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240.35KB ,
资源ID:250031      下载积分:5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500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卷:近代中国的政治(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雪****)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卷:近代中国的政治(含答案解析)

1、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的政治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清代汉族官僚对满清皇室绝对服从开始松动,源自于鸦片战争后汉官集团开始逐渐垄断了对外交往、洋务现代化运动和地方武装开始。满清皇族为了维护对全国名义上的统治,被迫通过让渡出在一些地方的绝对权力来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导致这一变化的是()A西方坚船利炮打开国门B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C程朱理学思想统治松动D湘淮军地方势力崛起2(2023莆田二模)1900年,清廷宣布为光绪帝立储,即“己亥建储”。对此,民间社会反应强烈,一些地方督抚持暧昧不明的态度,列强则介入立储事务。这说明()A清廷统治危机日益加剧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C维新思想成为社会

2、共识D政府接受了国际外交惯例3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获得大量权益。清政府将给予西方列强的条约权益视为清帝国的“恩施”,并强调这种单向施予应限制在条约范围之内,要求对方“恪守章程”,不要在此范围之外“妄生冀幸”。这反映了清朝统治阶层()A国家主权观念淡薄B固守传统政治理念C严格履行条约规定D具备近代外交意识4下表为18581866年中外部分条约文本所用的法定文字情况统计。据此可推知()年份条约条约文本所用的法定文字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英文1858年中法天津条约法文1861年中德通商条约德文、法文1863年中荷天津条约荷兰文1866年中意通商条约中文、意大利文A万国公法在士人中

3、风行B同文馆的建立应实务所需C中体西用的局限得以突破D瓜分危机刺激了民族觉醒5近代民间点石斋画报因及时报道社会热点而受市场青睐。如图为该画报关于马关条约签订的版画,画中题记赞扬了李鸿章“大度包容”,并折服了西方列强。据此推知,当时()A清政府占据与日本谈判的先机B国人注重国际舆论造势C清政府美化自身形象愚弄百姓D国人认知水平亟待提升6(2023辽宁模拟)1898年,清朝官员上奏,“自德人据有胶澳(胶州湾),意直以山东为其所有。入其教者鱼肉乡邻,无所不至。地方官一味庇教而抑民。以致良懦者赴诉无门,狡黠者蓄谋潜煽小民以自卫无术,往往人拳会以求保护”。该官员意在()A说明中外冲突根源于文化差异B支持

4、清廷招抚义和团的政策C剖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D强调清朝统治危机的严重性7(2023招远市模拟)1901年,敏锐的书商们将厚重的史籍简化、重组,介绍西方历史的“史书”成为市场的“畅销书”,颇受应举“策论”士子的欢迎。据此推测介绍西方历史的“史书”畅销的原因是()A近代新式教育推行B史学价值得到重估C人才选拔机制调整D学习西方获得认同8(2023辽宁一模)20世纪初,湖北革命党人在知识分子、新军中大量散发警世钟猛回头等书刊。李健侯回忆称:“辛亥前的几年间,在我们学校里,很多禁书都流行着。”而当时的主管部门竟然视而不见。据此可知,辛亥革命率先在武汉爆发主要是因为该地()A宣传得力和社会心理变化B

5、新军的革命性较强C新式教育解放了人们思想D政府已经失去民心9(2023台州二模)神州日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大型日报,如图为民国初期该报刊登的漫画倒行逆施(注: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该漫画()A反映了革命党人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描述了当时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情形C体现了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名存实亡D表达了国人捍卫民主共和政体的决心10(2023湖南模拟)如表是五四运动时期出现的部分期刊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刊名创办者创刊时间停刊情况主要内容秦劫痛话旅京陕西学生团1919不详痛陈人民疾苦迈进汉中的旅京学生1919第15期后停刊以砥砺学行,改良弊政为宗旨秦

6、钟旅京陕西学生联合会19206期后停刊唤起自觉,介绍新知秦铎陕籍旅沪学生1920半年后停刊反对旧制度,宣扬民主自由共进陕籍北京大学学生19211926年停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贡献南开大学的几位陕西学生19224期后与共进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教育革命新群上海大学陕西同乡会1925不详宣传共产纲领,反帝反封建A陕西成为进步思想的中心B北洋政府压制爱国学生的言论C探索救国之路是时代旋律D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密切结合11(2023阿拉善盟一模)五四运动后,列强对中国民间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外交官芳泽谦吉到中国来要先拜访学生代表;代表英美法三国到中国来组织新银行团的拉门德,花费了大量时间征求中国各民众

