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85.70KB ,
资源ID:253255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532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雪****)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1、文言文阅读专题广东省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乃作进学解以自谕。执政览之,奇其才,转考功,进中书舍人。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

2、佛骨入禁中。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至为夷法灼体肤,委珍贝,腾沓系路。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狂妄敢尔,固不可赦!”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长庆四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嫂郑丧,为服期以报。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司马迁、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文

3、造端置辞,不袭蹈前人者。至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选自新唐书列传一百一,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B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C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D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孤,文中是指幼年丧父,与“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的“孤”词意相同。B“

4、按其狱”中的“狱”是案件的意思,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中的“狱”词意相同。C文中的“博士”与“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中的“博士”词意相同,与今天的“博士”不同。D“长庆四年”中的“长庆”是用于纪年的帝王年号,“壬戌之秋”中的“壬戌”也是年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任武昌县令时,韩愈采取适宜的政治措施,使县域政治美善。离任后,他的政德被县里的人称颂,官位终于秘书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B韩愈才学出众,却屡遭贬谪,于是创作进学解感叹不遇、抒发愤懑之情。而宰相读进学解,不仅没有批评,反而还给他晋升官职。C韩愈抚恤孤弱,重视教育。对于亡故的没有后代的内外亲友,他

5、就去帮助他们的家人;他指导教授学子学业,这些学子都被称为“韩门弟子”。D韩愈推崇汉代先贤,自成一家。他认为后世再也没有像司马迁他们那样的人;他写文章善于创新,顺其自然,游刃有余,他的学生难以超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4分)(2)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4分)14佛骨被迎接到宫中后,引起了王公士人怎样的反应?韩愈的态度如何,并做了什么事情?请简要概括(照抄原文不得分)。(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愈自知读书”,句意完整,不该断开,排除A、

6、C两项;“日记数千百言”句意完整,不该断开,排除D项。11【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以及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年号”说法错误。“壬戌”在这里是用来纪年的干支。12【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项张冠李戴。“韩愈采取适宜的政治措施”错,文中是说他的父亲韩仲卿。13【参考答案】(1)韩愈经过华阴,认为刺史暗中相互结党偏袒,便上疏要求惩治他们。(“过”“阴”“党”各1分,句意1分。过:路过、经过均给1分;阴:暗中、偷偷地、暗地里均给1分;党:偏袒、勾结、结党均给1分)(2)至于说自东汉信奉佛教以来,天子都寿命短,这种话

7、是多么的违逆荒谬呢?(“奉”“夭促”“乖剌”各1分,句意1分。)14【参考答案】王公士人奔走相告,边膜拜边歌颂佛的功德,(有的人)甚至炙烧身体,施舍珍宝,一路上人流不断。(2分)韩愈厌恶王公士人的这种行为,就上书朝廷(建议废止)。(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是邓州南阳人。他的七世祖叫韩茂,对后魏有功劳,被封为安定王。他的父亲叫韩仲卿,担任武昌令,有很好的政绩,离任之后,县里的百姓刻石碑来歌颂他的功德。(官位)终于秘书郎。韩愈三岁的时候就成了孤儿,他跟随长兄韩会贬官到岭外居住。韩会去世之后,嫂子郑氏抚养他。韩愈自己知道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

8、,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说。华阴令柳涧犯了罪,前任刺史弹劾他,但还没有得到回复,刺史就被罢免了。柳涧暗示百姓拦住(他)索要军队食宿费和劳役的钱。后刺史很厌烦他这样做,审查他的案件,朝廷将柳涧贬为房州司马。韩愈经过华阴,认为刺史暗中相互结党偏袒,便上疏要求惩治他们。不久,御史再一次审察讯问,得到柳涧收受贿赂的证据。韩愈因此(受牵连)重新担任博士。韩愈虽然才华橫溢,却多次被贬,于是就写了进学解来感叹不遇、抒发愤懑之情。掌管国家大权的人(宰相)阅读后,惊异于他的才能,改任考功郎中,升任中书舍人。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请佛骨进入皇宫禁苑。王公士人奔走相告,边膜拜边歌颂佛的功德,(有的人

