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43KB ,
资源ID:247836      下载积分:5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478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进度表))为本站会员(蒙蒙d****课堂)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进度表)

1、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023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拟写人:_一、学情分析通过三年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2、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二、教材分析1.整体情况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声音”“呼吸与消化”和“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预计一学期共需30课时。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其中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

3、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2.单元概述第一单元“声音”:“声音”单元应让学生们掌握的科学概念包括: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和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通过声音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找到他们关于声音问题的答案,而且会对他们的不断进步感到骄傲。随着学生用不同的装置做实

4、验,并发现他们听到的声音和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声音的理解会得到不断加深,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用语言来描述他们的发现,同时配上简单的图表,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呼吸与消化”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人体内部结构及其与外界物质的联系。这个单元以“人体具有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器官,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为线索设计了有层次的探索活动:13课关注呼吸与健康的关系;46课研究食物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78课探索食物消化的过程与变化。以此促进学生对人体系统的认识与理解,为高段学习“健康生

5、活”打下基础。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将有机会体验与探索人体呼吸与消化过程,了解空气、食物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人体用于呼吸与摄取养分的器官;感受人体不同部分的器官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建立“系统化”的人体结构概念。第三单元“运动和力”:“运动和力”单元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物体的运动及其受到的力”为主要线索,循序渐进的安排了一些活动。如小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不同的力对小车的运动产生怎样的影响;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与其运动情况有什么样的关系等。教学中还选择了如测量力的大小、制作小车等一些相关的活动。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将认识

6、物体的运动与其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不同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产生的能量也不同,能量还会以各种形式存在。三、教学目标1.“声音”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音高是由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幅度(振幅)决定的。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耳内,引起听觉。(2)科学探究目标能从具体现象和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

7、出假设。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事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能对自已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3)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发展对声音调查的兴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

8、、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并从中体会创新的乐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到科学技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在加深。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增强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呼吸与消化”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人的呼吸是在进行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体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十分重要。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参加体育锻炼

9、能够提升肺活量。人体所需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食物的种类很多,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持合理营养,才能使身体健康。食物在口腔里的初步消化过程,有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参与人体呼吸与消化的器官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2)科学探究目标应用感官并结合体验活动,认识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了解它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协同合作。学会用简易的方法测量肺活量,能获取合理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分类的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对分类记录进行整理。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在食物中的存在。学会查阅资料,开展模拟实验,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完善并纠正自己对消化器官的认识。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

10、息,丰富自身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3)科学态度目标对探究自已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能够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在分类、比较等活动中,参与集体的讨论和研究,学习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实验活动中,严谨细致地完成实验的设计、准备,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养成健康生活的意识与习惯。(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在探究学习中,发现人体的生命活动与空气、食物的关系,感受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认识呼吸系统与

11、大气质量关系密切,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3.“运动和力”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力可以使物体运动或静止下来,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顿。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大小不同。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执行程序,需要运用相关的科学概念来解决问题。(2)科学探究目标会调查、了解不同类型小车的动力情况,会组装简单的不同动力驱动的小车,并用轮子改装小车。会研究力的大小与小车运

12、动快慢的关系。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会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会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不同速度的运动物体具有不同的能量,认识能量会以不同形式存在。能利用所给的材料大胆想象,创造性地制作小车,并对作品做出评估和调整。(3)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发展研究能量的兴趣。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会把实验事实转化为支持观点的证据。意识到体验、合作的重要性,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制作。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意识到要树立细致、有步骤地工作的态度,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

13、探究。(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不同小车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改变动力的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体会到制作的关键在于设计,改变设计方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体会到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意识到轮子的发明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人们会不断改进设计,以满足自已不断增加的需求。四、主要教学措施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6.引导学生对观

14、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五、教学进度表四年级_班科学科教学内容周进度表(2023)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9.19.4开学第一课二1.感受我们的呼吸1129.59.11二2.呼吸和健康生活二3.测量肺活量1中秋节放假139.129.18二4.一天的食物二5.食物中的营养1149.199.25二6.营养要均衡 二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1159.2610.2二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机动2国庆节放假610.310.9第二单元复习1国庆节放7补2710.1010.16第二单元测验+讲评1810.1710.23一1.听听声音一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5、11910.2410.30一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一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11010.3111.6一5.声音的强与弱 一6. 声音的高与低21111.711.13一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一8.制作我的小乐器111211.1411.20第一单元复习机动111311.2111.27第一单元测验+讲评21411.2812.4三1.让小车运动起来三2.用气球驱动小车111512.512.11三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三4.弹簧测力计21612.1212.18三5.运动和摩擦力三6.运动和小车111712.1912.25三7.设计制作小车(一)三8.设计制作小车(二)111812.261.1第三单

16、元复习第三单元测验1元旦放假1191.21.8第三单元讲评期末复习11201.91.15期末复习2211.161.22期末测验1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三、观看牛顿与七色光的科学史故事视频,进一步明晰白光可以分解成多种不同颜色的光(5分钟)1.谈话:其实我们刚才所做的活动,早在300多年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就已经做过类似的活动了,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牛顿和七色光的故事吧!2.学生观看视频。3.小结:牛顿用三棱镜可以将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用实验证明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同学们,你们也很了不起哦!用不同的方法也把阳光分成了七种颜色。其

