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140KB ,
资源ID:256806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568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南省邵阳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雪****)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南省邵阳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1、湖南省邵阳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 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讨论文学的细节,不妨从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的开篇谈起: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菌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闹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

2、慢慢地坐喝。这段话,包含着丰富的细节,触及文学细节各个层次的功能。文学细节第一个层次的功能,是要模拟真实。第一句用“曲尺形的大柜台”简练勾勒出故事的核心场景,并借着“柜里面预备着热水”这个细节,将读者的目光转移到柜台后,塑造出场景的立体感。同时,又巧妙地以“热水”用来“温酒”这个细节,衔接到对于酒客的描写。鲁迅先生笔力老辣,寥寥几句,咸亨酒店如在读者眼前。文学细节第二个层次的功能,是要刻画人物。鲁迅先生以“短衣”和“长衫”这两个着装上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两个阶层的人,并在下文以名句“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写活了孔乙已内心的纠结。这个层面的细节,已经不仅是模拟真实,而且参与到对于人物的刻画

3、之中。文学细节第三个层次的功能,是要打通隔膜。对于这第三个层次,以往学界还缺乏关注。文学评论家阎晶明在“那钱上还带着体温”一文中,细读孔乙已里“四文”“十文”“一文”“十几文”这些不同的细节。这仅仅是一些经济学意义上的细节吗?不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之所以可以熟练而准确地写出这些经济层面的细节,在于他对于经济所指向的社会关系有深刻的把握。他不是从自我出发,而是从社会出发,展开卓越的写作。一言以蔽之,这些细节展现出作家视野中有他者。诚如鲁迅先生的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选自黄平细节模拟真实、塑造人物、打通隔膜,有删节)材料二:细节是读者与小说之间的纽带。小说用细节唤起读者的

4、经验,读者以自己的经验去感受细节。细节描写的特点在于细。细小动作、细微表情、细致的生活场景,为塑造具有真实性、个性化的人物服务。鲜活的细节不仅让小说具有真实感,而且增加文本的生动性。细节是构成小说魅力的重要部分。细节往往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储存丰富的信息和无尽的意义那些显性和隐蔽的意义。显性的意义肉眼可见,隐性的意义却需要挖掘和辨析。细节使小说靠近生活,小说用细节征服读者。那些意蕴丰厚的细节一只手牵着生活,而另一只手牵着的是不断绽放的意义和隐喻。细节不是小说的赞物,它是为小说整体服务的。一些优秀的短篇小说甚至就是以细节结构全篇。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用一个喷嚏和五次道歉撑起整个作品。小公务员切尔维

5、亚科夫这样的人物本身就具有超越时代和地域的经典品质,而这都是通过细节来呈现的。改变他的人生、导致他悲惨离世的不是那个喷嚏,也不是那位将军,而是以他五次道歉呈现出的愚蠢和胆怯。他一厢情愿的重复道歉,已经让将军不厌其烦,远比那个喷嚏更让将军恼火,而他对此毫无体察,仍然固执地挣扎在自己内心戏里并沿着自己的思路一路狂奔,最后自己吓死了自己。(选自韩春燕细节是小说的表情,有删节) 材料三:一般而言,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越丰富越好,但这并不等于无原则的堆砌和罗列细节。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从其倡导的“总体性”出发,认为细节应该是情节之中的细节,应该是为了塑造人物、书写命运而存在,否则就是“细节肥大症”。所谓“肥大

6、”不仅是细节的“量”的问题,还指细节所承担的功能及其艺术效果。就人物塑造而言,作家常常采取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但如果没有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特征,再多的细节也无法掩饰人物形象的模糊和空洞。不少古典小说中人物外貌及景色描写,是从古诗词里拿来的意象,虽繁复,但意义不大,不仅无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反而因这种“堆砌”和“停顿”而影响了叙事的进程。当然,古典小说在塑造人物方面也不乏成功的例证。水浒传“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究其原因,还是作者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抓住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金圣叹曾经指出,同样是写水浒人物之粗鲁,鲁达是性急,史进是少年任气,李逵是蛮,武松是豪杰不受羁勒。这一

