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一、积累运用(25分)1.优秀古诗文给我们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请你在下面备选材料的横线处准确填写诗文名句。(10分)诗文缘情而发,以情动人。“ ,道阻且长”是男子对“伊人”不懈的追寻(诗经蒹葭);“可怜身上衣正单, ”是白居易对卖炭老翁悲惨境遇的怜悯(卖炭翁);“ , ”是王勃在给老朋友送别之际饱含深情的劝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文景色宜人,富有情趣。小石潭记一文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 ”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
2、儿自由游弋,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禅房花木深”则写出了诗人漫步山林时环境的宁静清幽。诗文抒情言志,励人奋进。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被打压,满腹才华,却无人赏识这正如韩愈马说中所说的“ , ”。虽然他身处乱世,却无时无刻不在关心民生疾苦,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 , ”的呼喊。2. “和”从何而来?小语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探究其来源。请你帮他一起完成。(9分)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yun)远流长,()。“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字当时有多种写法,出自三千多年前最早的甲骨文。“和”字的原义是指古代用竹做成的乐器“龠”及其所发
3、出的和声。“和”的含义:和谐、协调;顺和、平和;温和、和(i)、和气;应和、唱和;调和;和解、和平;中和;和合。“和”字的上述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哲学、美学、伦理学等深层次文化体系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可以揭示中国文字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和”字为切入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1)在横线上,依次根据拼音写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多姿多彩理念内涵B丰富多彩概念内含C多姿多彩概念内含D丰富多彩理念内涵(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4、和”字出自三千多年前最早的甲骨文,当时有多种写法。B“和”字最早出自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当时有多种写法。C“和”字有多种写法,当时出自三千多年前最早的甲骨文。D“和”字有多种写法,出自三千多年前当时最早的甲骨文。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云旅社邀请同学们开展主题为“读名著,悟人生”的演讲比赛。下面是小吕的演讲提纲,请你帮助小吕从以下两个要点中选择其中一点,完成相关任务。(6分)(1)请你概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事例,帮助小吕论述“要点二”。(2)为完成“要点三”,请你结合名著经典常谈中的具体内容,介绍“选择性阅读”这一读书方法。二、阅读(65分)(一)古诗阅读:(7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
5、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简约笔法勾勒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一静一动,暗示离别的情景。B颔联将孤身远行的自己比作“孤蓬”,此去一别将万里游荡,无所归依。C颈联以浮云和落日为意象,用比喻、对偶手法来表明自己的心意,情景交融,耐人寻味。D诗的尾联化用诗经中“萧萧马鸣”这一成句,加入“班”字,翻出了新意。5有一种惜别,马鸣人悲,难舍难分;有一种友情,江山险阻,厚谊依旧。本诗尾联与链接材料的尾联同写送别友人,但抒发的情感却各不相同,请简要回答。链接材料: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二)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游黄山记清袁枚癸卯四月二日,余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原其中而与之相化。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路又绝矣。过百步云梯,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尚相峙。山高寒甚,端午犹被重衾拥火。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癞,垂趾二分在外。僧惧,挽之。余笑谓
7、:“坠亦无妨。”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次日,登大小清凉台,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解银散绝,良久浑成一片。当“海马”负时,冲突急走,倘一失足,不堪置想。然事已至此,惴栗无益。若禁缓之,自觉无勇。不得已,托孤寄命,凭其所往,觉此身便已羽化。(本文有删改)注: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垂趾二分在外:指脚趾都露出二分在悬崖外边;白练:白绢;6请你用所学方法,完成下表,帮助小悠了解黄山。(4分)文言词句方法解释A泉甘且冽课内迁移法:水尤清冽(小石潭记) B路绝矣语境推测法:行