17、实我们在雨过天晴能看到彩虹,就是因为空中的小水滴就像一个个三棱镜,把阳光分解成了七色光。设计意图:将科学史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呈现,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牛顿发现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研究过程,和自己的探究做比较,发现有相似之处,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渗透坚持不懈的科学研究精神。四、做色光的混合实验,从反面验证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7分钟)1.谈话: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牛顿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他还试着将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的七色光再合成了白光,大家想不想也来试试,看看不同的色光混合到一起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想)2.介绍实验方法:张老师这里有三种颜色光的手电筒,在黑板上演

18、示照出:红光、绿光、蓝光。如果把它们重叠到一起,PPT展示:红光和绿光重叠,红光和蓝光重叠,绿光和蓝光重叠,红光、绿光和蓝光一起重叠,重叠的部分还会是原来的颜色吗?会是怎样的颜色呢?想不想试试?3.小组领取材料,开展观察记录活动,教师及时拍下学生做出的光的混合照片。4.汇报交流发现,展现学生做的结果。(补充: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就可以混合成白光,我们也称它们为“光的三原色”)5.小结:白光不仅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不同颜色的光也可以混合成其他颜色的光或者合成白光。设计意图:本环节只让学生做用手电筒做色光混合的实验,有两点考虑:一是两个混合实验活动是同质的,课堂容量有限,时间是个问题;二是手

19、电筒彩光的混合和前面光的分解能相互对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而圆盘的快速转动,学生不太能容易理解,并且实验现象容易产生误差。记录单的填写让学生的观察更有序,有利于作比较,发现规律。五、总结巩固,拓展延伸(1分钟)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制造了彩虹,研究了彩虹,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2.学生谈收获感受。3.课外拓展:看似简单的阳光能分解成七色光,那看起来很艳丽的色光是否能再分解呢?课后大家可以继续研究。设计意图:本课的学习颠覆了学生的原有认知,他们的脑海中一定会产生这样的问题:颜色丰富的色光是不是也是由其它的光组合而成的呢?产生了新的问题,从而又开启了新的研究,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让科学探

20、究继续下去,这才是科学的本质所在。【教学反思】2001版老版教材中也有七色光这一课,通过比较发现,两版教材内容大体差不多,但新版教材中把重点落在如何制造彩虹上,在通过多种制造彩虹的方法中,比较归纳出相同的地方:太阳光在透过水雾、斜插入水中的镜子和三棱镜时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以下两点值得思考: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同时,要能引发学生真切关注现象,提出真实问题,产生真正思考。学生对彩虹现象可以说是熟悉的陌生,都是在生活中不经意间的无意发现,并没有对其产生的原因做进一步的思考,最多是惊讶和兴奋(当然不排除有少数孩子真能联系自己的课外知识来解释)

21、。因此,在课堂中能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现象,进入到真实的情境场中去,才会引发学生进行真正的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看真实记录的彩虹视频,调取学生的生活记忆,并让学生猜测要想出现彩虹,可能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初步引出太阳光、水等关键要素。接着带学生到室外真刀真枪地去制造彩虹,这样的情境是真实的,学生也是特别期待的。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又会进一步发现,并不是有阳光和水,就一定能看见彩虹。问题又聚焦到观察的角度上来,从而能引发更深入的思考:观察角度很重要,怎样的角度最容易看到彩虹呢?(其实应该是怎样的角度最容易将阳光分解成七色光呢?学生当然是不知道的,但为后面用插入水中的镜子和三棱镜来制造

22、彩虹提供了思考和实践的空间。)2.制造彩虹,不能仅以出现结果为目标,要关注制造的过程,在实践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教材中要求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并给出了制造的方法和步骤。在教学这个环节时,我还是比较纠结的:如果都告知学生实验的方法了,学生就只会照着步骤一步一步去做,探究在哪里?思考在哪里?但如果不给实验方法和步骤,让学生自己去摸索,难度很大,比较盲目,不知道如何下手,即使成功,很难关注到是如何做到的?鉴于此,我采取了折中的方法,给方法,但要让学生在制造的过程中,重点要记录下是如何做到的?是怎么来逐步调整角度的?(前面的实践活动已经让学生关注到角度问题),以此来“倒逼”学生一定要关注制造的过程。通过先前的师生共同用水雾来制造彩虹,再到学生自己用插入水中的镜子和三棱镜来制造彩虹,让学生观察比较几种不同的方法,归纳总结出它们相同的地方,发现都是太阳光在透过水雾、插入水中的镜子、三棱镜等物体时,在一定的角度时能产生七种不同颜色的光,从而得到科学的结论:太阳光由七种颜色的光组合而成。(活动目标也仅到此为止,至于为什么太阳光透过它们就能变成七色光,这可能也是学生非常想搞明白的,但这不在本课教学目标范围内,以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也无法弄懂,不要纠缠和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