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87.97KB ,
资源ID:245858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458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雪****)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1、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材料一:“春秋笔法”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春秋笔法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褒贬惩劝,各有义例”,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

2、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左丘明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但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对“春秋笔法”进行了演绎,这是一大进步,使得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他在

3、春秋左传集解的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进行了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那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而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隐瞒,仅是对比较小的事情所作的隐瞒,大事从简或者曲笔。春秋笔法一般都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婉转的陈述和评论以及有目的选择;曲笔是曲折抒笔,这里的“曲”是曲折,并不是歪曲。能够在事实下有重

4、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这是曲笔的最高宗旨和理想。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协,是一种无奈!这种办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选自“春秋笔法”集释,有删改)材料二:中国小说源于史传。史传之叙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是一种实录事迹而令褒贬自见的叙事方式。中国小说有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大系统。文言小说直接由史传衍生出来,其叙事传统继承史传自不待言;白话小说从民间“说

5、话”口头文学演进而成,当生活在史官文化中的文人雅士成为它的主要创作者的时候,便意味着它也纳入到了史传叙事传统之中。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的最终合流是中国文化所决定的历史发展归宿。白话叙述脱胎于口头文学的“说话”,而口头文学叙事方式的特征之一便是主观叙述。所谓主观叙述,就是叙事者随时都伴随在读者左右,或者诠释情节中疑惑难解的问题;或者提醒要注意某个关键处,或者把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直言不讳地说出来。白话小说从主观叙述向客观叙述的转变,是由长篇章回小说来完成的。从历史纵向看,长篇章回小说对于客观叙述的把握又有一个从不甚纯熟发展到比较纯熟的过程。到红楼梦则达到古典小说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戚蓼生石头记序对于

6、红楼梦的叙事评论道: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红楼梦客观叙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叙述者戏剧化。一般客观叙述的小说,在叙述初次登场的人物时常有一段对这个人物的肖像描写和对他的背景资料的介绍,使人感到叙事者即作者的存在。红楼梦却把这个任务转交给作品中的人物,作品中担当此任的人物便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叙事者,于是叙事者与作者分离开来,叙事者的观点并不等于作者的观点,这样作者就更深地隐蔽起来。作者让作品中行动的人物充任叙述者,由于叙述者并不完全代表作者的观点,所以作品对某个重要人物和事物的叙述,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综合各人所叙,便是人物的立体影像。红楼梦客观叙述的另一特点是叙述的限知性,限知是相对全知而

7、言,全知就是叙事者无所不知。这种无所不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叙述视点的随意转换,二是随意代述角色的隐衷。限知叙述之叙事者也是有视点的,也可以代述角色的隐衷,不同的是他的叙述视点相对固定,而代述角色的隐衷也有限制,叙事者不能自由地进入任何角色的内心世界。这种限知性的客观叙述,有效地隐蔽了真正的叙事者作者。春秋所开创的直书其事的客观叙述原则,在小说红楼梦中得到生动的体现。春秋笔法强调“据事迹实录”,但同时又要在客观叙述中寓以褒贬。实录和褒贬,如何统一在文本中?要义之一是笔削。“笔”就是录,“削”就是不录。笔与削寄托着作者褒贬,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作者到底褒谁贬谁,如果用笔与削的春秋笔法来考

8、量,得出作者之偏爱林黛玉的结论,谅必并不困难。曹雪芹是怎样表达他的倾向的呢?除了别的手段之外,他用了笔削的手法,他对黛玉的心理活动倾注了大量笔墨,却基本上不写宝钗的内心隐衷。客观叙述中笔与削大有深意,就“笔”而言,又有一个如何写,也就是载笔之体的问题。用晦之道,就是载笔的最重要的原则,其要义是直书其事却并不用直笔。(摘编自石昌渝春秋笔法与红楼梦的叙事方略,有删改)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笔法”由孔子首创,先经左丘明进行概括,再经董仲舒进行演绎,最终由杜预完成了普及,从而成为了写作与表达的固定范式。B. 孔子以后的著史者,只要在记述历史过程中,按照一定

