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01.25KB ,
资源ID:255174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551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23 金属和金属矿物 专项训练(含答案)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为本站会员(147037****qq.com)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23 金属和金属矿物 专项训练(含答案)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

1、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训练专题23金属和金属矿物一、单选题1实验室有一块表面被氧化的锌片(表面只含氧化锌,不含其他杂质),取276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A03gB04gC05gD06g2下列有关金属或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和铝都有得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二者的化学性质都很稳定B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C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D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3向盛有CuO和Cu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一段时间后再逐滴加入BaCl2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

2、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Y段溶液质量逐渐减小BY、Z两点溶液中溶质种类相同C将铁丝放入Z点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D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W点小于Z点4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原理,已知:甲酸和98%的浓硫酸加热可以产生一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应先挤压盛放甲酸的胶头滴管,再点燃酒精灯B充分反应后B处留下黑色物质CW型管中间凸起比两端高,可防止因A处产生的气体过多,导致A处液体溢出到B处D该装置还缺少尾气处理装置5实验课上,小刚同学把一包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溶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3、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镁和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镁6某同学将未经打磨的铝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铝与稀硫酸反应放热B曲线AB段压强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铝片表面有氧化膜C反应在E点停止D曲线BC段内压强增大是生成气体和放热双重原因7某金属混合物由镁、铝、铜、锌中的两种组成。65g该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得到02g氢气,则该金属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A镁B铝C铜D锌8某同学取8

4、gZnO、Al2O3、Cu的混合固体,与73g20%的稀盐酸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混合固体中金属元素的百分含量为()A70%B40%C30%D60%9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及影响因素,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序号实验放置1周放置1周放置1周放置1小时现象铁钉表面生锈铁钉表面光亮铁钉表面光亮铁钉表面光亮A说明铁生锈与氧气和水都有关B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C说明铁生锈与氧气有关D说明铁生锈与氧气浓度有关10将镁和银的混合物放入Xg氯化锌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Yg滤液(不饱和)。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X一定大于YB滤液可能仍

5、然呈蓝色C滤渣中只有铜,肯定没有镁和锌D滤液中最多含三种溶质11在Cu(NO3)2、Al(NO3)3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滤渣中没有()ACuBAlCAgDFe12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不需要进行的是()A把铁丝浸入稀盐酸中B把铜丝浸入稀盐酸中C把银丝浸入稀盐酸中D把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13生活中的下列物品是由复合材料制成的是()A陶瓷马克杯B碳纤维球拍C透明塑料盆D不锈钢餐具14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有关滤渣与滤液成分的分析中,可能正确的是()A

6、滤渣为Ag,滤液中的阳离子为Cu2+、Zn2+、Mg2+B滤渣为Ag、Cu,滤液中的阳离子为Ag+、Zn2+、Mg2+C滤渣为Ag、Cu、Zn,滤液中的阳离子为Mg2+D滤渣为Ag、Cu、Zn、Mg,滤液中的阳离子为Zn2+15在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BCD16将一定量的锌铁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那么原混合物中锌与铁的质量比是()A65:56B56:65C7:65D65:717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甲和溶液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7、是()A固体甲中一定含有银,溶液乙中一定含有硝酸锌B若溶液乙中呈现无色,则溶液乙中只含有一种溶质C向溶液乙中再加锌粉,若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甲的组成有两种可能D向溶液乙中滴加稀盐酸,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乙中含有两种溶质18有一包金属粉末,可能由Mg、Al、Zn、Fe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24g该金属粉末中加入100g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02g H2,金属无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粉末中一定含有MgB金属粉末中一定含有AlC金属粉末中可能含有四种金属D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参考答案1D【详解】氧化锌和稀硫酸反应:,锌和稀硫酸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硫酸中的硫酸根完全转化到了硫

8、酸锌中,锌片中的锌元素完全转化到了硫酸锌中,设锌元素的质量为x,则x:=65:96,x=26g,则锌片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76g-26g=16g,则锌片中氧化锌的质量为:,则锌片中锌的质量为:276g-81g=195g,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故选D。2D【详解】A、金和铝都有得好的抗腐蚀性,金是因为化学性质稳定,铝是因为其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并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错误;B、常温下,大部分金属都是固体,但汞是液体,错误;C、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错误;D、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正确;故选D。3C【分析】向盛有CuO和Cu的烧杯中逐滴

9、加入稀硫酸,铜不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一段时间后再逐滴加入BaCl2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硫酸钡和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BaCl2+CuSO4=BaSO4+CuC12,图示中 XY段表示稀硫酸开始和氧化铜反应,固体质量减少, Y点表示氧化铜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固体质量不再减少,YW段表示氯化钡开始和硫酸铜反应,W点表示氯化钡和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固体质量不再增加。【详解】A、XY段是加入的稀硫酸开始和氧化铜发生反应,随着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增加,氧化铜固体质量逐渐减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溶液质量应该增加,故选项A说法错误;

