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1.37MB ,
资源ID:251134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511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雪****)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1、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河洛古国”聚落遗址,地处河南巩义,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其他文化因子:如折腹鼎、背壶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双腹器陶器具备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因素等。这体现了A. 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B. 贫富分化开始出现C. 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D.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2. 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出西周分封诸侯主要是基于( )A 血缘亲疏B. 军功大小C. 财产多寡D. 才能高低3. 春秋战国,民族同源共祖的意识开始形成,炎黄被尊奉为华夏人文始祖,并被周边民族认可。这反映了( )A. 实现统一成为

2、社会共识B. 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 民族矛盾已经逐渐消亡D. 血缘是维系国家的纽带4. 历史现象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出现于如图所反映的历史空间中的经济现象是( )A. 农业生产以集体耕作为主B. 劳动工具材质以青铜器为主C. 铁犁和牛耕逐步得到推广D. 南方经济逐步超过北方5. 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宗法制奖励军功普遍推行县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A. B. C. D. 6.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探索治国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形成百家争鸣,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大发展。关于诸子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孟子认为人

3、性本恶B. 墨子提出相生相胜C. 荀子主张隆礼重法D. 邹衍提出道法自然7. 阿房宫赋写道:“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文中提到秦朝历史事件是A. 政治改革、平定六国B. 农民起义、秦朝灭亡C. 焚书坑儒、统一货币D. 平定南方、开凿灵渠8.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监察制度。汉武帝时期为监察地方官员和豪强势力所采取的措施是A. 颁布“推恩令”B. 尊崇儒术C. 设置刺史D. 盐铁官营9. 下列对两汉文化叙述正确的是A. 史记和汉书都是纪传体通史B. 汉赋是国家机构采集修改的民间诗歌C.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D. 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数学成就已达到顶峰10. 示意图有助于呈现

4、历史发展的概貌。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可以看出该时期( )A. 社会高度繁荣B. 藩镇割据严重C. 江南经济开发D. 政权更迭频繁11.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由此可以推断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加强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统一全国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A. B. C. D. 12. 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 ) A. B. C. D. 13. 北朝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指出:“舍本逐末,贤哲所非,

5、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这段话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是A. 鼓励民众经商B. 倡导中央集权C. 重视农业生产D. 主张唯才是举14. 秦、隋两朝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都因实行暴政而迅速灭亡都留下影响深远的工程 都采用考试方式选拔人才A. B. C. D. 15. 唐代规定左丞统吏部、户部、礼部,右丞统兵部、刑部、工部。左丞与右丞两个官职所隶属的中央机构是A. 中书省B. 尚书省C. 门下省D. 枢密院16.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能够反映这一变化的史料是( )A.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B. “机户出资

6、,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C. “量出以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D. “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17. 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以上史实描述的是( )A. 政治制度的创新B. 经济的迅速发展C. 文学艺术的繁荣D. 中外文化的交流18.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A.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B. 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C. 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斗争D. 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19.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

7、正确的是( )A. B. C. D. 20. 在宋朝,(武官)即使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文人)状元登第。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大力提倡文治,崇文抑武B. 军队扩编,军费上升C. 边防压力巨大,岁币沉重D. 机构重叠,官员冗滥21. 下面“笔记卡片”记录的是中国古代某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据此可知,该王朝是( )中央: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地方:文官任知州,增设通判;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A. 秦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22. 宋朝规定只要考中进士五等以上者可以直接授予官职。当时社会上出现了“榜下捉婿”的婚

8、姻现象。萍洲可谈记载:“本朝贵人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这说明,宋朝市民阶层兴起 科举制度发展 门第观念淡化 贵族垄断选官A. B. C. D. 23.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发生在( )A. 汉都长安B. 唐都长安C. 宋都东京D. 元都大都24. 辽是与北宋并立少数民族政权。下图辽人饮茶图能够佐证该时期A. 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B. 民族间存在经济文化交流C. 漕运、海运路线畅通无阻D. 社会成员的地位趋于平等25. 南宋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

9、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他所说的“理”在社会中应体现为( )A. 自然法则B. 天人感应C. 伦理纲常D. 历史规律26. 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如下材料:“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忽必烈建立元”“行省制度”等,从中可以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 南宋与金政权的对峙B. 蒙古崛起到元朝的统一C.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D. 宋元思想文化高度繁荣27. 元朝时,演员将成套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形成的成熟戏曲形式是( )A. 唐诗B. 宋词C. 元杂剧D. 京剧28. 明太祖朱元璋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鉴于此

