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鄂东南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一)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第三单元短歌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诗歌传情达意有两大基本手段,即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感受和内在的节奏感受,而意象、形象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要完美地鉴赏、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任何一类感觉能力的缺乏,都会导致对诗歌理解的障碍。当我们仅专注于意象的显现和内涵时,往往就会对音韵节奏的表现作用“听而不闻”,甚至把它当作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尤其面对那些没
2、有什么意象,而主要诉诸音韵节奏的诗时,我们就会显得木然无知,处于一种所谓的“失语”状态。这种能力的缺乏还容易导致出现另一个毛病。由于对音韵节奏的感悟本是一种关系性的、整体性的感悟,这种能力的缺乏就会带来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把握能力的缺失。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诗歌解读现象,往往在一些局部(通常都是意象或所谓象征)大加穿凿,大加发挥。在诗歌的理解中经常出现的那种“阐释过度”的毛病,就常常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与音韵节奏感悟能力缺乏的毛病相对,在诗歌理解中出现的另一个毛病就是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一旦诗有一些稍深厚复杂的意象或象征,就感到不知所措。尤其是当一些诗主要并不依赖于音韵节奏而主要借助意象的新颖
3、深厚以及意境来表现时,他们就基本失去了领悟诗歌的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这样一种对待诗歌的态度对于理解诗歌,尤其是理解新诗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障碍。这样对待诗,对待那些缺乏音韵节奏的诗,实则也是偏颇的。因为诗,本来就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当一首诗主要诉诸意象等因素时,我们就应当主要从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赏它,而不要再计较于它的音韵节奏是否优美。当然,我们也希望,诗能够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但我们也要知道,诗作为一门混合型的艺术,它有时候的确能够做到如此,但有时候的确会有所偏重。那么,我们欣赏诗
4、,就应当具有两副眼光,而且有时候要更多地用这一副眼光,有时候要更多地用另一副眼光。(摘编自谭德晶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材料二: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远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
5、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
6、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
7、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摘编自杨景龙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内在的节奏感受,诗的意象、形象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二者都有助于理解诗歌。B.只关注意象的显现和内涵会让
8、我们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出现对诗歌过度解读的毛病,同时失去了领悟诗歌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C.中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不是墨守成规式仿效,古今诗歌在作品之间、诗歌体裁之间以及诗人之间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D.胡适的尝试集发轫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在诗歌风格、遣词造句、诗歌主题、诗歌体式等方面,都体现出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当一首诗中的意象较多时,说明其缺乏音乐节奏之美,在鉴赏时对音韵节奏无需关注。B.作为一门混合型艺术的诗,其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我们欣赏诗,就应当具有两副眼光。C.只
