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一、 基础运用(共14分 )“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在故宫午门展厅展出。学校以此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以下是同学们完成的研学记录,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1.历史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敦煌介绍。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在世界中看敦煌 “敦,大也;煌,盛也。”位于河西走廊深处的敦煌,是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枢纽,是文化荟萃的国际都会。敦煌这个名字,折射了这座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曾经的繁盛景象。要用色彩和形象来表现中国数千年的浩瀚历史,敦煌无疑是最美丽、最动人的一页,而莫高窟是古代东西方文化在敦煌交融的璀璨结晶。无数画师与工匠一凿一斧、一笔一画创造出这个绵亘两公里
2、,惊心动魄、伟大瑰丽的莫高窟画廊。鸟虫鱼兽、净土梵音、人间万象,跃然壁上。一千多年间艺术的流传及演变,在这里纤毫毕现。敦煌文化,当之无愧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化的标本。中国与世界,成就一个人类文明的敦煌。(1) 一位同学对加点字注音和字义作出如下判断,其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A.“枢纽”在这里指交通的关键地点,应读为“sh ni”。B.“荟萃”在这里指各地文化聚集,应读为“hu cu”。C. “绵亘”在这里指连续之意,应读为“min gn”。D.“纤毫”在这里指极其细微,应读为“qin ho”。(2)根据文意,在文中两处分别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不仅 而且 B. 如果 那么C.
3、既 又 D. 或许 或许2.一位同学为“莫高窟飞天”拟写了解说词。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在莫高窟赏飞天在整个敦煌艺术中,敦煌飞天是莫高窟的名片,几乎窟窟有飞天。飞天们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凭借飘曳的衣裙和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姿态舒展豪迈,潇洒自如,给观赏者一种摆脱重力,飘然飞升的感觉,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内涵。飞天的造型和姿态都是通过线条向观赏者传达【甲】飞天轮廓的勾画流畅婉转,连绵不断,通过长短描绘飞天飞行的姿态,灵动自然,还通过干湿浓淡,营造虚虚实实的画面感,从而表达出空间的层次结构。笔墨线条鳞次栉比,充满音乐的韵动感。楚楚动人的宫娥舞女粉笔丹青,重彩平涂,丝带在云蒸霞蔚中飘动,
4、从而使得整个画面轻盈灵动。飞天造型变化多样,有击鼓弹琴、有挽篮浣花、有散花飞舞【乙】或凭虚御风、或俯仰直冲、或翱翔盘旋,形态不拘一格。敦煌飞天是人类文明的艺术宝库,是世界壁画史上的一绝,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1)结合文段内容,请你帮该同学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2分)A. 【甲】。 【乙】 , B. 【甲】: 【乙】 、C. 【甲】: 【乙】 , D. 【甲】。 【乙】 、(2)结合解说词的内容,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超然物外 B. 鳞次栉比 C.云蒸霞蔚 D.不拘一格(3)画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2分)修改 (4)同学们准备为研学记录的封面“敦
5、煌”选择一种字体,请你结合研学内容,从以下字体中选出合适的一项,并说明理由。(2分) 【甲】(怀素) 【乙】(颜真卿)选择:_理由:_ 3. 活动最后,老师为同学们播放了“敦煌守望者”的纪录片。请你结合下面的纪录片文案,补充对联,表达对敦煌守护者的敬意。(2分)在传承中守望敦煌一批又一批热爱敦煌的人,在大漠深处扎下根来,任凭月盈亏,风来回,草木枯又荣。常年在昏暗的斗室里面壁挥毫,耕耘在方寸之间。他们把汗水和激情全部播撒到这滚滚黄沙中,安居大漠深处潜心研究、精心保护。从第一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常书鸿带着全家辗转到敦煌开始,几十年来,从最初的几十人到如今的上千人,代代接力,薪火相传。刚从北京大学考古专