10、,他采取的措施是A. 废分封制B. 设立中朝C. 废除宰相D. 置军机处29.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笔记,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是( )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概况:访问亚非诸国,远及红海沿岸影响:_A. 促进中外交流,加重财政负担B. 积极开拓市场,积累巨额财富C. 密切各地联系,世界成为整体D. 对外殖民扩张,加剧各地矛盾30. 下图为清代雍正年间中央制度架构示意图。图中空缺处应为皇帝A. 尚书台B. 政事堂C. 枢密院D. 军机处31. 清朝重视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清朝采取的措施有册封达赖和班禅派遣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设立伊犁

11、将军A. B. C. D. 32.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制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在如图、空格内,应填写的基础性制度是( )A. 分封制、察举制B. 行省制、察举制C. 郡县制、科举制D. 郡县制、九品中正制33. 从明朝后期起,利玛窦等欧洲天主教传教士与明朝一些士大夫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等西方科技书籍。这说明A. 统治者决心变革落后社会现状B. 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成为社会共识C. 传统的伦理道德标准被彻底否定D. 西方科技知识在一定范围内传播34. 下列明清进步思想家,提出“天下兴亡,的匹夫有责”的是( )A. 李贽

12、B. 王夫之C. 黄宗羲D. 顾炎武35. 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辉煌成就。下列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赵州桥 青铜铸造 本草纲目 活字印刷术A. B. C. D. 36. 如表历史事件和现象反映出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人口增长资源紧缺出现雇佣劳动的手工工场实行海禁闭关政策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危机初步显现 孕育着向近代转型的因素君主专制制度削弱 对外政策由开放趋向保守A. B. C. D. 37. 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指出:“外人在我国旅居,不隶我国治下,只受彼国公使领事所辖,一如在本国然。”该材料反映出列强在华攫取的特权是A. 协定关税权B. 领事裁判权C. 通商口岸传教权

13、D. 内河航运权38. 中国历史上某次农民起义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这一农民起义是A. 白莲教起义B. 天理教起义C. 太平天国运动D. 义和团运动39. “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是对近代一位民族英堆的评价。这位民族英雄是A. 林则徐B. 左宗棠C. 冯子材D. 邓世昌40. 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通过下列史料能够认识到的历史事件是“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乙巳A. 太平天国运动B. “

14、百日维新”C. 义和团运动D. 新文化运动二、非选择题41.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摘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如表。 元晖墓志铭拓片公讳晖,字景袭,河南洛阳人。昭成皇帝(北魏高祖拓跋什翼犍)之六世孙温源恭俭之性,得之自然;忠孝笃敬之诚,因心而厚。幼涉经史,长爱儒术太和(北魏孝文帝年号)中始自国子生辟司徒参军事,转尚书郎太子洗马入为尚书右仆射,寻迁左光禄大夫尚书仆射春秋五十五,以神龟二年

15、九月庚午遘疾薨於位(因病去世)。天子震悼,群辟痛心,有诏追赠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司空公领雍州刺史,侍中如故。考德累行,谥曰文宪公。 摘编自元晖墓志铭材料三 如表。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重熙五年(1036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士。西夏其官分文武班,包括中书、枢密、三司、御史台。保留了原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等官职。大庆四年(1147年),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金女真初起,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金承辽后,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材料四 在中央,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

16、政事务,也负责少数民族的管理。此外,元朝还建立了“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驿站制度,将边疆地区和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设置宣政院实现对吐蕃的直接管理。为了加强对北疆的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和移民,在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大变局”的具体表现。(2)写出元晖墓志铭的具体史料类型。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具体说明元晖墓志铭可以印证哪些史实?(3)依据材料三,概括辽、西夏、金制度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影响。(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元朝边疆政策的历史

17、意义。42. 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材料一 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吕思勉中国文化史材料二 两宋三百年在经济、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宋代的经济,国内外学者认为发生了所谓的“绿色革命”、“商业革命”“货币革命”、“城市革命”、“信息革命”、“科技革命”等。虽然称“革命”并不合适,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突出进步。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粮食、棉布、生丝、食盐、烟草、瓷器等都成为主要的商品。手工业发达的城市,如苏、杭是丝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是拥