9、要实现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中国新诗就能继承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实现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D.我们研究古今诗歌的传承,对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首诗优美的语言节奏如舒缓的音乐旋律,踏歌而来,虽只有“云彩”这一个意象,但读之如饮佳酿。B.李商隐的诗爱用偏僻意象与典故,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或过度解读,如海上谣中“刘郎旧香炷”的“香柱”,隐射汉武帝晚年求仙问道之事,富有象征暗示色彩。C.郑愁予错误中的“东风不来,
10、三月的柳絮不飞”一句,用“东风”“柳絮”营造氛围,“不来”“不飞”读起来如低吟浅唱,达到了音韵节奏与意象的和谐统一。D.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发出“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的呼号,表达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感情,“土地”在诗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4.材料一与材料二在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说明。5.请结合材料,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提升对现代诗歌的鉴赏力?(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日焰火邢庆杰一大早,梅正山就开始收拾这座木楼,楼上楼下,桌椅橱柜,门窗屏风,都擦得干干净净,连楼梯都拖得一尘不染。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中共临
11、城区委每月一次的例会要在这里召开。几天前,区委书记老魏来通知梅正山时,顺便告诉他,他加入组织的事,要在这次会议上研究表决。梅正山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得一夜没睡。为了这次会议不受干扰,他昨天就让妻子带着孩子回了娘家。梅正山曾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5月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西方列强对中国人民的欺凌,激起了梅正山的义愤,也激活了他对国家民族的担当意识。正当他重新定义人生意义的时候,父亲病危。作为梅家唯一的男丁,梅正山不得不回到这个千年古镇,从父亲手里接过镇上最大的粮行,还有祖宅上这座已有百年历史的木楼。父亲去世后,梅正山过了近十年悠闲的日子,粮行有掌柜和伙计,根本不用他操太多的心,他每
12、天就待在家里这座木楼上,喝茶,读进步书籍,累了,也喝几杯当地产的烈酒。但他心中的热血,一直在默默地沸腾着。他终于等到了那一天,他在北京读书时的一个同学找上门来,为他的人生打开了另一扇窗子。 这个人,就是中共地下交通员老魏,现在的临城区委书记一切收拾利索后,梅正山又到地窖里搬上来一坛酒。这是当地产的“小米香”,65度,一坛足有20斤,他想开完会后,留同志们好好吃顿饭,痛痛快快地喝几杯。楼梯上忽然传来“咚咚”的脚步声,老魏飞步跨了上来,脸色有些阴沉。老魏从内线得到消息,昨天,区委交通员小于被捕了,敌人以他妻子和孩子的生命相威胁小于已经交代出今天区委会议的时间地点,形势已十分危急。今天来开会的除了老
13、魏,还有九位同志,老魏只和其中的四位同志有联系,他启用紧急联系方式连夜通知了他们。其余五位,都是梅正山联系的人。梅正山看了看怀表,已经快八点了,会议的集合时间是上午十点,逐一通知他们肯定是来不及了,他急得围着屋子直转圈。老魏说,目前办法只有一个,去镇外面的桥头上拦截,那是出入镇子的唯一通道。梅正山带上驳壳枪,和老魏下了楼就往外走。刚出大门,两人同时退了回来。大门两边的胡同里,各站着四五个黑衣人,腰里都别着家伙。两人心知不妙,互相对望了一眼,又来到后门,发现后门的小巷子,也被黑衣人封锁了。老魏重重地跺了一下脚,说,坏了,敌人早就盯上这里了,他们故意把我放进来的,现在出都出不去了!梅正山压低声音,
14、说,无妨,我们先不动,等到九点半时,我们就不断开枪,向同志们报警。老魏点了点头,说,目前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两人上了二楼,沏上茶,刚喝了一杯;前院就传来了杂乱的脚步声。梅正山探头往楼下一看,七八个特务已经冲进了院子。老魏跑到后窗往外瞄了一眼,从后腰里拔出手枪,说,事情不妙,敌人从两面夹击,他们是想在集合时间之前解决我们。梅正山问,那怎么办?老魏说,打!要节约子弹,尽量拖延时间。就听前院一个细嗓门喊,楼上的共党听着,你们被包围了,只要交出武器投降,保你们性命无忧,负隅反抗,只有死路一条!梅正山隔窗打出一枪,喊话的特务应声栽倒!刹那间,前院和后院枪声大作,子弹把墙板都击穿了,墙壁上呈现也一个个明亮
15、的弹孔。老魏和梅正山各自躲在子弹打不到的死角,耐心地等待着。过了一会儿,枪声渐渐停了,楼梯处传来轻轻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老魏冲梅正山使了个眼色,两人同时冲向楼梯口,两把短枪同时打响,特务们惨叫着滚下了楼梯。过了一杯茶的工夫,敌人找来了梯子,从前窗、后窗和楼梯三个方向同时进攻,两人只得不断开枪阻击他们阻击了一个多小时,子弹全打光了。梅正山看了看怀表,才九点,离集合时间还有一个小时。梅正山把那坛烈酒打开,倾洒在桌椅上,屏风上,茶几上,墙壁上,窗棂和地板上敌人知道他们没有子弹了,大叫着“抓活的”,从楼梯上慢慢逼上来。梅正山将坛子朝楼梯口砸了过去!在敌人的惊叫声中,他从容地取出火柴,划着一根,扔在地上