7、团体的意见。这从侧面表明()A列强意识到平等对待中国是大势所趋B五四运动推动了国民公民意识的觉醒C列强对华外交的重心由官方转向民间D民众的态度可以左右政府的对外政策12(2023淄博二模)从1925年4月开始,在中国共产党青岛支部的领导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举行了三次大罢工,历时100多天。工人们提出了“承认工会”的要求,喊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这一事件()A表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推动反帝爱国运动高潮的到来C宣传了抗日救亡的主张D积极配合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3(2023浙江模拟)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规定参议会具有如下职权:选举边区政府主席、边区政府委员及边区高等法院院长

8、,监督及弹劾边区各级政府的政务人员,批准关于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及地方军事的各项计划,通过边区政府所提出的预算案,决定废除或征收地方捐税,决定发行地方公债,议决边区的单行法规,监督及检查边区各级政府执行参议会决议案之事项,决定边区应兴、应革的重要事项等。这说明边区各级参议会()A是该级最高权力机关B符合“三三制”原则C带有强烈的阶级特色D完全等同国民参政会14(2022洛阳三模)自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人民军队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了()A党适时调整民主革命斗争策略B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C人民军队的性质

9、不断发生变化D民主革命重心的转移15(2023如皋市模拟)如图是1930年赣西南地区和闽西地区党员成分的占比情况。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A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D农民成为革命领导者16(2023梅州二模)1935年3月4日,红星报发表的一篇社论宣称“我们发扬了运动战的特长,六天之内击败了二十余团敌人,这就说明了:只要有正确的军事领导,只要不怕疲劳,勇敢作战,我们就能消灭和战败任何敌人”。这主要是基于当时()A反“围剿”斗争的胜利B军事路线问题得到正确解决C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D“左倾”政治错误已被纠正17(2023贵溪市校级三模)1941年1月,为防止媒体揭露皖

10、南事变真相,国民政府强化了书报检查制度。当月月底,新华日报转引岳飞就义八百周年(国民党中央社1941年1月28日)一文时,在标题前加了个引题“莫须有”罪名殉国难。新华日报此举意在()A重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维护国内舆论界的团结C揭露国民党的政治虚伪D鼓舞抗战前线军民士气18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仁安羌战役中救出7000余英军和500多传教士及随军记者。据此,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A真实地再现了全面抗战路线B充分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C迫使日军放弃速战速决计划D对世界反

11、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19(2023重庆模拟)抗日战争给中国现代化道路带来新的机遇。尤其是,中国民主力量在成长、新的社会集团兴起,除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民主建国之外,各民主党派也积极要求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甚至被战争动员起来的社会各利益集团在战后也纷纷舆论议政、组织政党、干预国事。这()A表明抗战胜利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建立B表明中共的和平建国纲领即将得到实施C表明抗战胜利促使国民党放弃了一党专政D反映了当时中国参政扩大化的历史趋势20(2023天门模拟)1938年4月,武汉举办了抗战宣传周。除了上万人的歌咏游行、十万人的火炬游行外,还有几十个演剧队和几百个口头宣传队深入武汉的大街小巷和郊区农村进行

12、抗日宣传。抗战宣传周的举办()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促进了中国抗战形势的明显好转C激发了武汉民众抗日救亡的热情D引发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二材料题(共1小题)21(2023河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01年清廷谕令从次年起对科举考试内容作重大改革,各省要考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1902年清廷计划逐步废止科举制度,取士名额逐年递减,十年之后,一律从学堂取士,并制定学制1904年清廷宣布科举录取名额自丙午(1906年)起递减1905年清廷下令从1906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设立学部。从1905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游学毕

13、业生考试,合格者分别“赏给”进士、举人1906年1906年停科举,颁布举贡生员出路章程六条,对原举贡生员尽量安排,同时新学堂毕业生也得到相应荣衔摘编自黄加文论清末教育改革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教育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教育改革。参考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清代汉族官僚对满清皇室绝对服从开始松动,源自于鸦片战争后汉官集团开始逐渐垄断了对外交往、洋务现代化运动和地方武装开始。满清皇族为了维护对全国名义上的统治,被迫通过让渡出在一些地方的绝对权力来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导致这一变化的是()A西方坚船利炮打开国门B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C程朱理