7、评价真可谓“粗”中有“细”。“细节肥大症”不仅是写作技巧问题,还是以何种姿态来面对人、书写人的写作伦理问题。很多推理小说的细节描写极其严密和精细,但很少能塑造出光彩动人的人物形象,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把人物作为统率故事、细节的灵魂。(选自李晓禺细节揭示出小说的秘密,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鲁迅小说孔乙己具有丰富的细节,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小说的表情”,触及了文学细节各层级的功能。B.意蕴丰厚的细节不仅反映生活,也蕴藏着被不断挖掘出来的意义和隐喻,使小说更具真实感并以此征服读者。C.小说中细节越丰富越好,但也不能只注重“量”而忽视细节所承担的功能和表达

8、效果,应为塑造人物服务。D.水浒传“一百八人”都有其个性,就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抓住了每个人物独有的性格特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学细节的第三层次功能是要打通隔膜,即作者的视野里有他者,这一功能,直到现在,学界还缺乏关注。B.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特征,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进行描写,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C.细节是为小说整体服务的,所有的细节都有结构全篇的作用。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就是典型代表。D.推理小说里细节描写严密、精细,但人物形象很少能够出彩,因为作者关注了写作伦理而忽视了写作技巧。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细节第

9、二层次功能”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关风雪的描写:“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B.林黛玉进贾府中对王熙凤出场的描写:“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C.装在套子里的人对别里科夫的外貌描写:“即使在晴朗的日子,他也穿着雨鞋、带着雨伞,甚至他的手表和削铅笔的小刀都被装在套子里。”D.老人与海中,硬汉圣地亚哥内心独白:“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4.下列选项对材料一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3分)5.小说产生“细节肥大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0、(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种 菜 记 陈毓李兰戴上了眼镜,这是她自己做梦都没想到的。在她的认知里,眼镜是那些爱读书、肚子里装满了墨水的人的身体配件,也因此,李兰把自己的好视力归结为读不进书的缘故,她甚至在某个瞬间为自己的好视力自卑过。连李兰的妈妈都揶揄过她的好视力,“李兰这娃,隔山能看见兔子跑。”多年后,当李兰戴上近视眼镜的时候,她心里满是长久的惊讶与不可思议的虚幻感。类似的惊讶与虚幻感,其实还出现在她工作的时候。现在李兰在农科城的农业智慧园上班,再说具体点,是在那儿种菜。“上班”也是一个新鲜的词,把农业智慧园里的李兰和十里路之遥的

11、王上村的李兰区分开;可具体到“种菜”这件事,又使两个李兰合而为一。王上村的李兰身上有汗气,脸蛋上有太阳红,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要平地、点种、除草、护苗、施肥,当然,也有收获。农业智慧园里的李兰穿白大褂,戴白帽子、白手套和口罩,鞋子也要套在靴套里。李兰上班第一天,既紧张又兴奋,出了一脸一身汗,汗水叫她更紧张,一会儿担心弄乱了工装,一会儿又担心热腾腾的自己和身外这个清凉的环境不匹配,好在她藏在层层的包装里,外人轻易看不见。李兰是从参加培训的一百多个女工中挑选到这个岗位上的。拿李兰现在的工作和从前在王上村的种菜比,好像比不成。比如,同样是面对种子和土地,现在李兰是把一粒粒被技术员处理过的种子用小

12、小的镊子夹起,投放进一个个有规格的容器中,放种子的位置不能有毫厘之差,放种子的动作经过上岗前千百次的训练。工作日久,熟能生巧,李兰现在起镊子、放种子的动作轻柔,又稳又准。一个个等待李兰放种子的容器自动来到她的面前,被她点种后再缓缓地传送到下一个点位,那里是一个个高大的玻璃箱体,不同种子被归类停当。种子在那里像被某种口令催促,快速发芽、生长,又像训练过的最好的兵阵,整齐一致。那种整齐也叫李兰惊讶,惊讶这些发生和她有关。她想,幸好从她手中出来的是小小青苗。青苗分叶抽枝,长成一棵棵菜。李兰偶尔停手看向那边,隔着巨大的玻璃,她看得清每一棵菜,但又像双胞胎孩子一样难以区分,菜们该碧绿碧绿,该红红,该紫紫

13、,开花结果,呈现菜的众生相。一棵辣椒苗上的辣椒串可以收获一笼,西红柿一串一串沉甸甸地悬垂,枝蔓甚至伸展到了天花板上。李兰凭借在王上村种菜的经验,识得几样菜品,比如菠菜、茼蒿、莜麦菜、茄子、辣椒、西红柿。但此刻眼前的西红柿,颠覆了李兰认为西红柿只有青和红的概念,她不知道自己点种的小小容器里,还能结出黄的、白的、带花纹的、不带花纹的各种新奇的西红柿。它们各有品种名字,可李兰哪里记得住。她看着陌生的西红柿,引不起味觉上的共鸣,毕竟那些果实一开始总是和她隔着一层玻璃的距离。 直到有一次,李兰偶然走到一列售卖给来农业智慧园观光的游客的果品摊前,买了一盒自己种的西红柿,咀嚼之后,她惊讶地得出结论:“挺好吃