18、有数十万人的瓷都。商业大城市有三十余个。北方的工商业城市比较少,南方则占了绝大多数。民间大小交易多用银,政府的田赋、徭役、工商业税、海关税乃至官吏俸禄、国库开支,也大都是以银折价,以银计算。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材料四 洋务运动期间文化教育重要措施时间事件咸丰十一年(1861年)设立同文馆,是为中国新学的开始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同治四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光绪十一年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将思想“归于统一”的主要举措。(2)依据材料二

19、并结合所学,任选两个所谓的宋代“革命”进行举例说明。(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洋务派文化教育举措的看法。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河洛古国”聚落遗址,地处河南巩义,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其他文化因子:如折腹鼎、背壶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双腹器陶器具备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因素等。这体现了A. 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B. 贫富分化开始出现C. 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D.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地处河南巩义,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其他文化因子:如折腹鼎、背壶具备山

20、东大汶口文化特征,双腹器陶器具备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因素等。”可得出不同地区的文明中隐含着其他地区文化的特征,体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D项正确;正式形成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开始”错误,排除B项;材料不能证明已经进入青铜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2. 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出西周分封诸侯主要是基于( )A. 血缘亲疏B. 军功大小C. 财产多寡D. 才能高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是血缘关系,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西周分封诸侯的依据是军功大小,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西周分封诸侯

21、的依据是财产多寡,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西周分封诸侯的依据是才能高低,排除D项。故选A项。3. 春秋战国,民族同源共祖的意识开始形成,炎黄被尊奉为华夏人文始祖,并被周边民族认可。这反映了( )A. 实现统一成为社会共识B. 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 民族矛盾已经逐渐消亡D. 血缘是维系国家的纽带【答案】B【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民族同源共祖的意识开始形成,炎黄被尊奉为华夏人文始祖,并被周边民族认可,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发展,表明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出现,故B正确;材料无关体现实现统一的信息,排除A;民族矛盾不可能完全消除,C表述错误,排除;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4. 历史现象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之

22、中。出现于如图所反映的历史空间中的经济现象是( )A. 农业生产以集体耕作为主B. 劳动工具材质以青铜器为主C. 铁犁和牛耕逐步得到推广D. 南方经济逐步超过北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楚、齐、赵魏韩等国家”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经济的巨大变革就是铁犁牛耕的使用,C项正确;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确立,农业生产属于个体劳作,排除A项;战国时期的劳动工具是铁器,排除B项;南宋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排除D项。故选C项。5. 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宗法制奖励军功普遍推行县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A. B. C.

23、D. 【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等级制度,与商鞅变法无关,错误;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军事上奖励军功,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正确;商鞅变法政治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正确;经济上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措施,正确;故选D;A、B、C排除。6.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探索治国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形成百家争鸣,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大发展。关于诸子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孟子认为人性本恶B. 墨子提出相生相胜C. 荀子主张隆礼重法D. 邹衍提出道法自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荀子主张“隆礼重法”,C项正确

24、;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排除A项;邹衍提出相生相胜说,排除B项;老子提出道法自然,排除D项。故选C项。7. 阿房宫赋写道:“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文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A. 政治改革、平定六国B. 农民起义、秦朝灭亡C. 焚书坑儒、统一货币D. 平定南方、开凿灵渠【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楚人一炬”指陈胜吴广起义,“可怜焦土”指秦朝灭亡,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排除。故选B项。【点睛】8.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监察制度。汉武帝时期为监察地方官员和豪强势力所采取的措施是A. 颁布“推恩令”B. 尊崇儒术C. 设置刺史D. 盐铁官营【答案】C【解析】【

25、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设置十三部刺史进行监察地方官员和豪强势力,C正确;推恩令针对的是地方诸侯国,A排除;B属于思想统一的措施,排除;盐铁官营是汉武帝在经济上的措施,D排除。故选C。9. 下列对两汉文化叙述正确的是A. 史记和汉书都是纪传体通史B. 汉赋是国家机构采集修改的民间诗歌C.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D. 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数学成就已达到顶峰【答案】C【解析】【详解】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中药学著作。C项正确;东汉中期班固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排除A项