9、义例,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就必然能达到“春秋笔法”的效果。C. 文人雅士成为白话小说的主要创造者,意味着白话小说纳入到了史传叙事传统之中,这也就决定了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的最终合流。D. 限知性的客观叙述限制了叙述视点的随意转换和对角色的隐衷随意代述,从而有效地隐蔽了真正的叙事者。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笔法”并不隐晦历史事实的真相,以“春秋笔法”记述的历史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是非分明。B. 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的代表作春秋繁露,因为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而被后代不少学者界定为哲学著作。C. 由于白话小说是从口头文学演进而成,因此需要通过

10、长篇章回小说来帮助它完成从主观叙述向客观叙述的转变。D. 作品对重要人物和事物的叙述,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是因为作品中行动人物的观点并不完全代表作者的观点。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有关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鸿门宴中刘邦与樊哙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脱身独骑”,叙事者在对客观事实的叙述中包含了自己的价值判断。B.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表明了叙事者伴随在读者身边,提醒读者注意作品的主要内容。C. 雷雨塑造了面貌各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得益于作者采用全知叙述,充分地描写了各种角色的内心世界。D. 三国演义叙事结构中蜀汉这条线索最重要,着墨最多,按

11、春秋笔法的笔与削来看,这体现了作者抑曹尊刘的褒贬立场。4. 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红楼梦中塑造贾宝玉形象时是如何将叙述者戏剧化的。5. 在记述历史时“春秋笔法”常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对此,你是否赞同?请根据材料一说说你的理由。(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钓台的春昼郁达夫因为近在咫尺,以为什么时候要去就可以去,我们对于本乡本土的名区胜景,反而往往没有机会去玩,或不容易下一个决心去玩的。正唯其是如此,我对于富春江上的严陵,二十年来,心里虽每在记着,但脚却没有向这一方面走过。一九三一,岁在辛未,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了

12、,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了寓居。先在江浙附近的穷乡里,游息了几天,偶而看见了一家扫墓的行舟,乡愁一动,就定下了归计。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和家人等去上了几处坟,与许久不曾见过面的亲戚朋友,来往热闹了几天,一种乡居的倦怠,忽而袭上心来了,于是乎我就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我去的那一天,记得是阴晴欲雨的养花天,并且系坐晚班轮去的,船到桐庐,已经是灯火微明的黄昏时候了,不得已就只得在码头近边的一家旅馆的楼上借了一宵宿。第二日侵晨,觉得昨天在桐君观前做过的残梦正还没有续完的时候,窗外面忽而传来了一阵吹角的声音。好梦虽被打破,但因这同吹筚篥似的商音哀咽,却很含着些荒凉

13、的古意。心里虽怀着了些儿怨恨,但脸上却只现出了一痕微笑,起来梳洗更衣,叫茶房去雇了船,便上钓台去。过了桐庐,江心狭窄,浅滩果然多起来了。两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间是一条清浅的水。我在船头上一口一口地喝着严东关的药酒,指东话西地问着船家,这是什么山,那是什么港,惊叹了半天,称颂了半天,人也觉得倦了,不晓得什么时候,身子却走上了一家水边的酒楼,在和数年不见的几位已经做了党官的朋友高谈阔论。谈论之余,还背诵了一首两三年前曾在同一的情形之下做成的歪诗。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直到盛筵将散,我酒也不想再喝

14、了,和几位朋友闹得心里各自难堪。正在这上下不得的苦闷关头,船家却大声的叫了起来说:“先生,罗芷过了,钓台就在前面,你醒醒罢,好上山去烧饭吃去。”擦擦眼睛,抬起头来一看,四面的水光山色又忽而变了样子了。清清的一条浅水,比前又窄了几分,四围的山包得格外的紧了,仿佛是前无去路的样子。并且山容峻削,看去觉得格外的瘦格外的高。向天上地下四围看看,只寂寂的看不见一个人类。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沉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前面的所谓钓台山上,只看得见两大个石垒,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横芜杂的

