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92.14KB ,
资源ID:251166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511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为本站会员(蒙蒙d****课堂)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1、5.运动与摩擦力【教材简析】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建构起“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物体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认识了反冲力和弹力,还通过弹簧测力计认识到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本节课要研究摩擦力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通过呈现古人用滚木搬运重物的场景,引出研究物体在运动中产生并受到摩擦力,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的问题。通过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搬运重物来体验,并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摩擦力的大小,比较不同运动方式下摩擦力大小的不同。通过研讨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判断哪种运动方式最省力,并利用所学科学原理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在拓展板块,通过介绍

2、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力的原理,以及气垫船模型和磁悬浮陀螺的制作,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将视野拓宽到现代各种交通工具上。基于问题,探究真相,拓展应用是本课的基本设计思路,通过对现象的思考和研讨,到科学实证科学问题和得出科学规律,再到思考生活应用。学生有自主探究的空间,有学以致用加深理解,也有提升生活能力的益处,整体设计流畅自然,符合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特点。【学情分析】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对摩擦这个词已经比较熟悉了,对物体运动会受到摩擦力的现象也是熟悉的,但是,对“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怎样知道?如何能减小摩擦力?”等问题并没有进行过太多的思考,这也成为本课学习的起

3、点。作为学习,小学生需要直观、生动、自主的学习方式,基于问题的实验探究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的。【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研讨、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学习过程,知道摩擦力的相关科学原理:.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科学思维: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的方法,能探究摩擦力的内在原理和应用空间。探究实践: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

4、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态度责任:通过探究性学习,知道用不同方法科学标准的科学实证才能得出有效的科学结论,领悟生活中摩擦力原理无处不在的,科学技术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摩擦力,以及知道摩擦力是有大小的。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皮球、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小组:实验用纸盒、粗线一根、托盘、铁垫圈若干、圆铅笔、四个小车轮、两根车轴、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皮球1.教师出示

5、皮球,皮球在桌面滚动,最后停止。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预设:皮球慢慢减速,最后停下来。)提问:谁能解释?(预设:皮球受到摩擦力。)板书摩擦力2.感受摩擦力。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感受到摩擦力呢?(预设:把手放在桌面上往前推。)提问:有什么感受?(预设:有一个阻碍手掌向前运动的力。)3.出示摩擦力的概念。4.出示古人搬运巨石的图片。提问:古人是如何搬运巨石等重物的?(预设:使用滚木。)提问:人们在搬运巨石等重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如何减小摩擦力呢?(预设:减少接触面积、改变运动方式等)5. 揭示课题:运动与摩擦力(板书)【设计意图】利用身边可及的常见摩擦力为学习素材,有利于激活学生的

6、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摩擦力概念认知的过程更加顺畅。借用金字塔搬石头搬运石头的情景,因金字塔建造是未解之谜,搬运巨型石头就是学生好奇的。用金字塔搬运石头的情景作为摩擦力探究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二、一探究竟:(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硬纸盒、重物、 木板、滑轮、棉线、托盘、垫圈、剪刀、铅笔5只、轮子四个、车轴两根、学生活动手册活动一:直接拉动重物1.讨论:我们直接拉动重物,可能需要多大的力?2.学生说说可能要用哪些实验材料,以及如何进行实验。3.学生说说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出示温馨提示,明确实验要求。4.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说说发现了什么?5.提问:纸盒装载重物是如何前进

7、的?垫圈很少时,纸盒为什么不滑动呢?小结:像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滑动。(板书滑动)活动二:使用滚木拉动重物1.讨论:古人有什么好方法拉动重物?2.学生说说可能要用哪些实验材料,以及如何进行实验。3.学生说说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明确实验要求。4.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说说发现了什么?5.提问:滚木是如何带着重物前进的?用“滚木”移动重物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小结:像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滚动。(板书滚动)活动三:改进滚木,使用轮子拉动重物1.讨论:我们有比使用滚木更好的办法搬运重物吗?2.学生说说可能要用哪些实验材料,以及如何进行实验。3.学生说说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明确实验要求。4.

8、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说说发现了什么?5.提问:轮子是如何运动的?用轮子和滚木相比有什么好处?(预设:像滚木一样滚动。)【设计意图】三个进阶实验设计,包含了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木棍和轮子)的对比实验,最终得出用轮子的滚动摩擦力最小。虽然,探究的深度不够完全,但是已符合基于生活的摩擦力原理基本需要。实验中只改变运动方式,其他条件不变,以渗透对比实验的基本理念。三、探究发现(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学生活动记录、班级记录表1.学生根据活动记录的数据,反馈交流:哪种方式搬运重物比较省力?(预设:使用滚木或轮子。)2.为什么?(预设:根据拉动重物的垫圈个数,知道滑动比滚动受到的摩擦力大。)(板书

9、滚动摩擦力小,滑动摩擦力大。)3.提问:三种方式中,你认为哪种搬运重物的方法最好?为什么?(预设:轮子)4.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设计意图】有效的实验探究为了更好地整理数据得出结论,此时需要学生充分回忆实验的过程、现象和数据,利用标准的数据来说话,培养学生实证意识,利于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探究精神。四、拓展:交通工具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预设5分钟)1.出示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图片。讨论: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减小摩擦力,行驶得更快?2.生活中减小摩擦力的后果会怎样?学生思考交流后,播放视频:车辆雪地打滑大汇总。【设计意图】科学原理有其简约性,但是生活应

10、用就会根据不同需要对科学原理进行变式细化应用。通过生活实例的研讨,思考科学原理怎样存在的,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最终可以掌握更多的生活能力和技术设计素养,并更好地服务学生的生活需求。五、板书设计5.运动与摩擦力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滑动 摩擦力大运动方式滚动 摩擦力小【疑难解答】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对比实验的科学原理?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路径,因为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不变,因此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变化,可以直接和改变的条件变化进行对应,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获取科学奥秘的核心技术。对比实验是科学实证的利器,小学科学教学中也应该经历由扶到放的过程,最终让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行。摩擦力实验探究中,只改变运动方式(滑动、木棍和轮子滚动),其条件不变。实验前、中、后三个阶段中都可以落实对比实验的教学活动。设计阶段思考怎样设计可靠的对比实验,实验中怎样操作符合对比实验,实验后思考数据和现象是否符合对比实验要求。这就意味着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规范的实验方法来科学实证科学猜想,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