14、学思想统治松动D湘淮军地方势力崛起【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影响进行分析。【解答】A.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但此时并未重要汉族地主武装,排除A;B.根据材料“清代汉族官僚对满清皇室绝对服从开始松动,源自于鸦片战争后汉官集团开始逐渐垄断了对外交往、洋务现代化运动和地方武装开始”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被迫学习西方掀起洋务运动以及重用汉族地主武装,故B项符合题意;C.程朱理学思想统治松动不是造成汉族官僚对满清皇室绝对服从开始松动的原因,排除C;D.淮军地方势力崛起是其表现,不

15、是原因,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2(2023莆田二模)1900年,清廷宣布为光绪帝立储,即“己亥建储”。对此,民间社会反应强烈,一些地方督抚持暧昧不明的态度,列强则介入立储事务。这说明()A清廷统治危机日益加剧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C维新思想成为社会共识D政府接受了国际外交惯例【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八国联军侵华,要求学生结合八国联军侵华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1900年”,“列强则介入立储事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英

16、、俄、日、法、意、美、德、奥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根据材料“一些地方督抚持暧昧不明的态度”,说明这一时期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地方官员势力上升,威胁中央集权,说明清廷统治危机日益加剧,A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维新思想并未成为社会共识,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八国联军侵华,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3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通过

17、不平等条约从中国获得大量权益。清政府将给予西方列强的条约权益视为清帝国的“恩施”,并强调这种单向施予应限制在条约范围之内,要求对方“恪守章程”,不要在此范围之外“妄生冀幸”。这反映了清朝统治阶层()A国家主权观念淡薄B固守传统政治理念C严格履行条约规定D具备近代外交意识【考点】鸦片战争【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大量权益,清政府却将此视为“恩施”,并要求严格按照条约内容执行,反映清政府思想固化,固守传统政治理念,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清政府国家主权观念淡薄,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履行

18、条约内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大量权益,清政府却将此视为“恩施”,并要求严格按照条约内容执行,反映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下表为18581866年中外部分条约文本所用的法定文字情况统计。据此可推知()年份条约条约文本所用的法定文字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英文1858年中法天津条约法文1861年中德通商条约德文、法文1863年中荷天津条约荷兰文1866年中意通商条约中文、意大利文A万国公法在士人中风行B同文馆的建立应实务所需C中

19、体西用的局限得以突破D瓜分危机刺激了民族觉醒【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可知,晚清与外国列强签订的条约所用法定文字基本为外文,而同文馆是1862年清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由此可知,同文馆的建立适应了当时实际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反映中外签订条约所用的法定文字,与万国公法无关,排除A项;中体西用的局限是只学习技术而不改变制度,材料内容无法体现中体西用的局限性得以突破,排除C项;瓜分狂潮发生在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

20、片战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5近代民间点石斋画报因及时报道社会热点而受市场青睐。如图为该画报关于马关条约签订的版画,画中题记赞扬了李鸿章“大度包容”,并折服了西方列强。据此推知,当时()A清政府占据与日本谈判的先机B国人注重国际舆论造势C清政府美化自身形象愚弄百姓D国人认知水平亟待提升【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赞扬了李鸿章大度包容,并折服了西方列强”,结合马关条约的实质和影响分析。【解答】依据材料“赞扬了李鸿章大度包容,并折服了西方列强”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关条约是清政府被迫签订的

21、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但当时国人却认为是中国外交取得了胜利,这说明当时国人的认知水平存在局限性,还亟待提升,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的相关行为和措施,无法体现清政府占据与日本谈判的先机,故A项错误;国人的这一认识存在局限性,不能说明其注重国际舆论造势,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李鸿章,并不是在美化清政府,故C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6(2023辽宁模拟)1898年,清朝官员上奏,“自德人据有胶澳(胶州湾),意直以山东为其所有。入其教者鱼肉乡邻,无所不至。地方官一味庇教而抑民。以致良懦者赴诉无门,狡