15、草木。山腰里的那座祠堂,也只露着些废垣残瓦,屋上面连炊烟都没有一丝半缕,像是好久好久没有人住了的样子。并且天气又来得阴森,早晨曾经露一露脸过的太阳,这时候早已深藏在云堆里了,余下来的只是时有时无从侧面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船靠了山脚,跟着前面背着酒菜鱼米的船夫走上严先生祠堂的时候,我心里真有点害怕,怕在这荒山里要遇见一个干枯苍老得同丝瓜筋似的严先生的鬼魂。在洞堂西院的客厅里坐定,我的心跳也渐渐儿的镇静下去了,我和船家就从断碑乱石中间爬上了钓台。东西两石垒,高各有二三百尺,离江面约两里来远,东西台相去只有一二百步,但其间却夹着一条深谷。立在东台,可以看得出罗芷的人家,回头展望来路,风景似乎散

16、漫一点,而一上谢氏的西台,向西望去,则幽谷里的清景,却绝对的不像是在人间了。我虽则没有到过瑞士,但到了西台,朝西一看,立时就想起了曾在照片上看见过的威廉退儿的祠堂。这四山的幽静,这江水的青蓝,简直同在画片上的珂罗版色彩,一色也没有两样,所不同的就是在这儿的变化更多一点,周围的环境更芜杂不整齐一点而已,但这却是好处,这正是足以代表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从钓台下来,回到严先生的祠堂,手拿着以火柴柄制成的牙签,走到东面供着严先生神像的龛前,向四面的破壁上一看,翠墨淋漓,题在那里的,竟多是些俗而不雅的过路高官的手笔。最后到了南面的一块白墙头上,在离屋檐不远的一角高处,却看到了我们的一位新近去世的同

17、乡夏灵峰先生的四句似邵尧夫而又略带感慨的诗句。夏灵峰先生虽则只知崇古,不善处今,但是五十年来,像他那样的顽固自尊的亡清遗老,也的确是没有第二个人。比较起现在的那些官迷财迷的南满尚书和东洋宦婢来,他的经术言行,姑且不必去论它,就是以骨头来称称,我想也要比什么罗三郎郑太郎辈,重到好几百倍。慕贤的心一动,熏人臭技自然是难熬了,堆起了几张桌椅,借得了一枝破笔,我也向高墙上在夏灵峰先生的脚后放上了一个陈屁,就是在船舱的梦里,也曾微吟过的那一首歪诗。从墙头上跳将下来,又向龛前天井去走了一圈,觉得酒后的干喉,有点渴痒了,所以就又走回到了西院,静坐着喝了两碗清茶。在这四大无声,只听见我自己的啾啾喝水的舌音冲击

18、到那座破院的败壁上去的寂静中间,同惊雷似地一响,院后的竹园里却忽而飞出了一声闲长而又有节奏似的鸡啼的声来。同时在门外面歇着的船家,也走进了院门,高声的对我说:“先生,我们回去罢,已经是吃点心的时候了,你不听见那只公鸡在后山啼么?我们回去罢!”(原载1932年9月16日论语第1期,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以游踪为线索,描写了富春江沿途的山光水色,着重写了山谷和严子陵钓台的风景。B. 文中两次叙写船家的呼唤,点明了地点和时间,第一次使作者逃离梦中的难堪,第二次让作者重新回到现实。C. 作者觉得“颓废荒凉的美”“足以代表东方民