14、。”想到自己以前在王上村种的西红柿,那时她也给西红柿分类,大的、圆的、红的、品相好的,是要卖的,价格会定高;小的、不那么圆与红的,就便宜一点卖;样子不好看的、开裂的,她则带回家,熬一大锅西红柿酱,蘸馒头拌面条裹米饭,有时候一天的饭食里都有西红柿。此刻刚吃过盒子里工艺品般的西红柿,李兰才意识到自己忘了洗西红柿。不过,它们从种子开始,就没见过风雨雷电,没有飞蝶蛲虫咬,没有外界的一粒尘埃一滴泥水,甚至连播种者李兰侍弄它们的时候都戴手套、口罩、帽子,这样种出的西红柿还需要清洗吗?李兰再一次感到迷茫。李兰看见自己端西红柿盒子的手,手指纤细,很白。李兰的脸也变白了,她的脸很少晒到太阳,她工作的地方和那些植

15、物一样,风吹不着雨淋不了,太阳也晒不到。植物凭借昼夜不熄的灯光的照耀快速长大,李兰在这样的地方跟着变白变纤细。李兰在变白变纤细的时候也变近视了,于是戴上了眼镜。戴上了眼镜的李兰用发小的话说,是文文弱弱的,像是有一肚子墨水的样子。戴眼镜的李兰走到毗邻农业智慧园的一块花地边,这是园区新辟的,将原有的油菜地改种了波斯菊。波斯菊花朵繁密,在团团花簇中,李兰看清了几棵旺长的油菜苗,正闪耀着黑亮的属于油菜的光芒。细雨霏霏,油菜苗得雨露滋润,散发出带着微微苦味的清香。李兰蹲在油菜苗边,取下眼镜,低头深呼吸,仰脸大吐气,那样子,很像是一个肺被闷久了的人。(有删节)文本二:当下,很多小小说仅写“一件事”,着力在

16、有戏剧性的故事里,平面“滑行”。我称这样的写法为有戏,或者说有事,但深入不到人物的微妙情感的底部。有事和没事,有戏和没戏,均为作家概括“世界”的不同方法。然而,网络时代的现实,碎片化、不可料、不可控,作家如何发现,如何表达?陈毓的表达方法贴近了当下的现实。归纳为:没事,却有诗意。种菜记延续了陈毓诗性表达。(选自谢志强关于提炼紧扣与人物配套的“眼镜”,有删节)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兰初戴上近视眼镜的时候,心里满是惊讶与虚幻感,这表现了李兰终于戴上代表文化人的眼镜后内心的自豪。B.“上班”对于李兰来说是个新鲜事物,第一天上班,李兰既紧张又兴奋,内心各种担忧,体

17、现了李兰的不适应。C.李兰在变白、变纤细,也在变近视;菜不是沐浴阳光,而是接受灯光:这些反映了作者对科技农业的思考与困惑。D.李兰对玻璃箱中自己种出来的西红柿感到陌生,说明李兰还固守着传统农民意识,对土地对蔬菜保持着农民情结。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主人公李兰由在村里种菜到在农业智慧园种菜,小说采用对比手法,写了李兰种“同样”的菜却有异样的情态。B.小说采用李兰的视角,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智慧园种菜的过程、菜成熟的场景以及品尝自己种出来的菜时的感受。 C.小说主要通过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传递出人物微妙的情绪变化,触及人物的灵魂深处。D.文本

18、一最后一句富有韵味,通过取下眼镜后的神态描写,直接抒发了李兰在“上班”过程中感受到的压抑与困惑。8.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眼镜”的作用。(5分) 9.作家谢志强将陈毓的表达方法归纳为:没事,却有诗意。他认为种菜记延续了陈毓的诗性表达,请结合文本一分析其诗性表达的具体表现。(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

19、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

20、习肄,会十月。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讙譁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太史公曰: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道固委蛇”,盖谓是乎?(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有删节)材料二:臣光曰:礼之为物大矣!用之于身,则动静有法而百行备焉;用之于家,则内外有别而九族睦焉;用之于乡,则长幼有伦而俗化美焉;用之于国

