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3 ,大小:12.09MB ,
资源ID:248839      下载积分:18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488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讲义与十年真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清****年)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讲义与十年真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1、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讲义与十年真题汇编目 录中国古代史先秦篇(高考第24题)4时空坐标4一、 政治5二、经济6三、文化6一、 政治61.改革:春秋: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战国: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6二、经济7三、文化8影响:楚辞称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92013年以来新课标卷24题集锦9高考24题考查知识点:13错误题号及涉及知识点:14中国古代史秦汉篇(高考第25题)15一、政治15二、经济17三、文化18中国古代史秦汉篇自主复习清单20一、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或知识体系或时间轴20中国古代史魏晋至隋唐篇(高考第25题)22一、政治22二、经济24三、文化2

2、6中国古代史魏晋至隋唐篇自主复习清单26一、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或知识体系或时间轴26高考25题考查知识点:32错误题号及涉及知识点:33中国古代史宋元篇(高考第26题)34一、政治34二、经济36三、文化37中国古代史宋元篇自主复习清单40一、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或知识体系或时间轴40高考26题考查知识点:45错误题号及涉及知识点:45中国古代史明清篇(高考第27题)461.废除丞相472.设立内阁473.明朝的地方行政制度47二、经济48三、文化50中国古代史明清篇自主复习清单52一、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或知识体系或时间轴52高考27题考查知识点:57错误题号及涉及知识点:57近代中国的前期(1840

3、1894)(高考28题)58一、政治59二、经济61三、文化63近代中国的前期(18401894)自主复习清单65一、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或知识体系或时间轴65高考28题考查知识点:70错误题号及涉及知识点:71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抗争18941919(高考29题)71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72二、戊戌变法(1898)74三、义和团运动(1898-1900)75四、八国联军侵华“庚子事变”(1900-1901)75五、清末新政(1901-1911)76六、维新思想76七、辛亥革命和三民主义76八、民族资本主义77九、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78十、新文化运动79中国人民的觉醒

4、与抗争(18951919)自主复习清单80一、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或知识体系或时间轴80高考29题考查知识点:85错误题号及涉及知识点:86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19191949(高考30题)87一、五四运动87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88三、国民革命(1924-1927)89四、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国民革命时期)90五、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90六、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91七、日本侵华步步深入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93八、日本全面侵华与中国全面抗战94九、解放战争(1945-1949)97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19191949自主复习清单99一、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或知识体系或时间轴99高考30题考查知识点:10

5、4错误题号及涉及知识点:10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19491976)105(高考31题)105一、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政治建设106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07三、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109四、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思想、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11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曲折发展(19491976)自主复习清单113一、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或知识体系或时间轴113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1978至今)114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15二、经济体制改革(改变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116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17四、新时期的民主法制

6、建设117五、祖国统一大业118六、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19七、新时期的理论创新、社会生活及科技文化119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新探索(1978至今)自主复习清单120一、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或知识体系或时间轴1202013年以来新课标卷31题集锦 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122高考31题考查知识点:127错误题号及涉及知识点:128古代希腊罗马时期(高考32题)128一、政治129二、文化132古代希腊罗马时期自主复习清单134一、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或知识体系或时间轴134高考32题考查知识点:139错误题号及涉及知识点:140资本主义的兴起(高考33题)140一、新航路的开辟141二、西班牙和

7、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16世纪)142三、文艺复兴(1416世纪)143四、宗教改革(16世纪)144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高考33题)145一、荷兰、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145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46三、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47四、启蒙运动(1718世纪)149五、经典力学150资本主义兴起时期(15C末18C60S)自主复习清单151一、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或知识体系或时间轴15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高考33题)153一、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53二、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55三、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156四、蒸汽机158五、生物进化论158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高考33题

8、)159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59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0三、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61四、日本明治维新161五、印象主义163工业革命时期(18C60S1914)自主复习清单163一、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或知识体系或时间轴163高考33题考查知识点:169错误题号及涉及知识点:171动荡、革命与现代化模式的探索19141945171(高考34题)171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战后世界体系172二、俄国十月革命174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75四、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76五、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177六、凯恩斯主义179七、第二次世界大战179两

9、次世界大战时期(19141945)自主复习清单181一、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或知识体系或时间轴181高考34题考查知识点:187错误题号及涉及知识点:188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高考35题)188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89二:世界多极化趋势191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192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94一、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或知识体系或时间轴196高考35题考查知识点:201错误题号及涉及知识点:202十年高考真题参考答案中国古代史先秦篇(高考第24题)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政治:夏朝,王位世袭制确立。商朝形成内外服制的国家管理结构。西周盛行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以血缘为纽

