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2.47MB ,
资源ID:245427      下载积分:2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454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为本站会员(蒙蒙d****课堂)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

1、 精品实验题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全册 精编版新教科版六下科学实验总结23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实验总结第一单元 小小工程师实验活动1 指出住房所必须具有的系统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住房的透视图,寻找住房中所具有的系统.感受住房系统的复杂性。实验材料:住房透视图、记录单。实验步骤: 1.观察住房透视图,寻找住房的设施,并记录。 2.通过观察这些设计,指出住房中的系统。3.感受住房系统的复杂性。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实验现象:住房的基本系统有水力系统、电力系统、新风系统等。实验结论:住房的每个系统都非常复杂,它们有各自不同的作用,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实验活动2 设计足球场塔台竞标书实验目

2、的:通过设计塔台竞标书,感受工程中设计的重要性。实验材料:塔台竞标书。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实验步骤:1.小组讨论设计塔台时所需要考虑的各方面因素,并记录。2.观察竞标书样式,完成竞标书。3.投标发布会,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竞标书。4.改进自己小组的塔台设计方案。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注意事项:竞标时重点会考虑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以及从塔高、塔型、实用性等其他方面进行考量,考虑楼梯、栏杆、美观性等细节,会有助于获得好评,加大中标概率。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实验结论:工程设计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全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实验活动3 设计塔台模型实验目的:通过设计塔台模型,感受工程设计的复

3、杂性,体会三角形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强的特点,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克服工程设计时的难题。实验材料:塔台设计要求及评价表、塔台设计方案表、三角形和正方形模型。实验步骤:1.仔细阅读塔台设计要求及评价表。2.用食指分别按压三角形和正方形模型上部中心,感受它们的承重力,观察它们形状的变化。3.小组讨论克服塔台倾斜和抗震、抗风等问题。4.总结前面讨论的结果,开始设计塔台模型,用画图、文字、数字等方式记录在设计表内。5.展示小组的设计方案,改进调整方案。实验记录:实验结论: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且承重能力好。2.塔台的设计必须保证站立,且能承受一定的重量和风力,并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还要尽量节省材料,能达到稳固

4、、美观、价廉的平衡。实验活动4 制作塔台模型实验目的: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塔台模型实验材料:70根20厘米长的吸管、剪刀(1或2把)、胶带、尺子(1或2把)。实验步骤:1.仔细观察并分析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2.按照“底座搭建一侧面搭建“整体搭建”的顺序,开展塔台的制作。3.搭立柱时要控制好立柱的高度,尽量等高,可以防止塔台的倾斜。4.在框架中使用三角形结构可以使塔台稳固。5.搭建完成后要及时检查接口处是否牢固,是否还有地方需要修补。6.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要发现新问题,引发新思考。7.为自己的塔台模型取一个名称。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实验现象:塔台模型有不同的类别,如围栏防护型、脚手架型、底托抗震

5、型、金字塔型等。注意事项:1.塔台的接口处要固定牢固同时也要考虑节省胶带。2.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实验活动5 测试塔台模型实验目的:利用各种工具去测试塔台模型。实验材料:米尺、多本教科书、电扇、地震模拟仪、记录表、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实验步骤:1.根据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明确测试标准。2.分析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3.制订科学合理的测试计划。4.利用特定的工具测试塔台模型。(1)用米尺测量塔台的高度:将塔台模型放置于平稳的桌面上,将米尺竖直放在塔台模型旁边,测量塔台的高度,平视读出数值。(2)用重物测试塔台的承重能力:将教科书放在塔台中间,然后一本挨着一本放,直到塔台不能承受为止,记录本数。(