6、业毕业的樊锦诗驻守敦煌近60年,她对那里的每一寸土,每一棵树,每一方壁画都如此熟悉,莫高窟的历史、洞窟壁画艺术到考古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她都如数家珍。她说:“只有在敦煌,我的心才能安下来。”她被人们誉为“敦煌的女儿”,她的生命与莫高窟中的飞天一起舞动,一腔赤诚热血从未凉下来。几十年来,一代人故去,一代人变老,一代人成长,还有一代又一代人朝圣而来,弦歌不绝,生生不息。上联:月盈亏 面壁挥毫 安居大漠 下联: 二、古诗文阅读(共 18 分)(一) 默写( 共5分)4.溪云初起日沉阁, 。 许浑咸阳城东楼5.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6.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7.杜
7、甫在春望中因触景生情,而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的句子是 , 。(二)古诗欣赏。(共6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8.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请你结合词中内容阐释词人的“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答: 9.诗词中运用典故来抒情和言志。请你阅读整首词简述文中三处用典的作用。(3分)答: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2题。( 共 7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
8、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庄公
9、十年)【乙】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战国策齐策注:疾:快。责:zhi同“债”。窃:私自,谦辞。贾:商
10、人。贾利之:用商人的办法向人民图利益。矫:假托。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我不敢把先王的臣作为我的臣。这是委婉语,实际上是撤他的职。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又何间焉 盈盈一水间 飞漱其间 间不容发B.其乡人曰 乡为身死而不受 衣锦还乡 穷乡僻壤C.弗敢专也 弗食,不知其旨也 民弗从也 自叹弗如D.登轼而望之 今君有区区之薛 何陋之有 置之度外11.翻译文中三处画线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甲】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翻译: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理解:这句话充分表达了曹刿对尸位素餐的的权贵者的蔑视,在国家危难之际,曹刿敢于挺身
11、而出,献计献策,是一个热血男儿。【乙】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理解:这句话体现了鲁庄公认识到,只有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丙】既克,公问其故。翻译: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理解:直到战争结束,鲁庄公能够主动询问取胜的原因,这说明了鲁庄公是一个不耻下问的人,可见肉食者,不一定鄙,曹刿前面的说法有点片面。1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仁政思想,他告诫统治者要爱民、利民。认真阅读【甲】【乙】两文,分析其中蕴含的仁政思想。(3分) 答: 三、名著阅读(5分)13. 红星照耀
12、中国这部名著中提到好多关于红军的重要人物,请结合人物具体经历,简述谁是你心中那颗“最红的星”?为什么?(100字左右)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 23 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6题。(共 7 分)材料一:说文:“囱,在墙上曰牖,在屋曰囱。象形。窗,或从穴。” 窗,初始时为囱,是个象形字。文字逐渐发展,后期的“窗”字,为“穴”与“囱”的综合。这一方面说明窗的文化起始于穴居之中具有通风之用,另一方面表达现今我们所指的“窗”在古代称之为“牖”。老子所著道德经中有“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由此也证明了“牖”便是现代的“窗”。随着房屋建筑的发展,“窗”的形式
