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 古诗文默写(1)关关雎鸠,_。_,君子好逑。(诗经周南)(2)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_?(诗经邶风)(3)_,悠悠我心。(诗经郑风)(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桃花源记)(5)_,白露未晞。(诗经秦风)(6)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抛开了离别的伤感情绪,认为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阻隔的诗句是:_,_。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行辈(hng) 沼泽(zho) 惟幕(wi) 草长莺飞(yng)B. 狩猎(shu) 缄默(jin) 两栖(q) 人情事故(sh)
2、C. 褶皱(zh) 羁绊(j) 褪色(tu) 戛然而止(ji)D. 枯躁(zo) 怅惘(wng) 撺掇(cun) 销声匿迹(n)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着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继往开来,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发展与传承。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一批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遗项目列入了名录予以(维护 保护)。沙县小吃、柳州螺蛳粉的制作技艺“榜上有名”,让不少人(感慨 慨叹),从小吃到大的家乡口味就是“身边的非遗”。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的名录体系共
3、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这既是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建设的成果,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对话的重要资源。(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词语。_ _(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戏中的“老生”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年轻男子、滑稽人物、老年女子。B. “大苏”即苏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苏轼曾写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又叫“国风
4、”,是正统的宫廷乐歌。D.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白羊肚手巾”“米酒”“油馍”等,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二 阅读(57分)(一)(1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注释:窈然:幽深的样子。咎:责怪5. 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6.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日光下澈( ) (2)往来翕忽(
6、 )(3)好游者不能穷也( ) (4)既其出( )7. 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B. 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C. 火且尽 林尽水源D. 火尚足以明也 明灭可见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9. 甲乙两文分别记述了柳宗元和王安石游山的经历,他们体验到游山的乐趣了吗?分别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两文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二)(5分)阅读古诗,完成各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0. 诗歌颔
7、联中“蒸”“撼”两词有怎样表达效果?11. 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10分)阅读名著选段,完成各题。甲】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要进去看,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役,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傍边有个花园,卖茶的人说是布政司房里的人在此请客,不好进去。那厨房却在外面,那热汤汤的燕窝、海参
8、,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马二先生又美幕了一番。【乙】马二先生步了进去,看见窗棂关着,马二先生在门外望里张了一张,见几个人围着一张桌子,摆着一座香护,众人围着,像是请仙的意思。马二先生想道:“这是他们请仙判断功名大事,我也进去问一问。”站了一会,望见那人磕头起来,傍边人道:“请了一个才女来了。”马二先生听了暗笑。又一会,一个问道:“可是李清照?”又一个问道:“可是苏若兰?”又一个拍手道:“原来是朱淑真!”马二先生道:“这些甚么人?料想不是管功名的了,我不如去罢。”(儒林外史节选)(江苏教育出版社)【注】靴桶:就是靴简,从前读书人多穿官靴,有如现在的长简胶靴。笏板:官员的的记事板通常是见皇帝时拿在手
9、中。李清照:宋代女词人。苏若兰:东晋女诗人。朱淑真:即朱淑真,宋代女词人。12. 以上语段节选自_(作者)的儒林外史,其中“儒林”是指_这一群体。13. 鲁迅评价吴敬梓写人能“摄魂勾魄”,结合选段,谈谈作者的写人之妙。14.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请从作品中另选情节,简要分析其讽刺手法的运用。(至少写出两种)(四)(7分)阅读灯笼选段,回答各题。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假定是暖迟迟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
10、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宇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么?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15. 文中写到了“处境可悯”的汉献帝,有怎样的深意?16. 选文划线的句子引用的典故,有何作用?17.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段的理解?(五)(18分)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各题。旧土父亲把一堵旧墙拆了,和成泥巴,打成土坯,砌房子,抹墙皮。旧墙的土看上去很
11、老了,老得有点儿像姜黄色了,老人们说是唐朝的,甚至说是秦朝的,反正是久远留下来的墙,这墙的土跟地里的不一样,太陈旧了。我担心老成这样子的旧土,打成土坯,砌成房子,抹成墙皮,用不了多长时间,墙会像枯木一样,渐渐松散、倒掉。我劝父亲不要用这样的泥土砌墙、盖房,父亲一点儿也没理我的话,不但把那堵很长的大墙拆了,而且还把墙底下的土也挖出来和成了泥。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你用这么陈旧的泥土盖房子,心里到底有没有儿孙?父亲说,泥土有什么老不老的,泥土从来不会老;再老的泥土,见了水,和成泥,就是新泥;打成土坯,土坯就是新的;砌成墙,墙就是新的;盖成房子,房子就是新的,放心住吧果然,这老墙的土,和成