8、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 C他松类是者多查阅字典法:种类,类别类似,像类比,类推 (填序号)D不可胜记参考成语法:美不胜收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B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C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D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余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列。(3分)(2)初濛濛然,解银散绝,良久浑成一片。(3分)9黄山处处皆有胜景,然自古以来无人能尽登。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原因。(4分)(三)文学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
9、字, 完成下列题目。嘉峪关的风景 赵淑敏三十多年前一个春天的夜晚,我从故乡胶东半岛来到甘肃,来到河西走廊,来到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那天,风像刀子一样从戈壁滩上划过,母亲用头巾紧紧地裹住我的头,可我依然能感觉那坚硬的砂石不停地击打我的脸庞。在嘉峪关,很多人有和我相似的经历,由于父母早些年参加西部建设, 自己便随父母一道,在这座荒漠戈壁上的小城里扎根、成长。从1958年开始,建设者们浩浩荡荡地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此。那时,嘉峪关没有城市,只有古老的关城和苍茫的戈壁父辈们自愿选择了这座城市,在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把青春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从探矿开始,一座钢厂的建设带来了一座城市的崛起。他们
10、住过地窝子,住过干打垒。在酒泉钢铁公司建设初期,物资极度匮乏,人们只能就地取材,在戈壁上挖一个四方的深坑,坑顶搭几根木头,再用芨芨草和着泥巴盖住,地窝子就盖好了。干打垒则是用土作原料,除了门窗和房檩需要少量木材外,墙壁都是就地取土,把土装入活动木板内,用铁杆分层夯实。屋顶也是用芨芨草编成席子垫层,上面用泥巴抹光。人们就在这里办公、居住。地窝子和干打垒一直用到上世纪70年代,才逐步被正规的房屋所替代。至今,城市博物馆里还保留着这些特殊的记忆。小时候,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故乡的房子都是青瓦白墙,夏天的雨滴从瓦沿垂落而下,十分好看,而在嘉峪关,一律都是平房。住久了才明白,嘉峪关的大风,伴随着砂石黄土
11、,把整座城市吹得昏天暗地为了减小风阻,这里只能盖平房。渐渐地,在嘉峪关,无论是学校,还是机关、工厂,都把植树节当成一年中的重要节日。由于气候原因,这里的植树节要比内地推迟一个月不止,我们栽下一棵棵小树苗,盼着它们长成浓密的林荫,变成美丽的花园。后来,我参加工作,恰逢全国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现场会在嘉峪关召开。一名广东的代表在会上发言,她说,在戈壁上种活一棵树太难了!可即便这样,嘉峪关人还是打造了森林公园,建成了这片戈壁绿洲她的声音哽咽着,我的眼眶也湿润了。多少年过去了,多少代人的青春被这片戈壁上的风沙磨砺。如今,酒钢已经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嘉峪关不仅是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法
12、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种种殊荣,不胜枚举。很多时候,我喜欢一个人漫步,看嘉峪关的风景。祁连雪山璀璨夺目,讨赖河像一曲清幽的胡笳,在清晨的微风中回荡着。站在讨赖河大桥上,身前是雪山,身后是城市,前面是高远的梦想,后面是温暖的依靠我们的嘉峪关,是天下第一雄关,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它像一把锁钥,守住了千里河西的太平,护住了丝绸之路的繁盛。那些历史传奇漫过长城,在黑山岩画里升腾,在魏晋砖画里流传在嘉峪关,大家感念初创时期的艰苦,分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木不能破坏.湖水不能污染,垃圾不能乱丢。每一个嘉峪关人,都是碧水蓝天的卫士。现代工业文明的浸润和移民文化的多元融合,让嘉峪关人具备了一
13、种关怀天下的大格局。你会发现,嘉峪关的城市建设是大气磅礴的,嘉峪关人的心胸是广阔辽远的。这是因为,在城市的初创时期,北京、上海的一些援建团队基本是整体搬迁来到这里,播洒了先进文明的理念。依托河西走廊的交通便利,嘉峪关的名声逐渐走向全国。这座由父辈那一代建设者而兴起的城市,也成了我的精神家园。嘉峪关,我深深依恋着你。(选自2023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嘉峪关今昔对比,突显其巨大变化,展现建设者的精神风貌。B.文中“地窝子”“干打垒”具有嘉峪关建筑风格,体现居民的审美观。C.如今嘉峪关拥有碧水蓝天,离不开一些援建团队播洒的先进文明理
14、念。D.文章见闻与思考交织,回忆与现实结合,内容丰富多彩,形散而神聚。11.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的笔墨描述嘉峪关早期建设者的生活条件?请简要分析。 (4分)12.嘉峪关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请结合下面这句话简要分析。 (4分)它像一把锁钥,守住了千里河西的太平,护住了丝绸之路的繁盛。13.“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14.文章标题“嘉峪关的风景”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6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20题。(22分)材料:飘逸精致的裙摆,典雅大气的羽衣,纤薄如纸的罩衫如今,无论是在街 头巷尾,还是在公园商场,经常可见身着汉服出行的年轻人。今天,社会上兴起 汉服
15、热,既说明人们喜欢汉服漂亮的样式,也代表人们对汉服所承载的传统文化 的认可。汉服是当代的,也是未来的,但首先是历史的。我们可先通过对汉服的复原、 复制,逐步达到对汉服的复古、复兴。复原指恢复原状,将原有的事物经过修复实现从旧到新的转变;复制是仿照原样再造一件完全一样的事物;复古是在再造事物中借鉴某些古代元素,再造事物除了含有那些古代元素,还蕴含着再造者的 某种态度和情怀;复兴是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再现,这个过程强调对文化精髓的 提炼和对文化内涵的提升。就汉服文化传承来说, 一方面要结合文献资料和出土汉服文物,加强对古代 汉服形制、材料的研究,同时加强对残缺汉服的修复,尽快复制出不同时代的 “汉服
