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71.50KB ,
资源ID:254604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546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无锡四校2023—2024学年春学期高三期初学情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雪****)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无锡四校2023—2024学年春学期高三期初学情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1、江苏省无锡四校20232024学年春高三期初学情调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来自过去的恐惧英约翰斯皮克曼翻译:张丽娜我的一位周姓朋友的妻子周太太特别害怕蜘蛛。每次看见蜘蛛,她都几近歇斯底里的边缘,直到周先生捉到蜘蛛并将它驱逐出公寓。然而细究起来,这种恐惧的产生并没有特别的理由。她自己这样描述道:“我想这种恐惧来自我的DNA,可能我的祖母经历过与蜘蛛有关的恐怖事情,然后她将这个遗传给了我。”这解释很有意思,不过,恐怕绝大多数生物学家会对这个所谓“祖母遗传”的解释不屑一顾,因为这与分子生物学中的中心法则背道而驰。中心法则,是

2、指由DNA编码的遗传信息转录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一信息流是严格的单向传递。DNA的序列可能发生改变(突变),但这是随机的。因此,周太太对蜘蛛的恐惧遗传自害怕蜘蛛的祖母,这一解释是站不住脚的。迄今为止,人们尚未发现任何机制能实现非随机性的DNA编码突变。早在18世纪有人提出一个观点后天获得性状遗传,即人们可能会遗传祖先们在生活过程中受环境影响而后天获得的性状。此观点得到法国著名博物学家让一巴蒂斯特拉马克的推崇,因此也被称为“拉马克主义”。这一观点在19世纪极为流行,甚至达尔文也赞同该观点。然而,随着人们对遗传机制的逐渐认识,发现遗传信息是按照

3、DNARNA蛋白质进行传递的,很显然后天获得的性状是不可能遗传的。也有大量证据表明这类遗传不会发生。比如,如果某个人在车祸中不幸失去一条腿,他之后生的孩子不会生来就少一条腿。后天获得的性状(一条腿缺失)不会反向将信息传递到DNA继而影响该个体的后代。可能有人会反驳,上述获得性状没有得到遗传是因为其不具有选择优势。拉马克主义认为获得性状特指有益的性状。如果一个人在车祸中失去一条腿,他的后代出生时也少一条腿没有任何益处。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们做了许多实验来验证大鼠是不是能获得具有选择优势的性状。其中最著名的一系列实验来自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威廉姆麦克杜格尔。麦克杜格尔训练了一批大鼠,然后让其繁育

4、后代,再训练它们的后代并让其继续繁育,这一过程持续了32代,用了整整15年的时间。他发现,接受训练的大鼠的后代学习相同任务的速度比亲代更快,并且随着代数的增加,学习速度越来越快。而且,令人诧异的是,未接受训练的对照组大鼠的学习能力也逐代增强!因此,拉马克主义和获得性状遗传也不成立,这些结果倒是支持了后来出现的中心法则。基于上述背景,自然神经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报道了一些让人震惊的发现。两位来自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科学家凯丽雷斯勒和布里安迪亚斯研究苯乙酮对小鼠的影响。这种化学物质具有一种特别的气味。他们将雄性小鼠暴露于苯乙酮的气味下,同时对小鼠施以少量但疼痛的电击。小鼠很快就将气味和疼痛联

5、系起来。最后,仅仅是苯乙酮的气味就足以使其战栗。令人吃惊的是,雷斯勒和迪亚斯的实验中受训练小鼠的后代也出现了同样的恐惧特征。当苯乙酮的气味飘到它们的笼子里时,它们居然因恐惧而战栗。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同时也引出大量的问题。特别是这种遗传的机制是什么?怎么可能以如此戏剧性的形式打破中心法则?研究者发现,因训练导致害怕这种气味的小鼠的大脑中发生了一些变化,与气味感知系统有关。让人费解的是,这一性状为什么会遗传给后代?这一信息怎么可能反向传给DNA? 文章作者认为,真正受到影响的可能是DNA上与某个特定基因是否转录有关的“记号”。这些“记号”可能通过DNA甲基化产生,即增加一个甲基到胞嘧啶或腺嘌呤上。

