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他说:“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
2、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半水,摇槽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
3、观众看。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他们努力设身处地地沉浸到剧中去,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在戏剧的剧场里,观众的神情始终是关注的,观众席上始终是寂静的,大家都在悄悄地“偷看”台上发生的“事件”。观众即使被“事件”触动,也不敢即席发声与伙伴交流,就像在现实中不敢打扰旁人的生活一样。走出剧场,他们感受的焦
4、点在于,评判演员和情节“像”还是“不像”,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如果“知”了就不再进剧场。西方戏剧以及类似样式的艺术,一般很难吸引没有偏爱的回客。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中国戏曲剧场中,名演员的折子戏(剧目中最能表现其演技的片断)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演出更能吸引人。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如青年演员能扮演老年;老年演员能扮演青年;男演员能扮演女人,如京剧的梅兰芳;女演员能扮演男人,如越剧的徐玉兰。这种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是西方戏剧闻所未闻
5、,不敢想象的。(节编自陈伟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材料二: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筌里一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有独创性,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
6、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例如川剧刁窗一场中虚拟的动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时显示了手势的“美”,因“虚”得“实”。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中国的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练而又极典型的姿式,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节编自宗白华
7、美学散步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在理论上是存在差异的,西方戏剧更看重情节,中国戏曲更看重演员的演技和唱腔。B.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变成角色,就是为了舞台逼真,让演员的表演更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C. 中国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所传达,如一支小桨和演员的姿态就能表现出行船。D. 西方观众看戏剧都抱着认知的目的,沉浸于剧中“事件过程”,他们看戏剧常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中国名演员的折子戏专场比整部戏曲表演更受青睐的现象可以看出,中国
8、观众看戏曲的欣赏趣味更看重演员的表演能力。B. 中国的戏曲的“逼真”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与客观现实没有什么关系。C. 画筌里关于画面空间的理论,与中国戏曲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相通,这说明中国戏曲理论受到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启发。D. 中国戏曲常忽视舞台布景,目的是不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让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3. 下列戏曲评价语句,最能支撑中国戏剧表演“虚实相生”观点的一项是( )A. 台前有泪原非我,坐上无声已入神。B. 顷刻间千秋万事,方寸间万里江山。C. 白雪阳春皆妙句,高山流水自知音。D. 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
9、提醒今人。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5. 结合材料内容,请概括分析中国舞台表演方式的“优越性”。(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玛丝洛娃案件审讯后的第二天)等到聂赫留朵夫同陪审员们一块儿走进法庭,昨天的那种程序就开始了,又是大叫一声:“升堂!”那三个衣领绣花的人又登上高台,又是肃静,陪审员们又在高背椅上坐下,又是那几个宪兵,又是那幅画像,又是那个司祭。开庭前的种种准备工作也跟昨天一样(只是陪审员的宣誓和庭长对陪审员的一番交代免掉了)。今天审理的是一个撬镇窃盗案。被告由两个手握拔出鞘的军刀的宪兵押上来,是一个二十岁的孩子,生得瘦伶伶的,两肩很窄,脸色灰白,脱了血色
10、,身上穿着灰色长囚衣。他独自一个人坐在被告席上,皱起眉头瞧着走进法庭的人。这个孩子被控同一个伙伴扭开一个堆房的锁,从那里偷出几条旧的粗地毯,一共价值三卢布六十七戈比。根据起诉书上的说法,这个孩子同肩上扛着粗地毯的伙伴正在走路,却被一个警察拦住。这个孩子和他的同伙就立刻认罪,于是双双关进了监牢。这个孩子的伙伴是钳工,已经在监狱里死掉,现在只剩下孩子一人受审。那几条旧的粗地毯放在物证桌上。这个案子的审讯工作完全像昨天一样,有供词,有罪证,有证人,有证人的宣誓,有审问,有鉴定人,有追根究底的盘问,总之各种花样无不齐备。充当证人的警察每逢庭长、公诉人、辩护人问他话,总是有气无力地回答几个字:“是,老爷
11、,”或者“我不知道,老爷,”然后又是“是,老爷”不过,尽管他表现出士兵的愚鲁和死板,人们还是可以看出他怜惜那个孩子,不乐意讲他逮捕孩子的情形。另一个证人是失主,年老的房产主,那几条粗地毯就是他的。他分明是肝火旺的人,法庭上问他承认不承认那些粗地毯是他的,他很不高兴地承认说是他的。可是等到副检察官开始问他打算拿那些粗地毯做什么用,他是不是很需要那些东西,他就冒火了,回答说:“滚他娘的吧,这些粗地毯。我根本用不着这些东西。要是我早知道它们会惹出这么多的麻烦,那我非但不会找它们,反而情愿倒贴一张红票子,哪怕倒贴两张也成,免得让人家硬拉到这儿来受审。光是坐马车我就差不多花掉五个卢布了。况且我的身体也不