16、样品”。另一方面,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习惯,借鉴古代服饰文化元素, 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汉服。传承发展汉服文化,除了开发设计出得体的可以穿在身上的汉服产品,如何 让古代服饰开口“说话”也是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未来,我们要将汉服 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易读、易懂、适于向普通大众展示的形象,并将这些有着可 靠依据的形象展示送进课堂、展馆。国家博物馆等古代服饰研究机构,在传承推广汉服文化方面责无旁贷,但汉 服的传承主要还是要靠大众。当一些年轻人穿着汉服游走在青山绿水和名胜古迹 之间,他们已在无形中担当起汉服文化传承者的角色。(摘编自读懂汉服背后的文化之美)材料二:簪花礼、祭花神、赏红护花3月2
17、3 日,2024阃都花朝节活动在福建省福 州市仓山区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举行。上千名市民游客以一系列传统民俗文化 活动,迎接百花盛开的春天,展现福建省级非遗“花朝节传统习俗”的风采。当天活动现场,不少青年与小朋友们身着汉服,将花朵簪在发际,向百花行 礼,传达自己的美好祝愿。而后,他们一同在古厝与园林之中巡游,身上的汉服 与周边的古建筑交相辉映。同一时刻,传统插花雅集体验、花间投壶与飞花令等互动体验活动也令现场 更为热闹,看烛光耀耀,听春来流水,市民游客们直呼,沉浸式体验到了中华传 统服饰之美,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摘编自春来百花共迎春朝)材料三:有着“都市最美村落”之称的梁厝,环靠
18、燕山,水绕村落,传统风貌建筑林 立,历史环境要素丰富多样,至今保留着完好连片的古厝。随处可见闽派建筑特 有的马鞍墙,举目皆是雕龙画凤的房檐,古朴雅致的窗棂,汇聚成了梁厝历史里 的生动具象:千年古刹龙瑞寺、梁氏宗祠、文昌宫、梅涧书院旧址梁厝目前 保存着唐、元、清等古建筑共30多处,部分古厝被改造成茶馆、花房和书院,重新焕发出生机。永盛梁氏宗祠是最热门的打卡地之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堂号“贻燕堂”还是朱熹所题,取 意于遗留给后代子孙久安乐业,以谋幸福之意。宗祠的大门两侧有一对白瓷酒盏 拼镶的白象,是梁厝的标志性图腾之一。白象约有3米高,据
19、说象身拼镶的瓷盏 都是由当时梁氏族人每家每户捐献的。大象脚踏八宝,背有象鞍以及插着画戟的 花瓶、玉磐,寓意着“吉祥如意,吉庆平安”。(摘编自在梁氏古厝里,倾听历史的回声材料四:亭台轩榭图班级开展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活动一】信息辨析15. 阅读材料一、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复古是在再造事物中借鉴古代元素,也蕴含再造者的态度和情怀。 B. 汉服的传承和发展主要是国家博物馆等古代服饰研究机构的责任。 C. 在闽都花朝节活动中,人们通过向百花行礼传达自己的美好祝愿。D. 二则材料都体现汉服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已得到人们的认可和传承。 16. 阅读材料二、三、四,
2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梁厝举行“花朝节传统习俗”活动是因为此地是最热门的打卡地之一。 B. 梁厝历史里的“生动具象”是指龙瑞寺、梁氏宗祠、梅涧书院旧址等建筑。 C. 梁氏宗祠的“贻燕堂”堂号和大门两侧的白象都蕴含着对梁氏族人的祝福。 D. “亭”“台”都可以用于观景,而“台”还可用于举行仪式,如“幽州台”。【活动二】归纳整理17.如何传承和发展汉服文化?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4分)18. 从四则材料可知“文化遗产”主要有 、 、古代建筑等不同形式。(2分)【活动三】设计布局19. 苏州园林中介绍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使游览者“眼前总是 一幅完美的图画”。若将亭台轩
21、榭置于梁厝中,哪一种建筑最为合适?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可从地理位置、功能用途、外观审美等角度思考,并说明理由。 (6分)【活动四】发出倡议20. 为守护身边的文化遗产,班级拟写了一封倡议书,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另选两个角度,将倡议书补充完整。(4分)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文化遗产彰显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为继承和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守护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我们倡议:一、在传统节日身着汉服,弘扬汉服文化。二、 三 、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守护身边的文化遗产,守护中华民族文明的珍宝,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和发扬者。xx 班全体同学 2024年5月8日三、作文(60分)21.阅
22、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光明中学在距离生地中考100天之际举办百日誓师大会,希望八年级学子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学校准备了三句宣誓词:给自己一个目标,让生命燃烧;不在云端起舞,紧贴地面行走;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上面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如果你是该校八年级学生代表,请以其中两句誓词为主题,为百日誓师大会写一篇发言稿,可写人叙事,可发表观点见解。要求: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体现情境下的交际意识;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不少于600字。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25分)1.(10分) 溯洄从之 心忧炭贱愿天寒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皆若空游无所依 曲径