6、一个特定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可能代表了该基因转录的重要性或优先级,胞嘧啶甲基化的增加会降低基因表达。关键在于这一信息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传递到DNA上。雷斯勒和迪亚斯发现,苯乙酮敏感小鼠的精子里,苯乙酮气味受体基因上具有比对照组显著减少的甲基化记号。可能,这些甲基化记号的减少暗示该基因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转录。但是这个解释还有很多问题。或许周太太是对的。可能她的祖母确实经历过与蜘蛛有关的恐怖的事,而这现在被记录在她的DNA里或者更准确地说,大概是甲基化在她的DNA上产生了这个效果。他们的子女也会怀有同样的恐惧吗?这还不知道,但是研究者们正在试图弄清对苯乙酮的恐惧会在小鼠中保持多少代。我们

7、真的可能是来自过去的一团恐惧。(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加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没有特别的理由”这句话耐人寻味,指周太太害怕蜘蛛可能跟遗传因素有关。B.“反向”在文中指后天获得的性状只能保留在本人的基因里,无法传递给下一代。C.“戏剧性”在文中指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很意外,像戏剧情节那样出人意料。D.“试图弄清”在文中指研究者们对于小鼠对苯乙酮的恐惧会持续多少代还没有结论。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周太太看见蜘蛛的反应,使读者产生好奇,引人入胜,进而提出一个科学论题,避免了科普文的枯燥乏味。B.生物后天获得的一些性状,比如爱吃

8、辣椒或失去某个部位,一般不会遗传给下一代,但是这种观点现在受到挑战。C.麦克杜格尔的实验中,接受训练和未接受训练的大鼠的学习能力都逐代增强,这说明人为的训练并没有引起明显差别。D.小鼠闻到苯乙酮的气味就会恐惧,这种恐惧甚至遗传给了后代,是因为这些小鼠的基因里有较少的甲基化记号。3结合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后天获得性状遗传”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研究者在瑞典的一个小村里发现,那些祖父辈经历过饥荒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普遍比那些祖父辈没有经历过饥荒的人低。B.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荷兰出现大面积饥荒,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的母亲生出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肥胖和其他代谢紊乱疾病,这一患病风险延

9、续到了他们的后代。C.现代社会许多人从未见过野生的蛇或毒蜘蛛,但对蛇和蜘蛛恐惧仍是一种普遍现象,一些科学家认为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害怕这些危险动物。D.后天的生活习惯、环境等多方面条件都可以对人类的基因产生迅速而直接的遗传影响,比如,一个家庭都爱吃咸的,那么这个家族患高血压的比例会很高。4文中的“中心法则”和“拉马克主义”得出的遗传结论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文章结尾既说“或许周太太是对的”,又怀疑说“他们的子女也会怀有同样的恐惧吗?”。这样说自相矛盾吗?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旧院付秀莹村子里的人都知

10、道,旧院指的是我姥姥家的大院子。为什么叫旧院呢?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想过。当然,也许某一天,我想了,可是没有想明白。甚至,也可能问了大人,但一定是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我歪着头,发了一会呆,很快就忘记了。是啊,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爬树,掏蚂蚁窝,粘知了,逮喇叭虫。这些,是我童年岁月里的好光阴,明亮而跳跃。我忘不了。旧院是一座方正的院子,在村子的东头。院子里有一棵枣树,很老了,巨大的树冠几乎覆盖了半个房顶。春天,枣花开了,黄绿的一树,很繁华了。到了秋天,累累的果实,在茂密的枝叶间,藏也藏不住。我们这些小孩子,简直馋得很,吮着指头,仰着脸,眼巴巴地看着表哥攀上树枝、摘了枣子往下扔。我们大叫着,追着满