13、和功能也在漫长历史中发生了变化。篆书中的“明”字为会意字,左边部首为窗的形象,右半部分为月的形象,明月由窗照入屋内才会明亮,这就说明了窗的另一基本功能是透光。在生活的需求影响下,通风和采光的面积也不断变大,墙上的口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多,当门的一侧或者两型侧出现较大的采光通风口时,现代形式的窗也就开始出现。材料二: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可见, “窗”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尤其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窗是它的“眼睛”。凭窗借景、框景、对景和漏景等巧妙的应用,增加了景深、丰富了景致的层次,起到造景的作用。其中漏窗为中国园林普遍采用。漏是为了透,一窗一洞天,气息
14、贯通,使隔帘风月,墙外风烟,纷至沓来。从构成形式上来说大致可分为几何图案和自然图案两大类。以几何形体为主的图形主要有万字、回文、冰凌纹等;以自然图案为主的漏窗取材范围相对较大,仅苏州园林的漏窗就有千余种。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因此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人们在其间流连对视,窗里窗外,谁装点了谁的风景?材料三:民俗,即民间流行的所有风俗习惯,它深深蕴藏于最朴素的民间生活之中。是民间传统文化的最精髓内容。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造型艺术是民俗的主要反映。这些造型艺术沉淀为人们祭奠先祖、祈福驱灾、祝
15、福平安等等的“图腾”艺术形式,伴随着民族的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在建筑形式、生活氛围的创造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使用动植物形象特征作为装饰图案,是窗棂格装饰的手法之一。古代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将大自然中的狮子转化为具有神圣浪漫色彩的神奇动物,让其守护人类的和平生活。此外,喜鹊、蝙蝠、鱼、鹿、虎等动物,以及松、梅、兰、竹、菊、荷等植物,也是装饰艺术中极受欢迎的题材。这些动植物形象在民间都被誉为是吉祥使者,象征着吉祥、幸福。比如蝙蝠,蝙蝠在民间是一种象征好运气与幸福的吉祥物,之所以称它为吉祥之物,是因为蝙蝠的“蝠”与“福”“富”谐音。又因许多吉祥成语都与福有关,如“五福临门”、“福如东海”等等,所以
16、蝙蝠在窗棂的装饰工艺中十分常见。总而言之,这些精美的装饰艺术品是我国古代窗的文化精髓之一。14.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房屋建筑的不断发展中,从古至今窗的功能和形式变化不大。B.漏花窗既通又隔,化实为虚、化有为无,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C.窗上的艺术造型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15.有位同学居住在依山傍水、瓜果飘香的镇罗营,家里翻建了农家院,要修建院墙时家人对以下两款窗子拿不定主意,请你结合上面材料的相关内容,给出你的建议。(2分) 冰凌纹漏窗 磨砂玻璃的蝙蝠图案花窗答: 16.阅读上面三则材料,你认为窗的作用有 、 、 。(每空不超过5个字)(3分)(二)阅
17、读缝隙,完成17-19题。(共9分)缝隙 朱以撒这条蜿蜒的老街还在翻修,处在半完成状态。完成了的那部分已经租出,挂起招牌做生意,从洞开的大门和里边的摆设,可以知晓他们都在经营一些什么,咖啡、甜点、沉香、山区土特产,便觉得没有必要走进去。那些等待翻新的还是大门紧闭,两扇大门早已褪色,加上常年润含春雨又迎来秋风,甚至难以紧闭。神秘被捂在里面,碰巧的是旧日门板上有裂缝,有人就凑近裂缝往里边打量,一眼看到过去。缝隙的出现,赐予了这样的机会。很多次,我在临写敦煌残经时,想到了那个已经空空荡荡的藏经洞。当时里边堆放了那么多的经卷,只是门面用泥皮糊死了。时间过去,没有谁走过时会想到里面有这么多宝贝风沙吹老了
18、时日,也吹走了这个密室外观曾经有过的人工痕迹。如果不是后来的自然干裂,让人从缝隙中窥探到内部,也就没有接下来的许许多多传奇。说起来我也是缝隙的受益者,经卷走出密室,散佚到世界各地,也来到书法家的案前,让人狂喜。我挑选了一部分合我情调的经卷,终日临写我学习书法的路径,由于遇上了这些残经而得到改变。它们都是真迹,比挂在王羲之名下的那些作品可靠多了。夜深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到这些无名氏的墨迹远比碑刻要真切的温度和呼吸,是一道裂缝释放了它们。许多的过往起始都是封闭的,时日把曾经知晓它们的人送走,史册也语焉不详,让后来人止步。经不起时日的鞭打冲刷,一些物品终于见到了天日,不再成为秘密。与秘密相逢,就获得了