10、B、Y点表示稀硫酸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铜,Z点表示滴加的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此时沉淀质量增加,溶液中的溶质有未反应完的硫酸铜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铜,因此Y、Z两点溶液中溶质种类不相同,故选项B说法错误;C、Z点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铜和氯化铜,由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因此可以把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红色固体为铜,故选项C说法正确;D、氧化铜中的铜元素在Y点已全部转化为硫酸铜,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Z点溶液中含铜的溶质有硫酸铜、氯化铜,W点溶液中含铜的溶质为氯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Z点和W点溶液中的铜元素均

11、来自氧化铜,氧化铜的质量是一定的,即铜元素质量也是一定的,则W点和Z点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相等,故D说法错误;故选:C。4D【详解】A、实验中需要先挤压盛放甲酸的胶头滴管,甲酸与浓硫酸反应后产生CO,CO将装置中空气除尽,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后点燃酒精灯加热氧化铁,故选项说法正确;B、CO能与B处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铁,铁粉为黑色,则反应后B处留下黑色的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W型管中甲酸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O与水,且甲酸具有挥发性,如果中间的凸起部分与两端一样高,A处产生的气体过多,压强增大,会使液体溢出到B处,所以W型管的中间凸起部分要比两端高,防止因A处产生的气体过多,导致A处液体溢出到B处,

12、故选项说法正确;D、CO不易溶于水,D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既能验证CO2,也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CO,则装置中已经含有尾气处理装置,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5A【分析】由题干可知,把一包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溶液,溶液呈蓝色,则溶液中含有硝酸铜,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镁大于铜大于银,镁先与硝酸挏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镁完全反应,铜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铜是否完全反应不能判断。【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选项正确;B、滤出固体中一定不含镁,铜是否完全反应,根据已知条件无法判断,选项错误;C、根据分析

13、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镁,是否含有硝酸银无法判断,选项错误;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和硝酸铜,是否含有硝酸银无法判断,选项错误;故选:A。6C【详解】A、由压强与时间的曲线可知:BC段压强迅速升高、CD段压强降低,一般情况下,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BC段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降低,但反应速率升高,说明该实验证明铝与稀硫酸反应放热,说法正确;B、曲线AB段压强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铝片表面有氧化膜,氧化铝先和稀硫酸反应,没有气体生成,压强变化不明显,说法正确;C、DE段压强不变,说明反应在D点停止,说法错误;D、由A可知:曲线BC段内压强增大是生成气体和放热双重原因

14、,说法正确;答案:C。7D【详解】65g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65g铝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65g锌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铜与稀盐酸不反应。由于金属混合物的样品由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由于65g该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锌与镁、铝混合生成的氢气质量会大于02g;锌与铜混合生成的氢气会小于02g,则此合金中一定不含的金属是锌,可能由镁、铝的一种和铜组成。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金属与酸的反应,有一定难度,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金属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8D【详解】解:ZnO、Al2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O

15、+2HClZnCl2+H2O,Al2O3+6HCl2AlCl3+3H2O,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不和稀盐酸反应;由于8gZnO、Al2O3、Cu的混合固体,与73g20%的稀盐酸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分析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氧化铝、氧化锌中的氧元素则转变为水中的氧元素,即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由方程式可得盐酸与水的关系式为2HClH2O,设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x,73g20%的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73g20%=146g,解得:x=32g则该混合固体中金属元素的百分含量为100%=60%。故选D。9C【详解】A、无其他试管与形成对照实验,无法得出结论,选项错误;B、实验存

16、在两组变量,且铁钉均未生锈,无法判定铁生锈与水和氧气有关,选项错误;C、只有一组变量氧气,且实验结果不同,则能说明铁生锈与该变量即氧气有关,选项正确;D、实验中存在两组变量,即氧气浓度不同、放置时间不同,无法确认铁生锈与哪个变量有关,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铁生锈与氧气浓度和水有关,实验探究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控制一组变量变化,其余条件均相同,若造成实验结果不同,则说明该结果由该唯一变量导致。10C【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ZnCuAg,因此将镁和银的混合物放入Xg氯化锌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银肯定没有参加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