22、黠者蓄谋潜煽小民以自卫无术,往往人拳会以求保护”。该官员意在()A说明中外冲突根源于文化差异B支持清廷招抚义和团的政策C剖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D强调清朝统治危机的严重性【考点】义和团运动【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解答。【解答】依据材料可知,该官员在奏疏中提及德国强租胶州湾和图谋山东、地方官庇教抑民、民众入拳会自保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状况均对清王朝统治构成严重威胁,故D项正确;材料中该官员认识到西方教会成为侵华工具,并不是强调文化差异对中外冲突的影响,故A项错误;1900年,清廷对义和团实行招抚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

23、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认识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该官员没有这一认识,故C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的背景,侧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7(2023招远市模拟)1901年,敏锐的书商们将厚重的史籍简化、重组,介绍西方历史的“史书”成为市场的“畅销书”,颇受应举“策论”士子的欢迎。据此推测介绍西方历史的“史书”畅销的原因是()A近代新式教育推行B史学价值得到重估C人才选拔机制调整D学习西方获得认同【考点】清末新政【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清末新政,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依据材料可知,书商和士子皆

24、关注介绍西方历史的书,结合1901年清末新政的史实,可推测书商与士子并非是主动关注西方历史,而是为了应对科考政策的调整,以求盈利或考取功名,C项正确;由材料可知畅销书的购买者是“应举策论的士子”,说明材料中的现象受科举的影响,不是因为新式教育的推行,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科考政策调整引发西方史书畅销,并非史学价值的重估,排除B项;学习西方获得认同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清末新政,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8(2023辽宁一模)20世纪初,湖北革命党人在知识分子、新军中大量散发警世钟猛回头等书刊。李健侯回忆称:“辛亥前的几年间,在

25、我们学校里,很多禁书都流行着。”而当时的主管部门竟然视而不见。据此可知,辛亥革命率先在武汉爆发主要是因为该地()A宣传得力和社会心理变化B新军的革命性较强C新式教育解放了人们思想D政府已经失去民心【考点】武昌起义【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20世纪初,湖北革命党人在知识分子、新军中大量散发警世钟猛回头等书刊”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初,湖北革命党人在知识分子、新军中大量散发警世钟猛回头等书刊”可知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革命党人中得到传播;根据材料信息“辛亥前的几年间,在我们学校里,很多禁书都流行着。而当时的主管部门竟然视而不见。”

26、可知禁书的流行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革命思潮得以传播,这扩大了辛亥革命的社会基础。由此可见,辛亥革命率先在武汉爆发主要是因为该地宣传了革命的思想,群众得到革命思想的浸润,社会心理发生变化,A项正确;革命性强即面对反动势力的压迫,有强烈的必须与之斗争的抗争性,材料未体现新军的革命性较强,排除B项;材料虽涉及人们的思想一定程度上有所解放,但并非新式教育的结果,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了革命党人的活动,未涉及民众对清政府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9(2023台州二模)神州日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大型日报,如图为民国

27、初期该报刊登的漫画倒行逆施(注: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该漫画()A反映了革命党人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描述了当时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情形C体现了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名存实亡D表达了国人捍卫民主共和政体的决心【考点】辛亥革命【答案】D【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辛亥革命,解题关键信息是“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解答】A.材料强调的是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无关革命党人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割据混战,因此B与材料不相符,排除;C.材料无关政党政治,排除;D.根据“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国人对袁世凯倒行逆施

28、的反对,体现了国人捍卫民主共和政体的决心,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辛亥革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0(2023湖南模拟)如表是五四运动时期出现的部分期刊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刊名创办者创刊时间停刊情况主要内容秦劫痛话旅京陕西学生团1919不详痛陈人民疾苦迈进汉中的旅京学生1919第15期后停刊以砥砺学行,改良弊政为宗旨秦钟旅京陕西学生联合会19206期后停刊唤起自觉,介绍新知秦铎陕籍旅沪学生1920半年后停刊反对旧制度,宣扬民主自由共进陕籍北京大学学生19211926年停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贡献南开大学的几位陕西学生19224期后与共进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