11、院子乱跑的枣子,笑。每年秋天,姥姥总要做醉枣,装在陶罐里,拿黄泥把口封严。过年的时候,这是我们最爱的零嘴了。姥姥是一个很爽利的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大概也是个美人。端庄的五官,神态安详,眼睛深处纯净、清澈,也有饱经世事的沧桑。头发向后面拢去,在脑后梳成光滑的髻。在我的记忆里,似乎,她一直就是这种发式。姥姥一生,共生养了九个女儿,其中有三个夭折了,留下六个女儿。我的母亲,是老二。谁会相信呢,姥姥这样一个人,竟然会嫁给姥爷。并且,一生为他吃苦。说起来,姥爷祖上原是有些根基的,在乡间,也算是大户人家。后来,到了姥爷的父亲这一辈,就败落了。姥爷的母亲,我不大记得了。在姥姥的描述里,她是一个刁钻的婆婆,专

12、门同儿媳妇过不去。姥爷是家里的独子,幼年丧父。寡母把独子视为己命,视为自己一世艰辛的见证。儿子是她的私有物,谁都不允许分享,即便是儿媳妇也不行。坚忍强势的母亲,往往有软弱温绵的儿子。在姥爷身上,有一种典型的纨绔气质。当然,我不是说姥爷是吃喝嫖赌的纨绔子弟以当时的家境,也当不起这个字眼了。我是说,姥爷身上有一种气质,怎么说,闲散,落拓,乐天,也懦弱,却是温良的。在他母亲面前,他永远是诺诺的。对姥姥,他却有一种近乎骄横的依赖。里里外外,全凭了姥姥的独力支撑。姥爷则从旁冷眼看着,袖着手,偶尔从衣兜里摸出一把炒南瓜子,或者花生,嘎巴嘎巴嚼着,悠闲自在。姥姥日夜辛劳,带着六个女儿,不,是五个大女儿,也就

13、是我的大姨,被寄养在姨姥姥家。姨姥姥是姥姥的姐姐,嫁给了一位军人,膝下荒凉,就把我大姨要了过去做女儿。姨姥姥家境殷实,把大姨当作掌上明珠疼爱。虽如此,后来,大姨成人之后,始终对这件事耿耿于怀。甚至,有一回,她来看望姥姥,言语间争执起来,大姨说:“我早就知道你不喜欢我,那么多姊妹,单单把我送了人。”姥姥一时气结,哭了。她从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女儿会这样指责自己。当然,这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那时候,我已经在很远的城里读书了。寒假回来,少不得要到旧院看姥姥。我和几个姨们说话,讲起城里的趣事,都笑了。姥姥很惊讶地抬起头,看着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然而很快就释然了。孩子们在笑,她张开没牙的嘴,也笑了

14、。我心里一酸。我们都以姥姥的名义聚到旧院,可是,我们却把姥姥忽略了。我们明知道姥姥耳背,她听不见,我们却还是照常说笑。下午的阳光照过来,温暖,悠长,让人昏昏欲睡。无数的飞尘在光线里活泼地游动着。姥姥坐在炕上,沉默地看着我们。我们这些儿孙,冷酷,自私,竟舍不得放弃一时口舌之快,走过去,坐在姥姥身旁,摸一摸她老树般的手、她苍老的脸、她的白发,俯在她的耳边,说一句她能够听清的话。我们把年迈的姥姥,排除在外了。多年以后,我从北京回到村子,回到旧院,姥姥是越发苍老了。我舅一家(“我舅”实则是上门女婿五姨夫),早已离开了旧院,他们到新房安居了。旧院,在儿时的记忆里,宽阔,轩敞,青砖瓦房,有一种说不出的气派

15、。可是,如今,在周围楼房的映衬下,它却显得那么矮小、狭仄。这是当年那个旧院吗?在这里,有我迷茫的童年岁月,我的姨们以及盛开的青春。我父亲和母亲,我舅和五姨,这两对年轻人,携着手,在旧院走过了他们的苦乐年华。当然,还有我的姥姥姥爷,他们一生的艰辛、困顿、微茫的喜悦、漫无边际的伤悲,都在这里了。 那棵枣树还在。据说,有好几回,我舅要刨掉它,因为它遮住了半间房子,粮食都不好晒。但都被姥姥劝阻了。枣树更茂盛了,开花的时候,如霞,繁华一片,引得蜜蜂在院子里飞来飞去,一不小心,把我舅的孙子蜇哭了。姥姥茫然地看着他,这是谁家的孩子?秋天,枣子挂了一树,风一吹,熟透的枣子落下来,啪嗒一声闷响,倒把昏睡的老猫吓