21、,则君臣有叙而政治成焉;用之于天下,则诸侯顺服而纪纲正焉;岂直几席之上、户庭之间得之而不乱哉!夫以高祖之明达,闻陆贾之言而称善,睹叔孙通之仪而叹息;然所以不能比肩于三代之王者,病于不学而已。当是之时,得大儒而佐之,与之以礼为天下,其功烈岂若是而止哉!惜夫,叔孙生之为器小也!徒窃礼之糠枇,以依世、谐俗、取宠而已,遂使先王之礼沦没而不振,以迄于今,岂不痛甚矣哉!是以扬子讥之曰:“昔者鲁有大臣,史失其名,曰:何如其大也!曰:叔孙通欲制君臣之仪,召先生于鲁,所不能致者二人。曰:若是,则仲尼之开迹诸侯也非邪?”曰:仲尼开迹,将以自用也。如委己而从人,虽有规矩、准绳,焉得而用之!”善乎扬子之言也!夫大儒者

22、,恶肯毁其规矩、准绳以趋一时之功哉!(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有删节)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于是A高帝曰B吾乃今日知C为皇帝D之贵也E乃拜叔孙通F为太常H赐金五百斤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习肄,意思是学习。与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构词方式相同。B.上寿,意思是三寿中之上者,谓最高的年寿。文中是向人敬酒,祝颂长寿的意思。C.汉家,文中是汉朝、汉民族的别称。与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的“汉家”意思不同。D.比肩,文中是居同等地位的意

23、思。与词语“比肩接踵”的“比肩”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邦在定陶被奉为皇帝后,全部去除了秦朝太过烦琐的礼法,大臣们没了约束,经常喝酒争功,大喊大叫,甚至拔剑击柱,混乱不堪。B.叔孙通善于察言观色,知道刘邦对部下的所作所为越来越不满,趁机进谏,希望制定朝廷的礼仪,得到了皇帝和鲁地儒生们的一致赞同。C.汉高祖讨厌繁文缛节,希望汉朝的礼仪制度和前代不一样,所以叔孙通打算兼采古代的和秦朝的礼仪来制定汉朝礼仪,力求易知易行。D.汉七年十月朝会,参加的人数众多,礼仪按照叔孙通制定的进行,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从开始到结束,没人敢喧哗吵闹和违背礼仪。13.把材料

24、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大直若诎,道固委蛇”,盖谓是乎? (2)当是之时,得大儒而佐之,与之以礼为天下,其功烈岂若是而止哉! 14.司马迁赞誉叔孙通是“汉家儒宗”,材料二中司马光与司马迁的看法是否一致?司马光又是如何看待叔孙通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戏赠江干芦花杨万里避世水云国,卜邻鸥鹭家。风前挥玉麈,霜后幻杨花。骨相缘诗瘦,秋声诉月华。欲招芦处士,归共老生涯。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芦花生长在十分幽静的地方,以鸥鹭为邻,以云水为家,远离尘嚣,自在逍遥,无拘无束。B.风中

25、摇曳的芦花好像挥动的玉麈;但霜降过后,它又幻化成轻盈的、洁白的杨花随风飞舞。C.芦花骨相清瘦,仿佛是吟诗所致;它在风中发出瑟瑟秋声,也好像是在对月光诉说着私语。D.诗人十分喜爱美丽洁白的芦花,从而产生了与芦花主人一起归隐的想法,希望能够结伴共老。16.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独具特色,称为“诚斋体”。请结合这首诗,简要谈谈“诚斋体”诗歌的特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礼运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 _”。(2)古人诗词中的开门与关门表现了不同的心情。客

26、至中“_”一句写出开门迎客的欣喜,归去来兮辞中“_”一句写出不愿被外界打扰的淡然。(3)“江水”意象常出现在古诗文里,面对滔滔江水,你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古人的名句:“_,_”。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3 小题,10分)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820题。黎明时分,我来到树林,在林边躺着等待太阳出来。这时_A_,四周的一切都被笼罩在深深的秋眠中。灰沉沉的山脚下,一片广阔的草场_B_。远远的,从草场边缘的树林后边,太阳悠然地升了起来;朝霞染红了树林,黑色马鬃一样的边缘像着了火一样。然后就出现了一种奇异的、动人心魄的场面:雾霭从草地上升腾起来,愈升愈快,在阳光中闪着银辉