29、和教育革命新群上海大学陕西同乡会1925不详宣传共产纲领,反帝反封建A陕西成为进步思想的中心B北洋政府压制爱国学生的言论C探索救国之路是时代旋律D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密切结合【考点】五四运动【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表格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期刊所表现的共同特征是爱国学生都在探讨救国救民问题,体现了探索救国之路是时代旋律,C项正确;各期刊虽是陕西籍学生所办,但地点都不在陕西,且无法看出思想中心的位置,排除A项;各刊存在时间虽不长,不久都停刊,但没有证据说明这是政府压制言论造成的,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知识分子深入到劳动者中去,与群众结合,排除D

30、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1(2023阿拉善盟一模)五四运动后,列强对中国民间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外交官芳泽谦吉到中国来要先拜访学生代表;代表英美法三国到中国来组织新银行团的拉门德,花费了大量时间征求中国各民众团体的意见。这从侧面表明()A列强意识到平等对待中国是大势所趋B五四运动推动了国民公民意识的觉醒C列强对华外交的重心由官方转向民间D民众的态度可以左右政府的对外政策【考点】五四运动【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五四运动的影响分析。【解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促

31、进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觉醒,使列强认识到中国民众力量的伟大,促进五四运动后,列强对中国民间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故B项正确;A项中的“平等对待”不符合近代中国的史实,排除;材料只是反映了列强对中国民间态度的变化,不能说明“列强对华外交的重心由官方转向民间”,故C项排除;D项中“左右”的说法夸大了民众的作用,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2(2023淄博二模)从1925年4月开始,在中国共产党青岛支部的领导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举行了三次大罢工,历时100多天。工人们提出了“承认工会”的要求,喊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这一

32、事件()A表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推动反帝爱国运动高潮的到来C宣传了抗日救亡的主张D积极配合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考点】国民大革命【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国民大革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在中国共产党青岛支部的领导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举行了三次大罢工”、“工人们提出了承认工会的要求,喊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5年,中共组织工人罢工,并且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推动反帝爱国运动高潮的到来,B项正确;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是在1949年以及1978年,排除A项;宣传抗日救亡是在30年代,排除C项;北伐战争是在1926年,排

33、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国民大革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3(2023浙江模拟)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规定参议会具有如下职权:选举边区政府主席、边区政府委员及边区高等法院院长,监督及弹劾边区各级政府的政务人员,批准关于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及地方军事的各项计划,通过边区政府所提出的预算案,决定废除或征收地方捐税,决定发行地方公债,议决边区的单行法规,监督及检查边区各级政府执行参议会决议案之事项,决定边区应兴、应革的重要事项等。这说明边区各级参议会()A是该级最高权力机关B符合“三三制”原则C带有强烈的阶级特色D完全等同国民参政会【考点】

34、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结合题干“选举边区政府主席、边区政府委员及边区高等法院院长,监督及弹劾边区各级政府的政务人员,批准关于民政、财政、建设、教育.监督及检查边区各级政府执行参议会决议案之事项,决定边区应兴、应革的重要事项等”及中国民主革命历程进行回答。【解答】根据材料“选举边区政府主席、边区政府委员及边区高等法院院长,监督及弹劾边区各级政府的政务人员,批准关于民政、财政、建设、教育.监督及检查边区各级政府执行参议会决议案之事项,决定边区应兴、应革的重要事项等”可知,边区各级参议会具有选举组成政府与高等法院、监督与弹劾边区各级政务人员、批准边区

35、各项计划、审议通过边区政府预算、决定边区捐税、决定地方公债发行、议决地方法规、监督参议会议案的执行等职权,明显是执行最高权力机关的职权,A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参议会成员组成问题,排除B项;参议会成员的组成具有广泛性,突破了阶级限制,排除C项;边区参议会真正体现了民主,而国民参政会只是国民政府实行独裁统治的幌子,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14(2022洛阳三模)自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人民军队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了()A党适

36、时调整民主革命斗争策略B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C人民军队的性质不断发生变化D民主革命重心的转移【考点】南昌起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求学生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中共不同时期军队的称呼是根据当时的革命任务以及革命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反映出中共调整民主革命的斗争策略,A是主要的原因;BCD选项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5(2023如皋市模拟)如图是1930年赣西南地区和闽西地区党员成分的占比情况。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A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37、B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D农民成为革命领导者【考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对题干图文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答】从材料可得出,当时农民党员占比较高,说明当地工作重心已经向农村转移,故A正确;当时革命性质没变,故排除B;国民革命已经失败,统一战线不存在,故排除C;农民只是革命的同盟军,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成为革命的领导者,故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国共十年对峙,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16(2023梅州二模)1935年3月4日,红星报发表的一篇社论宣称“我们发扬了运动战的特长,六天之内