9、)甚至按照夷人的方法炙烧身体,施舍珍宝,一路上人流不断。韩愈很厌恶这种行为,就上书朝廷(建议废止)。韩愈的奏章送上去,宪宗皇帝看了大怒,拿着奏章给宰相看,要将韩愈处死。裴度、崔群进谏说:“韩愈言语冒犯,惩罚他的确是应该的。然而如果不是怀有一颗至诚的忠心,怎么可能说这样的话?希望皇上稍微宽容他。”皇上说:“韩愈说我侍奉佛教过分了,还可以宽容。至于说自东汉信奉佛教以来,天子都寿命短,这种话是多么的违逆荒谬呢?韩愈,胆敢这样狂妄,坚决不可以赦免!”即使是外戚权贵替韩愈说情,还是被贬为潮州刺史。长庆四年去世,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韩愈本性聪明,不诡诈善变。与人交往,始终没有稍微改变本性。成全后辈,常常

10、帮助后辈成名。凡是受过韩愈指导教授的学子,这些人都被称为“韩门弟子”。凡是亡故的内外亲友,如果没有后人,为他们出嫁遗留下来的孤女并救济他们的家人。嫂子郑氏死后,为她服丧一年作为报答。韩愈常常说文章从汉代司马相如、司马迁、刘向、扬雄以后,后世就没有这样的作者,为此韩愈深入探究本源,卓然树立,自成一家之言。他的文章,发端措辞,不因袭前人。至于他的学生李翱、李汉、皇甫湜虽然学习效仿他,也远远赶不上他。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期末)高一语文试题2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

11、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

12、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同“授”,传授B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不分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学习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模仿,

13、效仿(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师不必贤于弟子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首先阐述了老师的作用,然后论证从师的必要性,最后总结出择师的标准。B本文第二段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讽刺了士大夫之流虚荣自误、迂腐可笑的不良言行。C本文最后一段提到的“古文”是指六朝以来重文轻道的骈体文,“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D本文作者韩愈针砭时弊,有理有据地批判了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

14、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注重朗读积累,培养语感,利用常见的语法知识解答。(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理解文学常识的能力,特别注意文学常识的正确把握。【解答】(1)D.名词的意动用法。师:以为师。句意: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故选:D。(2)例句:介词结构后置,相当于“师不必于弟子贤”,句意: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A.定语后置,相当于“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B.介词结构后置,相当于“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句意:月亮从东山上面升起,在斗牛之

15、间徘徊。C.宾语前置,相当于“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知句子(如何)停顿,不能解答疑惑。D.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故选:B。(3)C.“是指六朝以来重文轻道的骈体文”错,“古文”是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故选:C。 答案:(1)D(2)B(3)C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假如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就始终不能解开。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

16、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为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

17、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不知句子(如何)停顿,不能解答的疑惑,有的向老师请教,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

18、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点评】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倒装句分为: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意事项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跬举孝廉,太尉黄琬辟,

19、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注,一月之间,即平复矣。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

20、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或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

21、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选自三国志华佗传,有删改)注:差,通“瘥”,病愈。(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B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C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D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

22、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一般有意义上的联系。与人交往时,自称字表示谦虚,称对方的字则表示尊敬。B游学,古代学者远游异地、从师求学的一种方式;也可指以所学游说各地,增智广识,交友致学,求取官职等。C孝廉,汉朝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察举科目之一。被举荐孝廉者,应孝顺父母,行为清廉,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D太祖,皇帝的庙号,多用以称开国君主,如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本文的“太祖”是指曹操。(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本是读书人,又通晓养生术,当时的人以为他虽

23、然年近百岁,却有壮年的容颜。B倪寻、李延同时得病,华佗认为他们病因同但病症不同,就分别施治,让他们同时痊愈。C华佗被押送许都下狱问罪,荀或认为华佗的医术精湛,能救人性命,应当宽容饶恕他。D太祖认为华佗本来能够治好他的头风病却故意留着病根不治,想借此抬高自己的地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5)华佗不愿回到太祖身边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

24、加点词语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曹操说:“不用担心,天下会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判决了华佗死罪。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守狱的官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

25、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火来把书烧掉了。“天下”作“当无此鼠辈耶”的主语,应在“天下”前断开,排除AD;“佗”是“亦不强”的主语,“索”的宾语是“火”,“佗亦不强”与“索火烧之”之间断开,排除C。故选:B。(2)A.“与人交往时,自称字表示谦虚”错,应为与人交往时,自称名表示谦虚。故选:A。(3)B.“华佗认为他们病因同但病症不同”错,由“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可知,倪寻、李延两人病症相同,但病因不同。故选:B。(4)“货”,钱财;“无何”,没有多久;“书”,书信。译文:(华佗)于是大量接受他的钱财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丢弃他离开,留下书信辱

