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酸碱盐1将某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b至c段有蓝色沉淀生成Ba至d段硫酸钠质量不断增大Cc至d段,溶液pH不断增大Dc点比a点所含的溶质种类少2.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既是中和反应,也是复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C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D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3.尿素【CO(NH2)2】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量较大,它在土壤中的转化和吸收过程模拟如下,土壤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分析下图信息,所得结论正确的是A
2、()中氮元素可直接被植物吸收B()生成的铵态氮肥一定含NH4ClC()碱性土壤使铵态氮肥营养流失D()降温结晶可使两种物质分离4.小金完成了如图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实验最终一定有锌固体剩余B实验最终可能有氧化铜剩余C实验所得溶液一定为无色D实验所得溶液一定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铜5.向盛有盐酸和氯化镁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发现有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滤液。有关滤液的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滤液中可能含有HCl滤液可能只含有1种溶质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一定含2种溶质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可能含有
3、NaOHA1个B2个C3个D4个6对于如图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打开止水夹,试管中产生气泡,试管中无现象B打开止水夹,液体从试管流向试管C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D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试管中反应立即停止7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至中性,得到氯化钙溶液,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应加入的试剂是()A氧化钙B氢氧化钙C石灰石D碳酸钠8某同学查阅资料获知: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该同学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甲、乙两个烧杯中并插入导电传感器,往甲杯中滴加稀硫酸,往乙杯中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AA曲线对应的是乙烧杯溶液导电性BA曲线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一直在减小CB曲线对应的烧杯中溶液始终为红色DB曲线对应溶液导电性始终比A曲线对应溶液导电性强9.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生成B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沉淀生成C从a点到c点,溶液中NaCl的质量逐渐增大D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10现有NaOH和B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滴
5、至a点时,溶液中可能只有一个化学反应进行B滴至b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含BaCl2C滴至b点时,溶液中的pH一定等于7D滴至c点时,溶液的pH可能等于7,也可能大于7或小于711.A-F是含同一种金属元素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标注了物质类别和这种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已知A与一氧化碳反应是工业制取B的主要原理,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1)这种金属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_(填“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2)A的化学式为_;B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3)D与氧气、水可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2.海
6、水晒盐可获得食盐。但晒制的食盐中,除含泥沙外,还可能会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为确定其组成,小明进行了如图实验:(1)操作中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2)通过上述实验现象,该食盐中一定存在的杂质是 。(3)若要进一步确定所有杂质的成分,还需要继续进行实验,写出后续实验操作及判断方法 。1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稀盐酸与NaOH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方案一】测定溶液pH的变化证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1)如图1,用pH传感器测定两溶液混合时pH的变化曲线,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标号)。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
7、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B.a点溶液中所含溶质为NaOHC.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都没有发生化学反应D.往c点溶液中加入Cu(OH)2,观察到无明显变化【方案二】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证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3)小诚同学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4)小华同学提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理由是 。【方案三】利用图3实验证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5)实验过程中均无明显现象,则步骤中所加试剂为 。(6)图4为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反应中数目减少的微粒是 (填符号,下同),生成的新微粒是 。14.实验室有一瓶敞口
8、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为探究样品中的成分,小科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是加水充分溶解,操作的名称是_。 (2)沉淀B的化学式是_。 (3)小科根据实验现象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请你评价小科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 15.钙是生物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鱼骨中含有碳酸钙、现设计图甲实验测定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 提示: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Ac=CaAc2+H2O+CO2鱼骨中其它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 (2)由图乙中的AB曲线,可知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
9、情况是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鱼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请你结合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16.小宁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为了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反应后的溶液5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生成白色沉淀。下表为产生的气体总质量、沉淀总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 碳酸钠溶液总质量/g25.050.075.0100.0125.0150.0175.0200.0气体总质量/g1.12.22.22.
