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读背提纲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第一框 坚持改革开放1、什么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政策,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逐步展开,增强企业活力,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等。在所有制方面,改变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 对外开放方面,设立经济特区(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开放沿海城市,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等,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
2、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它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我国施行改革开放的原因。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封建统治者的腐败等原因,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3、为实现强国富民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做出了哪些努力?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3、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4、改革开放是怎样促进我
4、国发展的?改革开放使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乡就业
5、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6、改革开放的地位(重要性) 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说明了什么?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
6、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7、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主要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8、青少年应该如何积极投入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去?通过书籍、网络、视
7、频等途径努力学习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利用手抄报、黑板报等方式积极宣传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坚决同破坏改革开放事业的言行作斗争。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实践,争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实践者、参与者。通过书信、网络渠道等积极为国家改革开放建言献策。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1、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
8、、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2、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3、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和总目标?(1)内容: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2)总目标:
9、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5、如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10、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说明】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6、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如医疗、就业、教育公平等),这说明了什么?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和政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党和政府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和政府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国共
11、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7、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如医疗、就业、教育公平等)有什么意义?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1、什么是创新?创新是一个别出心裁的点子,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一个独具匠心的构思。创新不只
12、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也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创新不仅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创新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创新是个人创意的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2、创新的地位、重要作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1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3、创新与生活的关系?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4、创新对个人的影响?创新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5、创新的领域及作用?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
14、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6、改革与创新的关系?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7、青少年应该如何进行创新?培养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勇于提出问题,探索未知。广泛学习知识,积累丰富的学科知识,包括科学、技术、人文等,为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培养观察力,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善于发现问题和潜在的需求。勇于尝试,不怕失败,敢于实
15、践自己的想法,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思考,锻炼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不盲目跟从,能够提出独特的见解。培养想象力,敢于打破常规,大胆设想,构想新的可能性。参与团队合作,与同学、朋友合作交流,不同的思想碰撞能激发创新的火花。关注前沿科技,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和发展趋势,从中获得启发。培养动手能力,通过制作、实验等方式,将想法转化为实际成果。第二框:创新永无止境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我国科技国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功进入
16、创新型国家行列。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任重道远。3、为什么要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能够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催生新的产业和商业模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摆脱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能够保障国家安全。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科技创新在国防、信息安全、能源安全等关键领域起着决定性作用。拥有领先的科技实力,能够增强我国抵御外部风险和威胁的能力。科技创新能够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全球竞争中,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17、。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有助于我国在国际贸易、投资等领域占据更有利的地位,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科技创新改善民生福祉。科技创新可以为教育、医疗、环保等民生领域带来突破性的解决方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科技创新,能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和责任担当。 综上所述,将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全球挑战、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必然选择。4、如何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18、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区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5、教育的重要性?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易错提示】教育是民族振兴、
19、社会进步的基石。选择题经常把“教育”换成其他的,比如“科技”。6、 为什么要鼓励“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9、创新精神的表现?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10、在创新的
20、时代怎样对待知识产权?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11、我国取得一系列科技成就的原因及意义?(1)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利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有利于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激发科技工
21、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第一框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1、什么是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理念和治理形式,其核心在于人民在政治生活中拥有参与决策、表达意见和监督权力运行的权利。从本质上讲,民主意味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能够通过各种合法的途径和方式,对公共事务发表看法、参与决策过程,并对权力进行约束和监督。民主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选举制度、公民参与政策制定、言论自由、结社自由、权力制衡机制等。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政府需要对人民负责,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
22、利和自由。对于民主的具体定义和实践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下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普遍都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以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2、民主价值的要求和实现形式是什么?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民主实现形式。1949 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
23、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4、为什么需要法治体现、保障民主?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5、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
24、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7、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有哪些?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
25、大同心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8、我国的民主现状是怎样的?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基层民主活力增强,人们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 第二框 参与民主生活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必要性、内涵和保障分别是什么?(1)必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2)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