27、。雾层下面,现出了灌木丛、树木、干草堆。草场好像融化在阳光中,变成一条金灿灿的棕色溪流,向四面八方铺张开来。现在,太阳轻触到河边静寂的流水,好像整条河里的水都向太阳的金手指触动的地方涌过来了。金色的圆盘,越升越高,向四周挥洒着欢乐和幸福,温暖着寒冷颤抖着的大地。大地感激地吐出秋天浓郁的芬芳。透过清澈的空气望去,大地更显得无比辽阔。一切都渴求着远方,使人_C_地想到大地那蓝色的尽头去。我在这里看过几十次日出,每一次都觉得像一个新的世界在我眼前诞生一个充溢着新奇美景的世界。我喜欢闭着眼睛让温暖的光束洒在我脸上,或者当阳光剑一般穿过篱笆的隙缝或树枝的时候,我总爱伸出手掌接住它。太阳从草场上升起来,我

28、开心地笑了。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20.下列有关选段层次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B. /C. /D. /(二)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2 小题,10分)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2122题。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孩子们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力。好奇心的确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驱动人类探索自然的原动力,也是我们了解科学、学习科学的出发点。_。想象力是源自一个人直接或间接的体验、经历或体会等。一个人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体验和经历,是不可能有丰富想象力的。一个孩子在没有丰富的阅读和实践体验之前,纵有再强烈的好奇心,他的想象力恐怕只能

29、限于把天上的月亮想象成熟悉的蛋糕或是月饼。更糟糕的是,如果没有丰富的经历,其好奇心因为缺乏可供好奇的对象而日渐消磨。因此,要留住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它成为不断探索的动力;扩展自己的想象力,让脑海中产生更多惊才绝艳的想法,最重要的就是增加阅历、经验和体会。当然,增加阅历、经验和体会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读书来间接获得,_。太多数时候由于我们受到各种条件,只能通过读书来获得。不过也必须意识到,如陆放翁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只是走出的第一步,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_,才能拓展想象力的空间。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30、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4分)(1) 修改:_(2分)(2) 修改:_(2分)四、写作 (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C。【解析】(以偏概全,原文为“一般而言”;偷换概念,原文“越丰富越好”是指“细节描写”,而不是“细节”)2.B。【解析】(A项,原文是“以往的学界还缺乏关注”,不是指现在,现在至少有文学评论家阎晶明在“那钱上还带着体温”一文给予了关注。C 项,原文是“一些优秀的短篇小说甚

31、至就是以细节结构全篇”,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小说都是以细节来结构全篇的,也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能结构全篇,以偏概全。D项,原文是“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把人物作为统率故事、细节的灵魂。”)3.A。【解析】(A项的细节描写更多的是体现第一层次的功能模拟真实)4.B。【解析】(由材料一第四段最后一句话可知,“刻画人物层次的细节”包含有“模拟真实”即上一层次的功能;由材料一第五段材料阐述的文学细节第三个层次的功能即“打通隔膜”可知,这一层次功能强调的是“作者的视野中有他者”,必然包含“模拟真实”和“刻画人物”,因此三个层次的功能是层层包含关系。A图,表示并列关系,错;C图,表示递进关系,错;D图,第三层次功能没有

32、包含前两层次功能,错。故选B)5.(6分)参考答案:只注重细节的量,忽视细节应承担的功能,表现为繁复和堆砌,细节无助于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推动;脱离情节设置细节,细节缺乏应有的艺术效果,没有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特征;只注重细节的写作技巧,忽视写作伦理,没有把人物作为统率故事、细节的灵魂。(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6.A。【解析】(李兰初次戴上眼镜,更多的是一种虚幻感,而不是自豪)7.D。【解析】(“直接”错误,文本一最后一句主要是动作描写,委婉含蓄地写出了李兰的内心感受)8.(5分)参考答案:衬托人物形象。李兰在人前戴上眼镜,像是有一肚子墨水的样子;趁四下无人,就取下这一外在标志:眼镜的