26、;诗经是国家机构采集修改的民间诗歌,排除B项;九章算术在代数和几何学上贡献突出,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但不是顶峰,排除D项。故选C项。10. 示意图有助于呈现历史发展的概貌。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可以看出该时期( )A. 社会高度繁荣B. 藩镇割据严重C. 江南经济开发D. 政权更迭频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示意图”可知,示意图反映当时政权更选频繁,D项正确;当时社会没有达到高度繁荣,排除A项;示意图没有涉及民族交融,排除B项;示意图没有涉及江南经济开发,排除C项。故选D项。11.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

27、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由此可以推断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加强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统一全国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的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正确;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开发,正确;契丹族是在宋朝时期兴起的,并未实现全国统一,错误;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是在南宋,错误。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12. 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D【

28、解析】【详解】汉代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地广人稀,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民南迁,江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民多田少”,位于江南地区,D项正确;不在江南地区,排除A、B、C项。故选D项。13. 北朝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指出:“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这段话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是A. 鼓励民众经商B. 倡导中央集权C. 重视农业生产D. 主张唯才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可知,贾思勰不赞同舍本逐末的做法,反映了他重农抑商的思想,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贾思勰重农抑商的思想,并非鼓

29、励民众经商,A项排除;材料未体现贾思勰倡导中央集权的思想,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贾思勰的科举观,D项排除。故选C项。14. 秦、隋两朝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都因实行暴政而迅速灭亡都留下影响深远的工程 都采用考试方式选拔人才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秦隋都是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的地方,主要表现为秦、隋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国家,秦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春秋战国局面。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混乱的局面;两个朝代都是因为实行暴政成为短命王朝。秦朝只存在15年,隋朝存在37年;秦朝

30、修筑长城,隋朝修筑大运河,都留下了影响深远的伟大工程,正确,A项正确;科举制是隋朝时期开始实行,秦朝没有实行科举制,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5. 唐代规定左丞统吏部、户部、礼部,右丞统兵部、刑部、工部。左丞与右丞两个官职所隶属的中央机构是A. 中书省B. 尚书省C. 门下省D. 枢密院【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尚书省负责执行,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故B项正确。唐朝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负责决策和审议,故AC错误。枢密院是宋朝的军事机构,故D项错误。16.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能够反映这一变化的史料是( )A. “废井田,开阡陌”

31、、“奖励耕战”B. “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C. “量出以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D. “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唐中后期”,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中后期推行赋税制度两税法,以资产为征税标准,税额不固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并分夏秋两季交税,“量出以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符合题意,C项正确;A项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内容,排除A项;B项反映的是明朝中后期以来出现的雇佣关系,表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排除B项;D项反映的是唐初实行的租庸调制,排除D项。故选C项。17. 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

32、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以上史实描述的是( )A. 政治制度的创新B. 经济的迅速发展C. 文学艺术的繁荣D. 中外文化的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以及新罗、日本使节和留学生来唐,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政治制度的创新、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文学艺术的繁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C项。故选D项。18.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A.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B. 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C. 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斗争D. 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答案】B【解

33、析】【分析】【详解】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故B项正确;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东汉开始衰落,故A项不合题意;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而非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斗争,故排除C;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不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特征,故D项不合题意。故选B。19.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34、【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最初和北宋对峙的政权是西北的西夏和北方的辽,故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北方的辽北金所灭,故而演变出北宋、西夏、金的对峙,故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金灭辽后,又南下灭北宋,北宋宗室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因而演变成南宋、金和西夏的对峙,故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金先灭辽,后灭北宋,因而不存在辽、西夏和南宋的对峙,因此是错误的。正确,B项正确;错误,排除A项;错误,排除C项;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20. 在宋朝,(武官)即使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文人)状元登第。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大力提倡文治,崇文抑武B. 军队扩编,军费上升C. 边防压

35、力巨大,岁币沉重D. 机构重叠,官员冗滥【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治国政策是“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因此文官地位显赫,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21. 下面“笔记卡片”记录的是中国古代某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据此可知,该王朝是( )中央: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地方:文官任知州,增设通判;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A. 秦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文官任知州,增设通判;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可知这个朝代宋代,C项;秦朝中枢机构是三公九卿制,排除A项;唐朝中枢机

