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据甲骨卜辞可以推断,在商朝“王臣”是商王的私兵,他们平时活动在商王左右,战时出征。但到了西周晚期,“王臣”囊括了周王国里除周王之外的所有臣民。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 西周已经实现王权强化集中B. “家天下”的局面深入发展C. 分封制得以完善并不断推行D. 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2. 汉书载:“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这反映出东汉时期A. 崇尚法家思想B. 儒学独尊动摇C. 礼制观念淡化D. 儒法结合加深3. 据文献记载:宋之前,谏官一般由宰相任用。宋以
2、后,谏官不准由宰相任用,而由皇帝亲自选拔。这一现象A.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 监察制度完善C. 便于君主改正过失D. 君主专制加强4. 魏晋时期,首次出现了有别于原来“里”的“村”,村成为乡里组织重要的单位。乡里组织的官员数量依照户口编定。“按千户为准,千户以上置史、佐、正三人,依户口数另设里吏一人”,乡官主要由官府派出,辅以民间推选,并享有俸禄品秩。这些乡官的设置在当时A. 实现了基层治理系统化B. 维护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C.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治理D. 取代了政府控制基层社会5. 王安石等变法派在变法期间,不仅撰诗义、书义、周礼义,合称三经新义,作为太学和州县学的教材,也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
3、,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这反映了变法派A. 托古改制的思想B. 复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 恢复周礼的决心D. 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6. 1007年,宋朝应党项首领李德明要求与其进行榷场贸易,西夏建立后双方就此还签订了合约。1057年西夏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英宗治平初年,西夏“求复榷场”,宋方不许。后其上章谢罪,宋才恢复榷场。这反映了宋朝( )A. 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B. 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C. 边境战争促进了边界贸易D. 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7. 下表是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以来货币政策演化表,由此可
4、以看出明朝洪武年间时间主要内容洪武八年三月造大明宝钞,钱、钞兼行,禁民间金银物货交易洪武九年五月革罢各布政司宝泉局,停铸钱洪武十年五月命各布政使司复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洪武二十二年四月造10文50文小钞,以便民用洪武二十二年六月工部请求不要停罢铸钱,仍收废铜铸钱以便民用,获准洪武二十七年八月令全面禁用铜钱A.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催生了纸币出现B. 政府货币政策兼具主导性和灵活性C. 钱钞取代白银成为最主要的流通货币D. 政府货币政策反复无常不顾及民生8.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政府与世界诸国的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三类国家关系: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国属于这一类型;二是传统互市关系
5、,如日本等国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近代条约关系,西方侵略者都属于这一类型。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 传统外交格局受到冲击B. 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C. 近代外交理念完全确立D. 仍然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9. 1942年,中共中央指示各根据地,在自愿基础上,组织农民建立以个体经济为基础的农业集体劳动合作组织,开展生产竞赛,奖励劳动英雄。这一做法旨在A. 巩固了全民族抗战胜利果实B. 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进一步深入C. 适应了反抗外来侵略的需要D. 保护和发展了根据地小农经济10. 以下为周恩来和邓小平对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外交政策的解读。据此可知,当时我国周恩来:“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
6、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自力更生的立场。即使对于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邓小平:“一边倒,愈早表现于行动则对我愈有利,内部政策强调认真的从自力更生打算,而且认真着手做。”“一边倒和自力更生,不但可以立于坚固的基础之上,而且才有可能迫使帝国主义就我之范。”A. 外交政策已经走向成熟B. 外交政策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C. 从革命外交向民族外交转变D. 致力于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11. 古希腊用于支撑房顶的柱子通常雕有女性塑像,因而被称为女像柱。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希腊人对女性所持的观念,即良好的妇女应待在家庭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古代希腊A. 建筑艺术崇尚家庭观念B. 人文精
7、神影响女像柱塑像C. 城邦体制制约社会观念D. 追求房屋柱式的装饰美观12. 国王不再拥有拒绝“同意如此”的实际的或政治上可行的选择权。安妮女王在1707年最后一次使用这种选择权,它通过宣布她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拒绝表示同意的做法来实现。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 国王的权力有扩大趋势B. 权利法案已形同虚设C 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D. 责任内阁制已基本确立13. 有学者指出,为了保护跨国贸易的经济活动,欧洲中世纪的国王必须强化本国的秩序和负责处理商务纠纷,这些都就要求国王必须采取措施集中其领土内的资源,以满足国际性物流所需要的条件。这种现象有利于A. 国际贸易不断发展B. 民族国家意识逐步觉醒C.
