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59.27KB ,
资源ID:253384      下载积分:5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533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雪****)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1、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我们的语文生活中,逻辑是无处不在的:烛之武入情入理的分析挽救了国家,这是外交中的逻辑;林庚细致辨析“木叶”的内涵与使用的场合,这是文艺鉴赏中的逻辑;王安石以雄辩的论说驳斥对变法的非难,这是治国理政中的逻辑;“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热情奔放的诗句中,也同样包含着逻辑学点儿逻辑,可以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增进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逻辑能够让我们化繁为简,去伪存真,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洞察问题的本质。例如,鲁迅拿来主义一文,就包含着这样一个推理:或者闭关,或者送去,或

2、者等别人“送来”,或者自己去拿(当时没有其他选择)不能闭关,不能送去,不能等别人“送来” 只有自己去拿文章先分析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等几种不同的做法,否定这些错误的做法,也就证明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性。这篇文章充分展现了逻辑思维的力量。有些时候,文学作品又会故意在表面上违背逻辑,以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例如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中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表面的自相矛盾中,隐藏着“精神”和“肉体”这两个评判人生的角度,含蓄地表达了对精神不朽、虽死犹生的鲁迅先生的景仰,以及对欺压人民、虽生犹死者的鄙夷。这句诗看似不合逻辑,有悖常识,实则凝练深刻,

3、引人深思。能有如此突出的表达效果,与诗句“违背逻辑”的表达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我们试着运用逻辑来发现谬误、进行推理、展开论证,你会发现:逻辑不神秘,过去你就自觉不自觉地用过它;逻辑很有用,它能让你的思考更加严谨周密,阅读与表达更具洞见,更富理性。材料二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更加方便,但遭遇的谬误也更多。我们必须具备识别谬误的能力,否则就有可能成为谬误的受害者甚至传播者。逻辑,正是甄别信息与辨析谬误的武器。逻辑学所说的谬误特指具有一定迷惑性的逻辑错误,逻辑错误往往违反了思维和表达的一些基本规范。我们平时经常遇到存在逻辑错误的话语,例如:“我爱读外国文学,尤其爱读俄罗斯的、拉美的、古典的

4、”,这是 ;“为演好课本剧我可以赴汤蹈火,要不是雨下得太大我就赶去排练了”,这是 ;“他出生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注定此生不凡”,这是 ;“目前大学生普遍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和较喜欢京剧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14%”,这是 。材料三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不妨称其为“虚拟论敌”。这个“论敌”可能会对我们的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些可能受到的攻击,我们再进一步考虑采取怎样的措施能使自己的论证免于或抵御这些攻击。例如,苏洵六国论开头,就通过“或曰”,引入了虚拟论敌,提出“六国互丧,

5、率赂秦耶”这一质疑,再通过反驳这一质疑,有力地支撑了自己的论证。我们在构思、写作议论性文章时,也可以通过引入虚拟论敌,与自己展开质疑问难,来完善自己的构思,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例如,要求以“兼听则明”为论题写一篇议论文,写作者可能一下子想到齐王和邹忌、李世民和魏征等大量事例,于是有了这样一个提纲:论点:兼听则明正面的例子:“齐王纳谏”等。反面的例子:“晁盖丧命”等。按照这样的提纲写下去,很容易写成“观点加例子”的模式,即使材料再丰富,逻辑上还是不够周密。现在,试引入“虚拟论敌”,想一想:这个“论敌”会从哪些方面攻击现有的论证呢?“兼听”就一定“明”吗?“三人成虎”“父子骑驴”的故事里的主人公恰恰

6、是听得越多越糊涂啊“偏信则暗”能够证明“兼听则明”吗?齐王听了“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声音还不算“兼听”吗?而李世民有时听魏征一个人的就够了。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兼听?为了应对质疑、驳斥攻击、解释反例,写作者就得对“兼听”的内涵作出阐述,对现有的例子进行分析,甚至还要主动对论点的适用范围进行限定。由此,就可以不断改进论证提纲。1.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逻辑在认识世界、学习语文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B. 鲁迅通过否定错误的做法证明“拿来主义”的正确。C. 文学作品故意违背逻辑才能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D.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不自觉地运用逻辑推理论证。2. 下