10、22.22.22.22.2沉淀总质量/g002.55.0mn9.09.0(1)表中n=_。 (2)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_。 (3)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1解:A、a至b段,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质量增大,b至c段,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有蓝色沉淀生成,该选项说法正确;B、a至b段,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质量增大,硫酸钠质量不断增大,bc段,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质量减小,硫酸钠质量不断增大,c点反应结束,c点以后,硫酸钠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c至d段,随着氢
11、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溶液碱性增强,pH不断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D、a点溶质有硫酸和硫酸铜,c点溶质是硫酸钠,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2.D【解析】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即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的中和反应,也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正确;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改变,选项正确;C、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选项正确;D、由图可知,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选项错误,故选D。3.C【解析】A、根据题意,尿素在土壤中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肥才被植物吸收,故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尿素中的氮元素,选项错误;B、
12、如图所示,铵态氮肥是在尿素中加入水后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肥,反应前无氯元素,故不能生成氯化铵,选项错误;C、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碱性土壤使铵态氮肥营养流失,符合题意;D、根据碳酸氢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降温后会使二者的溶解度都迅速下降,则降温结晶无法分离两种物质,选项错误。答案为:C。4.解:A、装置烧杯内只有红色固体,是因为实验最终一定有锌固体剩余,剩余的锌和中的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该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最终不可能有氧化铜剩余,是因为中稀硫酸完全反应,中如果稀硫酸完全反应,则中一定含有黑色固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实验所得溶液不一定为无色,例如锌和
13、硫酸铜反应时锌不足,则溶液中含有硫酸铜,显蓝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实验所得溶液一定含有硫酸锌,不一定含有硫酸铜,例如锌恰好和硫酸铜完全反应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5.解:向盛有盐酸和氯化镁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反应完,再与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发现有沉淀产生,说明发生了氢氧化钠与氯化镁的反应,但无法确定反应的程度,可能是恰好污染反应,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有剩余,也可能是氯化镁溶液有剩余。向盛有盐酸和氯化镁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反应完,再与
14、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发现有沉淀产生,说明发生了氢氧化钠与氯化镁的反应,滤液中不可能含有HCl,故说法错误。若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滤液可能只含有氯化钠1种溶质,故说法正确。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不能说明滤液一定含2种溶质,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滤液只含有氯化钠1种溶质,故说法错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不含氯化镁,则滤液中可能含有NaOH,故说法正确。故说法正确的有2个。故选:B。6解:A、打开止水夹,试管中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中的压强增大,所
15、以氢气压入到试管中,有气泡冒出,故A错误;B、打开止水夹,试管中、试管中都产生气泡,而液体不会从试管流向试管,故B错误;C、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会使试管中的压强增大,所以硫酸会被压入到试管中,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C正确;D、关闭止水夹,硫酸和锌依然接触,所以试管中反应不会停止,故D错误。故选:C。7解:A、氧化钙可以除去盐酸,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但是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不好判断反应是否恰好进行,故选项错误。B、Ca(OH)2粉末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若不准用指示剂,不好判断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容易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故选项错误。C、石灰石
16、能与稀HCl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时会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不溶于水,生成的氯化钙溶液显中性,能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至中性,故选项正确。D、盐酸和CaCl2溶液均能与碳酸钠反应,还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故选项错误。故选:C。8解:A、A曲线中,M点时电导率是0,是因为氢氧化钡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水几乎不导电,此时电导率是0,对应的是甲烧杯溶液导电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完全反应前A曲线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一直在减小,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稀硫酸时,A曲线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增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B曲线对应的烧杯中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
17、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溶液和氢氧化钠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溶液始终为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D、由图中信息可知,B曲线对应溶液导电性不是始终比A曲线对应溶液导电性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9.解: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稀盐酸会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随着碳酸钠的加入,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生成,故A正确;B、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沉淀生成,故B正确;C、从a点到c点,先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再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所以溶液中NaCl