16、。一股蓝色的火焰腾起,随即四处蔓延,一股火苗顺着地板上的酒迹,飞快地飘向楼梯,敌人惨叫着连滚带爬地逃了出去。不一会儿,大火冲天而起!这场大火越烧越旺,干透的木楼在大火中噼啪作响,烟火直冲云霄,在镇子外都看得清清楚楚。直到傍晚,大火才渐渐熄灭。(选自安徽文学2021年第8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梅正山一大早就把木楼收拾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一方面写出了其内心的兴奋不已,另一方面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B.小说第二段说“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是因为“今天”木楼召开的例会上,将要研究表决梅正山加入组织的事,体现梅正山此时内心的激动、期待。C.小说中的
17、老魏是一个对敌斗争经验丰富、敢于牺牲自己的老革命者的形象;梅正山是一个虽没正式入党但一心向党、饱受磨难的新人形象。D.小说行文张弛有度,情节引人入胜,运用回忆穿插等手法,通过“准备会”“老魏来访”“开枪报警”和“点燃烈酒”等情节完成故事叙述。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前后照应;梅正山爱喝几杯当地产的烈酒,为了会后留同志们痛快地喝几杯,准备了足足20斤的情节,为下文泼酒燃烧木楼埋下了伏笔。B.小说运用插叙,在叙述主体事件“白日焰火”中插叙了梅正山十年前的经历和小于被捕叛变之事,使得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人物形象亦真实可感。C.小说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梅正山在家等候开
18、会,发现敌人,开枪示警,焚烧木楼;暗线是老魏发现小于叛变,通知同志,来到木楼,在战火中牺牲。D.“梅正山把那坛烈酒打开”“取出火柴”等描写,语言干净利落;小说叙事善于把控叙事节奏和情绪,极具现场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8.小说以“白日焰火”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小说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塑造梅正山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章惇专权擅命,监察御史常安民力折其奸。惇遣所亲语之曰君本以文学闻于时奈何以言语自任与人为怨少安静当以左右相处安民正色斥之曰:“尔乃为时相游说邪!”林希权礼部尚书,安民言:
19、“希为惇谋客,惇肆横强很,皆希教之。”又论:“蔡京奸足以惑众,辨足以饰非,巧足以移动人主之视听,力足以傎倒天下之是非,内结宦寺,外连台谏,合党缔交,以图柄任。陛下不早逐之,它日悔将安及!”是时京之恶尚隐,人多未测,独安民首发之。章疏前后至数十百上,度终不能回,遂乞外,帝开慰而已。安民语直忤旨,章惇从而谮之。曾布在枢府,与惇不协,见安民数论惇,意谓附己,于上前屡称安民。及安民论布与惇互用亲故,于是二人者合力排之。布乘间袖安民旧与吕公著书以进,谓安民乞公著消减先朝奸党,援引其类,百世承续。一日,帝谓安民曰:“卿尝上吕公著书,以东汉不道之君比朕,可乎?”安民曰:“臣与公著书,劝其博求贤才,尝引陈蕃、
20、窦武、李膺事,不谓恶臣者指摘臣言,推其世以文致臣,虽辨之何益!”先是安民与国子司业安惇、监察御史董敦逸同在国子监考试所拆号,安民对敦逸称“二苏负天下重望,公不当弹击”。至是敦逸奏讦安民前语,谓安民乃苏辙之党,平日议论,多主元祐,安民由是得罪。壬戌,谪安民监滁州盐酒务。帝初命与安民知军,惇乃进拟送吏部,降监当。 明年,敦逸论瑶华事,帝怒,欲贬之,谓执政曰:“依常安民例与知军。”乃知帝初不知安民降监当也。(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十四,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惇遣所亲语之曰/君本以文学闻于时/奈何以言语自任/与人为怨少/安静当以左右/相处/B.惇遣所亲语之曰
21、/君本以文学闻/于时奈何以言语自任/与人为怨少/安静当以左右相处/C.惇遣所亲语之曰/君本以文学闻/于时奈何以言语自任/与人怨/少安静/当以左右/相处/D.惇遣所亲语之曰/君本以文学闻于时/奈何以言语自任/与人为怨/少安静/当以左右相处/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台谏,台官与谏官之合称。唐宋时虽各有所司,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台谏”泛称之。B.朕,代词,“我”。秦始皇时定为帝王自称之词,沿用。皇太后听政或下诏时亦自称“朕”。C.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隋炀帝时将晋武帝所设国子学改为国子监。D.壬戌,为干支之一,用来纪年、月、日,如苏轼赤壁
22、赋中“壬戌之秋”的“壬戌”是用以纪月。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安民面对章惇派来游说的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他是来给权相说话的,并认为章惇不仅放肆专横,还教唆林希与之同流合污。B.对于蔡京的行为品格,常安民看得非常透彻,认为蔡京既狡诈又有口才,既机敏又有能力,内外结交,将会是朝廷的心腹大患。C.常安民多次批评章惇,章惇趁常安民忤逆了皇帝而诬陷他;曾布与章惇不合,在皇帝面前称赞常安民,但后来又联合章惇排挤他。D.常安民写给吕公著的信被曾布偷献给皇帝,引起皇帝询问;常安民认为董敦逸不应该弹劾苏轼、苏辙,后来他被告发是苏辙的同党并获罪。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23、是时京之恶尚隐,人多未测,独安民首发之。(2)谓安民乞公著消减先朝奸党,援引其类,百世承续。14.常安民被降为监当,是皇帝的旨意吗?为什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何九于客舍集王昌龄客有住桂阳,亦如巢林鸟。罍觞且终宴,功业会未了。山月空霁时,江明高楼晓。门前泊舟楫,行次入松筱。此意投赠君,沧波风袅袅【注】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王昌龄被贬岭南,途经郴州,好友何九在客舍举行宴会为之接风送行,临别时诗人作此诗相赠。客:诗人自称。桂阳:唐之郴州,隋为桂阳郡,在今湖南郴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展现出友人的热情接待,
