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6.03KB ,
资源ID:253504      下载积分:5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535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0《虽有嘉肴》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为本站会员(鹏城****头)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0《虽有嘉肴》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

1、中考语文复习 课内文言文专题虽有嘉肴知识点检测题一、理解背默题1.虽有佳肴中,揭示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的句子:_。2、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 _ _,_ _。3、虽有佳肴中一文中运用类比手法,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 _。4、虽有嘉肴中隐含通过学习或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5、虽有嘉肴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检验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是:_,_,_。6、虽有嘉肴中最能体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句子是:_,_。答案:1、教学相长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2、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5、虽有至道 弗学 不知其善也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二、词语解释题 1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2虽有至道 至:好到极点。3教然后知困 困:困惑。4教学相长也 长:促进。5学学半 前一个“学”同“敩”(xio),教导。6、自强(qing) 强:勉励。7、其此之谓乎。 其:表示推测。三、翻译句子题1.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译: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译: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

3、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4. 教学相长也。译: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5.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四、内容理解题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和学的关系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3、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4、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教学相长”的原因。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知道自己的

4、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5、你从本文得到了怎样的启发?你能将它运用到生活中吗?请简要阐明。通过本文的学习,我知道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在学习中要重视实践,要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另一方面,我也明白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如当我在教别数学题时,当我不能顺利地讲解下来时,我就需要静下心来再反思,这就能促进我数学成绩的提高。 6、这则短文多运用对偶,造成铺排效果,増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中举一例加以分析。“故曰”之前,全都是对偶句。第一组,以“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

5、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第三组,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五、比较阅读题(一)虽有嘉肴与示子帖比较阅读。【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教人读,即是我读。教人做文字,即如自做。教人解书,即是自解。教人熟记,即是自熟自记。教人便是自学,如此力行,不特人有长进,我亦自有长进。教小童,虽不

6、能与尽解,我却不可不自晓得。须每日随人所上之书,逐段自解。不可徒读其句读,不晓其道理。 (选自陈定宇示子帖)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 旨: 。(2)学学半 学: 。(3)教人熟记 熟: 。(4)不可徒读其句读 徒: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教小童,虽不能与尽解,我却不可不自晓得。 。3.【甲】文以“嘉肴”与“至道”进行_,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乙】文用_的修辞手法,阐明了读书时教与学的关系。4.【甲】【乙】两文都阐释了“教学相长”的道理。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参考答案】1.(1)味美(2)同“

7、敩”,教导(3)熟练(4)只,仅仅2.(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2)教育小孩子,虽然不能对(他)全部解释清楚,我自己却不可以不了解。3.类比 排比4.【答案】(4分)示例:“教学相长”对于师生而言,老师不仅是讲授者,在教学中也会受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教学相长”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同学之间可以采用教与学的方式互相学习。(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教别人读书,就(好像)是自己在读书。教别人写文章,就好像是自己在写文章。教别人理解书(中的知识),就是自己(寻求)理解。教别人熟练地记诵,就是自己在熟练记诵。教别人就是自己学习,这样

8、努力去做,不仅别人有长进,我自己也有长进。教育小孩子,虽然不能对(他)全部解释清楚,我自己却不可以不了解。必须每天随着别人拿来的书,(自己)逐段做好解释。不能只读书中的句读,不了解书中的道理。(二)虽有嘉肴与颜氏家训勉学比较阅读。【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

9、身利行,秋实也。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有删改)注 华(hu):同“花”。登:进用,这里指摘取。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虽有至道 至道: 。(2)学学半 学: 。(3)以补不足也 补: 。(4)但能说之也 但: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3.【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4.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参考答案】1.(1)最好的道理(2)同“敩”,教导(3)弥补(4)只2.(1)知道(学识)不足,这之后才能自我反思。(2

