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科学上册疑难解答第一单元 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1.种一棵植物活动时, 学生不能进行长期科学观察, 怎么办?一年级一周一课时,每节课前先抽出五分钟来分享学生的种植情况,可以是说一说的形式:“说说你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也可以是展示的形式:将学生的观察记录投影到大屏上,全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学生的发现和成果得到展示与肯定,他们会有成就感,他们将更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同时通过分享也学习了其他同学的种植方法和经验,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2.学生在种植植物时,记录的不是很清楚,怎么办?对于一年级学生,试着用画图来描述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对于绘画要求不用很高,能画出植物的大致样子即
2、可;因为在家里种植,还可以借助手机拍照并添加文字说明记录下来。对于一年级学生还可以学生口述,请家长帮忙记录,使学生能更好地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2.观察一棵植物1.学生在画图时,没有按照实际观察到内容进行绘画,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美化,与实际植物相比差距较大,该怎么办?对于植物的外部特征,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来描述和记录,是很常用的方式。 一年级的学生会写的字不多,画画就成了最佳的记录方式,而且学生本来就很喜 欢画画。教师需要意识到,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绘画,因此教师要做好细致的指导工作。在绘画前,要告诉学生科学绘画与艺术绘画不同;在绘画中,要提醒学生尽可能准确地把看到的画下来,要更多地关注细节;
3、在绘画后的展示、分享中,要请大家关注作品的真实度,适当提一些修改建议;最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进行修改、完善。每一个环节都不容马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支持, 但也不能心急,不可要求过高。3.观察叶1.学生在观察、交流叶的不同点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能有序、准确地进行描述,怎么办?观察叶的环节,教师要做好观察方法的指导,一边指导一边演示,同时在学生观察时巡视指导。学生交流环节,教师可以先指导交流范例,如:通过观察方法,我们小组发现了叶具有等不同点。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给予提示。2.学生在画图时,不能按照实际观察的叶片特点进行绘画,尤其是银杏叶的叶脉,对学生难度较大,该怎么办?画一
4、片叶,既要求学生细致观察,又要求学生准确地记录下来,整体要求较高,尤其银杏叶的叶脉区别于另外几种叶。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银杏叶进行演示,板书记录银杏叶,强调观察银杏叶的叶脉;之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对比银杏叶的叶脉,进行绘画记录,同时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最后,可以进行简单的展示交流,引导学生重视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4.这是谁的叶1.学生在校园中寻找植物时,树叶丢失怎么办?对于一年级学生,手里带着树叶出去寻找对应的植物,的确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所以老师在课前需要准备好备用树叶,在出去寻找的过程中随身携带,以便学生在丢失后领取。2.学生在校园中寻找植物时,实在找不到怎么办?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不久,
5、对于校园的环境不熟悉,较大的课外活动范围也不利于教师掌控学生情况和安全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前需要设定好区域,可以按小组分区域进行。5.植物是“活”的吗1.学生描述自己种养的植物的时候,描述比较简单,不够全面,教师该怎么进行指导?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描述简单、不全面是正常的现象,这时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愿意探索,但表达不充分。这时需要教师进行方法指导,比如可以让学生从看、闻、摸、听等方法,逐一对植物进行观察并进行描述,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画一画的方式,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也可以鼓励孩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说给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听,以此激发学生表达的勇气。2.在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实验时,很多小朋