16、了一跳。醉枣,姥姥早已不做了。那个坛子,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这么多年,走了这么多的路,我却再没有吃到那么好的醉枣了。香醇,甘甜,那真是旧院的醉枣才有的味道。而今,都远去了,再也寻觅不到了。(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很快就忘记了”与“我忘不了”两者不矛盾,这是不同年龄的“我”对旧院的真切感受。B.因为姥姥与姨姥姥姊妹情深,加之姥爷家庭的败落,姥姥就将大姨寄养在姨姥姥家,这让大姨心怀不满。C.文章中“老树般的手”“苍老的脸”表现了姥姥饱经沧桑的一生,又表达了“我”对她依恋难忘的深情。D.文章不仅写了姥姥,也写了生活在旧院的亲人们的苦乐年华,这丰

17、富了旧院所承载的意义与内涵。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叙述是从“我的回忆”展开的,叙写了“我”关于旧院的记忆,展现了独特、细腻的人生体验。B.文章用较多篇幅写姥爷的家世和性情,衬托出姥姥一生的坚强与能干,饱含着“我”对姥姥的同情和敬佩。C.全文没有用一个完整的故事贯穿始终,而是以散点轻描的方式,写了旧院中人物的遭际及时光的流变。D.文中通过旧院抒发“我”的情感,如今旧院矮小、狭仄,表达了“我”淡淡的哀愁和怀抱新的希望。8本文有两处写到“枣树”及其相关内容,请分析这两处叙写中所包含的丰富意蕴。(4分)9付秀莹在一次采访中谈道:“乡村,是我们的故园,它有

18、着自带的诗性。”本文突出体现了付秀莹作品的“诗性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

19、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公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景帝即位,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节选自通

20、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 【注】秋请:古代诸侯王于秋季朝见天子。践更:受钱代人服役。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10材料二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3分)秦A制之得B亦以C明矣D继汉E而帝者F虽百代G可H知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系治,囚禁审其罪,“系”与成语“系颈牵羊”中的“系”字意思不同。B.

21、几杖,指坐几和手杖,皆为老者所用,故常用作敬老之物,也可以借指老人。C.存问,问候的意思,“存”与短歌行“枉用相存”中的“存”字意思不同。D.陵迟,也作“凌迟”,既是一种残酷刑罚,也指渐趋衰败。文中指后者。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国太子侍奉皇太子饮酒、博戏,博戏时与之发生了争执,态度不恭敬,被皇太子用棋盘砸死了,这成为吴王意图谋反的诱因。B.使者被拘留后,吴王称病不再朝见文帝,此举不合礼节,但文帝听了使者解释后未追究吴王的过错,且特许吴王不用来朝见。C.晁错多次上奏文帝,陈述吴王过失,建议削减他的封地,文帝于心不忍;景帝即位后,晁错仍力主削藩,他认为吴王

22、最终会反叛。D.面对吴国的威胁,削藩已成朝臣共识;柳宗元也认为,西汉时由于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使他们安分自守。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1)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4分)(2)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4分)14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严重,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柳宗元封建论的创作目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陆游听雨发已成丝齿半摇,灯残香烬夜迢迢。天河不洗胸中恨,却赖檐头雨滴消。夜坐听雨范成大四檐密密又疏疏,声到蒲团醉梦苏。恰似秋眠天竺寺,东轩窗外听跳珠。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

23、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诗以诗人当时的人生状态起笔,范诗则直接描写雨落檐头的画面。B.两首诗都巧妙运用叠词,产生了绵密悠长而又含蓄蕴藉的审美意蕴。C.陆诗的语言风格平易浅近,将诗人听雨之时的心绪表现得真切直白。 D.范诗描写在天竺寺酒醒后听到如跳珠般的雨声,以声写形,活泼灵动。16两首诗都写“听雨”,但心境却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急促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2)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否定权贵,又无法