33、细节,传递出李兰内心微妙的情绪变化。(2分)凸显小说主题。眼镜是文化人的象征,戴在李兰脸上,则象征着压抑与禁锢。眼镜这一重要物象传达出了人物内心的迷惘与困惑,从而凸显主题。(2分)情节上首尾呼应。眼镜出现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使小说叙事首尾圆合,结构严谨。(1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9.(6分)参考答案:淡化情节,散化结构。小说只叙写了种菜这一生活小事,缺乏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淡化对人物性格的着意刻画。小说主要通过外貌、动作、心理和细节描写等,传递出人物微妙的情绪变化,触及人物的灵魂。语言冲淡平和。小说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农业智慧园的蔬菜、果品欣欣向荣

34、的生长状态和丰收场景。(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10.BEH【解析】(原句: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11.A。【解析】(A项,“习肄”是同义复合词,“作息”偏义复合词,二者的构词方式不同;B项正确;C项,“汉家烟尘在东北”的“汉家”指唐朝;D项,“比肩接踵”中的“比肩”是肩并肩的意思。)12.B。【解析】(“得到了皇帝和鲁地儒生们的一致赞同”错,由原文“鲁有两生不肯行”可知,没有得到这两位儒生的赞同)13. ( 8分)(1)(4分)“最直的东西看上去好像是弯曲的,事理本来就是曲折向前的”,大概说的就是这类事情吧? (“大直”“诎”“委蛇”

35、各1分, 句意1分) (2)(4分)在那个时候,如果能得到大儒来辅佐他,与大儒一道用礼制来治理天下,他的功勋业绩又怎么会在这一步便止住了呢!(“为”“功烈”“若是”各1分,句意1分)14.(3分)司马光与司马迁的看法不一致。(1分)司马光认为叔孙通制订礼仪只为逞一时之功,结果使古礼失传,不是真正的大儒。(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15.D。【解析】(尾联的“芦处士”指的是芦花,而不是芦花的主人)16. (6分)(1)注重描写自然景物,形象活泼。“避”“卜”“挥”“幻”等词语,刻画了芦花独立高洁、自在逍遥、轻盈灵动的形象。“缘诗瘦”“诉月华”更是让芦花具有通灵人性,令人见之忘俗。(2)语言

36、清新明丽,平易浅近,而又幽默风趣。诗歌整体上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格调柔婉。尾联两句,诗人直呼芦花为“芦处士”,视之若知己,又极具似醉如痴的幽默风趣。(3)想象大胆新奇,富有情趣。诗歌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诗句既形象又含蓄,鸥鹭、玉麈、杨花、月华等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惬意的情趣。(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17. (6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2)蓬门今始为君开 门虽设而常关。(3)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每空1 分,有错字该句不得分)18. (3分) 参考

37、答案:A.万籁俱寂 (凛然无声)B.隐约可见 (若隐若现)C.不由自主 (情不自禁)(每空1分,意思接近即可酌情给分)19.(4分)参考答案:该句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2分)写出了太阳喷薄而出时,大地明暗色彩的剧烈变化和鲜明对比,突显了朝霞的红艳。(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20.D。【解析】选段按时间顺序描写太阳在草原升起的过程,为第一层,写我等待观日出;为第二层,写太阳逐渐升起的过程;为第三层,写太阳升起。21. (6分)但想象力却并非如此 也可以通过实践去直接获得 理论实践结合起来(每空2分,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22. (4分) 参考答案:(1) 修改: 将“我们”提到

38、“由于”之前 (2分)(2) 修改: 在“条件”后添加宾语, 如“限制”“影响”“制约”等 (2分)(错误有两处,一是关联词“由于”的位置不当,二是“受到”缺少宾语)四、写作 (60分)23. (60分)【立意指导】材料由图画和文字两部分组成。上图两位大人一前一后,一推一拉,用尽全力,想让牛往前走,牛却执拗任性,抗拒不前。下图一个牛童骑在牛背上,手执牛饵,诱导牛轻松走向目的地。两幅图画对比鲜明,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做事用尽全力,方法不对,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用对方法,则事半功倍。材料极富现实意义,赶牛如此,做人做事亦如此,教育学习更是如此。学生尽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会有感而发。

39、【参考立意】1.蛮干不如巧干2.简单粗暴不如循循善诱3.因势利导胜过训教苛责4.教育要讲究方法5.既要用尽全力,也要用对方法6.成功需要科学方法附译文材料一:汉五年 (前202),天下已经统一,诸侯在定陶一起拥戴刘邦为皇帝,叔孙通负责制定仪礼名称。当时汉高帝全部废除了秦朝繁琐苛刻的礼法制度,改为简易可行的。群臣在朝堂上饮酒作乐,争抢功劳,喝醉了就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砍削柱子,高帝很担心。叔孙通知道皇帝越来越讨厌这种无礼的举动,就劝皇上道:“儒生不能与他们一起攻取天下,却可以与他们一起守住已经取得的成就。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与我的弟子们一起制定朝廷礼仪。”高帝说:“恐怕会烦琐难行吧?”叔