19、族性”,这种审美情趣是当时的社会在文人心中一致的投影。D. 作者着墨钓台的山水景物,运用了以动衬静、视听结合等表现手法,山水间呈现出一种清幽颓废荒芜的特点。7. 作者在文中两处引用三年前的“歪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前四句写自己不再开怀豪饮,诗酒风流生活已成过去。“美人”喻指祖国,也可指贤者或共同奋斗者。B. 诗的后四句多处用典,坦言对时局的担忧,希望知识分子以正确的方式来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C. 这首诗语言凝练,个性鲜明,悲愤之情溢于言表,是文章的点睛之处,也是现代典型的爱国诗篇之一。D. 题诗高墙不仅批判了亡清遗老夏灵峰的顽固自尊,也批判了卖身投靠日本和伪满洲国的“

20、文人义士”。8. 作者为什么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 郁达夫主张,散文应写得“情景兼到,既细且清,而又真切灵活”。请结合文本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光惶恐再拜,重辱示谕,益知不见弃外,收而教之,不胜感悚,不胜感悚。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授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赊贷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

21、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盖盘庚遇水灾而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更变。”介退谓公亮曰:“安石果大用,天下必困扰,诸公当自知之。”帝问孙固,对

22、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10.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相对应的字母。安石A文B行C甚D高E处F侍G从H献I纳J之K职L可M矣N宰O相P自Q有R度S安石T狷U狭V少W容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惶恐”,恐惧不安;“再

23、拜”,敬辞,用于书信开头或结尾。“惶恐再拜”是古代书信中约定俗成的客套话。B. 介甫,王安石的字。古人先有名而后有字,字对名有表述阐明作用。“字”供长辈呼唤,“名”供平辈、晚辈和自己称呼。C. “而同俗自媚哉”的“媚”意为献媚、讨好,它的意思与蒲松龄促织中的“有华阴令欲媚上官”的“媚”相同。D. “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所以”与谏逐客书中的“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的“所以”意思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光认为,议定法度是王安石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但应当抓大放小,存善去弊,不应只图新奇而改变所有旧的法令。B. 司马光与王安石虽然政见不同,但

24、在书信中始终以礼相待,抱着尊重的态度,委婉地规劝王安石放弃变法。C. 唐介认为王安石难当大任的原因是,虽然他学识渊博,但见解议论不切实际,如果让他执政,势必会变换现行法度。D. 皇帝不认可孙固对王安石的看法,仍然让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后来也采纳了王安石改变风俗、修立法度的建议。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乃国家生民之福也。(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14. 答司马谏议书与与王介甫书都引用了“盘庚迁都”的史实,二者目的不同。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咏白海棠(

25、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咏白海棠(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薛诗首联写宝钗白天闭门保护、亲自浇灌培育白海棠,隐寓宝钗对自己美丽娇艳的容貌自珍自惜,并竭力保护自己。B. 薛诗颔联采用倒装写法,即“秋阶洗出胭脂影”,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美丽身影;“露砌招来冰雪魂”隐寓了宝钗冷落孤寂的结局。C. 林诗颔联意在赞美白海棠花,

26、却用“偷”梨花的洁白和“借”梅花的傲雪来烘托,避免了平铺直叙,且有俏皮意味。D. 林诗颈联运用拟人手法,月宫仙女缝制白色舞衣来形容白海棠的素白,又借“怨女”“拭啼痕”来描绘它的哀愁形象。16. 以上两首诗以花自况,表现了钗、黛二人的性格特点,结合诗句分析二人性格特点的异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3)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_,_”,两句

27、写词人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为中国诗歌中情感最充沛、流传最广泛的诗歌,乡愁诗洋溢着乡土气韵、桑梓情怀和历史记忆,记录着诗人对故乡风物民俗的审美观照,对世事变迁的生动记述,对故乡本土文化的诗意表达,在吸引世人传唱品读的过程中,也在传播着诗人怀乡思亲的亲情意识、时光飞逝的生命意识、 的价值追求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品读传唱久远的乡愁诗,伴着诗人的浅吟低唱,品味文字里的乡愁,唤醒记忆中的故乡,追寻灵魂深处的故园,对远离家乡生活的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对故乡亲人的刻骨思念,还是