26、骂他。“辞”,推脱;“反”,返回;“辞以妻病”,拿妻子有病为借口来推脱。译文:(华佗)到家后,拿妻子有病为借口来推脱,多次请求延长假期不肯返回。(5)由“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可知,华佗本来是一个读书人,却被看作以医术为业,心里常感到懊悔。由“佗久远家思归”可知,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思念家人。由“佗恃能厌食事”可知,华佗自恃有才能,厌恶吃侍奉人的饭。 答案:(1)B(2)A(3)B(4)(华佗)于是大量接受他的钱财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丢弃他离开,留下书信辱骂他。(华佗)到家后,拿妻子有病为借口来推脱,多次请求延长假期不肯返回。(5)华佗本来是一个读书人,却被看作以医术为业,心里常感到

27、懊悔。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思念家人。华佗自恃有才能,厌恶吃侍奉人的饭。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人。曾经在徐州地区漫游求学,通晓几种经书。沛国相陈珪推荐他做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任职,他都不赴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年龄接近一百岁,可是外表看上去还像壮年人一样。他又精通医方药物,治病的时候,配制汤药不过就用几味药,心里掌握药物的分量、比例,不用再称量,将药煮热,就让病人服用,并且告诉服药的禁忌或注意事项,等华佗一离开,病人就好了。假如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除的,就饮用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像醉死一样,一点知觉也没有,于是开刀切除

28、患处,拿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子里,就割除肠子病变的部分,洗净伤口和容易感染部分,然后缝好腹部的刀口,用药膏敷上,四五天以后,病就会好了,一个月内,伤口就愈合复原了。府中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就诊,都是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好相同。华佗却说道:“倪寻应该把病邪泻下来,李延应当发汗驱病。”有人对这两种不同的疗法提出疑问。华佗回答道:“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因此治疗他们也应该用不同的方法。”立刻分别给两人服药,第二天早晨两个人一同病好起床了。又有一名郡守得病,华佗认为这人生气大怒病就会好了,于是大量接受他的钱财而不进行医治,没有多长时间丢弃他离开,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非常生气,让人追杀华佗

29、。郡守的的儿子了解情况,嘱咐使者不要追赶,郡守大怒得更厉害,吐出黑血几升就痊愈了。曹操听说华佗善于治病,就把他召去,命他常守在身边。曹操被脑神经痛所苦,每当发作的时候,就精神烦乱,眼睛昏花。华佗只要针刺膈俞穴,应手而愈。华佗高超的医技,大都像以上所说的那样。但是本来作为读书人,他被看作以医术为业,心里经常感到懊悔。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病情更加严重,就让华佗专门为他个人看病。华佗说道:“这病近乎难以治好,不断地进行治疗,可以延长一些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看看,就对曹操说道:“刚才收到家中来信,正想短时回家一趟呢。”到家以后,以妻子有病为借口来推托,多次请求延长假期不肯返回。曹操几次用

30、书信召他,又派郡县派人遣送华佗返回。华佗自恃有才能,厌恶吃侍候人的饭,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让人前去查看:假如他妻子确实生病,就赐赠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假如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因此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拷问要他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道:“华佗医术的确精巧,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危,应该宽容赦免他。”曹操说道:“不用担心,天下会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最终判决了华佗死罪。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守狱的官吏,说道:“这书能够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要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后,曹操的脑神经痛仍旧没有好。曹操说道:“华佗本来能够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

31、病根,想借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既然如此,假如我不杀掉他,他最终也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直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病危,曹操才感叹地说道:“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广东省湛江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高一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9分

3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材料一: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文然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欢;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易其所守。世言学品兼备,推鼐无异词。尝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为今体诗选,论者以为精当云。自告归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

33、四十余年,以诲迪后进为务。鲁九皋尝从鼐问古文法,又使其甥陈用光及鼐门。嘉庆二十年,卒,年八十有五。(节选自清史稿姚鼐传)材料二: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

34、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B.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C.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D.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我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就

35、要行冠礼,取表字,取字之后,为了表示尊敬,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B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因考试在春天举行,故又称为春试或春闱,应考者为各省通过了乡试的举人。C.嘉庆,清朝的一个年号,与文段三中的“同治”一样,都是帝王年号。古人常用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年号。D戊申晦,戊申指日月底这一天。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古人用干支纪日,干是天干,支是地支,不过有时只记天干不记地支。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姚鼐学品兼备,令世人皆折服。他编选古体诗,时人认为精当,被一致推为桐城派之首;他为人坚守原则,不为不义所屈。B姚鼐四处讲学,