7、列依次填入材料二横线处的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划分不当 强加因果 自相矛盾 以偏概全B. 划分不当 自相矛盾 强加因果 以偏概全C. 以偏概全 强加因果 自相矛盾 划分不当D. 以偏概全 自相矛盾 强加因果 划分不当3. 材料三中,“虚拟论敌”从三个方面攻击“兼听则明”这个论题的现有论证。请你写一段话,对“虚拟论敌”的第三种攻击加以反驳。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取材于礼记大学)【注】大学提出“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后人称之为“三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后人称之为“八目”。4.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知止而后有定 定:坚定不移B 虑而后能得 得:处事合宜C 欲齐其家者 齐:完备D. 致知在格物 格:推究5.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9、一项是( )A.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十二章)B. 皆以修身为本 仁以为己任(论语十二章)C. 欲治其国者 请问其目(论语十二章)D. 意诚而后心正 人而不仁(论语十二章)6.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提出“大学”的宗旨,并强调它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B. 只有推究事物的原理,才能获得知识,进而使自己意念真诚。C. 做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修身”。D. 只要天子和庶民都以“修身”为本,就一定可以治理好国家。7.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8. 选文中的“

10、三纲”与“八目”之间有怎样的内在关系?请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9.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开篇以比喻手法突出眼前所见黄河之景气势

11、壮阔的特点。B.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了诗人情绪的逆转。C. “陈王昔时宴平乐”诗人借用典故慨叹自己与陈王相似之处。D. 本诗结尾与开篇之“悲”形成照应,“万古愁”的含义更显深沉。10. 诗人常常借“饮酒”来承载自己的情感。下列各句中,与“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所表达的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B.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辞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C.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 三更酒醒残灯在,卧听萧萧雨灯声。(陆游东关)11. 这首诗思想深沉,情感丰富。请结合具体

12、诗句,分析诗人抒发了哪些情感。四、12.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1)慨当以慷,_。(曹操短歌行)(2)久在樊笼里,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3)我欲因之梦吴越,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千呼万唤始出来,_。(白居易琵琶行)(5)想当年,金戈铁马,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各抱地势,_。(杜牧阿房宫赋)五、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4月19日凌晨,在巨大光束投射下,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马特洪峰“披”上了一面五星红旗。夜空沉寂,灯光传递着一个信念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依然在艰难中煎熬。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截至5月9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

13、近390万例,死亡病例近27万例。令人痛心的数字,还在不断攀升。疫情,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分外真切地警示我们:人类是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大疫当前,更显责任担当。中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像钉子一样钉在全球抗疫第一线,牢牢守护14亿人的健康安全。如同当年以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一样,中国以沉痛的代价为全世界抗疫摸索了经验、赢得了时间。俄罗斯医学专家谢苗诺夫动情地说:“中国用自己的英勇行为,为全世界遏制疫情扩散争取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大疫当前,更见患难真情。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100多个国家和数十个国际组织纷纷给予支持和援助。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之时,中国将援

14、助物资发往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互帮互助,“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的携手前行,不断给各国人民带来温暖与力量。面对“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是担当责任、并肩作战,还是一味“甩锅”、撕裂团结?答案关乎各国人民的安危,关乎人类战“疫”的成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中国声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全球抗疫,命运与共,团结合作是最强的“免疫力”。一批批中国专家与东盟、欧洲、非洲同行连线交流,多语种的中国诊疗和防控方案及时分享给世界各国;联合国向最不发达国家

15、开通运送医疗物资的“团结航班”;多国合作开展疫苗研发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我们是团结在一起的全球公民,我们是联合在一起的国家。”团结就是力量,公道自在人心。“拿疫情当政治筹码是玩火”“国家之间应该合作而不是甩锅”“中国行动是对个别国家挑衅行为的响亮回答”尽管将疫情标签化、政治化和污名化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合作抗疫始终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推动团结合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得到各国广泛支持和认同。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将一块折断之后又愈合的股骨称为“人类文明的起点”,因为这意味着人类开始懂得帮助身处困境的同类。疫情终有尽时,挑战层出不穷,“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需要不断作出

16、解答。唯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互助、合作共赢,人类才能跨越重重险阻,共同开创光明的未来。“当、当、当”不久前,关闭了近百日的黄鹤楼重新开门迎客,来自各行各业的战“疫”代表一起敲钟祈福。钟声,传递的是信心,是希望,是一座城市渡尽劫波再出发的精气神。从“九省通衢”武汉看神州大地,马路和街道逐渐变得喧闹,嘈杂市井升腾起熟悉的烟火气,工厂机器再度轰鸣,校园里又响起琅琅的读书声一个有声的中国,一个流动的中国,一个重焕生机的中国,令人感慨,也引发深思180年前的庚子年,西方的坚船利炮击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120年前的庚子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在紫禁城苍凉的地面上。100多年的历史记忆,仿佛一部