24、使得诗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之感。B.三、四句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暗含着盛宴将尽,忧从中来的意味。C.五到八句写宴后倚楼而望的月下美景,以及宴后乘舟夜游看到的景色。D.这首诗写景真切如画,抒情真挚如酒,传意真实如在眼前,令人动容。16.“亦如巢林鸟”一句中,“巢”与“鸟”意蕴丰富,请简要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的短歌行中“_,_”化用了诗经中的诗句,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2)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_,_”。(3)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诗中能够表现他因忧愁而日
25、益衰老的句子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方言既是来自故乡的慰藉,也是地域文化的底色。于个体而言,让人们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并代表着一种轻松惬意、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氛围,寄托着当代挺进城市阔别故土的年轻人共同的乡愁的方言是镌刻在我们身上独有的印记。除了“为家乡上分”短视频,近年来,方言说唱、方言短剧、方言电视刷、方言电影等艺术形式也,受到人们的欢迎。比如,时下正在热映的电影人生大事,男主角说着一口武汉方言,加上寸头、花衬衫、夹脚拖鞋的装扮,生动诠释出小人物的市井感,也为影片注入了浓浓的烟火气,让这部冷门题材
26、影片成为热门作品。每种方言都有自己的特点,每种方言的背后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千人一面的内容是缺乏传播力的,而千姿百态、的内容往往更受青睐。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为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新的契机。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_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为了不让劳动教育停留在课本上,广西各校积极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
27、力,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南宁市桂雅路小学带领孩子走出校园,从秧苗的播种到稻谷的脱粒,每一个主要劳动护理阶段学生都参与其中;百色田东县中学全校22个班级1100名学生下田插秧,完成水稻插秧32亩。广西要求各地各校见缝插针、就地取材。农村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城区学校也想出各种妙招,充分利用学校楼顶、楼道、杂物间为劳动教育腾出宝贵的场地空间。,怎么办?广西一些学校采取“走出去”策略,通过借场地、租场地、共建场地,积极发展自己的劳动教育“根据地”。为解决,广西各地学校除了设立劳动课专任教师,聘请能工巧匠、劳动能手、家长志愿者担任兼职教师外,还通过场馆改造引进一批手艺
28、人、传承人、老匠人,把设计室、创作室、工作室建在学校、设在教室。21.下列选项中引号用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引号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海伦凯勒学会了用手指“说话”。B.我记住了“知之知之,不知为不知”。C.美丽富饶的四川有“天府之国”的美誉。D.你这个把白说成黑人可真“了不起”!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37年,毛泽东同志为陕北公学成立题词时说:“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
29、前的。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时值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党和人民同样需要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当下社会殷切希望共青团能够培养出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复兴中学将举办“庆祝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活动,请你作为共青团员代表,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上台发言。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B“同时失去了领悟诗歌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错误。2. D A.“说明其缺乏音乐节奏之美”错误。B.“其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错误,曲解文意。C.“只要就”错误,表述过于绝对。3.