24、改变现实,于是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_,_”。(3)孔子认为,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里仁中与其意思相似的句子是“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新媒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它是旧媒介的兼容与完善,在当前,新媒介主要指围绕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应用。当某一媒介的全部或部分功能被其他媒介兼容时,新旧之别就显现出来。当然,旧媒介_,例如电影和电视至今仍然共存。历史地看,每次新技术推动下的媒介革新,_。当前,新媒介催生出众多新的文艺形式,还以促进艺术与技术深度交融、促

25、进美学与科学相互增益的方式,深刻影响文艺生产理论与实践。新媒介为文艺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工具和手段,为文艺的传播提供了新的作品储存载体与流布渠道。而从受众的角度来说,新媒介_。可以说,新媒介既是文艺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文艺实现社会价值的主要依托。18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历经几百年,秦腔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这使多少人大惑而不得其解。这其实是有解

26、的,其解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如果你是一个南方人,坐车轰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进入西岸,八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抹黄褐的平原(a)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干粗壮如桶(b)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地统一(c)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

27、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挖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d)二愣(e)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地痛苦地妊娠,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20文中括号处的标点符号,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 )abcdeA;,!“”B,。C;、。“”D,、!21文中画框的句子若改成“人们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其表达效果不如原文,为什么?(5分)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如果你问一些青年人:距离你家最近的菜市

28、场在哪里?你父母在工作中有什么烦恼?你身边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未必能说得清。这类现象被称为“附近的消失”。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3分)B解析:“在文中指后天获得的性状只能保留在本人的基因里,无法传递给下一代”错误,“反向”在文章中指遗传信息按蛋白质一RNADNA的顺序进行传递。2(3分)D解析:“是因为这些小鼠的基因里有较少的甲基化记号”错,根据文章可知,这只是猜测。3(3分)C解析:A、B、D三项都能支持后天获得性状遗传;C项,阐述人的恐惧是后天习得

29、的,而非遗传。4(4分)“中心法则”表明遗传这一信息流是严格的单向传递,基因突变是随机的;“拉马克主义”表明人们可能会获得后天得到的性状的遗传。(每点两分)解析:根据文章第段中的“中心法则,是指这一信息流是严格的单向传递但这是随机的”,可得出答案;根据文章第段中的“后天获得性状遗传因此也被称为拉马克主义”,可得出答案。5(6分)(1)不矛盾。(1分)(2)对于“祖母遗传”的科学实验结论不一;对于为什么小鼠对苯乙酮的恐惧会遗传给后代及这种恐惧会保持多少代,科学研究暂无定论;文章用“或许”的模糊语言,以及疑问语气,表明这些内容都是推测。(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解析:文章中,根据“恐怕绝

30、大多数生物学家会对这个所谓祖母遗传的解释不屑一顾因此,周太太对蜘蛛的恐惧遗传自害怕蜘蛛的祖母,这一解释是站不住脚的”“令人吃惊的是,雷斯勒和迪亚斯的实验中受训练小鼠的后代也出现了同样的恐惧特征。当苯乙酮的气味飘到它们的笼子里时,它们居然因恐惧而战栗”可知,对于“祖母遗传”的科学实验结论不一;根据“让人费解的是,这一性状为什么会遗传给后代?这一信息怎么可能反向传给DNA”“文章作者认为可能,这些甲基化记号的减少暗示该基因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转录”“但是这个解释还有很多问题”“这还不知道,但是研究者们正在试图弄清对苯乙酮的恐惧会在小鼠中保持多少代”可知,科学研究暂无定论;“或许周太太是对的”一句中

31、用“或许”的模糊语言,“他们的子女也会怀有同样的恐惧吗?”用疑问语气,表明这些内容都是推测。可见,这样说不矛盾。 6(3分)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相关内容的能力。“因为姥姥与姨姥姥姊妹情深”于文无据。根据文章第四段的内容可知,大姨被寄养的原因是姥爷家庭败落,姨姥姥膝下荒凉。7(3分)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怀抱新的希望”无中生有,根据文章最后两段的内容可知,不管是旧院由“气派”到“矮小、狭仄”的变化,还是姥姥如今的年迈衰老,或是旧院所承载的乡村回忆,“都远去了,再也寻觅不到了”,都难以体现“怀抱新的希望”。文章更多的是表达了“我”淡淡的哀愁。8(4分)第一次叙写中枣树茂