10、带,扩大了周王室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和兼并,分封宗法制走向崩溃,各国纷纷改革变法,构建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经济:农业,夏商西周时期,土地国有制确立;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同时小农经济产生。手工业,夏商西周是青铜时代,政府严格管理工商业,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春秋战国进入铁器时代。商业,春秋战国商业繁荣,私商群体形成,同时重农抑商政策逐步确立。文化:春秋战国,学在官府被打破,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科技成就,世界领先;文学艺术,百花竞艳。主干知识夏商周一、 政治夏: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11、,“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商:内外服制度。王位继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统治者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西周:1.分封制(等级森严)(1)背景:周灭商,征服广大地区。(2)目的:巩固统治。(3)内容:分封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分封内容: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诸侯义务: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诸侯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等级关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主要封国:齐、鲁、燕、卫、宋、晋等。(4)影响积极: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家国情怀

12、)。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局限: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西周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2.宗法制(血缘维系)(1)直接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上的矛盾。根本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2)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王位及各种爵位由嫡长子继承。大宗和小宗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的地位: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4)影响: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有利凝聚宗

13、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3.礼乐制(权力认同)概念: 礼乐制度就是通过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特点史实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占卜决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家天下”;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最高权力尚未高度集中分封制下周王对诸侯国控制力有限二、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木耒骨耜为主(2)生产模式:刀耕火种(3)土地制度:井田制(商周)2.工商业(1)冶铸业: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铸造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作品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青铜器与商周政治的关系)(2)商业:商代:职业商人和货币已经产生,商业初步发展。西周:

14、实行“工商食官”,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三、文化1.科技 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2. 汉字 商朝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3.思想:天命观:敬天保民(西周)西周统治者强调统治国家既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才能维持“天命”。因此,天子既要“敬天”,又须“保民”。体现了宗教观的政治化。开启了后代重民思想的先河。概念阐释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缘宗法关系来统领。即将家庭、家族的血缘关系外化到国家的政治关系。贵族政治:宗法制通过血缘亲疏,确立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形成世卿世禄制的贵族统治形式

15、。分封制:盛行于西周,周天子将亲族和功臣等分派到各地,授予土地和人口,广建封国,以拱卫周王室。宗法制: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春秋战国总特点: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一、 政治1.改革:春秋: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战国: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2.转型: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郡县制)转型,从分裂逐渐走向统一。贵族政治(世卿世禄)向官僚政治(军功爵)转变。封建等级向编户齐民的转变。二、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铁犁牛耕(2)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商鞅变法)(3)水利工程:秦国修建都江堰、郑国渠(4)生产模式:精耕细作: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

16、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5)耕作方式:个体农耕(小农经济)产生小农经济产生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表现: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特点: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脆弱性:小农经济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小农经济的影响:政治上:小农经济是古代

17、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形成的根源,中央集权制度为分散的小农经济提供了保障。(例如修建水利工程)经济政策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及脆弱性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源。科技文化: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之相关的科技发展。小农经济发展的封闭性、落后性又阻碍了古代中国科技的突破。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既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保守的不足。2.手工业(1)成就: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的铁器,战国中期后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2)经营形态:经营形态生产经营模式产品及流向流通方式地位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和供皇室、贵族消费的日用品不投放市场直到明

18、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私(民) 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投放市场明中叶以后在一些部门占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业的一种副业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产品投放市场稳定了小农经济,在近代逐渐破产3. 商业(1)发展情况: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商人社会地位提高。(2)商业政策:重农抑商(商鞅在秦国首倡)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的统治。三、文化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经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提供物质基础政治:诸侯争霸,竞相招揽人才阶级:“士”阶层的兴起文化:学在官府被打破,私学兴起;宽

19、松的文化环境(2)先秦诸子思想学派人物思想主张影响儒家孔子(1)核心是“仁”和“礼”(2)政治:强调统治者为政以德 (3)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4)整编文献:诗书、礼、易、春秋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孟子(1)政治:主张实施“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2)伦理:主张“性本善”孟子成为经典,他被尊为“亚圣”荀子(1)政治:礼法并施,以礼教为主;“君舟民水”(2)天命观: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提出“制天命而用之”(3)伦理:提出“性本恶”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道家老子(1)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2)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3)对立的双方可以

20、相互转化(辩证)开创道家学派庄子提出“齐物”“逍遥”;认为天与人“不相胜”发展了道家思想法家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国家;主张变法革新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与儒家互为表里,成为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尚力”;主张“节用”“节葬”代表下层劳动群众,当时为显学,战国后衰落(3) 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等等。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

21、文化的基本精神。2.科技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编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春秋战国: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发明筹算计算法4. 汉字 战国时期的文字由于分裂混战,各国的文字在形体结构和书写风格上都有许多差异。大体分为两大系统:“六国文字”和“秦国文字”,其中“秦国文字” 比较严谨统一,后世称为“籀文”或“大篆”。4. 绘画:战国帛画5. 文学(1) 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风的内容丰富,深刻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楚辞特点:采用楚国

22、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影响:楚辞称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2013年以来新课标卷24题集锦1(2013课标版全国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2013课标版全国卷)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

23、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3(2014全国卷)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4(2014全国卷)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

24、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5(2015全国卷)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6(2015全国卷)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7(2016新课标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

25、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8(2016新课标卷)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9(2016新课标III卷)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

26、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10(2017新课标I卷)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11(2017新课标II卷)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12(2017新课标III卷)图4是西周与