19、与众不同的认知、识见。但前提是,先找到隐藏在寻常中的那一道裂缝吧。晋太元中武陵的捕鱼者算得上好运气,他幸运地发现了一道透出光亮的小口,由此开始了他梦幻一般的旅程。在桃花源里,捕鱼者受到了各家轮流的宴请,享受了最真诚的款待。当然,桃花源中人也通过捕鱼者张开的双唇,打探到了外界的一些秘密。捕鱼者离开时,桃花源中人对他只提了一个要求,即“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捕鱼者是一个善于分享秘密的人,他觉得有责任把秘密首先传达给太守。接下来就是寻找秘密的入口。这个入口已经不见了,连同周围的环境都陌生之至,寻找宣告失败。我一直在想,陶渊明以云淡风轻的笔法描写了桃花源的美感,主旨还是要人守住那道裂开的口子不能守之以一
20、,就难以让人信服。朱熹曾经评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贿。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如此说,陶渊明就是君子自守的人物,而其他晋宋人物,则是守不住的两面人。我第一次见到桃胶是在乡下,这里桃树千万,桃林连属无端,坚硬的桃胶恍如琥珀、玛瑙那般晶莹,抓一把放入盘中,声响如大珠小珠,甚是悦耳。文人笔下喻此为桃花泪,是时光把泪水凝固了。而当口舌触及一碗温度适宜的桃胶时,它柔中含韧舒展开来的弹性,足以称之美味,总是会欣赏一番,再细细品尝。追溯它的由来,则是从伤口开始的。兀立不移的万千桃树,没有哪一棵是表皮严实无损的,很像人的皮肤,总要在生存的不易中,
21、因人为或天时,被扯开一道道口子,溢出不少汁液来。在我的记忆中,严冬是人的表皮最易开裂的时段,那时在工地、田野劳作的人,对此毫无办法,静等裂开,那时的教科书赞美这样的手和脚是开裂成就了美好生活。桃胶不断地从桃树伤口的缝隙中涌出,接触空气,成为胶状,为桃树的所有者不断收取,加工成坚硬之物。相比于桃胶,桃花要风雅浪漫多了。曾有人将朵朵桃花寄送给远方的友人,被津津乐道,以为是名士风度的延续。在我看来,桃花是虚的,便于托寄情性,也便于浮想联翩,想到唐伯虎和桃花庵,李香君和桃花扇,真是妙不自寻。而如果寄一箱桃子、一袋桃胶,那真是难言风雅风雅之举似乎都是轻盈的、灵性的,甚至是虚无缥缈的,让人无从一握手中。这
22、也使人感受到一棵树的多重功用,用于实的,用于虚的,用于精神的,用于口腹的。每个学期上课,我都会想几个题目,让研究生去写,然后抽空每篇看过这当然是一种私趣。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说单薄得很,他不知你,你不知他,通过文章,窥探其中的主旨和表达,究竟有哪一些差异,也是很有意思的。我总是强调,我写故我在,如果不用文字表达出来,还真不知道一个人如何想,想如何,正是写作罄露了他们的才华和情性,或者点缀了一些奇诡和荒唐,这些都是我所乐意把玩的。正是从一些语言的缝隙里,我察觉到文思无定居然如此没有哪两个人的笔端是相似的,客气浮辞的、深婉不迫的、循途守辙的、纵横自喜的,应有尽有,读毕不禁无端生慨。善于操作的人,总是
23、以大量地调遣史料为快慰。科技手段使人便捷地将史料填纳于文章之内,使我见到古贤人这般说、那般说,独不见这位学生如何说他被史料的烟云遮蔽,使我找不到他了。这常是我阅读的一个疑问为何不以自己的话语言说?邻家的金银器皿的确气派得很,瓦缶瓷杯虽不起眼,还有裂痕,却是自家物色,理应珍惜。这个道理却不是都能明白的。每到午后,怀安桥下就陆续集中了各路的水果商,各自经营来路不一的水果。刀剑披挂的榴梿尽管一副凛然不可侵的相貌,还是被不少人围着。我猜,是它微微裂开的缝隙,那飘出来的独特的果香把人招引过来。不买也罢,这浓郁的气味真的让人迷醉。有时,在自我表现上,人还不如一枚榴梿。有一则旧事是如此展开的弘一到丰子恺家,
24、丰子恺请弘一坐在一张藤椅上,藤椅柔韧,老师坐上去会更舒适。弘一没有马上坐下,而是先摇晃了几下藤椅,方才缓缓落座。后来又去了一次,仍然是这个摇晃的动作。弘一回答了丰子恺的疑问这张藤椅旧了,藤条间有许多缝隙,会有一些虫蚁,如果贸然坐下就把它们挤压了。一般人和不一般人的差别不一定都是宏大的,反而是在一些细微处,譬如细细的缝隙,也填充了一个人丰富的悲悯。有些人刻意为之,那就辛苦;有些人自然为之,成为一种自觉。一个人要走多远,才可以关注到藤椅中的缝隙?时日匆匆,我们对于屑屑者已经缺乏察觉的细心了,而对于大,我们的兴致要高昂得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人赠送我的宣纸形制大起来了,我把笔濡墨挥洒的作品也大起