6、3)用电扇测试塔台的抗风能力:将塔台放在电扇前,先用1档小风量测试。再用2档中风量测试,最后用3档大风量测试,记录塔台能够承受的风量等级。(4)用地震模拟仪检测塔台的抗震能力:将塔台放在地震模拟仪上方,先用5.按照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计算材料成本。6.“分工合作”项目先由各组自行介绍,再由其他小组评分。7.各组根据塔台模型是否合理,对美观方面进行评分。8.师生汇总各小组成绩.并分析各小组塔台的优点和不足。实验现象:不同小组的塔台的承重能力、抗风能力、抗震能力各不相同。注意事项:1.在评分时一定要公平公正。2.使用电扇、地震模拟仪时要注意安全。实验活动6 评估改进塔台模型实验目的:分析塔台模型存

7、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实验材料:塔台模型、设计方案修改记录单。实验步骤:1.小组交流评估。每组针对本组和其他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进行交流评估。2.明确问题。各组根据交流评估的情况,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将问题记录下来。3.改进设计。各组根据塔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重新设计改进方案。4.优化塔台模型制作。将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按照改进后的设计重新加工,使它更符合建造要求。实验现象:塔台模型经过改进后,它的承重能力、抗风能力、抗震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注意事项: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实验活动2 调查校园生物实验目的:调查校园中的生物多样性。实验材料:放大镜、照相机、生物分类的图书资

8、料、记录本、笔等。实验步骤:1.观察花坛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统计它们的数量,记录它们的名称和地点。2.把不认识的动植物画下来或拍照片。3.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躲藏起来的动物和曾经来过的动物,将它们记录下来。实验现象:注意事项:1.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2.要注意自身安全。实验活动2 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实验目的:为了观察研究校园生物.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实验材料:记录本、笔等。实验步骤:1.画出校园分布图。2.在校园分布图中标出校园生物。方法1:把校园生物名称直接标注在校园分布图的准确位置。方法2:把校园生物图片剪贴在分布图旁边,用箭头指向它们所在的具体位置。方法3:把校园生物进行编码

9、,排列在校园生物分布图的一边,再把生物编码标注在校园生物分布图对应的位置。动物编码和植物编码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加以区分。如动物用1、2、3的形式,植物编码用。 学校校园生物分布图(以西瓜虫为例)六年级 班制作 制作时间: 年 月1.西瓜虫实验结论:1.校园里的生物种类繁多。2.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注意事项:标出生物时只选择一种方法。实验活动3 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实验目的:探究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实验活动3 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实验目的:探究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实验材料:凤仙花亲代、后代的图片。实验步骤:1.选择两株植物(或图片),一株后代,一株亲代。2.观察植物的花的

10、颜色,叶的颜色、大小、形状,茎的粗细、颜色等。3.观察对比亲代与后代植物的异同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植物的后代与亲代的形状.如艺、叶、花、果实等的颜色、大小与形状等非常相似 但也有一些细微的美异注意事项:可以选择当地熟悉的植物或图片。实验活动4 比较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实验目的:探究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实验材料:狗亲代、后代(或图片)。实验步骤:1.选择狗妈妈、狗爸爸、小狗(或图片)。2.观察毛皮颜色、躯体大小、耳朵、眼睛、四肢、高矮、嘴巴等。3.观察对比亲代与后代的异同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动物的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如眼睛、耳朵等.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实验活动5 制作一个生物化石模型

11、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生物化石模型。实验材料:橡皮泥、植物叶、鱼骨、贝壳、滚筒(面杖、圆木等)。实验步骤:1.将橡皮泥压平。2.把植物叶、鱼骨或贝壳等放在橡皮泥上.将其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3.把留有印迹的橡皮泥模型晾干。实验现象:在橡皮泥上留下了植物叶、鱼骨或贝壳的印迹。实验结论:印迹化石是地史时期中的动植物在其生活活动过程中所遗留的痕迹和遗物保存而成的化石,前者如足迹、移迹、潜穴、钻孔等。第三单元 宇宙实验活动1 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实验目的:比较直观地了解和认识行星间的位置与距离关系,形成较为具象的太阳系模型概念。实验材料:三条长度相等的纸带、笔等。实验步骤1.以小组为单位,处理行星与太阳