27、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13(2018新课标I卷)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14(2018新课标II卷)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

28、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15(2018新课标III卷)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图7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16(2019新课标I卷)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17(2019新课标II卷)战国后期,秦

29、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18(2019新课标III卷)“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19(2020新课标I卷)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

30、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20(2020新课标II卷)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 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 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21(2020新课标III卷)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商周贝币 春秋战国布币 汉五铢钱图5A 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22.(2021新课标甲卷)老子认为,“失道而

31、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23.(2021新课标乙卷)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24.(2022新课标甲卷)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

32、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A孔子 B老子 C韩非 D墨子25.(2022新课标乙卷)图4 据图4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高考24题考查知识点:错误题号及涉及知识点:错因分析及思路总结:中国古代史秦汉篇(高考第25题)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政治:秦朝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通过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承秦制,在保留秦制的同时,实行郡国并行制、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

33、和察举征辟制等;通过推恩令等政策,进一步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使小农经济初步发展;统一铸币和盐铁官营加强了封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基本国策,从汉初到汉武帝,重农和抑商各有侧重;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文化:政府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加强;从秦朝的“焚书坑儒”到汉初的“黄老之学”,再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演变,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儒家思想不仅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秦汉科技发展领先世界,汉赋展现时代风貌。主干知识一、政治秦1.

34、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皇帝制度特点及表现皇位世袭 嬴政自称“始皇帝”,由子孙传承皇权,不可转移皇权至上 秦始皇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帝独尊 皇帝有一系列专用称号: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玉印称“玺”等(2)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三公九卿制的运作方式和作用运作方式: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35、作用:形成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不同官职和机构之间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3)郡县制内容:地方设有郡、县两级,“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郡。县下设有“乡”“里”两级基层行政机构。特点: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封制郡县制不同点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建立基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政区传承制度世袭制官吏由

36、皇帝任免,官位概不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的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在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特点贵族政治官僚政治相同点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4) 官吏考察:秦朝考核官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中央委派的专职官员进行监督、视察;二是年终由官员自行汇报当年政绩。(5) 秦律:细密、严苛。以“轻罪重刑”为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6)选官制度:军功爵制度。汉(1

37、)君主专制的演进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组成“中朝”,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外朝”即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官僚机构的权力。形成中外朝(内外朝)制。(2)中央集权的发展背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出现王国问题。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措施汉武帝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推行“推恩令”、附益法(禁止朝廷大臣交结诸侯)、酎金夺爵等措施。刺史制度:汉武帝后期将地方分区监察,称十三州部

38、,每州部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为解决边患危机创造了条件。 促使汉武帝时期强盛局面的出现。(3)选官制度:察举制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选官标准:品行。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具有封闭性的特征。二、经济1.农业(1)耕作工具: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普及,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耕作技术: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3)水利灌溉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关中的井渠和西域的坎儿井。曹魏时改制的翻车(人力)用于灌溉。东汉王景治理黄河。(4)经营形式:地主田庄古

39、代田庄经济的特点土地来源 古代中国的田庄主要是由豪强地主、官僚、商人等兼并农民的土地经济形态 是典型自给自足经济,耕种与纺织等手工业结合,使庄园成为一个独立而封闭的世界剥削方式庄园除有一部分奴仆劳动外,大多由徒附、宾客、族人通过租佃的方式来耕作,他们一般向庄园主交纳实物地租。除实物地租外,他们也须无偿地为庄园主服一些劳役,如砍伐林木、看家护院等管理形式中国古代庄园主对依附农民行使的是一种以族权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力,宗族宗法色 彩浓厚,存在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2.手工业(1)成就冶金业:汉代冶铁以煤炭做燃料,并创造出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水排。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纺织业:西汉时期,中国丝

40、绸远销欧亚,赢得“丝国”誉称。(2)主要形态官营手工业:汉武帝时,政府垄断煮盐、冶铁等行业。田庄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包括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3.商业(1)货币统一:秦始皇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汉武帝铸五铢钱。(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时空有严格限制。(3)商业政策:汉初:实行抑商政策,“重租税以困辱之”。文景之时:休养生息,抑商政策减弱。汉武帝时: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4)对外贸易: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三、

41、文化1.思想(1)秦朝:焚书坑儒 结果:民间图书大部分被焚毁;儒学受到沉重打击。(2)汉初:黄老之学背景: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统治者吸取秦暴政而亡的教训。表现: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效果:“文景之治”的局面出现。(3)汉武帝时期:儒学的发展董仲舒新儒学产生背景:汉武帝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王国问题、边境安全、土地兼并)汉初推行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董仲舒与时俱进,对儒学进行改造创新内容: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于君权,一方面宣扬“君权神授”,强化君权;另一方面提出“灾异警示”,倡行仁政。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42、”。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尊儒措施:(儒学的官方化、政治化)政治:重用儒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育:a.教科书: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b.中央:兴办太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c.地方: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影响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对民族精神:思想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科技(1)造纸术概况: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意义: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2)数学: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许多算术命题。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3)农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