8、王权实力大大加强D. 政府行政职能持续转变14. 下列对如图主旨的解读,准确的一项是A. 工厂制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巨变B. 内燃机发明促使近代交通运输业兴起C.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D. 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15. 到1885年,欧洲各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多数集中在沿海地区,实际控制的土地占非洲大陆的30%不到。到1914年,除埃塞俄比亚以外,几乎整个非洲彻底沦为殖民地。欧洲对非洲的殖民,大部分是在19世纪最后十几年和20世纪初的十几年里完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扩张B. 欧美国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C. 非洲大陆基本被瓜分完毕D. 交通通讯工具
9、取得了巨大突破16. 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在国际法中形成了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的“文明”标准。按这一标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野蛮”和“蒙昧”等不同类别,不同类别的国家获得不同的国际承认,具有不同的法律人格和法律地位,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这反映了A. 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B.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 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D. 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19题各14分,第18、20题各12分,共52分。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
10、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柳宗元(773年819年)封建(分封)论材料二: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方今郡县之敝已极何则?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1613年-1682年)郡县论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柳宗元和顾炎武关于有效治理地方主张的异同点。结合时代特征,评述柳宗元的主张。(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柳宗元和顾炎武对这种变化趋势有何共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
11、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地方行政制度的主体是什么?对此谈谈你的认识。18.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现代工业兴起之前,作为“生存于农村经济上面”的市镇,其全部活力来自周围的农村经济。然而,正是在江南农业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这些市镇作为新兴的工商业据点,散布在广袤的乡村地区。各式工匠的手工业生产与商业贸易一道,构成了此类市镇经济的主要成分;市镇周围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是市镇赖以生长的土壤;交汇于市镇的水陆交通,则为市镇输送养料的孔道。 摘自中国近世农村经济制度史论材料二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
12、开始的。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市镇兴起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成因。19. 【中国近现代基层治理】材料一 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县组织法,1929年,国民党党代会通过的决议强调“今后必须矫正从前重省轻县之传统观念”,
13、“凡省内之国家行政,悉受中央指挥;凡地方自治与建设,悉归各县办理;省只为县自治之监督”,要求“制定县组织法及县自治法,并以行使直接民权之知识与方法,训练全国人民”.县组织法规定,县政府“于省政府指挥监督之下,处理全县行政,监督地方自治事务”。县政府不是代表本县民众的利益,而是代表上级政府意志。关于县政府的职权,规定“受省政府之指挥执行中央及省委办事项”.1934年,国民党通过了修正县自治法及其实行法要点,将“联保连坐”式的“保甲制度”推行至全国.国民党地方自治没有产生任何实效,其乡村改造计划最终失败.摘编白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材料二 从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
14、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摘编自陈荣卓等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与农村民主管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的主要特征。(2
15、)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3)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革谈谈你从中国共产党探索建立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得到的启示。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大事年表(部分)1920年凡尔赛和约生效,在日内瓦成立国际联盟。倡导者美国没有加入。1921年底至1922年初华盛顿会议召开,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会议期间,中国通过对日交涉收回了山东权益。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1923年德国要求延期赔款并减少支付额度,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兵占领德国工业区鲁
16、尔,酿成鲁尔危机。1924年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委员会制定出关于德国赔款的计划,即“道威斯计划”,法德在赔款问题上的矛盾有所缓解。1925年英、法、德等国在瑞士小城洛迦诺举行会议,签订了洛迦诺公约。德国对协约国展现和解姿态,恢复了大国地位。美国没有参与会议。1926年德国加入国联,并任常任理事国。1927年裁减海军军备会议召开,但没有达成一项协议。1928年德国军国主义重新复活。美、法、德、英、意、日、比等15个国家在巴黎进行国际会议,经过反复谈判,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非战公约。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据刘德斌主编的国际关系史整理根据材料,就20世纪20年