12、距离远近的数据。(1)选择合适的比例,换算各个数据。(2)取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每条纸带对折四次,并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3)在折痕处标记数字。2.将八颗行星标记在长纸带上.按距离比例将八颗行星画在纸带上对应的位置。3.将制作好的“行星位置关系模型”粘贴在黑板上进行交流分享实验结论: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个体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注意事项:1.以相同的比例处理数据并绘制模型图。2.准备的纸带应该是相同大小的。3.纸带要对折,不能随意折。实验活动2 三球运动模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运动情况。实验材料:手电筒、地球

13、仪、乒乓球。实验步骤:1.查找资料了解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特点。2.根据三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太阳能自己发光,用手电筒来代替;地球和月球不能自己发光,同时地球比月球要大得多,因此选择用地球仪代替地球,乒乓球代替月球。3.观察三者的运动并记录。实验记录:太阳不能同时照亮整个地球、月球,只能照亮它们的一半;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太阳转。实验结论: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在绕着地球转的同时也在绕着太阳转。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行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是一颗恒星。注意事项:1.根据日、地、月三者的实际距离关系调整模拟实验时手电筒、地球仪、乒乓球的距离。2.地球上的

14、观察者观察到的是同一个面的月球。实验活动3 日食模拟实验实验目的:验证日食的形成原理。册实验材料:大小不同的蓝色圆片、黄色圆片、红色圆片各一个,支撑杆。实验步骤:1.用大小和颜色不同的纸片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蓝色代表地球,黄色代表月球,红色代表太阳。2.将三张纸片摆放在一条直线上。3.在地球纸片上打上一个观察孔,让月球纸片和观察孔高度一致。4.将月球纸片转到离地球纸片远近略有不同的两个位置上,通过观察孔观察“月球”挡住“太阳”的情况。实验记录:当“月球”离“地球”略近时,“太阳”被完全遮挡住;当“月球”离“地球”略远时,“太阳”的中间部分被遮挡住。实验结论:不同类型的日食的形成与月球与地

15、球的距离有关。注意事项:1.三张纸片的圆心在同一高度。2.三张纸片排成一条直线。实验活动4 建立北斗七星模型实验目的:形成较为具象的北斗七星模型概念。实验材料:投影仪、纸板、细线、橡皮泥、剪刀、屏幕。实验步骤:1.找一张边长约为5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按图1所示打上7个小孔。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厘米、12厘米、15厘米、17厘米、27厘米、27厘米、14厘米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小球(如图2)。3.用投影机的光从四个不同角度照射星座模型,橡皮泥小球会在屏幕上投下影子。把观察到的由橡皮泥影子组成的图像画下来。4.展示交流所画图像。实验现象:从不同的方位能看到不同的图像

16、,光只能从一个侧面照射时,才会看到橡皮泥小球的影子构成一个勺子状,也就是北斗七星。实验结论: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在宇宙中的不同位置观察,那么呈现的图像也会不同。注意事项:1.按比例数据要求准确地制作模型。2.注意剪刀等工具的使用安全。3.投影仪的光不能对着眼睛。实验活动5 利用活动观星盘认识夏季星座实验目的:用自制的观星盘观察夜晚的星空,认识夏季星座。实验材料:全天星空图、剪刀等。实验步骤:1.将印着全天星座图的圆片,沿边缘线剪下,做成活动圆盘,称底盘。2.将另一张印有椭圆的圆片,也沿边缘线剪下,并将椭圆的空白处挖空,称面盘。3.用活动按钮将两个圆盘的中心点扣