10、)学习就像种树一样,春天赏玩它的花朵,秋天收获它的果实。3.重要性 目的(或:作用)4.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行,以利于事。(答出其中两点,意思相近即可)【参考译文】【乙】古时候求学的人都是为了充实自己,来弥补自身不足;现在求学的人都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只能说说罢了。古时候求学的人是为了别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来为社会谋利;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己,涵养德行来求得升官。学习就像种树一样,春天赏玩它的花朵,秋天收获它的果实。讲谈议论文章,(就好像)赏玩春天的花朵;涵养德行以利于事,(就好像)收获秋天的果实。(三)虽有嘉肴与陈定宇示子帖比较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11、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乙】教人读,即是我读。教人做文字,即如自做。教人解书,即是自解。教人熟记,即是自熟自记。教人便是自学,如此力行,不特人有长进,我亦自有长进。教小童,虽不能与尽解,我却不可不自晓得。须每日随人所上之书,逐段自解。不可徒读其句读,不晓其道理。每日早起晏眠,莫妄出,并与人闲说话,惹是非。待学生,必正色端庄。须是勤而有常,谨而不敢轻易。能守得勤谨二字,万万无失言语要简而当从容而分明最不要夸张妄诞。(节选自陈定宇示子帖,有删改)【注释】晏

12、:晚。常:恒心。1.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万万无失言语要简而当从容而分明最不要夸张妄诞万万无失/言语要简而当/从容而分明/最不要夸张妄诞(每断对1处给1分)2.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甲文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以“嘉肴”为喻,指出 “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B. 乙文相较于提出观点,更侧重于提出自己具有独到见解的方法论,以具体的方法指导观点的实践和操作。C. 甲乙两文作者的观点都可以用“教学相长”来形容,即教人与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D. 甲乙两文均采用了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渐次推

13、进,逻辑严密,使两文的说理更具说服力。D【解析】乙文并未采用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故选D项。3.结合文章,分析甲乙两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甲文开篇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得出论点“教学相长”;乙文先用四个排比句,列举四种教人和自学的关系,然后得出“教人便是自学”的观点。(每处要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4、创新设问:小语同学想知道“不可徒读其句读”中“徒”的意思,他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出“徒”的四项释义,他应该选(3分) ()A. 白白地,徒然B. 只,仅仅C. 门徒,弟子D. 通“途”,道路B【解析】“不可徒读其句读”的意思是“不能只读了文辞的休止和停顿

14、”,“徒”的意思是“只,仅仅”。【参考译文】【乙】教别人读书,就是自己在读。教别人写文章,就是自己在写文章。教别人理解书中的知识,就是自己在理解书中的知识。教别人熟识记诵,就是自己在熟识记诵。教别人就是自己在学习,像这样努力行动,不仅别人有长进,我自己也有长进。教育小孩子,虽然不能全部给他解释清楚,我自己却不可以不知道。必须每天随着别人拿来的书籍,自己逐段做好解释。不能只读了文辞的休止和停顿,而不通晓其中的道理。每天早起晚睡,不要随便出去,并和别人说闲话,招惹是非。对待学生,一定要脸色严肃,端正庄重。必须是勤奋又有恒心,谨慎又不敢轻率。能保持“勤谨”两个字,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什么过失。说话要简明

15、又恰当,不慌不忙又清清楚楚,尤其不要言过其实和虚妄不实。(四)虽有嘉肴与论语八佾比较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乙】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选自论语八佾)【注释】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倩:笑得好看。兮:啊。盼:眼睛黑白分明。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后:后起,在仁德之后产生。起

16、:发,启发。诗:指诗经。1、用“/”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2分)(1)然 后 能 自 强 也 (2)起 予 者 商 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1)不知其旨也( )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何谓也( ) (4)子曰:“绘事后素。”( )3、把下边两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4、用文中语句填空。(4分)甲文中的句子“ ”运用生活事例论述了实践的重要性;乙文所述之事印证了甲文中的句子“ ”。5、读过甲乙两文,你在学习方面得到了什么启发?(3分)【参考答案】1.(1)然后/能自强也(2)起予者/商也

17、 2.(1)甘美(2)所以(3)什么(4)先生,即孔子 3.(1)感到理解不了,然后才能反省自己。(或: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2)启发我的人是卜商,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4.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教学相长也(每空2分) 5.提示:围绕“重视实践(或学以致用)”“不懂就问(或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博览群书(或多读书,读好书)”之一来谈即可。【译文】 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评析】 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