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724.57KB ,
资源ID:252151      下载积分:5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521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4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为本站会员(鹏城****头)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1、红星照耀中国期中复习知识清单一、常见考点1.掌握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等常识。如:说出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考察的时间。2.红星照耀中国的文体及其特点。如: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它具有什么特点?3.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如: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12篇,请罗列其主要内容。4.对主要领导人物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形象进行分析概括。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斯诺眼中贺龙的形象。5.对中心事件“长征”相关知识的考查。如:长征的起止时间,长征的经过和长征的意义。6.对“苏维埃政权”、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 红军的军事策略的考查。如:“苏维埃”的政治、经济、工业、教育、文化生活是怎样的

2、?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战略是怎样的?7.掌握整本书的阅读策略。如:对于红星照耀中国这样的纪实性报告文学作品,应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阅读?解答这样的名著阅读题,必须建立在基本把握名著内容的基础上,不仅要阅读,还要做好摘抄、读书笔记,最好要有独特的阅读感悟。平时阅读时,同学们需要对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等进行细致梳理,对报告文学有异于其他文学作品的文体形式进行分析。解答时,首先需要审清题意,认清题型,再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回顾思考,比较分析,选取应对策略,针对题意组织好语言的表达。二、考点梳理(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71972.2):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

3、,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2、写作背景: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斯诺同毛泽东

4、、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3、作品概述: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曾易名 为西行漫记,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于1938 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 。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 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

5、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 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 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 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 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 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 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二)文体特点1、纪实作品:真实“用事实说话”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事实”,而在今天读者看来则

6、是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搜集了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作为经典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既具有史料价值,又具有文学价值。它写的是真人真事,具有“真实性”,有史料价值;它语言质朴无华又形象传神,叙事手法巧妙,具有“文学性”,具有文学价值。2、阅读策略: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1)利用序言、目录,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作者用他耳闻目睹的

7、共产党人及红军、苏区的真实情况,力求解开“红色中国”这个谜。(2)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红星照耀中国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与此相关的内容重点有两个:一是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二是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阅读这部作品,要理清这两个不同层面的事实,可以边读边做摘记,写提要。(3)把握作品中的“事实”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阅读纪实作品,要善于体会和辨别作者对于事实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作者斯诺出发前“

8、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他是带着疑虑出发去采访的,但采访结束后,他形成了自己的观点,预言“红色中国”最后一定会获得胜利,可以说是事实改变和说服了他。(4)阅读纪实作品,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应该从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浴血奋战的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其次要学习作者斯诺作为新闻记者的敬业精神和探求真相的可贵勇气。还要善于参考相关资料(如历史课本及其他记录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历史的纪实作品),并联系当今的社会实际进行分析和思考。(三)主要内容1、内容概括(四个方面):(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2)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

9、访;(3)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4)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2、章节概括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的故事。第三章 在保安: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

10、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建。介绍了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第五章 长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第六章 红星在西北: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和西北大灾荒以及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介绍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面的政策。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

11、主义工业精神。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认识到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同时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还有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以及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第九章 同红军在一起(续):记录了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

12、才能和个人魅力。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原因。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的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四)人物形象1、形象特点(1)毛泽东:质朴纯真,颇具幽默感,自尊心强,有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2)周恩来: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3)贺龙:性格急躁,很谦虚,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4)彭德怀:率直爽朗,喜欢说笑,富有才智,善于驰骋,吃苦耐劳,精

13、力过人,爱惜部下,善于作战。(5)朱德:沉默谦虚,爱惜部下,天性极端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6)“红小鬼”:精神极好,活泼,乐观,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身上寄托着中国的未来。2、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毛泽东: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中的毛泽东形象, 面容消瘦,看起来很像林肯,身材高挑,背部有些驼 背,一头浓密的黑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鼻梁挺 好,颧骨突出。这是一张非常机敏和理智的脸。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中的周恩来形象,他瘦削,中等身材,骨瘦如柴,虽然胡须又长又黑,看上去仍然没有脱掉童真的气质,一双深邃的大眼睛充满热情。朱德: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章中的朱德形象,他貌 不惊人,沉默谦虚,说