17、时间简史,告诉我们和我们的子孙:“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取材于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1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守护了全国人民的健康安全。B. 在抗疫的艰难时刻,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携手前行,互相带来温暖与力量。C. 将疫情标签化、政治化和污名化,导致合作抗疫始终无法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D. 玛格丽特米德认为“人类文明的起点”在于人类开始懂得帮助身处困境的同类。14. 选文描写瑞士马特洪峰“披”上五星红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8、。15. 选文大量引用中外名言、诗句,有何作用?16. 选文划线句中,作者以“有声的中国”为主题,描绘了神州大地“渡尽劫波再出发”的生机。请你发挥想象,以“多彩的中国”为主题,仿照作者的句式,描写你期望看到的抗疫胜利景象。100字左右。六、17. 作文。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有很多话语感人肺腑,引人深思,如“设想不等于现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等。这些话至今仍能带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请从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语言流畅,不少于700字。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

19、题一、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我们的语文生活中,逻辑是无处不在的:烛之武入情入理的分析挽救了国家,这是外交中的逻辑;林庚细致辨析“木叶”的内涵与使用的场合,这是文艺鉴赏中的逻辑;王安石以雄辩的论说驳斥对变法的非难,这是治国理政中的逻辑;“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热情奔放的诗句中,也同样包含着逻辑学点儿逻辑,可以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增进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逻辑能够让我们化繁为简,去伪存真,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洞察问题的本质。例如,鲁迅拿来主义一文,就包含着这样一个推理:或者闭关,或者送去,或者等别人“送来”,或者自己去拿(当时没有其他选择)

20、不能闭关,不能送去,不能等别人“送来” 只有自己去拿文章先分析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等几种不同的做法,否定这些错误的做法,也就证明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性。这篇文章充分展现了逻辑思维的力量。有些时候,文学作品又会故意在表面上违背逻辑,以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例如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中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表面的自相矛盾中,隐藏着“精神”和“肉体”这两个评判人生的角度,含蓄地表达了对精神不朽、虽死犹生的鲁迅先生的景仰,以及对欺压人民、虽生犹死者的鄙夷。这句诗看似不合逻辑,有悖常识,实则凝练深刻,引人深思。能有如此突出的表达效果,与诗句“违背逻辑

21、”的表达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我们试着运用逻辑来发现谬误、进行推理、展开论证,你会发现:逻辑不神秘,过去你就自觉不自觉地用过它;逻辑很有用,它能让你的思考更加严谨周密,阅读与表达更具洞见,更富理性。材料二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更加方便,但遭遇的谬误也更多。我们必须具备识别谬误的能力,否则就有可能成为谬误的受害者甚至传播者。逻辑,正是甄别信息与辨析谬误的武器。逻辑学所说的谬误特指具有一定迷惑性的逻辑错误,逻辑错误往往违反了思维和表达的一些基本规范。我们平时经常遇到存在逻辑错误的话语,例如:“我爱读外国文学,尤其爱读俄罗斯的、拉美的、古典的”,这是 ;“为演好课本剧我可以赴汤蹈火,要不是雨

22、下得太大我就赶去排练了”,这是 ;“他出生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注定此生不凡”,这是 ;“目前大学生普遍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和较喜欢京剧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14%”,这是 。材料三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不妨称其为“虚拟论敌”。这个“论敌”可能会对我们的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些可能受到的攻击,我们再进一步考虑采取怎样的措施能使自己的论证免于或抵御这些攻击。例如,苏洵六国论开头,就通过“或曰”,引入了虚拟论敌,提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这一质疑,再通过反驳这一质疑,有力地支撑

23、了自己的论证。我们在构思、写作议论性文章时,也可以通过引入虚拟论敌,与自己展开质疑问难,来完善自己的构思,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例如,要求以“兼听则明”为论题写一篇议论文,写作者可能一下子想到齐王和邹忌、李世民和魏征等大量事例,于是有了这样一个提纲:论点:兼听则明正面的例子:“齐王纳谏”等。反面的例子:“晁盖丧命”等。按照这样的提纲写下去,很容易写成“观点加例子”的模式,即使材料再丰富,逻辑上还是不够周密。现在,试引入“虚拟论敌”,想一想:这个“论敌”会从哪些方面攻击现有的论证呢?“兼听”就一定“明”吗?“三人成虎”“父子骑驴”的故事里的主人公恰恰是听得越多越糊涂啊“偏信则暗”能够证明“兼听则明”

