了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去世后不久,843年,他的三个孙子经过内战之后签订了凡尔登条约,把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现今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等国雏形。B项正确;英吉利不是查理曼帝国分裂的,排
30、除AC项;奥地利不是查理曼帝国分裂的,排除D项。故选B项。17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宗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会神学控制着人们的精神和文化,D项正确;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排除A项;查理曼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强盛一时,版图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排除B项;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农奴必须承担劳役,缴纳捐税,排除C项。故选D项。18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529年,查士丁尼法典编成;12世纪,西欧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31、,大学兴起。由此可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B项正确;根据前面的描述可知,ACD三项中的排序均不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9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D项是对罗马民法大全的评价,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ABC项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20D【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时期,不可能实行民主制度,西方民主制度一般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所倡导的,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以及农奴
32、制度都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21D【详解】根据材料“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和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的欧洲的基本制度,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D项正确;古代印度河流域诞生的文明古国是印度,没有出现封君封臣制度,排除A项;封建社会的日本属于亚洲,没有出现封君封臣制度,排除C项;古代两河流域没有出现封君封臣制度,排除B项。故选D项。22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而
33、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延续了1000多年,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C项正确,排除B项;亚历山大帝国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已经走向衰亡,排除A项;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其灭亡在拜占庭帝国之前,排除D项。故选C项。23D【详解】根据题干“公元800年12月,教皇上帝为查理加冕。这位伟大的,带来和平的罗马皇帝,万寿无疆,”结合所学知识,题干反映的是法拉克王国国王查理加冕。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法兰克王国是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国,故查理这个“罗马皇帝”是日耳曼人,D项正确;题干加冕的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是日耳曼人,不是“雅利安人、
34、斯拉夫人、阿拉伯人”,排除ABC项,故选D项。24D【详解】据所学可知,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庭,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版图囊括希腊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D项正确;阿拉伯帝国领土以阿拉伯半岛为主,排除A项;西罗马帝国的疆域主要在欧洲,排除B项;查理曼帝国的首都是亚琛,排除C项。故选D项。25C【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8世纪,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 1 /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查士丁尼与“什一税”没有关联,C项符合题意,选择
35、C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很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克洛维与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有关联,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庄园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庄园法庭与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有关联,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公元前73年,罗马爆发斯巴达克起义,结果被血腥镇压。这是罗马共和国爆发的一次最大的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斯巴达克起义与罗马共和国衰落有关联,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项。26(1)原因:“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
36、庸”(或封君和封臣之间只能直接管理,不可越级管理土地)。实质:封建等级制度。(2)双重性质: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和政治单位。(3)特点:在教会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大学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具有合法性的自治团体;课程项目种类多样,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可知,材料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可得出,中世纪的西欧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西欧国家“中央权力的削弱,地方权力的强大”的原因是封君和封臣之间只能直接管理,不可越级管理土地。实质:结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所以,封君封臣制度的
37、实质是封建等级制度。(2)根据据材料二“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一个村落里都有磨坊”可得出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依据材料“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审理各种诉讼案件由当地全体居民出席,依习惯法判决。”可得出独立的政治单位。所以,西欧庄园的双重性质概括为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和政治单位。(3)根据材料三“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断形成”可得出在教会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根据材料三“在博洛尼亚、巴黎和牛津等城市出现了第一批大学”可得出大学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根据材料三“这些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可得出具有合法性的自治团体;根据材料三“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
38、律、医学和神学等实用课程。”可得出课程项目种类多样,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欧洲早期大学教育的特点归纳为在教会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大学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具有合法性的自治团体;课程项目种类多样,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27(1)封建等级制度。(2)实质是一种土地和兵役之间的交换,双方都受到封建契约的约束。(3)以土地关系为纽带。(4)农奴、自由农民或城镇平民。(5)土地;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1“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你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你,反对一切人”,材料2“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和材料3“我的附庸
39、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欧洲的封建等级制度。8世纪前期西欧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任宫相时,进行改革,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土地是主要的财富,国王和大封建主层层向自己的臣属分封土地,受封土地的人们成为他们的封臣。西欧大大小小的封建主主要依靠剥削农奴为生,从而形成了阶梯式的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当时流传着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2)实质:根据所学可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实质是一种土地和兵役之间的交换,双方都受到封建契约的约束。(3)纽带:根据所学可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
40、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4)什么人:仔细观察材料2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下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是农奴、自由农民或城镇平民。(5)权利、义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西欧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任宫相时,进行改革,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土地是主要的财富,国王和大封建主层层向自己的臣属分封土地,受封土地的人们成为他们的封臣。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41、这种制度下,“主人”给“臣下”的主要是土地。28(1)法典:汉谟拉比法典;阶级: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2)意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3)人物:查士丁尼;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4)趋势:从人治到法治,依法治国。【详解】(1)法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出自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阶级利益:根据材料一中的“拐
42、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2)意义:根据材料二“死者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涉及所有权和债务权等方面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3)皇帝:根据材料三“他对历史的最大贡献却显然不在征战本身,是民法大全使他著称于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皇帝是指查士丁尼。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了查士丁尼法典。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民法大全的目的是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4)发展趋势: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人治到法治,依法治国是人类法制建设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