32、密繁华,果实累累,表现了家人当时的天伦之乐,抒发了“我”对童年旧院美好生活的无限回忆。第二次叙写中枣树依然茂盛,开花结果,但家人对枣树的态度已经不同了,生活、人情已发生变化,抒发了“我”对童年远去的哀伤和感慨。(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句段的丰富意蕴的能力。文章分别在第二段和最后一段写到“枣树”及其相关内容:第二段描写了作者童年时期树冠巨大、枝叶茂密、枣花“繁华”、果实“累累”的枣树,叙写了小孩子们摘枣、吃枣以及姥姥做醉枣的情景,表现了当时旧院中的天伦之乐,抒发了“我”对旧院美好生活的无限回忆和眷恋之情;最后一段叙写了多年以后“我舅”想要刨掉枣树等情景,尽管如今枣树更加茂盛,枣花依旧“

33、繁华”,然而家人对枣树的态度已有不同,没有了孩子们当年摘枣、吃枣以及姥姥做醉枣的快乐情景,抒发了“我”对世事变迁、童年远去的哀伤和感慨。9(6分)语言的诗性美。文中的语言清新优美,如对旧院枣树的描写、对姥姥等亲人的情感抒发,文笔细腻,语言优美,是诗化的语言。意境的诗性美。文章写旧院的各种风物,如描写枣树、阳光等环境,叙写琐碎的日常生活,构造出宁静又美好的诗的意境。情感的诗性美。在回忆中有快乐与伤感,有对时光流变与世事沧桑的感叹,表达了丰厚深沉的情感,表现了留恋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愫,极富感染力。题材的诗性美。乡村、故乡都是诗歌的传统取材,本文取材于乡村生活,有着自带的诗性美。(答对一点2分,

34、满三点6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章写作特色的能力。这篇题为“旧院”的小说,采用了散文笔法与抒情式的笔调,体现了“诗性美”。题材上,正如题干中作者所说的“乡村,是我们的故园,它有着自带的诗性”,本文正是取材于作为诗歌传统取材内容的乡村生活,自带“诗性美”;语言和意境上,文章用细腻的文笔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回忆了旧院茂盛的“枣树”、温暖悠长的“阳光”等各种风物,叙写了“姥姥”一家人琐碎的日常生活,构造出宁静又美好的诗的意境;情感上,在对旧院的回忆中有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眷恋,有对时光流逝与世事沧桑的伤感,表现出留恋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愫,这些都表现了“诗性美”。10(3分)BDF(每处1分)解析:“矣”

35、为句末语气词,其后应断开;“者,也”为固定的判断句式,其间应断开;“秦制之得”为主语,其后可断开。11C解析:两句中的“存”都是问候的意思。A项,成语“系颈牵羊”中的“系”指系着。 12(3分)D解析:“削藩已成朝臣共识”错误。据材料一“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可知,削藩一事仍有人反对。13翻译(1)吴王得以被免除他的罪名,他谋反的意图也渐渐消解了。(4分)(得分点:“释”、“谋”、“益”、被动句,各1分)(2)(汉朝)纠正秦朝的偏失,遵循周朝的制度,分割天下来确立、分封宗族子弟和功臣。(4分)(得分点:“矫”、“徇”、“剖”、“宗子”各1分)14(3分)以西汉削藩的史实

36、,论证了郡县制的优越性;讽谏唐王朝要削弱藩镇势力。(一点1分,答满两点3分)解析:材料二中柳宗元说“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虽百代可知也”,说明汉初分封诸侯王的时候,实行郡县制的占一半疆域,那时只有反叛的诸侯国而没有反叛的郡县,秦朝郡县制的正确性已经得到证明。而结合唐王朝因安史之乱及藩镇割据而由盛转衰的史实可知,柳宗元运用西汉削藩的史实,是为了充分论证郡县制的优越性,从而讽谏唐王朝要削弱藩镇势力。参考译文材料一:当初,在孝文帝时,吴国太子入宫朝见皇上,侍候皇太子饮酒、博戏。吴太子博戏时与皇太子发生争执,态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盘砸死了吴太子,让人把他的尸体送回故乡安葬。到了吴