28、对举家团聚的 ,记忆里的故乡总是有温度的。千百年来,古代诗人在寻找“诗和远方”的过程中,基于对亲情的渴望、对伦理温情的向往、对安宁幸福的憧憬,唱出了一曲又一曲乡愁之歌。只要深刻理解了传统诗词里的文化乡愁,就能更好地建设现代精神家园,更好地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加以理解。今天的人们,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返乡时,依然可以在乡愁诗里找到共鸣。即便脚步受到羁绊,我们仍然可以与“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的刘长卿“同病相怜”,可以与“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杜甫“ ”,可以与“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的武元衡“殊途同归”。初闻不识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在全民阅读中,跟随古代诗人的脚步,沿着古典诗词的长河

29、,追溯中国乡愁的传统,既可以慰藉思乡之情,又能够为书香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何乐而不为?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只有深刻理解了传统诗词里的文化乡愁,才能更好地建设现代精神家园,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B. 只要深刻理解了传统诗词里的文化乡愁,就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建设现代精神家园。C. 只有深刻理解了传统诗词里的文化乡愁,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建设现代精神家园。D. 只要深刻理解了传统诗词里的文化乡愁,就能更好地建设现代精神家园,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

30、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与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蜜蜂是重要的授粉昆虫,人们知道,它用“空中舞蹈”传递信息蜜蜂摇摆舞的持续时间、角度、摇摆次数分别编码食物的距离、方向和质量等信息,巢内蜜蜂通过接收摇摆舞编码的信息并最终找到食物位置。那么,蜜蜂这种“舞蹈语言”是 ,还是后天习得?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很多动物拥有复杂的学习能力。对于蜜蜂来说,“舞蹈语言”是科学家关注的焦点,那么,蜜蜂的舞蹈是否存在“言传身教”?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社会学习改善了蜜蜂的“舞蹈语言”表达能力。幼蜂群的舞蹈 ,虽然其舞蹈摆动角度(指示方向)的误差会

31、随着采集经验的积累有所减少,但摆动时间(指示距离)的误差却始终不会改善。也就是说,社会学习对蜜蜂“舞蹈语言”的传承有重要作用,幼教缺失导致蜜蜂舞蹈发展出新的“方言”,并将终身保持。研究首次发现,成蜂的舞蹈 ,跟随成蜂学习能提高幼蜂舞蹈行为的准确性,社会学习塑造了蜜蜂的舞蹈语言。蜜蜂舞蹈就像人类、鸟类等脊椎动物的语言交流,新手向有经验的个体学习比它们自己独自摸索能更好地获得技能。21. 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画横线“空中舞蹈”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黑格尔曾经指出,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B.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

32、过去,叫做“发扬国光”。C. “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D. 作为继往开来的有志者,调查研究,就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闯关秘籍”。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大起大伏,只要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青年演员罗海琼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33、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材料一:“春秋笔法”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春秋笔法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褒贬惩劝,各有义例”,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

34、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左丘明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但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对“春秋笔法”进行了演绎,这是一大进步,使得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

35、的是晋代的杜预。他在春秋左传集解的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进行了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那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而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隐瞒,仅是对比较小的事情所作的隐瞒,大事从简或者曲笔。春秋笔法一般都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婉转的陈述和评论以及有目的选择;曲笔是曲折抒笔,这里的“曲”是曲折,并不是歪

36、曲。能够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这是曲笔的最高宗旨和理想。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协,是一种无奈!这种办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选自“春秋笔法”集释,有删改)材料二:中国小说源于史传。史传之叙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是一种实录事迹而令褒贬自见的叙事方式。中国小说有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大系统。文言小说直接由史传衍生出来,其叙事传统继承史传自不待言