23、通幽处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别字均不得分)2. (1) 源xi蔼 (3分 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别字均不得分)(2)D(3分)(3)B(3分)3. (6分)(1)保尔被伤病夺走健康,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时候,也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写作继续为革命事业做贡献。他身上所体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可以给予我们面对挫折、排解忧愁的勇气。 (2)【示例一】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两篇;
24、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可以从读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读起。【示例二】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学过诗经二首之后,想拓展了解关于诗经的更多的知识,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二、阅读(65分)(一)古诗阅读:(7分)4B(3分) 5送友人 抒发悲伤不舍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表达乐观旷达之情。(4分)(二)文言文阅读:(16分)6(4分)清凉;冷冽 (1分) 断绝(1分) (1分) 尽,完全(1分) 7.B (3分) 8(1)(3分)我沐浴了黄山的温泉,泉水甜美而清冽。(2)(3分)开始时朦朦胧胧的样子,像熔化的白银、散开的丝棉团,
25、过了许久,浑然凝成一片。 9(4分)(1)黄山地势险要的特点,文中多次提到“路绝”,需要攀登云梯,穿过奇石而上,可见登山之艰难。(2)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两座山峰,像鼎的三条腿一样高高地相互对峙;山峰之上正午还要穿着厚皮衣烤火取暖可见黄山诸峰过于挺拔高峻,难于登山。(三)文学文本阅读(20分)10. (3分) B11.(4分)展示艰苦的生活条件。衬托父辈们艰辛创业的精神风貌。为后文写君名关的巨大变化作铺垫。拓展叙述时空,丰富文章内容。艰苦(艰难)的生活条件,1分;精神风貌,1分:作铺垫(或形成对比)1分;拓展叙述时空,或丰富文章内容,或增强文章感染力,1分。12.(4分)将嘉峪关比喻为“锁钥”,
26、形象地写出了嘉峪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突出它守护地区和平、保障贸易繁荣的作用,表明它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比喻分,地理位置分, “和平”或者“繁荣”1分,历史地位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13.(3分)“我”是城市崛起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第一人称写法,给人亲切真实的感受。便于抒发对建设者的钦佩和赞美之情。亲历者或见证者(具体表述也行,如以“我”的视角见证了嘉峪关的巨大变化)I分。第一人称写法,给人亲切真实的感受。1分便于抒发对建设者的钦佩和赞美之情。1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14.(6分)要点: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繁荣的城市景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嘉峪关人艰苦创业、无
27、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我”的精神家园。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繁荣的城市景观(“自然风光”或“城市景观”即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嘉峪关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关怀灭下的大格局、广阔辽远的心胸等)的精神风貌。“我”的精神家园。现代文明每点2分,答对三点,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四)阅读(22分)15. B (3分) 16. A (3分) 17.(4分) (1)加强对古代汉服的研究和修复;(2)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汉服;(3)将汉服研究成果转化成可靠易懂的形象面向大众展示;(4)通过穿着汉服游览等行动传承汉服文化; 18. (2分) . 传统服饰 . 民俗活动 19.(6分) 示例一:我认为轩最合适。梁厝水绕村落,轩可利用地势,建于临水之处;轩为“有窗的长廊或小屋,与亭相似”,便于游人观景、休息等;轩古朴典雅,与梁厝的“传统风貌建筑”相得益彰;且轩有窗,多了隔而未隔的效果。示例二:我认为榭最合适。梁厝水绕村落,榭“一部分伸入水中”,因此可依水而建;榭可供游客游览梁厝途中休息、观景;榭融合建筑的古典美、水的灵动美,且“伸入水中”,更有亲水之趣。 20.(4分). 示例: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和名人故事,让古建筑重新焕发生机。 . 示例:借助传统节日契机,开展地方特色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增强互动体验。三、作文(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