38、击败了二十余团敌人,这就说明了:只要有正确的军事领导,只要不怕疲劳,勇敢作战,我们就能消灭和战败任何敌人”。这主要是基于当时()A反“围剿”斗争的胜利B军事路线问题得到正确解决C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D“左倾”政治错误已被纠正【考点】红军长征【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要求学生结合红军长征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解答】从材料时间可以看出是在遵义会议以后,从材料中“只要有正确的军事领导,只要不怕疲劳,勇敢作战,我们就能消灭和战败任何敌人”可以看出是突出强调遵义会议解决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军事上的表现,B符合材料的特点;ACD选项都不符合材料的特征,排除。故选:B。【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红军

39、长征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7(2023贵溪市校级三模)1941年1月,为防止媒体揭露皖南事变真相,国民政府强化了书报检查制度。当月月底,新华日报转引岳飞就义八百周年(国民党中央社1941年1月28日)一文时,在标题前加了个引题“莫须有”罪名殉国难。新华日报此举意在()A重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维护国内舆论界的团结C揭露国民党的政治虚伪D鼓舞抗战前线军民士气【考点】抗日战争【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依据材料“1941年1月,为防止媒体揭露皖南事变真相,国民政府强化了书报检查制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题干“1941年1月,为防止媒体揭露

40、皖南事变真相,国民政府强化了书报检查制度”体现国民党的虚伪,题干“当月月底,新华日报转引岳飞就义八百周年(国民党中央社1941年1月28日)一文时,在标题前加了个引题莫须有罪名殉国难”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国民党的虚伪,故C正确;A说法本身错误,排除;B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题干相关事件并非发生在抗战前线,D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18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仁安羌战役中救出7000余英军和500多传教士

41、及随军记者。据此,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A真实地再现了全面抗战路线B充分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C迫使日军放弃速战速决计划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考点】抗日战争【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进行分析。【解答】A.远征军出国作战属于正面战场,并没有体现出全面抗战路线;B.远征军出国作战没有体现出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C.迫使日军放弃速战速决计划是1937年淞沪会战的影响;D.远征军出国作战是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故选:D。【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抗日战争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9

42、(2023重庆模拟)抗日战争给中国现代化道路带来新的机遇。尤其是,中国民主力量在成长、新的社会集团兴起,除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民主建国之外,各民主党派也积极要求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甚至被战争动员起来的社会各利益集团在战后也纷纷舆论议政、组织政党、干预国事。这()A表明抗战胜利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建立B表明中共的和平建国纲领即将得到实施C表明抗战胜利促使国民党放弃了一党专政D反映了当时中国参政扩大化的历史趋势【考点】抗日战争【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结合抗日战争的征和影响来解答。【解答】材料“中国民主力量在.政治协商会议”体现的是抗日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力量兴起,反映了当时中

43、国参政扩大化的历史趋势,D项正确;抗日战争并未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建立,排除A项;中共的和平建国纲领遭到了国民党的否定,排除B项;国民党并未放弃一党专制,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2023天门模拟)1938年4月,武汉举办了抗战宣传周。除了上万人的歌咏游行、十万人的火炬游行外,还有几十个演剧队和几百个口头宣传队深入武汉的大街小巷和郊区农村进行抗日宣传。抗战宣传周的举办()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促进了中国抗战形势的明显好转C激发了武汉民众抗日救亡的热情D引发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考点】抗日战争【答案】C【分析

44、】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上万人”“十万人”“几十个”“几百个”“深入武汉的大街小巷和郊区农村”可知,抗日战争初期,武汉的抗战宣传周参与人数多、涉及地区广,这有利于动员武汉民众积极抗日,C项正确;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A项;此时处于抗战初期,中国抗战形势仍很严峻,排除B项;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于“七七事变”,D项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材料题(共1小题)21(2023河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01年清廷谕令从次年起对科举考试内容作重大改革,各省要考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1902年清廷计划逐步废止科举制度,取士名额逐年递减,十年之后,一律从学堂取士,并制定学制1904年清廷宣布科举录取名额自丙午(1906年)起递减1905年清廷下令从1906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设立学部。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