26、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保障: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途径)有哪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3、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原则、要求?(1)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2)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3)原则: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4)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4、民主协商的地位、形式、方式、要求?(1)地位:民主协商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2)形式:在各领域各层级,人民群众就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以及事关自身利益的问题,(
27、3)方式:通过提案、座谈、论证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协商,(4)意义: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5、民主决策的地位、要求、方式(保障制度)?(1)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2)要求: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3)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6、民主管理的地位、要求?(1)地位:民主管理让人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机会和渠道。(2)要求: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广大人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7、民主监督的地位、意
28、义?(1)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2)意义: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8、公民应如何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9、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
29、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10、如何增强民主意识?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础1、法治的意义?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
30、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通过良好的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要求严格执法、公正司
31、法、全民守法,以及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3、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说明】P49 相关链接可以划线和补充的内容:(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
32、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依法治国基本要求(新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前提)举例:人大及常委会制定通过XX法严格执法(关键)举例:行政机关(如公安交警)、XX被抓公正司法(防线/保障)举例:法院、检察院全民守法(基础)举例:无论职位高低都要守法5、全面从严治党,加大反腐败力度说明了什么?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6、扫黑除恶反腐败的意义?有利于督促国家机关及其
33、工作人员勤政廉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为人民谋利益。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政府取信于民,实现国家长治久安。7、作为青少年,你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些什么?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宣传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参与民主生活,依法行使监督权。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第二框 凝聚法治共识1、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1)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
34、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可概括为“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2)权力来源: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3)宗旨: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4)工作原则: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2、法治政府的内涵?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3、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及核心是什么?(1)重要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3)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4、怎
35、样建设法治政府?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政府)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公民)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政府)5、厉行法治的内涵?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6、如何厉行法治?(如何建设法治社会?)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36、,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7、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
37、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说明】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国务院是中央人民政府,也可以依法行政,但不能说青少年要依法行政、不能说法院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只能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的区别: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因此对应观点是“党要依法执政”;政府是行政机关,因此对应观点是“政府要依法行政”。8、总结 法治既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伟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法治中国,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 延续文化血脉1、中华文化的形
38、成、内容和特点?(1)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说明】选择题经常出现“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此观点错误,文化没有优劣之分。2、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3、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
39、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5、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
40、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内涵)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6、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7、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41、8、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9、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容?(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2)内容: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律己宽
42、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10、青少年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积极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价值,通过阅读经典书籍、参加文化讲座等方式,深入了解诸如仁爱、诚信、正义、勇敢、谦逊等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品德的培养,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弱者。传承家庭美德,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和睦兄弟姐妹,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心社会问题,展现友善和互助的精神。交流与传播:与同学、朋友交流中华传统美德的心得和体会,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传统美德的正能量。以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道德楷模为榜样,激励自己不断提升道德境界。11
4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有利于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与繁荣发展。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为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国家和青少年应该怎么做?(1)国家:完善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方面的法律法规。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加大对破坏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电视、广播和新媒体平台加大保护文化和
44、自然遗产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参与文化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2)青少年: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面临的威胁,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利用社交媒体、学校活动等渠道,向身边的同学、朋友和家人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积极参加文化遗产相关的讲座、展览、培训等活动,深入了解本地的文化遗产,增长见识。在参观文化遗产景点时,遵守规定,不随意触摸、破坏文物,不乱涂乱画。主动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志愿工作,如文物清理、资料整理、讲解服务等。对于一些传统技艺类的文化遗产,可以学习和传承相关技艺,让其得以延续和发展。发现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拍摄短视频、制作多媒体作
45、品等,展现文化遗产的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保护。第二框 凝聚价值追求1、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作用)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品格?(1)内涵: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品格: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
46、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3、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和本质?(1)重要性: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2)本质: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4、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精神?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5、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探月精神、北斗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北京冬奥精神6、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