17、代国际关系的一个方面或整体,提炼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合理,论证充分,史论结合)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据甲骨卜辞可以推断,在商朝“王臣”是商王的私兵,他们平时活动在商王左右,战时出征。但到了西周晚期,“王臣”囊括了周王国里除周王之外的所有臣民。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 西周已经实现王权强化集中B. “家天下”的局面深入发展C. 分封制得以完善并不断推行D. 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答案】C【解析】【详解】商朝“王臣”是商王的私兵,但是周天子的王臣却包含疆域内除周王之外的所有臣民,
18、这意味着周天子能够调动更多的人力资源,而且对地方的控制力强于商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诸侯王隶属于周天子,因此出现了材料现象,即分封制得以完善并不断推行,C项正确;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家天下”无关,排除B项;D项是商周的共同点,不能解释商周王臣的差异,排除D项。故选C项。2. 汉书载:“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表里者也”。这反映出东汉时期A. 崇尚法家思想B. 儒学独尊动摇C. 礼制观念淡化D. 儒法结合加深【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礼、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D项正确;根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
19、排除A项;该思想促使儒学地位独尊,不是动摇,排除B项;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排除C项。故选D项。3. 据文献记载:宋之前,谏官一般由宰相任用。宋以后,谏官不准由宰相任用,而由皇帝亲自选拔。这一现象A.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 监察制度完善C. 便于君主改正过失D. 君主专制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谏官由宰相任用改为由皇帝亲擢”,结合宋代御史台、谏院等监察机关可以纠察、弹劾各级官员可知,相权削弱,皇权加强,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无排除A项;因谏官是由皇帝亲擢,这不利于监督皇权排除B项;谏官是由皇帝亲擢,不利于君主改正过失,排除C项。故选D项。4. 魏晋时期
20、,首次出现了有别于原来“里”的“村”,村成为乡里组织重要的单位。乡里组织的官员数量依照户口编定。“按千户为准,千户以上置史、佐、正三人,依户口数另设里吏一人”,乡官主要由官府派出,辅以民间推选,并享有俸禄品秩。这些乡官的设置在当时A. 实现了基层治理的系统化B. 维护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C.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治理D. 取代了政府控制基层社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出现了乡官,乡官由官府派出,这有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项正确;材料与基层治理系统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维护大一统局面无关,排除B项;乡官并没有取代政府,排除D项。故选C项。5. 王安石等变法派在变法期间,
21、不仅撰诗义、书义、周礼义,合称三经新义,作为太学和州县学的教材,也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这反映了变法派A. 托古改制的思想B. 复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 恢复周礼的决心D. 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免役法出于周官,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可知,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多附会儒家经典,结合所学可知,这一举措体现了托古改制,目的是减少变法的阻力,A项正确;变法派此举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并非为了复兴儒学、恢复周礼,排除BC项;材料中举措属于教育方面的措施,与富国强兵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 6. 1007年
22、,宋朝应党项首领李德明的要求与其进行榷场贸易,西夏建立后双方就此还签订了合约。1057年西夏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英宗治平初年,西夏“求复榷场”,宋方不许。后其上章谢罪,宋才恢复榷场。这反映了宋朝( )A. 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B. 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C. 边境战争促进了边界贸易D. 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宋朝通过榷场对西夏形成了约束,这说明宋朝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D项正确;根据“宋方不许。后其上章谢罪,宋才恢复榷场”可知宋朝在民族关系上并不是软弱,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宋朝利用榷场约
23、束西夏,不是灵活多变,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边境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7. 下表是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以来货币政策演化表,由此可以看出明朝洪武年间时间主要内容洪武八年三月造大明宝钞,钱、钞兼行,禁民间金银物货交易洪武九年五月革罢各布政司宝泉局,停铸钱洪武十年五月命各布政使司复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洪武二十二年四月造10文50文小钞,以便民用洪武二十二年六月工部请求不要停罢铸钱,仍收废铜铸钱以便民用,获准洪武二十七年八月令全面禁用铜钱A.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催生了纸币出现B. 政府货币政策兼具主导性和灵活性C. 钱钞取代白银成为最主要的流通货币D. 政府货币政策反复无常不顾
24、及民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朝洪武年间政府多次调整金属货币与纸质货币的使用,在调整的过程中制造小额纸币方便使用,课件政府货币政策的主导性与灵活性,B项正确;宋代四川地区最先有交子,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通过材料不能得出白银被钱钞取代,排除C项;材料是政府的适时调整,不是政策反复无常,排除D项。故选B项。8.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政府与世界诸国的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三类国家关系: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国属于这一类型;二是传统互市关系,如日本等国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近代条约关系,西方侵略者都属于这一类型。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 传统外交格局受到冲击B. 面临着复