24、吗?齐王听了“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声音还不算“兼听”吗?而李世民有时听魏征一个人的就够了。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兼听?为了应对质疑、驳斥攻击、解释反例,写作者就得对“兼听”的内涵作出阐述,对现有的例子进行分析,甚至还要主动对论点的适用范围进行限定。由此,就可以不断改进论证提纲。1.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逻辑在认识世界、学习语文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B. 鲁迅通过否定错误的做法证明“拿来主义”的正确。C. 文学作品故意违背逻辑才能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D.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不自觉地运用逻辑推理论证。2. 下列依次填入材料二横线处的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

25、A. 划分不当 强加因果 自相矛盾 以偏概全B. 划分不当 自相矛盾 强加因果 以偏概全C. 以偏概全 强加因果 自相矛盾 划分不当D. 以偏概全 自相矛盾 强加因果 划分不当3. 材料三中,“虚拟论敌”从三个方面攻击“兼听则明”这个论题的现有论证。请你写一段话,对“虚拟论敌”的第三种攻击加以反驳。【答案】1. C 2. B 3. “兼听则明”的关键并不在于“听”的数量,一个正确的意见,哪怕只有一个人提出,就会起到“兼听”的作用。所以关键在于“听者”是否具有谦虚的态度,是否具有自己的判断。【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C.“文学作品故意违背逻辑才能取得更好的表达效

26、果”说法错误,原文为“有些时候,文学作品又会故意在表面上违背逻辑,以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说的是有时候故意在表面上违背逻辑,以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并不是“故意违背逻辑才能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第一空,“我爱读外国文学,尤其爱读俄罗斯的、拉美的、古典的”中概念并列不当,“外国文学”和“古典的”不是从属关系,属于划分不当。第二空,“为演好课本剧我可以赴汤蹈火,要不是雨下得太大我就赶去排练了”不合事理。前句中的“赴汤蹈火”和后句中的“要不是雨下得太大我就赶去排练了”互相矛盾,这是自相矛盾。第三空,“他出生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注定此生不凡”不合事理。前句

27、中他出生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的自然现象和后句中“注定此生不凡”强加在一起,属于强加因果。第四空,“目前大学生普遍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和较喜欢京剧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14%”不合逻辑,概念并列不当。“传统文化”并不等同于“京剧”,属于以偏概全。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原文第三种攻击是:齐王听了“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声音还不算“兼听”吗?而李世民有时听魏征一个人的就够了。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兼听?该攻击共三句话,前两句主要针对“听”的数量,对“兼听”的理解有误,“兼听则明”的关键并不在于“听”的数量,重要的是意见是

28、否正确,一个正确的意见,哪怕只有一个人提出,都会起到“兼听”的作用,而不正确的意见,再多人提出,都不能算“兼听”。第三句话“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兼听”问的是“兼听”的内涵,“兼听则明”,一方面要求“听者”具有谦虚开放的态度,能接受不同的意见,一方面要具有自己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明”。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29、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取材于礼记大学)【注】大学提出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后人称之为“三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后人称之为“八目”。4.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知止而后有定 定:坚定不移B. 虑而后能得 得:处事合宜C. 欲齐其家者 齐:完备D. 致知在格物 格:推究5.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30、名(论语十二章)B. 皆以修身为本 仁以为己任(论语十二章)C. 欲治其国者 请问其目(论语十二章)D. 意诚而后心正 人而不仁(论语十二章)6.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提出“大学”的宗旨,并强调它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B. 只有推究事物的原理,才能获得知识,进而使自己意念真诚。C. 做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修身”。D. 只要天子和庶民都以“修身”为本,就一定可以治理好国家。7.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8. 选文中的“三纲”与“八目”之间有怎样的内在关系?请简要分析。【答案

31、】4. C 5. B 6. D 7.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想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使自己的内心端正。 8. “三纲”和“八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三纲”是“八目”的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是对“三纲”的补充和发挥。【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C.“齐:完备”错误。“齐”,整治,整理;句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于”,介词,在;句意: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第二个“于”,介词,对;句意:还可以知

32、道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B.第一个“以”,介词,把;句意: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第二个“以”,介词,把;句意: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C.第一个“其”,代词,指自己;句意: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第二个“其”,代词,它的;句意:那么请问具体有哪些例子啊?D.第一个“而”,连词,表承接;句意: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第二个“而”,连词,表假设,如果;句意: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只要天子和庶民都以修身为本,就一定可以治理好国家”错误。表意过于绝对,“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强调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应该以修养自身

33、的品德为根本,并非以“修身”为根本,就能治理好国家,条件必要但不充分。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道”,宗旨;前一个“明”,动词,彰明;后一个“明”,形容词,光明正大的;“修”,修养;“正”,使动用法,使端正。【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日图新、去恶从善。这里的“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