14、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眼睛 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 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已年过半百,也许已有五十 三四岁,究竟多大,谁也不知道。彭德怀:在红星照耀中国第8篇里介绍彭德怀形 象,原以为他是个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身体 也许已经垮了。结果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 极为健康。贺龙:红星照耀中国贺龙是个大个子,像老虎一 样强壮有力,他虽已过半百,但依然健康且不知疲 倦。虽然贺龙性格急躁,但是却很谦虚。在当时,他 是一个土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3、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1)毛泽东:“他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

15、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毛泽东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影响,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湘乡唐家坨的外婆家度过的。除了16岁前停学两年在家务农以外,其的他时间都在家乡的几处私塾读书。辛亥革命前,他曾读到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书中说社会要改良,就这样,他开始知道一些发生在山外的当今中国的大事,感到中国不能守着老样子不作变革。这之后,他开始较多地接受维新派思想,康有为、梁启超成了他崇拜的人物,他的政治启蒙是从维新派开始的。后来他接触到孙中山的思想,得知孙中山主张的推翻清政府的民主革命思潮已代替康、梁的维新变法思想后,便开始推崇孙中山。后来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

16、等小学堂读书。这时,他的心思已不在读经书上,他经常到学校藏书楼借阅书籍。他读到拿破仑、彼得大帝、华盛顿、格莱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的事迹,懂得了富国强兵之道。他认为: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究富国强兵之道,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2)周恩来:“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周恩来出生于大官僚家庭。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他本人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表现出有突出的文学天赋。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他在班上成绩优异,在南开的三年都靠奖学金维持。一

17、九一九年的学生运动。周恩来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在天津关了一年监牢。周恩来获释后去了法国。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了同时在中国成立的这介组织的创建人。他在巴黎学习了两年,到英国去了几个月,又回到法国,接着又到德国学习了一年。他在一九二四年回国在广州与孙逸仙汇合,准备发动国民革命。周恩来二十六岁就成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一九二五、二六、二七年参加了北伐战争。蒋介石发夺取了胜利果实,发动他自己的右派政变,开始杀害激进分子时,他的黑名单上名列第一的就是周恩来。他先逃到武汉,又到南昌,参加组织著名的八一起义,这是中国红军的历史性开端。他后来在江西和福建的苏区担任红军总司令朱德的政委,后来任革命军

18、事委员会副主席。(3)彭德怀:“他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彭德怀出生于湘潭县的一个农村的富农家庭。母亲在他六岁时去逝,后父亲再娶,后母憎嫌他,后被后母赶出。祖母发脾气,要求把他溺死,但是舅舅救了他。南方红军长征时,他是打先锋的一军团司令员,他突破了几万敌军的层层防线,在进军途上一路攻克战路要冲,为主力部队保证交通,最后胜利进入陕西,在西北苏区根据地找到了栖身之地。(4)林伯渠:“他看起来五十五岁的长征老

19、战士,白发苍苍、神态庄严,满面春风,身上穿着一套褪色的制服,红星帽檐软垂,慈蔼的眼睛上戴着一副眼镜,一只腿架已经断了,是用一根绳子系在耳朵上的。”林伯渠是湖南一个教员的儿子,生于一八八二年,自幼学习经史,在常德府入师范,后留学东京。他在日本时遇见被清廷放逐的孙逸仙,参加了他的秘密组织同盟会。孙逸仙把同盟会与其他革命团体合并组成国民党后,他就成了创始党员。他后来遇见陈独秀,受到了很大影响,于是就在一九二二年参加了共产党。但是他仍在孙逸仙手下工作,孙逸仙吸收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他先后担任国民党司库和总务部长。孙逸仙逝世时他在身边。国民革命开始时,林伯渠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年资高过蒋介石的几个元

20、老之一。他在广州担任农民部长,北伐时任程潜将军指挥的第六军政委,程潜后来任南京的参谋总长。蒋介石在一九二七年开始镇压共产党时,林伯渠因为反对他,逃到了香港,然后去了苏俄,在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了四年。他回国后乘“地下火车”,安全抵达江西,任财政人民委员。林伯渠自从一九二七年后没有见过已经长大的子女。他在四十五岁那年放弃了他的名誉地位,不惜把自己的命运同年轻的共产党人结合在一起。林祖涵是财政人民委员,任务是使红军入够敷出,收支两抵。他曾一度担任过国民党的司库。(5)邓发:“他中等身材,看上去力气不大,所以当他走近过来,突然一把抓住我的胳膊时,我没有想到他的手像铁爪子似的那么有力,不禁痛得退缩了一步。