25、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C. 近代外交理念完全确立D. 仍然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西方侵略者通过近代条约与清王朝建立了新的外交关系类型,说明中国传统的外交格局受到冲击,A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西方侵略者对中国传统外交格局的冲击,不是中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无法体现,排除C项;D项说法无从体现,排除。故选A项。9. 1942年,中共中央指示各根据地,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农民建立以个体经济为基础的农业集体劳动合作组织,开展生产竞赛,奖励劳动英雄。这一做法旨在A. 巩固了全民族抗战胜利果实B. 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进一步深入C. 适应了反抗
26、外来侵略的需要D. 保护和发展了根据地小农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42年”可知,这一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组织“农业集体劳动合作组织,开展生产竞赛,奖励劳动英雄”,是由于日本侵略者对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破坏,使得根据地的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为了支持长期抗战,战胜日本侵略者,中共中央动员抗日根据地全体党政军民开展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所以C正确;1942年仍处于抗战时期,所以A错误;农业集体化是在三大改造期间(1953-1956年)对农业的改造形式,所以B错误;“保护和发展了根据地小农经济”不属于这一做法的主旨,所以D错误。10. 以下为周恩
27、来和邓小平对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外交政策的解读。据此可知,当时我国周恩来:“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自力更生的立场。即使对于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邓小平:“一边倒,愈早表现于行动则对我愈有利,内部政策强调认真的从自力更生打算,而且认真着手做。”“一边倒和自力更生,不但可以立于坚固的基础之上,而且才有可能迫使帝国主义就我之范。”A. 外交政策已经走向成熟B. 外交政策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C. 从革命外交向民族外交转变D. 致力于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答案】B【解析】【详解】周恩来强调对苏联等国也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邓小平指出立足于自力更
28、生的“一边倒”越早推行,对中国越有利,两人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的“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解读,说明新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将原则性与灵活性进行了有机统一,B项正确;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一边倒,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外交从革命外交向民族外交转变,C项错误;中国致力于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只是对材料部分信息的分析,没有体现材料的主旨,D项错误。11. 古希腊用于支撑房顶的柱子通常雕有女性塑像,因而被称为女像柱。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希腊人对女性所持的观念,即良好的妇女应待在家庭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古代希腊A. 建筑艺术崇尚家庭观念B. 人文精神影响女像柱塑像C. 城邦体制制约社会观念
29、D. 追求房屋柱式的装饰美观【答案】C【解析】【详解】古希腊通过用女像柱建房,宣扬良好的妇女应待在家庭中,反映了古代希腊公民社会特点和父权思想的盛行,说明古代希腊城邦体制制约社会观念,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建筑艺术崇尚“家庭”观念,A项错误;人文精神影响女像柱塑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追求房屋柱式的装饰美观与“良好的妇女应待在家庭中”不符,D项错误。12. 国王不再拥有拒绝“同意如此”的实际的或政治上可行的选择权。安妮女王在1707年最后一次使用这种选择权,它通过宣布她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拒绝表示同意的做法来实现。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 国王的权力有扩大趋势B. 权利法案已形同虚设C. 君主
30、立宪制进一步完善D. 责任内阁制已基本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从“国王不再拥有拒绝“同意如此”的实际的或政治上可行的选择权”可知,国王的权力进一步削弱,君主立宪制得到加强,C项正确;1689权利法案赋予议会在立法、司法、财政、军事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力,排除A项;B项不合史实,绝对化,排除B项;D项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在1721年后,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3. 有学者指出,为了保护跨国贸易的经济活动,欧洲中世纪的国王必须强化本国的秩序和负责处理商务纠纷,这些都就要求国王必须采取措施集中其领土内的资源,以满足国际性物流所需要的条件。这种现象有利于A. 国际贸易不断发展B. 民族国家意识
31、逐步觉醒C. 王权实力大大加强D. 政府行政职能持续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主要强调了对经济贸易活动的管理,这种管理体现了民族国家意识,而其主要原因在于商业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国际贸易不断发展是原因,不是结果,排除A项;材料要强调了对经济贸易活动的管理,无法得出专王权实力的加强,C项错误;从材料要强调了对经济贸易活动的管理,无法看出政府职能的转变,排除D项。故选B项。14. 下列对如图主旨的解读,准确的一项是A. 工厂制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巨变B. 内燃机发明促使近代交通运输业兴起C.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D. 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答案】D【解析】【