12、好。我有疝气病,还有风湿病。”证人们是这样说的。至于被告本人,对所有的罪行一概招认,像被捉住的小野兽那样茫然失措地四下里张望,用时断时续的声调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讲出来。案子是清楚的,可是副检察官仍旧像昨天那样耸起肩膀,提出一些巧妙的、意在引诱狡猾的犯人上钩的问题。他在发言中证实这个盗窃案发生是在一个住人的地方犯下的,而且是扭开锁进去的,因为这个缘故那个孩子应当受到最重的惩罚。庭长也像昨天那样扮演着公正无私的角色,向陪审员详细解释和开导一些他们本来就知道,而且也不可能不知道的事情。法庭也像昨天那样有好几次宣布审讯暂停,大家就又去抽烟,民事执行吏就又吆喝一声:“升堂!”两个宪兵就又坐在那里,握
13、着拔出来的军刀吓唬犯人,同时竭力不让自己打盹。从这个案子的审讯可以了解到这个孩子原本由他父亲送到一个卷烟厂里去做学徒,在那里过了五年。今年厂主和工人们发生纠纷以后,他被厂主辞退,始终没有找到工作。他在小饭铺里碰见那个跟他一样的钳工,比他失业更早。有一天晚上他们两个人喝醉酒,扭开锁,从那儿随手拿走了一些东西。他们被捕了。他们照实供认了罪行,被关进监狱。钳工在候审期间死掉了。现在这个孩子就作为社会必须与之隔绝的危险人物受到审判。“要说他是个危险的人物,那也跟昨天那个女犯人倒不相上下,”聂赫留朵夫听着法庭上人们所说的话,暗自想道,“他们危险,那么我们就不危险?我自己就是个好色之徒,浪荡的人,骗子,所
14、有我们这班人,凡是知道我的底细的人,不但不藐视我,反而尊敬我。那么我和我们这班人就不危险?”“其实,事情明明白白,这个孩子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坏蛋,而是极其平常的人。这是大家都看得出来的。他所以会成为现在这样的人,也无非是因为他处在会产生这种人的条件之下罢了。因此,看来事情很清楚:为了不要再有这样的孩子,就得努力消除造成这种不幸的人的条件才对。”“可我们是怎么办的呢?我们把他关进监牢里,使他处在十分闲散的条件下,或者要他从事于对健康极其有害而且无意义的劳动,让他交结那些跟他同样软弱而且在生活里迷失方向的人,然后由国库出钱把他同最腐败的人混杂在一起从莫斯科省流放到伊尔库茨克省去。”“我们非但不去做任
15、何事情来消除产生这种人的条件,反而一味鼓励那些制造这种人的机构”“是啊,当初他家里穷得把他从乡村送到城里来。自从他像个小野兽似的在城里住下,过学徒的生活,剃光了头发为以免生虱子,而且给师傅们跑街买东西的时候起,有心怜悯他的人却始终一个也没出现过。刚好相反,自从他在城里住下以后,他从师傅和同事口里听到的,抑无非是谁会骗人,谁会喝酒,谁会骂人,谁会打架,谁会放荡之类的话。”“到后来,对健康有害的工作、酗酒、放荡等,害得他生了病,戕害了他的身心,他就糊里糊涂,昏头昏脑,像在梦中那样,毫无目的地在城里流浪,一时莽撞,钻进人家的一个堆房,从那儿拿走了几条谁也不需要的粗地毯。可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这班衣食饱
16、暖、家财豪富、受过教育的人,非但不去努力消除那些伤害这个孩子落到目前这个地步的原因,却要惩罚这个孩子。”聂赫留朵夫专心思考这些事,已经不再听庭上的审问。在他脑子里展开的这些思想使得他自己也心惊胆战。他暗自惊讶,不明白他以前怎么会没有看清楚这种事,为什么别人也没有看出来。(节选自复活,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出版,有删节)文本二:无论什么样的读者,他们对小说那样的大部头作品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得通过这一途径来实现:识别作品中那些重复出现的现象,并进而理解由这些现象衍生的意义。从细小处着眼,我们可以看到语言成分的重复:词、修辞格、外形或内在情态的描绘;以隐喻的方式出现的隐蔽的重复则显得更为精妙。从大处看,
17、事件或场景在文本中被复制着,由一个情节或人物衍生的主题在同一文本的另一处重复出现。最后,作者在一部小说中可以重复他其它小说中的动机、主题、人物或事件。(节选自小说与重复,有删节,作者:J希利斯米勒)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运用了容貌、服饰、神态等肖像描写和比喻的手法,以形传神,生动地刻画了那个孩子的形象。B. 作者列出粗地毯具体价格,意在说明孩子与伙伴虽然是他们随手拿走的粗地毯,但确实构成了犯罪。但这两人最后却一人死亡、一人面临“最重的惩罚”,则突出了惩罚的不合理。C. 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活动内容,一方面让读者明白孩子之所以“会成为现在这样的
18、人”的原因,也为聂赫留朵夫情感上复活做铺垫,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更广阔的社会背景。D. 小说描述那个孩子是“极其平常的人”,除了说明孩子不是“危险人物”外,还有深层的含意:这个孩子的遭遇在当时的社会,太常见、太普遍了。7. 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复活后文说,一般所谓的刑事犯的遭遇“还能多多少少见到一点依照法律办事的影子”,可见庭长,检察官们审讯这个孩子、玛丝洛娃等的刑事案件是依照法律办案的。B. 托尔斯泰善于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和分析,展现人物心灵变化的过程,评论家称其为“心灵辩证法”,文本一中对孩子和聂赫留朵夫都有这样的心理描写与分析。C. 文本一作者借聂赫留朵夫的思考
19、,探讨“消除产生这种人的条件“的问题,表现了作者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也体现了作者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D. 文本一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述,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大卫科波菲尔也采用了同样的人称和视角。8. 鲜明的对比往往具有讽刺意味,这也是复活突出的艺术特点,请从对比角度赏析文本一的讽刺艺术。9. 文本一中多处出现“重复(或相似)”,请结合文本二,分别从语言、人物、情节等角度分析这些“重复”的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20、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啕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21、,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嘿:同“默”。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22、而捐五百金B.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C.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D.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面”指古代礼仪以面北为尊,如帝王面北,臣下面南。B. “涓人”是指古代宫中担任洒扫清洁人。亦泛指亲近的内侍。C. “三晋”是战国时赵、韩、魏的合称。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卿分晋,故有此称。D. “追北”指追逐