36、构是三省六部制,排除B项;明代废除宰相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2. 宋朝规定只要考中进士五等以上者可以直接授予官职。当时社会上出现了“榜下捉婿”的婚姻现象。萍洲可谈记载:“本朝贵人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这说明,宋朝市民阶层兴起 科举制度发展 门第观念淡化 贵族垄断选官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朝规定只要考中进士五等以上者可以直接授予官职”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科举制发展,故正确,根据材料“本朝贵人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可知门第观念淡化,故正确,故正确,故选B;商人和手工业者属于市民阶层,材料不涉及

37、,故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可知与材料不符,故排除;综上所述ACDB错误。23.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发生在( )A. 汉都长安B. 唐都长安C. 宋都东京D. 元都大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可知,说明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这一商业现象普遍出现始于宋朝,C项正确;汉代及唐代对商业进行严格管理,坊市分界明确,排除AB两项;元代在宋代之后,不符合“最早”,排除D项。故选C项。24. 辽是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图辽人饮茶图能

38、够佐证该时期A. 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B. 民族间存在经济文化交流C. 漕运、海运路线畅通无阻D. 社会成员的地位趋于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辽人饮茶图”体现的是少数民族饮茶风气盛行,说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反映的是民族间存在经济文化交流,B正确;AC与材料无关,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实现社会成员地位平等,排除。故选B。25. 南宋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他所说的“理”在社会中应体现为( )A. 自然法则B. 天人感应C. 伦理纲常D. 历史规律【答案】C【解析】【详解】

39、根据材料“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可知,南宋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而理在社会上“张之”就是三纲,“纪之”就是五常,说明“理”在社会中的体现就是伦理纲常,C项正确;自然法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天人感应,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历史规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6. 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如下材料:“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忽必烈建立元”“行省制度”等,从中可以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 南宋与金政权的对峙B. 蒙古崛起到元朝的统一C.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D. 宋元思想文

40、化高度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忽必烈建立元”、“实行行省制度”都与蒙古族有关,反映的是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故B正确;材料与南宋、金无关,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排除C;材料也不能看出宋文化发展情况,排除D。27. 元朝时,演员将成套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形成成熟戏曲形式是( )A. 唐诗B. 宋词C. 元杂剧D. 京剧【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C项正确;唐诗盛行于唐朝,排除A项;宋词盛行于宋代,排除B项;京剧形成于清代

41、,排除D项。故选C项。28. 明太祖朱元璋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鉴于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 废分封制B. 设立中朝C. 废除宰相D. 置军机处【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前朝宰相专权乱政的教训,为此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C正确;A是秦始皇时期推行的,排除;中朝是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推行的,B排除;军机处是在雍正时期设置的,D排除。故选C。29.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笔记,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是( )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概况:访问亚非诸国,远及红海沿岸影响:_A. 促进中外

42、交流,加重财政负担B. 积极开拓市场,积累巨额财富C. 密切各地联系,世界成为整体D. 对外殖民扩张,加剧各地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分析题干信息,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史称“郑和下西洋”。但是,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因此题干中笔记所述事件应当是“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郑和下西洋”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促进了中外交流,但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A项正确;“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未能帮助明朝开拓世界市场

43、、积累巨额财富,排除B项;世界成为整体是在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后实现的,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之旅,并未开展对外殖民扩张,排除D项。故选A项。30. 下图为清代雍正年间中央制度架构示意图。图中空缺处应为皇帝A 尚书台B. 政事堂C. 枢密院D. 军机处【答案】D【解析】【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由内阁负责。为了加强君权,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D项正确;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政事堂是唐、宋时期宰相的总办公处,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枢密院是五代至元朝时的最高军事机构,与题意不符,排除

44、C项。故选D项。31. 清朝重视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清朝采取的措施有册封达赖和班禅派遣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设立伊犁将军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设立伊犁将军是属于管理新疆的,与西藏地区的管理无关,其余的册封达赖和班禅派遣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均与西藏地区管理有关,故选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32.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制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在如图、空格内,应填写的基础性制度是( )A. 分封制、察举制B. 行省制、察举制C. 郡县制、科举制D. 郡县制、九品中正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四个制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是郡县制全面实行,奠定了历代行政区划的基础,科举制在明清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成为限制读书人思想的工具,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在秦朝废除,察举制出现于汉代,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解说学知识可知,行省制不是最基本的行政区划,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