32、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带动了一个新产业的发展,说明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故选D;ABC都仅反映了其中某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排除。15. 到1885年,欧洲各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多数集中在沿海地区,实际控制的土地占非洲大陆的30%不到。到1914年,除埃塞俄比亚以外,几乎整个非洲彻底沦为殖民地。欧洲对非洲的殖民,大部分是在19世纪最后十几年和20世纪初的十几年里完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资本主义经济全球扩张B. 欧美国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C. 非洲大陆基本被瓜分完毕D. 交通通讯工具取得了巨大突破【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
33、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最后十几年和20世纪初的十几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和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为抢夺更多的资本输出场所,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在全球扩张,亚非拉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与材料的主旨相符,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历史,排除B项;“非洲大陆基本被瓜分完毕”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项;“交通通讯工具取得了巨大突破”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6. 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在国际法中形成了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的“文明”标准。按这一标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野蛮”和“蒙昧”
34、等不同类别,不同类别的国家获得不同的国际承认,具有不同的法律人格和法律地位,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这反映了A. 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B.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 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D. 国际规则逐步完善【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不同类别的国家获得不同的国际承认,具有不同的法律人格和法律地位,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体现的是西方国家对自身的一种认同及其想掌控国际事务,并拥有绝对话语权的野心,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世界市场和文明间冲突的内容,故B、C两项错误;材料内容不能说明国际规则的完善,D项错误。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
35、:本大题共4小题,第17、19题各14分,第18、20题各12分,共52分。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柳宗元(773年819年)封建(分封)论材料二: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方今郡县之敝已极何则?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1613年-1682年)郡县论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柳宗元和顾炎武关于有效治理地方主张的异同点
36、。结合时代特征,评述柳宗元的主张。(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柳宗元和顾炎武对这种变化趋势有何共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地方行政制度的主体是什么?对此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相同:实行郡县制。不同:柳宗元:控制武装力量,谨慎地选择郡县长官;顾炎武:郡县弊端显现,主张“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反对权力集于君主。评述:唐朝中后期,节度使权力过大,形成藩镇割据势力,但有叛将而无叛州。柳宗元切中时弊,其对策较为合理。(2)变化:分封制从确立到废除,被郡县制取代。共识:都认为这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3
37、)主体:郡县制。认识:郡县制在不同时代其层级有不同的划分,但其本质没有变化,它适应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需要,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它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地主阶级整体利益以及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解析】【详解】(1)相同点:根据材料“唐兴,制州邑,立守宰”“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可归纳出相同点是二者都主张实行郡县制。不同点:根据材料“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可归纳出柳宗元主张控制武装力量,谨慎地选择郡县长官;根据材料“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可归纳出顾炎武主张“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反对权力集于君主。评述:结合上述分析可