21、我后来注意到,这个人的行动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度,在那套硬邦邦的制服底下,一点也不失轻巧矫捷。他把脸凑近我,露出笑容,锐利的眼光紧紧地盯着我,把我的两条胳膊紧紧地握在他的那双铁爪子中,然后摇摇脑袋,滑稽地撅起了嘴,向我眨着眼!瞧瞧我!他低声说,好像一个有什么秘密的孩子一样高兴。瞧瞧我!瞧瞧我!你认出我来了吗?我不知道这个人是怎么回事。他兴奋地不知在说些什么东西,结果这种兴奋情绪也感染了我,但是我觉得很尴尬,因为我不知说什么才好。认出他来了吗?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遇到过像他那样的中国人!我抱歉地摇摇头。他从我的胳膊上松开一只手,用手指指着他的胸膛。我以为你可能在什么地方见过我的照片,他说。我是邓发,

22、他告诉我说。”1906年,邓发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常随哥哥上山砍柴和做农活,由于家境贫寒,他仅仅读了四年书就辍学了。随后邓发告别家乡,跟着五哥邓芳来到广州,在一家旅店当杂工。当时,香港海员工会领袖苏兆征正住在这家旅店,他对这个热情、勤劳、能干的少年产生了由衷的喜爱。在工作间隙,苏兆征为邓发讲解了许多革命的道理。1922年,邓发参加了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任工人纠察队队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春,任中共广东油业总工会支部书记,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第5区副指挥,指挥油业工人作战。起义失败后,辗转广州、香港、上海等地从事工人运动和武

23、装斗争,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闽粤赣边特委书记兼军委会主席等职。(6)徐海东:“他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他身材仍很修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但他仍给你一个农村青年印象,好像刚从水稻田里上来,放下卷起的裤腿,参加了一队路过的志愿参加的战士的队伍。门牙因为骑马的事碰掉的。”徐海东1900年出生于汉口附近的黄陂县。世世代代都是做窑工的。祖上六代都是烧窑工人。他本人从14岁起当窑工,做了11年“窑花子。祖父一代曾经置过地,但由于旱灾、水灾、捐税,后来

24、就赤贫化了。他的父亲和五个哥哥在黄陂的一个窑里做工,仅可糊口。他们都是文盲,但因海东聪明,又是幼子,所以送他上了学校。徐海东21岁时,徐海东因家庭纠纷离家,步行到了汉口,接着又到了江西,做了一年窑工,本打算回家,却因得霍乱花光了积蓄,就参加了军队。他对军阀的军队感到厌恶,和一个军官一起开了小差,逃到广州,参加了张发奎将军的国民党第四军。1927年春,国民党军队分成左翼和右要两派,徐海东站在激进派一边,不得不逃亡,他偷偷地回到了黄陂。这时,他在一些学生的宣传影响下己成了共产党员,他在黄院就立即开始建立党支部。1927年四月发生右派政变,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但徐海东却觉得采取独立行动的时机己经成熟

25、。他把容工还有一些当地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只有17个人,一支手枪,八发子弹的湖北省第一支”工农军队”,这就是后来发展成为有六方人的红四方面军的核心。(7)朱德: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虛,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出生于1886年四川仪陇县马较场村子里,是穷苦的個农。朱德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在最后一次围剿中,他面对的敌人,其技术上的进攻力量估计超过他自己的部队八倍至九倍,资源超过他许多许多倍。(8)贺龙:“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

26、下行军。”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间名湖南全省。贺龙1914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多地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以前,他还效力于武汉国民政府。但是国民党军阀唐生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制造农民大屠杀,不仅杀害共产党,而且杀害大批农会领袖、工人、学生,这是贺龙才毅然投向共产党。他在长征路上背过许多伤病员。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它的生活也跟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虽然性格急躁但很谦虚。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据说,如果贺

27、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五)关于长征(专题二) 1.长征的起因 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反围剿失利。红军在“瑞金会议”后,决定从江西撤出,把主力转移到一个新的根据地去。2.长征的路线(1934年10月)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9日)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1936年10月22日)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1)敌人的围攻。红军一直处于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中。(2)我党我军内部的错误和矛盾。