25、来了。其实,书法家的内心都很清楚大未必佳,但巨大是可以引人注目的。如果我用巴掌大的花笺写一幅小楷,那真会像汪洋中的溺水之人,顷刻被淹没,无处找寻。想想晋宋时期的那些简札,小得不得了,却精彩之至,是有真性情在里边的,别无他倚。这样,就是片纸只字,也甚佳好。说起来,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鲲鹏,其死生在朝暮之间的虫蚁,所谓的大小,都是天地夹缝里的存活物,没有什么差别,当如弘一那般相待,不可轻慢。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09月16日)17.文中第段说道:“缝隙的出现,赐予了这样的机会。”请你结合全文内容概括缝隙的出现赐予了我们哪些机会?(3分)答: 18.平实的语言最显作者的匠心。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画线句“
26、摇晃”改成“抖落”好不好,为什么?答: 19.文章结尾说“说起来,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鲲鹏,其死生在朝暮之间的虫蚁,所谓的大小,都是天地夹缝里的存活物,没有什么差别,当如弘一那般相待,不可轻慢。”请你结合全文解释为什么世间的万物无论大小,都不可轻慢。(4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共7分)在诗歌里感受“不死的心灵”我曾经改写过前人所作的一首浣溪沙小词,写为断句,说:“师弟恩情逾骨肉,书生志意托讴吟,只应不负岁寒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情谊,有时甚至比骨肉更亲近。因为骨肉是天生的,是血缘关系,在个人的精神、思想上并没有一种自我的选择;而师生的情谊,则是他们理想和志意的一种传
27、承。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师生情谊更为可贵,是“师弟恩情逾骨肉”。“书生志意托讴吟”,我们讲授古典诗歌,我们的理想和志意都寄托在其中,也透过古人的诗歌,把他们的品格、理想,他们的志意、怀抱,他们的情操、修养,传递给学生。关于中国古典诗词,曾有人问我:现在没有人喜欢古诗,大多数人也不赞成吟诵,那么中国诗歌会灭亡吗?我以为不会。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感情而写的;他们把内心的感动写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诗作,依然能够受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诗歌的生命。所以说,中国诗歌绝对不会灭亡。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生命的感动,这种感动是生生不息的。真正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
28、价值,并不是由眼前物欲的得失所能加以衡量的。上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过分重视物质的结果,也已经引起了西方人的忧虑。在我看来,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用处,也就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如果把中国古典诗歌放在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中看,更会发现中国古典诗歌是以这种兴发感动为其特质的,所以论语说“诗可以兴”,这正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宝贵传统。中国古人的修养并不是向外张扬的。你看中国古代的音乐,像古琴、瑟,在大庭广众的演奏厅都并不合适。我们中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都是内向的,是你自身的、正心诚意去修身的,是内在的追求。所以中国的古典诗歌是吟诵,在夜深人静、清风明月之夜
29、,拿一本古诗,把自己的心灵、感情、意念跟那首诗打成一片,而且,不仅是从理性、知识上打成一片,更是从感性上打成一片。李杜诗篇也是带着吟诵的声音作出来的,为什么用这个字不用那个字,有时候是因为意思的关系,有时候是因为声音的关系。而当你做这种斟酌的时候,不是纯粹的理性,是你吟诵的时候结合着声音辨别出来的。那是一种很微妙的区别,所以吟诵才重要。我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已近70年,不仅仅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更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对生命的感发,令我感动,召唤于我。这一份感发生命,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所以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我一生历经许多苦难不幸,却一直