23、打了败仗逃亡的敌兵,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意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齐国趁燕国内乱之际,突袭攻破了燕国。燕昭王在国势衰弱时即位。他知道国力弱小,难以轻易洗雪国耻,因此主动请教郭隗,询问复仇的计策。B. 郭隗告诉燕昭王,开创帝业、成就王业,称霸诸侯、亡失国家的君主,各有不同的用人方式;不同的用人方式会招来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结果。C. 在上将军乐毅的统率下,本来安逸轻敌的燕国士兵变得心情舒畅不怕打仗,他们攻入齐国都城临淄,把财宝尽数取去。最后齐国只剩两座城池未被攻下。D. 古代某国君以重金购求千里马,长久不能如愿。后来他的一位侍从花五百金买回一匹已死千
24、里马的头,结果不满一年,就有三匹千里马送上门来。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14. 孙子兵法曰:“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燕昭王为了复仇,是怎样“谋定而后动”?请根据选文加以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病起书怀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注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诗人在被免去参议官之后,移居成都,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
25、诗。和銮:同“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病骨支离纱帽宽”是诗人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点明诗人现实的遭遇。B. “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表达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C. 颈联中“庙社”和“和銮”皆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庙社”喻国家,“和銮”喻南宋皇帝。D. 全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表现了诗人尽管仕途失意,但是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并未绝望。16. 陆游书愤尾联“出
26、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和本诗尾联均用到了诸葛亮典故,试分析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三)名篇名句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小窗幽记中说:“大豪杰,舍己为人,小丈夫,因人利己。”这个道理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来表达,就是“_,_”。(2)贾谊过秦论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句子是“_,_”。(3)古人咏“月”,往往置之于江海之上,来表达哲理情思,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类似的诗句还有“_,_”。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了一系列劳动人民的正面形象,如佩葛蒂先生。他是一位
27、渔民,收养了两名孤儿;艾米丽和海姆。就在艾米丽和海姆结婚的前夕,纨绔子弟史蒂尔福斯竟诱骗艾米丽与他私奔。佩葛蒂先生在大卫的带领下来到史蒂尔福斯家,问他的母亲,他儿子史蒂尔福斯答应要和艾米丽结婚的话算不算数。那位富家太太对他们 。在她看来,他儿子娶渔家女为妻,不但有辱门楣,而且还会毁掉儿子的前程。她有的是钱,想拿钱了事。佩葛蒂先生愤怒地拒绝并斥责了这个阴险的女人。他担心艾米丽,就立即出发,决心把 的孩子找回来,他的心充满博爱与宽恕。上流社会所谓有教养的富家太太的心自私冷酷,而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的心善良自尊,二者的对照使小说体现出鲜明的民主精神。亚摩斯海滨船难是小说的高潮。一艘从外国归来的船在暴
28、风雨中即将沉没,渔民海姆 地下海救人。当他游近时,认出挣扎求生的人正是在船上的史蒂尔福斯,史蒂尔福斯尽管诱骗了他的未婚妻,但他仍尽力救史蒂尔福斯。正当他即将抓住船桅时,一阵大浪把他俩都淹没了。海姆为人木讷憨厚,没念过书,更谈不上有仪容风度,然而,他的胸怀比海洋更博大。这是狄更斯对劳动人民高尚品质的最高赞美,小说因此具有净化人的灵魂的巨大的道德力量。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几个句子改为一个长单句。要求以“小说”为主语,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9、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红楼梦意蕴极其丰美,叶朗教授认为,红楼梦的意蕴大致可以分析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红搂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第二个层面,是它的悲剧性。红楼梦的悲剧性不简单在 ,也并不只在于四大家族衰亡的悲剧,还在于曹雪芹提出了一种审美理想,而这种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悲剧。曹雪芹的审美理想是从汤显祖那里继承下来的,其核心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追求人性解放。汤显祖讲的“情”一方面和“理”(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相对立,一方面和“法”(封建社会的社会秩序、社会习惯)相对立。他认为“情”是人