36、重视人才培养。四库全书编撰成功之后,他辞官,以讲学、教徒为业;曾收鲁九皋、陈用光为学生。C. 姚鼐寒冬登泰山,用详细的文辞把气势磅礴的日出奇景描绘得宛然在目,登泰山记这篇文章与姚鼐高雅简练古朴的文风不吻合。D姚鼐在登山泰山观日出之后,还写到了游览山顶建筑,观赏山道中已经模糊或缺失的石刻,表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5分)(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5分)10【参考答案】C。“鼐世父范与大櫆善”意为“姚鼐的伯父姚范与刘大櫆交好”,句义未完,中间不能停顿,故排

37、除A、B;“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意为“姚鼐原本在家庭和师友之间有名气”,“家庭师友间者”中间不能断开,故D错。11. 【参考答案】A。古人称自己一般称名,表示谦逊;称别人往往称字,表示尊敬或亲近。12. 【参考答案】C。登泰山记这篇文章整体叙事简洁明快,只是描绘观日出情景时用比喻等手法,所以整体上还是秉承姚鼐一贯高雅简练的文风。并没有不吻合。13.【参考答案】(1)古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随随便便的,他将会考虑他的志向能否在当时得以实现,他的方法能否对大众有所补益。(采分点:苟焉,1分;度,1分,济,1分,句子大意2分)(2)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都是云雾弥漫。渐渐可见云雾中那数十个白如樗蒱般的

38、站立者,那是山峰。(采分点:漫,1分;定语后置句,1分;判断句,1分;句子大意2分)【参考译文】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姚文然的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考中进士,被授为庶吉士,后来改任礼部主事。曾经担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交往的人大多是知名人士。四库全书馆开设,姚鼐担任纂修官,四库全书完成后,在记名御史的官任上,请求辞职奉养父母。姚鼐说:“古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随随便便的,他将会考虑他的志向能否在当时得以实现,他的方法能否对大众有所补益。”康熙年间,侍郎方苞在当时名声很大,同乡刘大槐承续他。姚鼐的伯父姚范与刘大櫆交情深厚,姚鼐原本在家庭和师友之间有点名气,因此更加得以长进,所写的文

39、章高雅简练深刻古朴。三个人都是桐城籍,世人传颂他们为桐城派。姚鼐清廉节俭,少有私欲,待人十分和蔼,无论身份贵贱都乐于与他们尽情欢乐;然而如果是道义上所不允许做的事,他坚定地不肯改变自己的操守(去迎合)。世人称赞他品学兼备,推崇姚鼐没有异议。姚鼐曾经模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写作今体诗选,评论的人认为十分精确恰当。自从告老回乡以后,姚鼐在江南紫阳、钟山书院担任讲授四十余年,把教诲开导后辈当作要务。鲁九皋曾经跟随姚鼐询问古文法,又让他的外甥陈用光到姚鼐的门下学习。嘉庆二十年,姚鼐去世,时年八十五岁。广东省惠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

40、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同诉谓王曰:“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愿王之有以易之,而以入朝为后。”魏王曰:“子患寡人入而不出邪?许馆为我祝曰:入而不出,请殉寡人以头。”周诉对曰:“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狗者臣必不为也今秦不可知之国也,犹不测之渊也;而许馆之首,犹鼠首也。内王于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且无梁孰与无河内急?”王曰:“梁急。”“无梁孰与无身急?”王曰:“身急。”曰:“以三者,身,上也;河内,其下也。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王尚未听也。支期曰:“王视楚王。楚王入秦,王以三乘先之;楚王不入

41、,楚、魏为一,尚足以捍秦。”王乃止。王谓支期曰:“吾始已诺于应侯矣,今不行者欺之矣。”支期曰:“王勿忧也。臣使长信侯请无内王,王待臣也。”支期说于长信候曰:“王命召相国。”长信俟曰:“王何以臣为?”支期曰:“臣不知也,王急召君。”长信侯曰:“吾内王于秦者,宁以为秦邪?吾以为魏也。”支期曰:“君无为魏计,君其自为计。且安死乎?安生乎?安穷乎?安责乎?君其先自为计,后为魏计。”长信笑曰:“楼公将入矣,臣今从。”支期曰:“王急召君,君不行,血减君襟矣!”长信候行,支期随其后。且见王,支期先入谓王曰:“伪病者乎而见之,臣已恐之矣。”长信侯入见王,王曰:“病甚奈何!吾始已诺于应候矣,意虽道死,行乎?”长

42、信侯曰:(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王毋行矣!臣能得之于应侯,愿王无忧。”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B.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C.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D.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内,我国古代地区名,泛指今山西、河北及河南黄河以北的地区,战