37、;白话小说从民间“说话”口头文学演进而成,当生活在史官文化中的文人雅士成为它的主要创作者的时候,便意味着它也纳入到了史传叙事传统之中。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的最终合流是中国文化所决定的历史发展归宿。白话叙述脱胎于口头文学的“说话”,而口头文学叙事方式的特征之一便是主观叙述。所谓主观叙述,就是叙事者随时都伴随在读者左右,或者诠释情节中疑惑难解的问题;或者提醒要注意某个关键处,或者把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直言不讳地说出来。白话小说从主观叙述向客观叙述的转变,是由长篇章回小说来完成的。从历史纵向看,长篇章回小说对于客观叙述的把握又有一个从不甚纯熟发展到比较纯熟的过程。到红楼梦则达到古典小说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38、。戚蓼生石头记序对于红楼梦的叙事评论道: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红楼梦客观叙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叙述者戏剧化。一般客观叙述的小说,在叙述初次登场的人物时常有一段对这个人物的肖像描写和对他的背景资料的介绍,使人感到叙事者即作者的存在。红楼梦却把这个任务转交给作品中的人物,作品中担当此任的人物便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叙事者,于是叙事者与作者分离开来,叙事者的观点并不等于作者的观点,这样作者就更深地隐蔽起来。作者让作品中行动的人物充任叙述者,由于叙述者并不完全代表作者的观点,所以作品对某个重要人物和事物的叙述,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综合各人所叙,便是人物的立体影像。红楼梦客观叙述的另一特点是叙述的限知

39、性,限知是相对全知而言,全知就是叙事者无所不知。这种无所不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叙述视点的随意转换,二是随意代述角色的隐衷。限知叙述之叙事者也是有视点的,也可以代述角色的隐衷,不同的是他的叙述视点相对固定,而代述角色的隐衷也有限制,叙事者不能自由地进入任何角色的内心世界。这种限知性的客观叙述,有效地隐蔽了真正的叙事者作者。春秋所开创的直书其事的客观叙述原则,在小说红楼梦中得到生动的体现。春秋笔法强调“据事迹实录”,但同时又要在客观叙述中寓以褒贬。实录和褒贬,如何统一在文本中?要义之一是笔削。“笔”就是录,“削”就是不录。笔与削寄托着作者褒贬,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作者到底褒谁贬谁,如果用

40、笔与削的春秋笔法来考量,得出作者之偏爱林黛玉的结论,谅必并不困难。曹雪芹是怎样表达他的倾向的呢?除了别的手段之外,他用了笔削的手法,他对黛玉的心理活动倾注了大量笔墨,却基本上不写宝钗的内心隐衷。客观叙述中笔与削大有深意,就“笔”而言,又有一个如何写,也就是载笔之体的问题。用晦之道,就是载笔的最重要的原则,其要义是直书其事却并不用直笔。(摘编自石昌渝春秋笔法与红楼梦的叙事方略,有删改)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笔法”由孔子首创,先经左丘明进行概括,再经董仲舒进行演绎,最终由杜预完成了普及,从而成为了写作与表达的固定范式。B. 孔子以后的著史者,只要在记述

41、历史过程中,按照一定义例,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就必然能达到“春秋笔法”的效果。C. 文人雅士成为白话小说的主要创造者,意味着白话小说纳入到了史传叙事传统之中,这也就决定了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的最终合流。D. 限知性的客观叙述限制了叙述视点的随意转换和对角色的隐衷随意代述,从而有效地隐蔽了真正的叙事者。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笔法”并不隐晦历史事实的真相,以“春秋笔法”记述的历史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是非分明。B. 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的代表作春秋繁露,因为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而被后代不少学者界定为哲学著作。C. 由于白话小说是从口头文学演

42、进而成,因此需要通过长篇章回小说来帮助它完成从主观叙述向客观叙述的转变。D. 作品对重要人物和事物的叙述,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是因为作品中行动人物的观点并不完全代表作者的观点。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有关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鸿门宴中刘邦与樊哙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脱身独骑”,叙事者在对客观事实的叙述中包含了自己的价值判断。B.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表明了叙事者伴随在读者身边,提醒读者注意作品的主要内容。C. 雷雨塑造了面貌各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得益于作者采用全知叙述,充分地描写了各种角色的内心世界。D. 三国演义叙事结构中蜀汉这条线索