30、B .材料一的标题是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李商隐的诗歌不属于现代诗歌。4.从论证方法来看,材料一主要运用道理论证,表达作者对鉴赏诗歌的感悟与思考;材料二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在分析古今诗歌的传承时常举现实事例来论证观点。从论证的语言来看,材料一用“往往”有时“应当”等限定词,使文章表达更严谨、周密;材料二常引用诗歌的句子,运用排比、整句等,使文章语言更具有文学性。5.充分了解诗是音乐元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提升自我的音乐节奏感受能力和对意象的领悟能力。用两副眼光去欣赏诗,对待诉诸意象的诗,就更多地用意象、形象的角度;对待音韵节奏较强的诗,就更多地用音韵节奏角度。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对古今诗歌
31、的传承也要有所了解、研究。6. C“饱受磨难的新人形象”理解有误,从梅正山过去的经历来看,“饱受磨难”体现并不明显。7. C“小说采用双线结构”理解有误,从老魏角度看,他所做的事情并未贯穿全文,不能算作线索;其次,通知同志来到木楼也是文章明确写出来的,不能说是暗线。8.以此为题,可以激发读者的好奋心和阅读兴趣。“焰火”一般是在晚上燃放,而本文却在白天燃放,这样就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与阅读兴趣。照应了文末梅正山用烈酒燃烧木楼、给其他人报警的情节。暗示了小说的主旨,歌颂了梅正山和老魏舍己救人、不畏牺牲的“焰火”般的高贵品质。9.社会环境描写:将人物置于特殊的历中背景之下、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故事发生
32、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正是国共两党斗争激烈之时,小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故事。通过正面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其形象。小说以全知视角通过回忆的方式,介绍了梅正山的过去,又通过人物的具体行动、语言刻画了梅正山一心向党、舍己为人、为革命事业不畏牺牲的高贵品质。10. D11. D“如苏轼赤壁赋中壬戌之秋的壬戌是用以纪月”错误,赤壁赋中的“壬戌”是纪年,这句话是“壬戌这年的秋天”之意。12. A“还教唆林希与之同流合污”错误,根据原文“希为惇谋客,惇肆横强很,皆希教之”可见,他认为是林希教唆章惇,而非章惇教唆林希。13.(1)这时蔡京的恶劣还不明显,大多数人都没有预料到,只有常安民首先
33、揭发。(2)说常安民请求吕公著清除先朝奸党,援引提拔自己人,百代相传。14.不是。皇帝下令给常安民知军职位,第二年要贬斥董敦逸时还说要按常安民的例子给他知军。降为监当是章惇进拟文书送到吏部的。参考译文:章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监察御史常安民竭力上书揭发他的奸恶。章惇派遣他所亲近的人对常安民说:“你本来凭借文学在当世闻名,为什么要用言语来让自己承受(恶果)呢?和他人结怨,难以清静,我们之间应该以近臣的身份相处。”常安民正色呵斥他说:“你这是在为现在的宰相游说吗?”林希暂代礼部尚书,常安民说:“林希是章惇的谋士,章惇为人放肆强横,都是林希教唆他的。”又议论说:“蔡京的奸恶足以迷惑大众,巧辩足以掩饰
34、自己的过错,机敏足以扰乱君王的视线与听觉,力量足以颠倒天下的是非正误,在内结交宦官,在外勾结台谏,结党缔交,来图谋权柄以自任。陛下不早点把他驱逐出朝,将来后悔怎么来得及呢!”当时蔡京的奸恶还比较隐蔽,人们大多没有预料到,只有常安民率先揭发他。上奏章疏议前后几十至百回,估计终究不能得到回复,于是请求外调,皇帝只是开解安慰他罢了。常安民的语言直率忤逆圣旨,章惇趁机诬陷他。曾布在中枢机构,与章惇关系不好,见常安民多次上书弹劾议论章惇,以为他是想要依附自己,就在皇帝面前多次称赞常安民。等常安民又开始议论曾布与章惇互相任用自己的亲朋古旧,在这时他们二人便合理排挤常安民。曾布找着机会在袖子里装着常安民从前