37、国,吴王怨恨地说:“天下都同是一家,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何必要埋葬到这里!”吴王又让人把吴太子的灵柩送回长安安葬。吴王从此渐渐违背藩臣的礼节,声称有病,不再朝见皇上。皇上知道吴王是因为儿子的缘故,便拘留、查问吴国的使者。吴王害怕,开始有了反叛的想法。后来,吴王派人替自己朝见天子,文帝再次问起吴王不来朝见的原因,使者回答说:“吴王其实没病。朝廷拘留了吴国的几批使者,吴王害怕,所以才找借口说生病了。前人说查看深渊中的鱼,是不吉祥的。希望皇上不再追究他以前的过失,让他悔过自新。”于是文帝释放了使者,让他们回国,并特意赏给吴王坐几和手杖,表示照顾他年老,特许不必进京朝见。吴王得以被免除他的罪名,他谋反

38、的意图也渐渐消解了。而吴国内能冶铜、制盐,百姓不缴纳赋税,吴王雇人服役,而且给价公平;每年按时慰问优秀人才,赏赐百姓;其他郡国的官吏来吴国搜捕逃犯,吴王都阻止不允。这样持续了四十多年。晁错多次上奏陈述吴王的过失,认为应削减他的封地。文帝宽厚,不忍心惩罚他,所以吴王越来越骄纵。到景帝即位,晁错对景帝说:“以前高帝刚平定天下,兄弟少,诸子年幼,大封同姓诸侯王,封给齐国七十多个城,楚国四十多个城,吴国五十多个城。这三个非嫡亲诸侯王的封地,占去天下的一半。现在,吴王因先前太子死亡而生出嫌隙,谎称有病不来朝见,依古法应处死。文帝不忍心,赏赐他坐几和手杖。天子对他的恩德深厚,他本该悔过自新才对,却更加骄横

39、放肆,利用矿山采铜铸钱,煮海水制盐,招诱天下逃亡人谋划叛乱。现在削减他的封地,他会反叛;不削减封地,他也会反叛。削减他的封地,反得快,祸害还小;不削减他的封地,反得慢,祸害会更大。”景帝让公卿、列侯、宗室共同讨论这件事,没人敢和晁错争辩,唯独窦婴有争议,从此窦婴与晁错有了嫌隙。材料二:汉朝统一了全国之后,纠正秦朝的偏失,遵循周朝的制度,分割天下来确立、分封宗族子弟和功臣。几年之内,为了平息战乱援救伤员疲于奔命。汉高祖刘邦被围困在平城,被飞箭射伤,汉朝衰败不振的状况达三代之久。后来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使他们安分自守。但是汉初分封诸侯王的时候,实行郡县制的占一半疆域,那时只有反叛的诸

40、侯国而没有反叛的郡县。秦朝郡县制的正确性,也因此得到证明。继汉朝以后称帝的人,即使再过一百代,郡县制比封建制优越,也是可以知道的。 15(3分)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项,“在天竺寺酒醒后听到如跳珠般的雨声”错误。酒醒后听雨是现实的场景,天竺寺听雨是虚写的场景。16(6分)陆诗通过写诗人头白齿摇和难眠长夜中想到了人生遗憾,表现了诗人年迈体衰的孤独伤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慨。范诗写诗人酒醉梦醒后听到雨声,通过对雨声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平和宁静又略带喜悦的心境。(每点3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陆诗前两句中“发已成丝”写头发已花白,“齿半摇”写牙齿松动,

41、体现了诗人已年迈体衰;“夜迢迢”写长夜无眠,难以入睡,体现了诗人心有所思,壮志未酬。联系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借写夜晚听雨表达了年老体衰的孤独、忧伤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范诗前两句“四檐密密又疏疏,声到蒲团醉梦苏”中“声”指雨打屋檐的声音,疏密相间,“醉梦苏”指诗人酒醉梦醒后听到雨声,联系后两句中“恰似秋眠天竺寺”“窗外听跳珠”可知,此时诗人内心平静、闲适、愉悦,所以,诗人借写听雨表现了平和宁静又略带喜悦的心境。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解析:易错字:已、馔、省。18(4分)它