30、生而有之的人性,它有自己的存在价值, 。第三个层面, 。这种感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生(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一是对命运的体验和感叹。红楼梦中渗透着对人的有限生命和人的命运的最深沉的伤感,它像一声悠长的叹息,使小说弥漫着浓郁的诗意。21.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1964年的3月,兰考人民的除“三害”斗争达到了高潮,焦裕禄的肝病也到了重要关头。B.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C. 做好疫情的“加试题”,答好发展“必答题”,才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答卷。D. 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
31、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清华大学教授刘瑜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为人父母,与其逼着孩子成为一个痛苦的空心人,不如让孩子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而扎根于大山的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张桂梅校长则说:“我们必须死磕,必须硬扛,必须压抑自我,必须放弃快乐,必须用不留退路的决绝和果断,向着那个叫高考和大学的龙门,用劲儿一跳,奋力一跃。”的确,有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自我价值,要不懈奋斗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也有人认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寻
32、求内心安宁,放下执念方可“一蓑烟雨任平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他说:“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
33、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半水,摇槽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
34、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他们努力设身处地地沉浸到剧中去,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
35、者或目击者。在戏剧的剧场里,观众的神情始终是关注的,观众席上始终是寂静的,大家都在悄悄地“偷看”台上发生的“事件”。观众即使被“事件”触动,也不敢即席发声与伙伴交流,就像在现实中不敢打扰旁人的生活一样。走出剧场,他们感受的焦点在于,评判演员和情节“像”还是“不像”,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如果“知”了就不再进剧场。西方戏剧以及类似样式的艺术,一般很难吸引没有偏爱的回客。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中国戏曲剧场中,名演员的折子戏(剧目中最能表现其演技的片断)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演
36、出更能吸引人。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如青年演员能扮演老年;老年演员能扮演青年;男演员能扮演女人,如京剧的梅兰芳;女演员能扮演男人,如越剧的徐玉兰。这种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是西方戏剧闻所未闻,不敢想象的。(节编自陈伟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材料二: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筌里一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有独创性,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
37、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例如川剧刁窗一场中虚
38、拟的动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时显示了手势的“美”,因“虚”得“实”。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中国的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练而又极典型的姿式,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节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在理论上是存在差异的,西方戏剧更看重情节,中国戏曲更看重演员的演技和唱腔。B.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变成角色,就是为了舞台逼真,让演员的表演更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C. 中国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所传达,如一支小桨和演员的姿态就能表现出行
39、船。D. 西方观众看戏剧都抱着认知的目的,沉浸于剧中“事件过程”,他们看戏剧常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中国名演员的折子戏专场比整部戏曲表演更受青睐的现象可以看出,中国观众看戏曲的欣赏趣味更看重演员的表演能力。B. 中国的戏曲的“逼真”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与客观现实没有什么关系。C. 画筌里关于画面空间的理论,与中国戏曲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相通,这说明中国戏曲理论受到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启发。D. 中国戏曲常忽视舞台布景,目的是不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让剧中人和观众精