30、保持乐观、平静的态度,正是与我热爱古典诗词有很大关系。现在,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不再能认识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提升的功用,是件极遗憾的事情。我之所以回国教书,讲授诗词时特别重视诗歌中感发之作用,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我坚信,中国古典诗词的 和 的生命不会中断,而中华文化的长流也一定能够 ,沾泽未来的世世代代。 (叶嘉莹文 人民日报2013.08.30 有删改)20.读完这篇文章,请说说为什么我们能在诗歌里感受“不死的心灵”?(2分)答: 21.根据全文内容,在第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内在精神 兴发感动 绵延不绝A. B. C. D22.下面是叶嘉莹
31、回忆小时读诗的一段材料,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材料中的哪些做法可应用于你的读诗实践。(3分)那时小孩学诗都遵循着同样的步骤兴、道、讽、诵。“兴是感发,就是先让你直接懂得这个诗歌是带着感发的力量的。道是引导,就是指导小孩子,告诉他这种感发的作用是怎么样。讽先是让你开卷读,然后背下来,到最后就可以吟诵了。”比如读杜甫的秋兴八首,就应该先了解杜甫其人,知晓他的际遇,再在吟诵中“感受诗人的生命心魂”。吟诵一定要有内心的体验和自由,这样每次吟诵才会有不同的感受。答: 五、按要求写作(40分)23.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40分)题目一:藏在微信中的爱题目二:与 相遇静静地走进小说的世界,
32、与小说中的人物相遇,在小说中看世间百态,感受生命的酸甜苦辣,感受人性的美好与丑陋,社会的精彩与复杂。请以“与 相遇”为题,想象自己在一天里的所闻与所感,写一篇故事。要求:1.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抄写题目。2.思想健康,情节完整曲折,有细节描写。3.字数在600-800之间。4.以某某代替出现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答案及评分参考一、基础运用(共14分)1.(1)答案: D (2分)(2)答案: B (2分) 2.(1)答案: A (2分)(2)答案: B (2分) (3)敦煌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是世界壁画史上的一绝,是人类文明的艺术宝库。 (2分)(4)选择:甲 理由:这幅草书笔画连绵流畅,纵横洒
33、脱,可以体现出敦煌飞天的流畅婉转、飘逸舞动、潇洒自如的特点。 (2分) 3. 示例:草枯荣 难凉热血 心归敦煌 (2分)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一)默写(共5分) 4.答案:山雨欲来风满楼 (1分)5.答案:直挂云帆济沧海 (1分)6.答案:庭下如积水空明 (1分) 7.答案: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2分 )(共5分。每空1分,有一个错字该空不得分。)(二)古诗欣赏。(共6分)8.答案示例:(1)狂形:词人装备整齐、穿着华丽,气宇轩昂,意气风发,外形装扮张扬威武。 (2)狂举:词人率领成千上百的随从纵马驰骋,浩浩荡荡地冲过山冈,出猎场面盛大,气势恢宏。(3)狂态:词人开怀畅饮,胸怀开阔
34、,胆气豪壮。(4)狂志:词人借典表达了想要征战疆场,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共3分,意思对即可得分。)9.答案示例:(1)“亲射虎,看孙郎”词人自比孙权射猎猛虎,希望拥有高强的武艺,征战疆场。(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自比魏尚,希望朝廷派使者来赦免罪责,重新被重用。(3) “西北望,射天狼” 引用典故表达自己御敌守边、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共3分,意思对即可得分。)(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7分)10.答案:C (2分)11.答案:丙 (2分)12.答案示例:【甲】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的清楚,但一定要根据按照实情处理。体现了统治者取信于民,爱民、利民的民