17、渣中肯定没有镁和锌,氯化锌没有参加反应,加入的镁全部反应,氯化铜可能全部反应,也可能部分反应。【详解】A、根据分析,将镁和银的混合物放入Xg氯化锌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锌没有参加反应,只发生了镁和氯化铜的反应,由Mg+CuCl2=MgCl2+Cu可知,CuCl2和MgCl2的质量比为:13595,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因此X一定大于Y,选项A正确;B、根据分析,氯化铜可能全部反应,也可能部分反应,而氯化铜溶液呈蓝色,因此滤液可能仍然呈蓝色,选项B正确;C、因为四种金属中银的活动性最差,所以没有参加反应,而镁一定和氯化铜发生了反应生成铜,因此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因为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

18、产生,所以滤渣中肯定没有镁和锌。选项C不正确;D、根据分析,氯化锌没有参加反应,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铜可能有剩余,因此滤液中最多含三种溶质,选项D正确。故选C。11B【详解】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比铝弱,在Cu(NO3)2、Al(NO3)3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不能与Al(NO3)3溶液反应,铁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说明铁是过量的,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铜、铁,一定没有铝。故选:B。12C【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

19、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据此可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详解】A、把铁丝浸入稀盐酸中,根据铁能与稀盐酸反应,可以判断铁在氢的前边;B、把铜丝浸入稀盐酸中,根据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可以判断铜在氢的后面;C、把银丝浸入稀盐酸中,根据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可以判断银在氢的后面;D、把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能将银置换出来,可以判断铜在银的前边。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通过A、B、D就可以比较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可以不必进行的是C。故选:C。13B【详解】A、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马克杯不是复合材料制成的,A错误;B、碳纤维球拍是

20、由碳纤维和合金支架制成,至少含有两种材料,属于复合材料制成,B正确;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C错误;D、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D错误。故选B。14A【分析】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因为几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后顺序是镁、锌、铜、银,所以锌不能与硝酸镁溶液反应,镁离子一定存在于滤液中,滤渣中一定没有金属镁。【详解】A、当锌粉适量,锌粉与硝酸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滤渣为Ag,滤液中的阳离子为Cu2+、Zn2+、Mg2+ 此选项说法正确;B、滤渣中含有金属铜,则滤液中一定不含有Ag+,此选项说法不正确;C、如果滤渣中有Ag、Cu、Zn,则滤液中一定含有阳离子Zn2+、

21、Mg2+,此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上面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没有金属镁,此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15A【详解】A、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时,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氧化镁完全反应后,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因此氯化镁的质量一直在增加,当镁完全反应后,氯化镁的质量不再增加,故A选项有关量的变化情况描述正确;B、因为氧化镁在镁的外面,盐酸先和氧化镁反应,因此开始时不能产生氢气,故B选项有关量的变化情况描述不正确;C、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加,当氧化镁、镁和盐酸完全反应后,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质量仍然增加,故C选项有关量的变化情况描述不正确;D、盐酸显酸性,pH小于7,当氧化镁、镁

22、恰好和盐酸完全时,溶液显中性,pH等于7,继续加入盐酸时,溶液显酸性,pH小于7,不可能大于7,故D选项有关量的变化情况描述不正确。16D【详解】设铁的质量为x,锌的质量为y。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质量等于原锌混合物的质量,故= ,y:x=65:7;故选:D。17D【详解】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先与硝酸银反应:;锌将硝酸银消耗完后,再与硝酸铜反应:。A 、第一个反应生成的物质必然存在,故固体甲中一定含有银,溶液乙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正确;B、溶液呈现无色,证明溶液中无硝酸铜,也就是第二个反应已经结束,则溶液中仅生成的硝酸锌一种溶质,正确; C、向溶液乙加锌粉,有红色固体析出,证明溶液中有硝酸铜

23、,则硝酸铜可能尚未参与反应,也可能部分参与反应,故固体中可能有铜,而由于固体中一定有银,因此固体有两种组成情况:仅有银、有银和铜,正确;D 、向溶液乙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有硝酸银,则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剩余的硝酸银、没有反应的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共三种溶质,错误。故选D。18C【详解】A、样品中等质量的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铝比镁多,等质量的铁、锌比镁生成的氢气少,故可能是铁与铝或是锌与铝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24gMg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恰好是02g,故可能是纯净物镁,不符合题意;C、样品中等质量的金属,Mg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为02g,Al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大于02g,Zn、Fe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小于02g,根据平均值法,金属粉末中可能含有四种金属,故符合题意;D、当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含02g的氢元素的硫酸的质量为02g=98g,故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0%=98%,但题中未说明稀硫酸是否完全反应,故不符合题意【点睛】该题为平均值题,即求混合固体中可能成分及其组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算混合物中每一种可能固体与酸反应产生一定气体时,固体质量,然后与混合固体质量进行比较,取极大值和极小值,为混合固体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