17、接在一起,让这两部分可以互相转动。4.夜晚观测时,先把面盘及底盘四周边缘的日期、时刻对准,再将活动观星盘举过头顶,方向和实际方向一致,就可以认识星座了。实验现象:不同日期观察到不同的星座,同时不同地区、相同时间内可观察到的星座也有差异。实验结论:1.天上的星座位置是固定的,短时间内是不会变化的。2.可以用星座图很方便地寻找各个季节、不同日期的星座.还可以找一些特定的星星。注意事项:1.注意剪刀等工具的使用安全。2.根据观察者的维度,选择合适的观察窗(面盘上的透明椭圆形区域)。实验活动6 建立银河系模型实验目的:形成较为具象的银河系模型概念实验材料:陀螺、纸片、米粒、胶水、剪刀等。实验步骤:1.

18、用剪刀在黑色纸片上剪下一个圆形。用笔在黑色纸片上模拟画出银河系的“核球”和“旋臂”。2.把一些米粒粘在纸片的“旋臂”上,模拟银河系的“恒星”3.将黑色圆纸片固定在陀螺上并开始旋转4.观察旋转过程中的“银河系”实验现象:旋转后的模型出现类似于银河系“侧视图”中的样子,像一个旋涡,有多条旋臂。实验结论:银河系中的天体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高速公转。注意事项:1.可以用碎纸片代替米粒。2.注意剪刀等工具的使用安全。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实验活动1 物质的不同变化实验猜想:物质会有不同的变化。实验材料:水、水壶、冰、水杯、苹果、铸铁锅。实验步骤:1.将水放入水壶中烧开,观察其变化。2.将冰块放入水杯中,观察

19、其融化过程。3.在铸铁锅中放置一点儿水,观察其变化。4.将苹果咬过后放置在桌子上,观察其变化。实验现象:1.烧开的水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液态的水变成了水蒸气。2.水杯中冰块慢慢变成了液态的水。3.铸铁锅中有铁锈形成。4.咬过后放置在桌子上的苹果变了颜色。实验结论:1.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例如水变成水蒸气、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2.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作化学变化例如铸铁锅生锈、苹果咬过的地方被氧化。注意事项:不要直接用手去触碰烧开的水。实验活动2 观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实验材料:六个塑料瓶盖、白砂糖、食盐、小苏打、白

20、醋、水。实验步骤:1.准备六个塑料瓶盖,把它们分成两组,每组三个瓶盖。2.在每组的三个瓶盖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白砂糖、食盐和小苏打。3.在第一组的三个瓶盖中滴入水,观察它们的变化。4.在第二组的三个瓶盖中加入白醋,观察它们的变化。实验现象:1.滴水的第一组三个瓶盖中,白砂糖、食盐、小苏打数量上有所减少,但没有产生气泡。2.加入白醋的第二组瓶盖中,放了白砂糖、食盐的瓶盖中,白砂糖、食盐数量上有所减少,但没有产生气泡:放了小苏打的瓶盖中,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实验结论:1.白砂糖、食盐、小苏打可以溶解在水中;也可以溶解在白醋中。2.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不同于小苏打和白醋的新物质。3.水和

21、白砂糖、食盐、小苏打的混合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4.白砂糖、食盐和白醋的混合也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实验活动3 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体的收集及特点实验猜想:产生的气体具有比空气重、不助燃的特点。实验材料:塑料袋、白醋、小苏打、塑料瓶盖、火柴、蜡烛。实验步骤:1.取一个无色透明、能盛水的密封袋,在里面放入三勺白醋。2.在一个塑料瓶盖中加入一勺小苏打,再把它小心地放进密封袋中。3.封好密封袋的袋口,再打翻袋中的瓶盖,让小苏打和白醋充分混合。观察袋中发生的现象。4.将袋子打开,将燃烧的火柴小心地放入袋中,观察发生的现象。5.将袋子打开,倾斜地将袋中的气体倒向燃烧的蜡烛的火焰,观察发生