34、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三纲领”和“八条目”不可分割,“三纲领”是“八条目”的指导思想,“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

35、具体步骤,二者互为补充,辩证统一。参考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使自己的内心端正。要想使自己的内心端正,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

36、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

37、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9.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开篇以比喻手法突出眼前所见黄河之景气势壮阔的特点。B.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了诗人情绪的逆转。C. “陈王昔时宴平乐”诗人借用典故慨叹自己与陈王的相似之处。D. 本诗结尾与开篇之“悲”形成照应,“万古愁”的含义更显深沉。10. 诗人常常借“饮酒”来承载自己的情感。下列各句中,与“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所表达的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

38、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B.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辞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C.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 三更酒醒残灯在,卧听萧萧雨灯声。(陆游东关)11. 这首诗思想深沉,情感丰富。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抒发了哪些情感。【答案】9. A 10. D 1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表达出诗人“人生易老,功业未成”的感叹;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了作者莫负光阴、及时行乐的心情;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自信; “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写出了

39、诗人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愤恨、无奈的情感; “与尔同销万古愁”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愁情。【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A.“突出眼前所见黄河之景”说法错误,不是实写,是作者以黄河起兴。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原句意思:快叫那侍儿拿去换美酒,我和你们一起消解这万古愁。表达的是万古愁情。A. 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

40、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与例句不同。 B.意思是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斗酒人人必须痛饮醉倒。“须醉倒”,不是借酒浇愁,而是以酒助兴,是豪迈乐观的醉。以酒助兴,兴浓欢悦,笑声爽朗,豪迈乐观。与例句不同。C.意思是:太阳高照、日光耀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此句刻画了诗人欣喜若狂的形象,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与例句不同。D.意思是三更的时候从醉酒中醒来,只见残灯还在,人就躺在那儿静静地聆听船外的夜雨,潇潇地落打在船篷上。表达的是愁情,与例句相同。 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君不见,黄河之水

41、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开篇“以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表达出诗人“人生易老,功业未成”的感叹。“人生得意须尽欢”,意思是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实际上,诗人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表达了作者莫负光阴、及时行乐的心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

42、表达了诗人的乐观自信,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透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态度。“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李白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称自己有管仲之才,诸葛亮之智却没人相信,所以说古人“寂寞”,同时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情愿醉生梦死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写出了诗人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愤恨、无奈的情感。“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愁情。四、12. 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1)慨当以慷,_。(曹操短歌行)(2)久在樊笼

43、里,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3)我欲因之梦吴越,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千呼万唤始出来,_。(白居易琵琶行)(5)想当年,金戈铁马,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各抱地势,_。(杜牧阿房宫赋)【答案】 . 忧思难忘 . 复得返自然 . 一夜飞度镜湖月 . 犹抱琵琶半遮面 . 气吞万里如虎 . 钩心斗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返”“度”“犹”“遮”“钩”。五、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4月19日凌晨,在巨大光束投射下,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马特洪峰“披”上了一面五星红旗。夜空沉寂,灯光传递着一个信念只要心中有光

44、,世界就有希望。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依然在艰难中煎熬。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截至5月9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近390万例,死亡病例近27万例。令人痛心的数字,还在不断攀升。疫情,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分外真切地警示我们:人类是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大疫当前,更显责任担当。中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像钉子一样钉在全球抗疫第一线,牢牢守护14亿人的健康安全。如同当年以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一样,中国以沉痛的代价为全世界抗疫摸索了经验、赢得了时间。俄罗斯医学专家谢苗诺夫动情地说:“中国用自己的英勇行为,为全世界遏制疫情扩散争取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大疫当前,更见

45、患难真情。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100多个国家和数十个国际组织纷纷给予支持和援助。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之时,中国将援助物资发往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互帮互助,“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的携手前行,不断给各国人民带来温暖与力量。面对“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是担当责任、并肩作战,还是一味“甩锅”、撕裂团结?答案关乎各国人民的安危,关乎人类战“疫”的成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中国声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全球抗疫,命运与共,团结合作是最强的“免疫力”。一批批中国专家与东盟、欧洲、非洲同行连线交流,多语种的中国诊疗和防控方案及时分享给世界各国;联合国向最不发达国家开通运送医疗物资的“团结航班”;多国合作开展疫苗研发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我们是团结在一起的全球公民,我们是联合在一起的国家。”团结就是力量,公道自在人心。“拿疫情当政治筹码是玩火”“国家之间应该合作而不是甩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