35、本思想。【乙】统治者不能用商人的办法向人民图利益,冯谖烧掉了百姓之前的债券,为孟尝君换取了百姓的仁义,体现了孟子以百姓为贵的仁政思想。 (3分)三、名著阅读(5分)13答案示例: 毛主席是政治战略家,提出了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思想,发动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根据地,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在物资极其匮乏,在敌人的围追堵截时,依然决定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保留了革命火种,最终带领中国革命由衰到盛,体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出色的军事才干。 (共5分)四、现代文阅读(一)非连续文本阅读(共7分)14A (2分)15.答案示例: 选择:冰凌纹漏窗 这款漏窗通风透光,(气息贯通)增加了景深,装点风景,还闻到瓜果的香
36、味,又与镇罗营山水的风景相得益彰,让农家院雅致含蓄。 选择:磨砂玻璃的蝙蝠图案花窗 这款磨砂玻璃的窗子可以透过光线,增加院子的亮度;另外蝙蝠图案象征好运气与幸福,寓意农家院生意兴隆。 (共2分。 对窗特点分析1分,结合材料相关内容 1分。)16通风透光、造景、反映民俗(装饰)(共3分)( 二)记叙文阅读(共9分) 17答案示例: 藏经洞的打开可以让我们窥探尘封多年的珍贵经卷。 渔人带太守探寻桃花源这一部作品我看看到一个时代的风气。 小小的桃胶、娇柔的桃花不仅给我们口腹之享也给与我们精神的丰盈。短短的文字折射出人的才华和性情。弘一心怀悲悯,为不伤害藤椅间的藤椅,坐前摇一摇。 (共3分,每点1分)
37、18答案示例: 不好。“抖落”动作粗鲁,有种厌烦感。“摇晃”动作轻巧,有对虫蚁的关照。且与“缓缓”照应。表现的是弘一大师的悲悯情怀,所以不能改。 (共2分)19答案示例: 大小是相对而言的,世间本无大小差别,任何事物都精彩之至,是有真性情在其中。透过藏经洞我们可以发现大宝藏,透过光亮的小口我们可以窥探大时代的风气,通过小的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别人的才华和性情,所以世间的万物无论大小,都需要我们细心察觉,不可轻慢。(解释2分,结合全文2分,共4分)20.答案示例: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感情而写的,诗词中蕴含着生命感发,还有诗人的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
38、的精神。 (共2分,每个要点1分。)21.答案:A22.答案要点:关注诗歌中的兴发感动处。借助指导欣赏诗歌。吟诵是感受古典诗词意蕴的好方法。用内心去体验。自由思考(3分。写出两点即给满分)五、作文(40分)23. 评分参考标准: 项目等级内容、表达(36分)说 明书写(4分)一类卷(40-34)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2处以下语病。赋分范围:36-30分以3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4分书写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2个以下,格式规范。二类卷(33-29)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
39、4处语病。赋分范围:29-25分以2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3分书写工整,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3-4个,格式规范。三类卷(28-24)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赋分范围:24-20分以2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2分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5-7个,格式大体规范。四类卷(23-0)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赋分范围:19-0分以1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1-0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8个以上,格式不规范。说明:1.没有将题目填写在答题纸上,从总得分中扣2分。 2.字数不足5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3.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