40、孙通说:“五帝、三王的礼仪制度各自不同。礼,是依据时代人情的变化而给人们制定出节制或修饰的法则。所以夏、殷、周三代的礼节因袭、减省、增益的内容都可以考知,就是说不同朝代的礼节是不相重复的。我希望多多采纳古代的礼法和秦朝的礼仪制度糅合起来制定新礼仪。”皇帝说:“可以试着做一下,但要让新礼仪明白易懂,考虑是我能够做得到的再定。”于是叔孙通担任使者去征召鲁地的三十名儒生。鲁地有两个儒生不肯前来,说:“您所奉事的君主将近十位了,都是靠当面奉承而得到亲近富贵。如今天下刚刚平定,死去的人还没有安葬,受伤的人还没有康复,又想制定礼乐制度了。从礼乐兴办的根由看,必须积累功德百年以后才能办。我们不忍心做你所做的

41、事。您的所作所为不合于古人,我们不去。您走吧,不要玷辱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见识浅陋的儒生啊,不懂得时代的变化。”于是就和征召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连同皇帝身边派来学习礼仪的和他自己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郊外设好表示位次尊卑的标记开始练习。练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上可以试看一下。”皇帝看后,让他们行礼,然后说:“我能做到这些。”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正好十月将举行大朝会。汉高帝七年(前200),长乐宫已经建成,诸侯大臣都在十月来朝会。这时皇帝乘坐“龙辇”从房里出来,百官手持旗帜,传呼警戒,赞礼官员引导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级的官员依次上前向皇帝祝贺。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不惊惧

42、肃敬的。等行礼完毕,又摆下依官法酿造的酒。在大殿上侍坐的大臣都俯伏低头,按照尊卑次序起来上前向皇帝祝寿。斟酒九巡,谒者宣布“酒宴结束”。御史执法纠察,发现有违反礼仪的就带走。在整个朝会和酒宴过程中,没有敢喧哗失礼的人。这时高帝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太史公说:叔孙通善于看风使舵,度量事务,制定礼仪法规或取或舍,能够顺随时代的变化,最终成了汉代儒家的宗师。“最直的东西看上去好像是弯的,事理本来就是曲折向前的”,大概说的就是这类事情吧?材料二:司马光说:礼的功能太大了!把它用到个人身上,动与静就有了规范,所有的行为就会完备无缺;把它用到家事上,

43、内与外就井然有别,九族之间就会和睦融洽;把它用到乡里,长幼之间就有了伦理,风俗教化就会美好清明;把它用到封国,君主与臣子就尊卑有序,政令统治就会成功稳定;把它用到天下,诸侯就归顺服从,法制纪律就会整肃严正。难道仅仅只是把它用在宴会仪式之上、门户庭院之间维持秩序的吗?就高祖刘邦的明智通达说来,他可以聆听陆贾关于以文治巩固政权的进言而称赞极好,目睹叔孙通所定尊崇君主的礼仪而发声慨叹,但是他所以终究不能与夏、商、周三代圣明君王并列,就错在他不肯学习啊。在那个时候,如果能得到大儒来辅佐他,与大儒一道用礼制来治理天下,他的功勋业绩又怎么会在这一步便止住了呢!可惜啊,叔孙通的器度太小了!他只不过是窃取礼制

44、中糠般微末无用的东西,借以依附时世、迎合风俗、求取宠幸罢了,这样便使先代君王所建立的礼制沦没而不振兴,以至于到了今天这个地步,难道不令人沉痛之极吗!因此扬雄对此指责说:“从前鲁地有大儒,史书中没有记载他们的名字。有人问:为什么说他们是大儒呀?回答道:叔孙通打算制定君臣的礼仪,便到鲁地去征召儒生,请不来的有两个,堪称大儒。有人问道:既然如此,那么孔子应聘的足迹遍及诸侯国也是不对的了?回答道: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要能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倘若放弃自己的立场来顺从迁就他人,那么即便是确定出了规矩、准绳,又怎么能够拿来应用呀!”精彩啊,扬雄的评论!大儒,是不肯破坏自己原有的规矩、准绳去追求一时的功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