38、知,唐朝中后期,节度使权力过大,形成藩镇割据势力,但有叛将而无叛州。柳宗元切中时弊,其对策较为合理。(2)变化: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材料中的变化指的是分封制从确立到废除,被郡县制取代。共识:根据材料“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可归纳出共识是都认为这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3)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秦以后的地方政治制度主题是以郡县制为主干变化的。认识: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可从郡县制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及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18.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9、材料一 在现代工业兴起之前,作为“生存于农村经济上面”的市镇,其全部活力来自周围的农村经济。然而,正是在江南农业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这些市镇作为新兴的工商业据点,散布在广袤的乡村地区。各式工匠的手工业生产与商业贸易一道,构成了此类市镇经济的主要成分;市镇周围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是市镇赖以生长的土壤;交汇于市镇的水陆交通,则为市镇输送养料的孔道。 摘自中国近世农村经济制度史论材料二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
40、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市镇兴起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的成因。【答案】(1)条件:江南农业发展;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江南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2)原因: 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一个点2分,任答3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条件:根据
41、材料“正是在江南农业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可知,江南农业的发展;“各式工匠的手工业生产与商业贸易一道,构成了此类市镇经济的主要成分”可知,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市镇周围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是市镇赖以生长的土壤”可知,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交汇于市镇的水陆交通,则为市镇输送养料的孔道”可知,江南水陆交通便利。【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可知,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可知,通商口岸的开放;根据:“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可知,中国近代
42、城市化的成因还包括“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活跃”。19. 【中国近现代基层治理】材料一 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县组织法,1929年,国民党党代会通过的决议强调“今后必须矫正从前重省轻县之传统观念”,“凡省内之国家行政,悉受中央指挥;凡地方自治与建设,悉归各县办理;省只为县自治之监督”,要求“制定县组织法及县自治法,并以行使直接民权之知识与方法,训练全国人民”.县组织法规定,县政府“于省政府指挥监督之下,处理全县行政,监督地方自治事务”。县政府不是代表本县民众的利益,而是代表上级政府意志。关于县政府的职权,规定“受省政府之指挥执行中央及省委
43、办事项”.1934年,国民党通过了修正县自治法及其实行法要点,将“联保连坐”式的“保甲制度”推行至全国.国民党地方自治没有产生任何实效,其乡村改造计划最终失败.摘编白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材料二 从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
44、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摘编自陈荣卓等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与农村民主管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的主要特征。(2)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3)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革谈谈你从中国共产党探索建立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得到的启示。【答案】(1)特征:以县为单位进行地方自治;以立法形式逐步推进;未赋予县政府明确的自治地位和权力;与保甲体制结合在一起门实质是加强中央对地
45、方的控制权力 (2)背景:国民党政权通溃,保甲制度弊端丛生;中共在解放区乡村取得一定的基层治理的经验;城市三级行政管理制度效率低下:新中国成立,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伴随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任答5点) (3)变革: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确立街居体制启示:探索基层管理体制要坚持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结合,以统一、高效和全覆盖为目标:从城乡实际情况出发,适时调整。(其他言之有理均可)【解析】【详解】(1)特征:根据“凡省内之国家行政,悉受中央指挥;凡地方自治与建设,悉归各县办理;省只为县自治之监督”得出以县为单位进行地方自治;根据“
46、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县组织法”、“1934年,国民党通过了修正县自治法及其实行法要点”得出以立法形式逐步推进;根据“县政府不是代表本县民众的利益,而是代表上级政府意志”得出未赋予县政府明确的自治地位和权力;根据“将联保连坐式的保甲制度推行至全国”得出与保甲体制结合在一起门实质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力。(2)背景根据“从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
47、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得出是国民党政权崩溃,保甲制度弊端丛生;中共在解放区乡村取得一定的基层治理的经验;城市三级行政管理制度效率低下:新中国成立,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伴随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3)变革:根据“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得出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确立街居体制。带来的启示综合材料内容可知是探索基层管理体制要坚持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结合,以统一、高效和全覆盖为目标:从城乡实际情况出发,适时调整。言之有理即可。20. 阅读材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