22、的现象。实验现象:1.混合后,密封袋中产生了气泡,密封袋迅速膨胀。2.火柴放入袋中时,火焰立刻熄灭。3.将袋中的气体倒向燃烧的蜡烛时,火焰熄灭了。实验结论:1.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气体可以通过密封袋来收集。2.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气体具有不助燃、比空气重的特点。注意事项:1.将塑料瓶盖中的小苏打放入密封袋中时,注意不要让小苏打和白醋接触。2.密封袋要密封好后,再打翻袋中的瓶盖,让小苏打和白醋混合。3.将燃烧的火柴放入塑料袋中时.一定要小心.袋口开得要大,不能让火焰碰到塑料袋。4.将袋中的气体倒向燃烧的蜡烛的火焰时,也一定要小心操作。实验活动4 蜡烛燃烧产生新物质实验猜想:蜡烛燃烧会产生新物质。实验

23、材料:蜡烛、火柴、玻璃杯、玻璃片、试管夹。实验步骤:1.将蜡烛点燃,放于桌面。2.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但玻璃杯需要悬空,不能把蜡烛封闭。观察玻璃杯内壁的变化。3.用试管夹夹住一块玻璃片与蜡烛火焰短暂接触,观察玻璃片上的变化。实验记录:1.蜡烛被点燃后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2.倒扣在蜡烛上的玻璃杯内壁会出现水雾。3.与蜡烛火焰短暂接触的玻璃片上会出现炭黑。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光发热、还会产生水、炭黑等新物质。注意事项:1.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时,注意玻璃杯需要悬空,不能将蜡烛封闭。2.玻璃片与蜡烛火焰接触时,注意不要被烫伤。玻璃片要用试管夹夹住。实验活动5 加热白砂糖产生新物质实

24、验猜想:加热白砂糖会产生新物质。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白砂糖、金属勺(汤匙)。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置于桌面。2.向金属勺中加入少量白砂糖,放在点燃的蜡烛上加热,观察白砂糖的变化。实验记录:1.在加热过程中,固态的白砂糖首先会熔化成液态的糖。2.液态的白砂糖颜色会变黄,然后越来越深,3.液态的白砂糖会变成黑色的固体物质,同时会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实验结论:加热白砂糖会产生新物质。注意事项:1.金属勺中加入白砂糖时,量不用太多。2.尽量用外焰来加热。3.当金属勺中出现黑色的固体物质时,就可以将金属勺移除。实验活动6 观察铁钉生锈实验材料:三个量筒、水、三根铁钉、食用油。实验步骤:1.取三个量筒

25、 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量筒水一个不装水。2.将三根铁钉分别放入三个量筒中,在半量筒水中的铁钉要有一半露出水面。一半在水中。3.在液面处滴一些食用油,静置在角落,每天观察铁钉的变化,并记录我们能观察到的现象。实验记录:1.露出空气中的部分,铁钉有点生锈。2.液面有食用油的部分。铁钉没有生锈。3.水中的部分,铁钉有点生锈实验结论:铁生锈跟水和空气有关。实验活动7 探究煤炭的形成实验目的:观察煤的外表,推理煤的形成过程。实验材料:放大镜、煤炭。实验步骤:1.取一块煤炭,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2.记录观察发现。实验现象:颜色为黑色或者深褐色,有些表面可以观察到树枝、树叶的印迹。实验结论:煤可能是远古时代的植物在一定条件下变化形成的。实验活动8 紫甘蓝和白醋的化学变化实验目的:观察紫甘蓝与白醋发生的化学变化。实验材料:紫甘蓝、小刀、培养皿、玻璃片、白醋、水。实验步骤:1.取两个培养皿,分别加入白醋和水。2.用小刀切下长方形紫甘蓝两块,分别放入白醋和水中。3.用玻璃片压住,使其完全浸没。4.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放入水中的紫甘蓝颜色不变,放入白醋中的紫甘蓝变成红色。实验结论:紫甘蓝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变化而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