43、国时河内为魏国领地。B.“乘”,震词。一指兵车,一车四马为一乘;一指古代军队组织的单位,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文中的“乘”是指兵车。C.相国,我国古代官职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都设相,为百官之长,也称相邦或丞相。D. “君无为魏计”的“计”指考虑、谋划,与出师表中的“可计日而待也”的“计”字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周听认为秦国是不可测之渊,魏王访秦可能有去无回,并以“鼠首”为喻,指出许绍以人头为担保的做法不可信。B.支期向魏王献计,建议魏王先静观楚王动向,若楚王去秦国,则魏王可抢先楚王一步人秦,如若不然,则可以联楚抗秦。C.在周诉、支期

44、的劝说下,魏王虽然答应不去袭国朝拜,但心中还是有所顾虑,这是因为他己应允应侯,担心失信于人。D.支期与长信侯一起去见魏王,魏王在支期的提议下装病接见长信侯,长信侯见状,主动提出自己代替魏王入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2)王勿忧也。臣使长信侯请无内王,王待臣也。14.支期是如何说服长信候去见魏王的?请简要概括。(3分)10.(3分) C 【分析】分析四个选项可知,有两处断句不同,即“今人有谓臣曰”和“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第一处,“今人有谓臣曰”的意思是“现在有人对我说”,因此“曰”前不能断开,排除 A、 D两项;第二处,

45、“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中,“臣必不为也”句子结构完整,其前应断开,排除B项。11.(3分)D 【分析】“君无为魏计”的“计”是动词,意思是考虑、谋划,但“可计日而待也”的“计”的意思是计算,两者含义不同。12.(3分)D 【分析】“主动提出自己代替魏王入秦”错,根据最后一段中的“王毋行矣!臣能得之于应侯,愿王无忧”可知,长信侯并没有提出自己代替秦王入秦,只是说自己有办法让应侯得知魏王病重的消息,从而让魏王免去入秦。13.(4分)(1)秦国没有索取最次要的,但大王献上最重要的,可行吗?(“索”“效”各1分,句子大意2分)(4分)(2)大王不用担心。我让长信侯请求不让大王进入秦国,(请)

46、大王等待我的消息。(“忧”“内”各1分,句子大意2分)14.假托魏王的命令,紧急召见长信侯。严词威胁,要长信侯考虑后果。以性命恐吓,逼其前行。(每点1分)【参考译文】秦军在华阳打败魏军,魏王将要到秦国朝拜秦王。(魏国大臣)周对魏王说:“现在大王侍奉秦王,还有可以代替朝拜秦王的办法吗?希望大王能够换一种办法,把朝拜秦王放在最后考虑。”魏王说:“你是担心我进入秦国后不能出来吗?许绾对我发誓说:“(如果)进入秦国后不能出来,请用我的头为您殉葬。”周回答说:“像我这样地位低下的人,现在有人对我说,(你)跳入不可测量的深渊一定能出来,(如果)出不来,我就用一只老鼠的脑袋替你殉葬,我一定不跳。现在秦国是不

47、能预料的国家,如同不可测量的深渊;而许绾的脑袋,如同老鼠的脑袋。让大王进入不能预料的秦国,却用老鼠的脑袋为您殉葬,我私下认为大王不能采取(这种做法)。况且失掉大梁和失掉河内地区相比哪个更紧急?”魏王说:“失掉大梁更紧急。”“失掉大梁和失掉自身性命哪个更紧急?”魏王说:“失掉自身性命更紧急。”周诉说:“这三者,性命,是最重要的;河内,是最次要的。秦国没有索取最次要的,但大王献上最重要的,可行吗?”魏王还没有听从(周的意见)。支期说:“大王可以观察楚王。(如果)楚王进入秦国,大王就率三辆战车走在楚王前面;(如果)楚王不进入楚国,楚、魏联合,还能够抵御秦国。”魏王才打消去秦国的想法。魏王对支期说:“我当初已经对(秦国)应侯许诺了,现在不去就是欺骗他了。”支期说:“大王不用担心。我让长信侯请求不让大王进入秦国,(请)大王等待我的消息。”支期对长信侯说:“大王下令召见相国。”长信侯说:“大王为什么召见我?”支期说:“我不知道,大王着急召见您。”长信侯说:“我让大王进入秦国,难道是为了秦国吗?我是为了魏国啊。”支期说:“您不要替魏国考虑了,您还是替自己考虑吧。您是打算死呢,还是打算活呢?打算穷困呢,还是打算富贵呢?您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