43、最重要,着墨最多,按春秋笔法的笔与削来看,这体现了作者抑曹尊刘的褒贬立场。4. 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红楼梦中塑造贾宝玉形象时是如何将叙述者戏剧化的。5. 在记述历史时“春秋笔法”常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对此,你是否赞同?请根据材料一说说你的理由。【答案】1. D 2. C 3. C 4. 不是作者单独来完成的,而是由冷子兴、王夫人、林黛玉等充任叙述者来完成的;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综合多次的叙述完成立体形象的塑造。 5. 示例一:赞同。“春秋笔法”以不隐晦事实为前提,按照义例是非分明,惩恶扬善;委婉不是说谎,而是选择,目的是教化人民。示例二:不赞同。面对历史事实应该明确地表明观点,直接阐述看法。

44、委婉是一种妥协与无奈,后世难以考证。【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固定范式”错误。由原文“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可知,应为“常用范式”。B.“只要在记述历史过程中,按照一定义例,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就必然能达到春秋笔法的效果”错,属典型绝对化错误。由原文“春秋笔法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可知,达到“春秋笔法”的效果离不开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

45、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C.“文人雅士成为白话小说的主要创作者意味白话小说纳入史传叙事传统,决定了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的最终合流”错。原文说的是“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的最终合流是中国文化所决定的历史发展归宿”。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由于白话小说是从口头文学演进而成,因此需要通过长篇章回小说来帮助它完成从主观叙述向客观叙述的转变”错,二者并没有因果关系。原文说的是“白话小说从主观叙述向客观叙述的转变,是由长篇章回小说来完成的”。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信息、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C.“全知叙述,充分地描写了各种角色的内心世界

46、”错。原文“限知叙述之叙事者也是有视点的,也可以代述角色的隐衷,不同的是他的叙述视点相对固定,而代述角色的隐衷也有限制,叙事者不能自由地进入任何角色的内心世界。这种限知性的客观叙述,有效地隐蔽了真正的叙事者作者”,结合雷雨的内容,雷雨没有心理描写,只用客观的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并没有充分地描写各种角色的内心世界,它是限制叙述。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文本信息的能力。“却把这个任务转交给作品中的人物,作品中担当此任的人物便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叙事者,于是叙事者与作者分离开来,叙事者的观点并不等于作者的观点,这样作者就更深地隐蔽起来”。贾宝玉作为初次登场的人物之一,在被叙述时有一段

47、细腻精彩的肖像描写和别人对他的评价,使人感到叙事者即作者的存在。此肖像描写通过林黛玉的视角来完成,同时外界对贾宝玉的认识评价通过冷子兴、王夫人的介绍和林黛玉听说的内容来完成,冷子兴说宝玉满一周岁的时候,贾政想试一下宝玉的志向,就拿来很多好东西放在宝玉跟前,有纸、笔、墨、刀剑以及官帽等,想看宝玉抓的是啥。结果,宝玉一把抓住了女人用的胭指和钗环等东西,气得贾政顿足捶胸,一个劲地摇头说道:“完了完了。这样的子弟要是长大,非是个酒色之徒不可”说宝玉尤其喜欢跟女孩混在一块,还对此发表过极为古怪的论调,说什么女人是水做的肉,男人是泥做的肉,所以女人很是可爱清爽,男人则庸俗恶臭。其他如王夫人向黛玉的介绍的宝玉情况,告诉黛玉说要小心有一个表哥,大家叫他混世魔王。以母亲的口吻介绍其顽劣的个性;以及黛玉听别人所说的宝玉的情况等。“作者让作品中行动人物充任叙述者,由于叙述者并不完全代表作者的观点,所以作品对某个重要人物和事物的叙述,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综合各人所叙,便是人物的立体影像”,贾宝玉的形象是由各个人物完成的,因此是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