18、的质量逐渐增大,故C正确;D、从b点到c点,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溶液的pH逐渐不变,故D错误。故选:D。10解:A、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同时发生,若滴至a点前,氢氧化钠已反应完,则a点时溶液中只有氯化钡与稀硫酸的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滴至b点时,生成的沉淀质量最多,此后继续滴加稀硫酸,沉淀质量不再增加,说明此时溶液中一定不含BaCl2,故选项说法正确。C、b点及b点以后,氯化钡已经完全反应,因溶液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不确定,若在b点前已经消耗完,则b点及b点以后溶液显酸性;若b点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b点溶液
19、显中性;若b点时氢氧化钠溶液有剩余,则b点溶液显碱性;滴至b点时,溶液中的pH不一定等于7,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C选项的分析,同理,继续滴至c点时,溶液的pH可能等于7,也可能大于7或小于7,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1.(1)微量元素 (2)Fe2O3 Fe+H2SO4=FeSO4+H2 (3)4Fe(OH)2+2H2O+O2=4Fe(OH)3【解析】(1)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为铁,则这种金属元素是铁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2)A与一氧化碳反应是工业制取B的主要原理,则A的化学式为Fe2O3;B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的反应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
20、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3)根据题给信息可知,D是氢氧化亚铁,则D与氧气、水可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E,E为氢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2H2O+O2=4Fe(OH)312.解:(1)操作(过滤)中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故填:引流。(2)加入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说明该食盐中一定存在的杂质是氯化镁。故填:氯化镁。(3)实验操作及判断方法: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把碳酸钠转化成硝酸钠),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钠,说明杂质中含有硫酸钠。
21、故填: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杂质中含有硫酸钠。13解:(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故填:NaOH+HClNaCl+H2O;(2)A.由图1可知,溶液的pH由大于7到等于7,最后到小于7,说明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选项说法正确;B.a点溶液的pH大于7,说明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所含溶质为NaCl、NaOH,选项说法错误;C.从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选项说法正确;D.c点所示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其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HCl,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
22、氯化铜和水,所以往c点溶液中加入Cu(OH)2,会观察到蓝色固体消失,溶液变成蓝色,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C;(3)小诚同学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动,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填:红墨水向右移动;(4)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也能使红色墨水向右移动,所以此方法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填: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也能使红色墨水向右移动;(5)分析整个实验过程步骤加入了过量的稀盐酸,如果发生了反应,溶液中就不存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或硫酸铜溶液),若溶液不变红(或没有蓝色沉淀),说明反应发生了;故填:无色酚酞试液(或硫
23、酸铜溶液);(6)根据图4可以看出,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H+、OH,生成的新微粒是H2O;故填:H+、OH;H2O。14.(1)过滤(2)CaCO3(3)不正确,加入的氢氧化钙中的氢氧根离子干扰实验 【解析】(1)操作后得到沉淀B和溶液C,它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因此名称为过滤。 (2)沉淀B为碳酸钙,化学式为 CaCO3 ;(3)我认为小科的判断不正确,理由: 加入的氢氧化钙中的氢氧根离子干扰实验 。15.(1)吸收被二氧化碳带出的水,防止影响实验(2)变小(3)二氧化碳的质量=820-819.89=0.11g,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gCaCO3+2HAc=CaAc2+H2O+CO210044x
24、g0.11g列比例式解得x=025gCaCO3%= 100%=1.25%(4)这个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碳酸钙的含量本身很少,用醋去反应只能反应其中极少一部分,更多的鱼刺还是没有被反应掉。 【解析】(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将二氧化碳带出的水吸收,减小误差;(2)图像中,倾斜角度表示了变化的快慢,此处变缓,故变小;(3)二氧化碳的质量=820-819.89=0.11g,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gCaCO3+2HAc=CaAc2+H2O+CO210044xg0.11g列比例式解得x=025gCaCO3%= 100%=1.25%(4)根据计算可知,碳酸钙只占鱼骨成分的1.25%,含量极低,因此喝醋后,可
25、以与鱼骨中的碳酸钙反应,但是鱼骨绝大部分成分并没有反应掉,所以无法通过喝醋除去卡在咽上的鱼骨;16.(1)9.0(2)氯化钙和氯化氢(CaCl2和HCI)(3)解:设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Na2CO3+2HCl=2NaCl+CO2+H2O1064450gx2.2g x= 10.6%答: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解析】(1)根据表格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0g。比较第3和第4组数据可知,每滴加25g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碳酸钙2.5g。 实验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9g,那么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 , 则此时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50g+90g=140g。因为150g140g,所以此时沉淀已经生成完毕,则沉淀总质量n=9g。 (2)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CaCl2和HCl)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