40、神交流。3. 下列戏曲评价语句,最能支撑中国戏剧表演“虚实相生”观点的一项是( )A. 台前有泪原非我,坐上无声已入神。B. 顷刻间千秋万事,方寸间万里江山。C. 白雪阳春皆妙句,高山流水自知音。D. 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5. 结合材料内容,请概括分析中国舞台表演方式的“优越性”。【答案】1. D 2. A 3. B 4. 论证结构:围绕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迥然有别的观点,从“理论差异”“表演分疆”“欣赏异趣”三个方面层层递进进行论述。论证方法:采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对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 5. 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
41、的舞台准则,演出方便。 依托演员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达到“真境逼而神境生”。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西方观众看戏剧都抱着认知的目的”错,原文是“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选项“都”以偏概全,扩大了范围。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与客观现实没有什么关系”错,材料一“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
42、苛求”“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强调不是摹仿现实的细节,是以艺术的方式表现现实。C“中国戏曲理论受到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启发”没有依据。原文只是说“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筌里一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句话强调的是中国戏曲理论与绘画理论的相通之处,不能看出“中国戏曲理论受到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启发”。D“中国戏曲常忽视舞台布景”错,根据原文“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有独创性,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可见不是“忽
43、视”,是一种“独创性”的追求。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从观众的角度谈看戏的感受。B说的是戏剧在表演艺术上注重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小小戏台上展现大千世界。描写戏台情况,属于舞台空间。最能支撑中国戏剧表演“虚实相生”观点。C说的是表演的唱腔之美,表现音乐效果,但并非舞台空间“虚实相生”。D用历史来教育现在的人,就是以史为鉴,说的也是表演的认知功能或作用,不属于舞台空间。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论证结构:材料一第1段直接提出观点: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然后由“这种理论
44、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概括出下文从“理论差异”“表演分疆”“欣赏异趣”几个方面层层递进进行论述。第2段论述了中西方“理论差异”,西方强调行动的重要,中国强调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第35段论述了“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第69段论述了“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论证方法:在论证过程中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是对比论证。“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
45、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是引用论证;“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是举例论证。【5题详解】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可见中国舞台表演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演出方便。根据“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
46、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可见中国舞台表演强调依托演员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达到“真境逼而神境生”。根据“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可见中国舞台表演强调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根据“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
47、境。”可见中国舞台表演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根据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中国的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炼而又极典型的姿式,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可见中国舞台表演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玛丝洛娃案件审讯后的第二天)等到聂赫留朵夫同陪审员们一块儿走进法庭,昨天的那种程序就开始了,又是大叫一声:“升堂!”那三个衣领绣花的人又登上高台,又是肃静,陪审员们又在高背椅上坐下,又是那几个宪兵,又是那幅画像,又是那个司祭。开庭前的种种准备工作也跟昨天一样(只是陪审员的宣誓和庭长对陪审员的一番交代免掉了)。今天审理的是一个撬镇窃盗案。被告由两个手握拔出鞘的军刀的宪兵押上来,是一个二十岁的孩子,生得瘦伶伶的,两肩很窄,脸色灰白,脱了血色,身上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