6、友都会没有耐心,没有坚持观察,怎么办?一年级的小朋友好奇心非常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但往往坚持不够,在这一节课中,的确长时间的观察,对小朋友来说是一个挑战。这需要老师在科学课堂上进行不断地强化和鼓励,比如当小朋友种完植物后,先让大家分享一下植物种植的过程,植物发芽的时候分享发芽的快乐,必要时还可以奖励小红星等等。6.校园里的植物【疑难解答】1.学生在校园中观察植物时,向教师求教植物的名称,但教师也不认识,怎么办?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手机下载“形色”“花伴侣”等植物识别软件或小程序,对植物进行拍照搜索,目前这类程序识别能力较强,可识别大部分植物。另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先把不认识的植物记录(画)
7、下来,并标上记号,向园林维护人员等专业人士进行问询。2.学生在记录校园中的植物时,示意图画得不是很好,怎么办?对于一年级学生,试着用画示意图来描述记录植物的形态,对于绘画要求不用很高,能画出看到的植物的大致样子即可;与此同时,可以指导学生写出植物名字,记录植物特点,以便后面交流汇报。第二单元 比较与测量1.在观察中比较【疑难解答】在比较恐龙宽窄(即胖瘦)的时候,由于恐龙模型各处宽窄不同,学生不容易操作怎么办?可以利用硬卡纸作为辅助工具,具体方法是:先把硬卡纸制作成“L”型的形状,放在恐龙身体的两侧,再用尺子量出宽度。此外,也可以用硬度大、不易弯曲的物品(如书本)作为辅助工具。2.起点和终点青蛙
8、跳远过程中的终点如何制定?学生在进行青蛙跳远比赛中,起点很好确定,可是终点会出现各种情况。如以下三种情况:在教学时,就要让学生明确终点应该是离起点最近的位置为准,并描画出与起跳线平行的直线。3.用手来测量【疑难解答】学生用“拃”测量后得到的结果不一致,在汇报研讨环节该如何处理?研讨时要让学生分析测量结果不一的多种原因,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反思测量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学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用纸带匹配桌椅高度差时是否出现误差;是否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是否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每一拃的长度是否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是否相同等。无论学生提到何种原因,我们都应该给以充分肯定与表扬。最后让学生细看纸带,观察
9、比较不同的“拃”有长有短,并提出“到底高多少?”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继续解决问题的探究兴趣。4.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测量的结果是整数时,读数和记录都很方便,但实际的测量中,往往不是整数,如何对结果进行表达?如果大家都按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同样的数据所代表的信息就会不同。为了避免这些无意义的歧义,教师不妨在活动前与学生统一表述,读数时,给学生提供一些词汇,如“3枚回形针多一点”、“3枚回形针少一点”、“3枚半回形针”等;记录时,可以采用“3+”(代表3枚回形针多一点)、“3-”(代表3枚回形针少一点)等方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1.学生在组合立方体的过程中,会出现连接处不密合或连接不笔直等情况,从而
10、影响课堂进程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怎么办?在实验选材上可以有所调整,选择接口式、积木式、磁吸式的立方体。这样可以方便学生的操作,而且制作出的组合立方体比较稳固,测量出的结果也比较准确。2.如果学生三次测量的数据不同,以哪个数据作为取值?对于3次测量结果,如果数据之间差距很大,就要引导学生反思测量过程哪个环节或方法出现了问题。通常情况下,学生自己的测量结果可能出现3种不同组合:三个数据相同;两个数据相同;三个数据都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取众数)或处于中间数值的数据(取中位数),这样的数据最能代表真实的测量结果。6.做一个测量纸带一、1.学生在粘贴纸带时,如何做到首尾相连?要让
11、学生在制作纸带时做到首尾相连,必须明白纸带的首尾分别在哪里。纸带的首不留空白,而纸带的尾则是留有空白的部分,它们之间不相同。粘贴时,将纸带的尾部粘贴在上一条纸带的首部,即可做到首尾相连。教学时,让学生明白了这一点,成功率会大大提升。2.学生在用测量纸带测量圆形物体时,读数有困难怎么办?对于一年级学生,首次测量圆形物体,教师要做好示范,使学生明确测量的步骤:确定起点,紧贴物体,确定终点。在确定终点时,要让学生明白,纸带的终点不是圆形物体的终点,而测量纸带绕圆形物体一圈后,与0刻度线重合的位置才是圆形物体的终点。这样学生在读数时,困难就会减少许多。二、1.学生在校园中观察植物时,向教师求教植物的名
12、称,但教师也不认识,怎么办?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手机下载“形色”“花伴侣”等植物识别软件或小程序,对植物进行拍照搜索,目前这类程序识别能力较强,可识别大部分植物。另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先把不认识的植物记录(画)下来,并标上记号,向园林维护人员等专业人士进行问询。2.学生在记录校园中的植物时,示意图画得不是很好,怎么办?对于一年级学生,试着用画示意图来描述记录植物的形态,对于绘画要求不用很高,能画出看到的植物的大致样子即可;与此同时,可以指导学生写出植物名字,记录植物特点,以便后面交流汇报。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1.学生在记录橡皮长度时,不是整数怎么办?建议:对于一年级学生,因为数学知识学习落后于科学课程,所以在读数和记录方面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简化处理,让学生估读。如:把“1”整数分为十份,请你估计一下你的橡皮在什么第几份的位置?计做多少cm;或者当学生测量出橡皮的长度为5.5cm时,读记为5+cm就可以了,这样方便一年级的学生理解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