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86.57KB ,
资源ID:248842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488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鲁科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 同步作业(含答案))为本站会员(雪****)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鲁科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 同步作业(含答案)

1、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A组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种元素在自然界都能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B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只能显正价,非金属元素只能显负价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解析】有些元素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但有些元素只以化合态存在;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只能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既能显正价也能显负价,如NH4NO3中,N元素既显正价又显负价。【答案】D2Ba(OH)2(固体)、CuSO4(固体)、纯H2SO4(液态)可归为一类。下列哪种

2、物质可以和它们归为一类()A75%的酒精溶液B氯化钠C稀盐酸D泥浆【解析】题干中所列物质均属于纯净物,只有B项中的氯化钠为纯净物,其余选项中的物质均为混合物。【答案】B3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硫酸、纯碱、石灰石B醋酸、烧碱、硫酸铜C磷酸、熟石灰、苛性钾D醋酸、小苏打、熟石灰【解析】纯碱是Na2CO3,小苏打是NaHCO3,都属于盐;熟石灰是Ca(OH)2,苛性钾是KOH,都属于碱。【答案】B4体操运动员比赛前为了防滑,常在手掌上涂抹白色的粉末碳酸镁,以下有关碳酸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含有3种元素所含元素均处于游离态属于氧化物属于盐ABCD【解析】碳酸镁(MgCO3

3、)由C、O、Mg三种元素组成,三种元素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MgCO3属于盐类。【答案】A5复分解反应不能生成的物质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ABCD【解析】复分解反应的反应产物,可以是盐和水、酸和盐、碱和盐、盐和盐,其中易分解的酸又生成氧化物和水,如H2CO3可分解成CO2和H2O。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可知,不可能生成单质。【答案】D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碱性氧化物,且与酸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是()ANa2OBNa2O2CNaDCuO【解析】Na2O、CuO均是碱性氧化物,A、D不能选;Na是单质,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氢气,C不能选;过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还有氧气,所以选B。【答案】B7以下表示的是碳及

4、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是()CCO2H2CO3CaCO3CO2A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B置换、复分解、化合、分解C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D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解析】发生的反应依次是C2CuO2CuCO2(置换)、H2OCO2H2CO3(化合)、H2CO3Ca(OH)2CaCO32H2O(复分解)、CaCO3CaOCO2(分解)。【答案】D8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2)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5、?列举两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4)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作干燥剂?为什么? 。【解析】(1)生石灰的类别,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答案,如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2)生石灰吸水并能和水反应。(3)生石灰能和酸、酸性氧化物(CO2)、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4)由于生石灰吸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若生石灰反应完毕,则固体不再具有干燥作用。【答案】(1)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答案合理均正确)(2)CaOH2OCa(OH)2(3)与酸的反应:CaO2HClCaCl2H2O,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CaOCO2CaCO3(4)不能,因为生石灰全部变为Ca(OH)2后,小纸

6、袋中的物质就不能再起到干燥作用9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的后面。(1)物质类别酸碱盐氧化物氢化物化学式HClBa(OH)2Na2CO3CO2Na2ONH3H2O2(2)写出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实验室由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 。(4)实验室制备常用和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元素结合酸、碱、盐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答案】(1)HNO3(或H2SO4等)NaOH(或KOH)Na2SO4(或K2CO3或Na2SO3或NaNO3或K2SO4等)(2)2NaOHCO2(少量)Na2

7、CO3H2O(3)2H2O2MnO22H2OO2(4)盐酸大理石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可证明是CO2气体B组能力提升1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A一种化合物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两种化合物D两种单质【解析】由于碳元素的单质是固体,因此不可能存在单质碳,可以存在单质氧。【答案】D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种元素可能形成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单质B单质的种数一定多于元素的种数C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D只含碳元素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一种物质【解析】由选项可知,一种元素可能形成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单质,则单质的种数一定多于元素

8、的种数;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只含碳元素的物质(如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生成一氧化碳,还可能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答案】D3下列四种物质中能将AgNO3、Na2CO3、MgCl2三种无色溶液一次区别的是()ANaNO3溶液BNaCl溶液CNa2SO4溶液D稀盐酸【解析】NaNO3溶液与上述3种溶液都不反应;NaCl溶液只能与AgNO3溶液反应;Na2SO4溶液也只能与AgNO3溶液反应;而稀盐酸可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不能与MgCl2溶液反应,可以鉴别。【答案】D4甲、乙、

9、丙、丁分别是Na2CO3、AgNO3、BaCl2、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它们两两反应后的现象如下:甲乙沉淀;甲丙沉淀;乙丙沉淀;丙丁沉淀;乙丁无色无味气体。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依次是()ABaCl2Na2CO3AgNO3盐酸BBaCl2Na2CO3盐酸AgNO3CNa2CO3盐酸AgNO3BaCl2DAgNO3盐酸BaCl2Na2CO3【解析】Na2CO3AgNO3BaCl2盐酸Na2CO3沉淀沉淀气体AgNO3沉淀沉淀沉淀BaCl2沉淀沉淀盐酸气体沉淀丙与甲、乙、丁三种物质都生成沉淀,则丙为AgNO3,能生成气体的是Na2CO3和稀盐酸,则甲是BaCl2,可推知乙为Na2CO3,丁为

10、盐酸。【答案】A5在Zn、ZnO、ZnCO3、盐酸、CuCl2和CaCl2溶液六种物质中,每两种物质反应能生成ZnCl2的方法有()A2种B3种C4种D5种【解析】单质锌可以和盐酸、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氧化锌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碳酸锌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共有4种反应。【答案】C6从稀硫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溶液、铁片和木炭粉9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在下列中,使有连线的两物质能发生反应。(1)请推断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2)写出下列序号之间的化学方程式:和。和。和。和。【解析】据单质能和酸发生化学反应,推知应为活泼金属单质即为铁。酸只有稀硫酸,即为稀硫酸,则氧化物应为金属氧化物CaO,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即CO2。属于盐且其溶液既能与H2SO4反应,又能与CaO反应,则应为Na2CO3。【答案】(1)FeH2SO4CO2CaONa2CO3(2)FeH2SO4FeSO4H2CaOH2SO4CaSO4H2ONa2CO3H2SO4Na2SO4CO2H2OCO2CaOCa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