42、是对旧媒介的兼容与完善,在当前,新媒介主要指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应用。(找出成分残缺并改正2分,句式杂糅2分)解析:画框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旧媒介的兼容与完善”前缺少介词,应在“旧媒介”前加“对”;二是“围绕以为依托”句式杂糅,删掉“围绕”。19(6分)不会因此销声匿迹;都有助于文艺的创新发展;是他们接受文艺的重要渠道(每句2分)解析:第空,由后文“电影和电视至今仍然共存”可知,旧媒介没有消失,因此此处可填写“不会因此销声匿迹”之类的内容。第空,由后文“当前,新媒介催生出众多新的文艺形式深刻影响文艺生产理论与实践”可知,新媒介推动了文艺的发展,因此此处可填写“都有助

43、于文艺的创新发展”之类的内容。第空,由“从受众的角度来说”可知,该句说的是新媒介对受众的作用,由“为文艺的传播提供了流布渠道”“新媒介既是文艺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文艺实现社会价值的主要依托”可知,新媒介是受众接受文艺的渠道,因此此处可填写“是他们接受文艺的重要渠道”之类的内容。20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处,“平原”与“土屋”“白杨、苦楝、紫槐”共同构成“八百里秦川大地”的景象,为并列关系,故选用分号。(b)处,如果句子中大并列之间又有了小并列,单句中,大并列之间用逗号,小并列之间用顿号,“白杨、苦楝、紫槐”属于小并列,“枝干粗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属于大并列,故选

44、用逗号。(c)处,前后文“竟”等表示感叹,故选用感叹号。(d)处和(e)处,“二愣”在此有特殊含义,故选用双引号。故选A。21(5分)原文使用反问语气,能够增强语言气势和文章感染力,表明结论确定无疑;原文运用第二人称,既与上文中的“你”相照应,又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答对一点2分,两点5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品味语言可从人称、句式等角度思考。原句使用第二人称,好像作者面对读者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增加了亲切感;改句将“你”改成“人们”,则没有这种效果。原句是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加深读者印象,激

45、发读者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而改句是陈述句,语气不如原句强烈。综上所述,改句表达效果不如原文。 四、作文(60分)(建议切入分42,双评误差在5分内)解析:材料解读材料介绍了“附近的消失”这一社会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材料中所提出的问题和一些青年人的反映来归纳“附近的消失”这一现象的本质。不熟悉距离自己家最近的菜市场,不清楚父母工作中的烦恼,也不清楚身边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些集中反映了一些青年人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的淡漠态度。考生可以据此展开思考:一些青年人对自己附近的人和事漠不关心,那他们关心的是什么呢?或许是比附近更近的自己,或许是比附近更远的世界,比如网络世界。这体现出一些青年人过度

46、关注自我,忽略了人的社会属性,甚至淡漠了亲情、友情,失去了爱人的能力,或者只懂得将视线投向远方,却忽略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考生也可以反思为什么这种现象会出现在青年人身上,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一些青年人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因对科技的依赖或者过度沉溺于网络世界而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总之,在具体写作时,应该围绕青年群体中“附近的消失”这一现象,探寻其本质,分析其原因,阐明其弊端,给出避免这一现象产生的建议,等等。立意指导用心生活,让“附近”重现;跳出小我,拥抱生活;看世界,也要看身边;消失的附近,是我们遗失的美好;融入周围环境,享受身边的美好;寻回消失的“附近”;等等。 参考例文:寻回消失的“附近”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的确,人类有着群居的社会属性,每一个个体都不能离开周围的人而独自生存。且看,我们的身边,有相亲相爱的家人,有隔三岔五小聚的挚友,有和睦相处、礼尚往来的邻居,还有菜市场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烟火气。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等,一些青年人逐渐远离或忽视了身边的人和事,造成了“附近”的消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