35、与吕公著所写的信进献给皇帝,说常安民请求吕公著清除先朝奸党,援引提拔自己人,百代相传。一天,皇帝对安民说:“你曾经给吕公著写信,用东汉那些不得道的昏君来类比我,这样可以吗?”安民说:“我给吕公著的信,是劝说他广泛地寻求贤才,曾经引用陈蕃、窦武、李膺等的事迹,没想到有奸恶的臣子指摘我的话,推论他们所处的世道,用文字来构陷罗织我的罪名,我即使辩解又有什么用呢!”在这之前,常安民与国子司业安惇、监察御史董敦逸同在国子监考试所拆开试卷糊名的密封号码,常安民对敦逸说“二苏承担着天下人的重望,你不应该弹劾抨击他们”。到此时董敦逸上奏攻讦常安民先前所说的话,说安民是苏辙的同党,平日的议论,大多是元祐旧党主使
36、,常安民因此获罪。壬戌年,贬谪常安民监察滁州盐酒务。皇帝一开始下令让常安民做知军,章惇就上奏呈送他进入吏部,降为监当。第二年,董敦逸议论瑶华之事,皇帝大怒,想要贬谪他,对执政的人说:“按照常安民的例子让他去做知军。”才知道皇帝当初不知道常安民降为监当了。15. B“象征”错误,“终宴”对应“未了”,应是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16.“巢”是将友人住的郴州喻为飞鸟的归宿,真切而形象地表达了友人何九对自己的厚遇;“巢林鸟”是诗人将自己喻为鸟,说明自己身处他乡,远离朝廷,有一种不被重用的愤慨和失落;诗人被贬岭南,怀才不遇,其忧自不待言;做客郴州,蒙何九厚遇,其恩自不待言。以“巢”“鸟”相喻,显得既含蓄又
37、贴切。1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8.层出不穷.千篇一律.别出心裁19.将故乡拟作人来写,体现方言中洋溢着的乡情,这种乡情能给人们带来安慰,情感真挚;将方言比作是画作的底色,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方言之于地域文化的重要性。20.方言是镌刻在我们身上独有的印记,它不仅让人们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也代表着一种轻松惬意、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氛围,寄托着当代挺进城市、阔别故土的年轻人共同的乡愁。21. A文中“根据地”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特殊含义。B.表示直接引用。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讽刺否定。22.场地是劳动教育的重要依托校内实在没有场地劳动教育
38、师资不足的问题23.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借助毛泽东同志的题词明确了先锋分子的精神品质,第二部分联系当下,明确对这样的先锋分子的需求。材料的关键是“党和人民同样需要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当下社会殷切希望共青团能够培养出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结合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可知,“这样的”是指“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不怕困难”“坚定的,勇敢向前的”先锋分子,考生可以围绕这几点精神来写,也可以拓展思维。写作任务部分,“复兴中学将举办庆祝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活动”设置了任务情境,作文中最好要体现这一情境;“作为共青团员代表”明确了写作者的身份;“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上台发言”明确了写作的文体,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还要注意行文之中的互动。行文构思上,可以先创设情境,明确演讲的话题;然后联系材料,展现中国历史上的先锋分子,列举事例,展现他们的精神品质,接着联系当下,指出各行各业像这样的先锋分子也有很多,表达对这些先锋分子的赞美之情;最后联系自身,明确青少年在时代的舞台上也要做这样的先锋分子的决心,最后发出呼吁。立意:1.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做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先锋分子)。2.做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先锋分子。3.做在奉献中成就人生价值的先锋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