28、(3)途中恶劣的自然条件。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1)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2)强渡大渡河;(3)飞夺泸定桥;(4)遵义会议:使党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5)过大草地。5.长征的历史价值首先,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第二,红军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我们的军事力量在长征前曾经达到过三十万人。因为犯错误,后来剩下不到三万人,不到十分之一。重要的是在困难的时候不要动摇。三万人比三十万人哪个更强大?因为得到了教训,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三十万人更强大。

29、”这些保存下来的力量,经过千锤百炼,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宝贵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使革命力量逐步恢复、发展、壮大,直到取得全国的胜利;第三,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广泛的撒下了革命的火种,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建立起了群众基础;第四,红军长征更是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六)信仰与精神(专题三)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即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了这个信仰,共产党人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才能在各种政治风浪中坚定政治立场,不迷失方向。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因为有着坚定

30、的共产主义信仰,中国共产党人才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在刑场上视死如归、大义凛然。2、长征精神的内涵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3、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1)培养乐观主义精神,确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2)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3)培养团结拼搏、万众一心的集体主义精神。(七)知识考查1、“苏维埃”的政治、经济、工

31、业、教育、文化生活(1)政治上是代议制政府结构。乡、县、省、中央苏维埃一级一级推选。乡苏维埃下设各个委员会开展各项工作,还有共青团、贫民会、抗日协会、哥老会、农卫队、游击队等各个组织机构均由中央苏维埃、共产党、红军领导。 (2)经济上西北苏区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原始社会主义的奇怪混合,当前主要是合作社运动。计划经济体制_ 苏联时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收入分配模式与现在不同。在当时,工厂里的工人,其收入可以比工程师甚至厂长更多。而外交官、军人和航天员这类人群更是收入不菲。公职人员中,外交官待遇不菲。在苏联是不存在、也不能存在真的百万富翁的,金钱也不是什么“资产阶级残余”,毕竟在社会生

32、活里,工资还是要用货币来衡量的。在苏联,人们处于一个财政潜力平等的社会,比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里贫富差距是不太大的。_苏区一律流通苏区纸币,除边界可用白币,之前的银圆、银币、铜币已回收。南方用“钞票纸”,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粗糙,有的用布印,钞票上有口号,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中国革命万岁”等。 (3)苏维埃工业发展的支柱是以农业为主的轻工业和个人小作坊。苏联工业化模式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这一方针的确定,不仅对苏联,而且对一些东欧以及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产生较深远的影响。(4)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

33、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四个在于”,指引着苏区文化教育实践。为使党员干部和广大军民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共苏区中央局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列宁小学等一批学校。2、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是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三是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3、 红军的军事策略:采用游击战(1)国民党对红军的五次围剿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2)采用游击战的主要原因彭德怀说,“是因

34、为经济破产,特别是农村破产。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混战加在一起,破坏了农村经济的基础,不消灭它的主要敌人是不能恢复的。苛捐杂税,加上日本侵略,军事上和经济上的侵略,在地主的帮助下加速了农民破产的速度。农村中的豪绅的滥用权力使大多数农民无法生活下去。农村中失业现象普遍。穷人阶级愿意为改变处境而斗争。“其次,游击战得到了发展是因为内地的落后。缺乏交通、道路、铁路、桥梁,使得人民可以武装起来,组织起来。“第三,虽然中国的战略中心多少都控制在帝国主义者手中,这种控制是不平衡的、不统一的。在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之间,有很多空隙,可以迅速发展游击战。“第四,大革命(一九二六一九二七年)在许多人的心中播下了

35、革命的思想,甚至在一九二七年发生反革命,城市里进行了大屠杀以后,许多革命者拒绝屈服,寻求反抗的方法。由于大城市里帝国主义和买办联合控制的特殊制度,由于在开始的时候缺乏一支武装力量,不可能在城市地区找到一个根据地,因此许多革命工人、知识分子、农民回到农村地区去领导农民起义。无法容忍的社会经济条件造成了革命的条件:所需要的只是为这一农村群众运动提供领导、方式和目标。“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助于革命游击战的发展和成功。当然,这些道理说得很简单,没有谈到其中更深刻的问题。“除了这些理由以外,游击战所以能够成功,游击队所以能够战无不胜,还因为群众同作战部队打成一片。红色游击队不仅是战士,他们同时也是政治宣传员和组织者。他们到哪儿就把革命的思想带到哪儿,向农民群众耐心解释红军的真正使命,使他们了解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为什么共产党是唯一能够领导他们的政党。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