12、泥很耐用,打成土坯很硬实,砌成墙很敦实,抹上墙很细腻。父亲的选择是对的,用旧土和泥巴砌成的墙,比地里挖的新土有黏度,耐风耐雨耐晒,这三十多年过去了,房子结结实实,院墙稳稳当当。父亲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离去十多年了,如今他的子孙住着,墙皮旧了,墙体还是好好的,粉刷了几次,还如新房似的。由此,我对旧土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到泥土是一种神奇、有生命而永远不死的物质。一块荒芜千万年的土地,看上去静静地沉睡在那里,甚至不长一草一木,你以为它早已死去,其实不然。如若浇上一瓢水,这喝了水的土,不管是黄土、红土、黑土,立刻就会变得灵动了起来,像睡醒了似的,黄土就会变得更黄,红土变得更红,黑土变得更黑泥土活了。这喝
13、了水,被水唤醒了的旧土,你不动它,恍若永远在水中,它是醒着的;你若动它,它便会越来越有灵性。一旦被捏、揉、搅、捶、打过,泥就全醒了,倘若揉、搅、捶、打的时间更长,泥就会越鲜亮、越精神、越黏,甚至会灵气十足。这时候的泥好似有了筋有了骨,有了柔软轻盈的生命,打成土坯也好,烧成砖瓦陶瓷也好,就看你想让它成为什么,它就会让它的生命绽放出千姿百态的形状。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能给你的触发是枯涩的,你想象不出来这片寂寞的旧土,会长出什么来。它会长出金黄色的庄稼、香甜的苹果、参天的大树,变成碧波荡漾的林海吗?不需要你投入满地黄金,不需要你苦苦膜拜,只要你给它水,让它喝足了醒来,你撒下的种子,就会长出你要的东西
14、。黄土高原荒凉,是泥土讨厌那个地方吗?江南绿树成荫,是泥土偏爱那个地方吗?不论是黄土还是红土,等待的不是荒芜,是唤醒它的水。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那村边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什么时候成为耕田的?地下挖出了秦朝的砖汉朝的瓦,还有唐朝的锄头,那说明这片地耕种了几千年了。几千年来每年都春播秋收,它滋养了村里祖祖辈辈的人,还有那些牲口。我捧起这老田里的泥土,湿润润的,油黑黑的,孕育的小麦正在抽芽,哪像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简直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我坚信,只要给它水的滋养,给它足够的肥料,这田地的旧土,永远是年轻的,永远也不会老去。每一捧旧土,都不可小看。每一捧旧土,无不经受了数亿年的风霜雪雨,
15、无不经受了数不清的践踏和摧残,无不见证、饱尝和承载了死的悲惨、血泪与世间残酷。被屠刀,被烈火,甚至被炮弹蹂躏过的泥土,喝过雨水,照样会活,照样会新,像新的泥土一样。这就是旧土。旧土承载世间万物,承受了天地间风雨雷电的摧残,承受了人和动物的一切暴行,包含和消融了发生在大地上的所有污垢、丑陋和罪恶。尽管它是负重和苦难的,但旧土不旧,旧土在一滴水的滋润下,依然是生机勃勃的精灵。我膜拜大地,敬仰旧土。18. 第段中作者说“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作者为什么埋怨父亲?19.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我对旧土的认识、感情发生的变化。20. 品析语言(1)这喝了水,被水唤醒了的旧土,你不动它,恍若永远在
16、水中,它是醒着的;你若动它,它便会越来越有灵性。(从修辞的角度)(2)我捧起这老田里的泥士,湿润润的,油黑黑的,孕育的小麦正在抽芽,哪像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简直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从词语运用的角度)21. 如何理解第段中划线句“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这个句子的含义。22. 本文的题目能否换成旧土与水?请说明理由。三、作文(63分)(63分,含书写分3分)23. 题目:阳光一直都在生活中有乌云、雾霾、雨雪、冰苞但是它们都是遮不住太阳的。其实只要换个角度看,你就会发现,阳光一直都在,它一直守候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有时我们会忽略它的存在。请以“阳光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
17、文章。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 古诗文默写(1)关关雎鸠,_。_,君子好逑。(诗经周南)(2)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_?(诗经邶风)(3)_,悠悠我心。(诗经郑风)(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桃花源记)(5)_,白露未晞。(诗经秦风)(6)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抛开了离别的伤感情绪,认为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阻隔的诗句是:_,_。【答案】 . 在河之洲 . 窈窕淑女 . 胡为乎中露 . 青青子衿 . 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18、 . 落英缤纷 . 蒹葭萋萋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洲、窈窕、淑、衿、蒹葭、萋萋、涯”都是容易写成错字或别字。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行辈(hng) 沼泽(zho) 惟幕(wi) 草长莺飞(yng)B. 狩猎(shu) 缄默(jin) 两栖(q) 人情事故(sh)C. 褶皱(zh) 羁绊(j) 褪色(tu) 戛然而止(ji)D. 枯躁(zo) 怅惘(wng) 撺掇(cun) 销声匿迹(n)【答案】C
19、【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A.惟幕帷幕;B.狩猎(shu)shu,人情事故人情世故;D.枯躁枯燥,撺掇(cun)cun;故选C。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着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继往开来,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发展与传承。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一批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遗项目列入了名录予以(维护 保护)。沙县小吃、柳州螺蛳粉的制作技艺“榜上有名”,让不少人(感慨 慨叹),从小吃到大的家乡口味就是“身边的非遗”。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
20、级的名录体系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这既是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建设的成果,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对话的重要资源。(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_ _(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答案】(1) . 保护 . 慨叹 (2)体现着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继往开来,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与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词语的辨析与选用。(1)维护与保护:从词义上面来讲,保是指尽力照顾,使自身(或他人、或其他事物)的权益不受损害。而维护是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持、保护。根据叙写的对象“非遗项目”,应该选用“保护”。(2)感慨与慨叹:感慨强调内心因有感触而激动。慨叹是感慨叹息。根据“从
21、小吃到大的家乡口味就是身边的非遗”,应该选用“慨叹”。【小问2详解】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语句“体现着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继往开来,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发展与传承”,语序不当,将“发展”与“传承”位置互换。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戏中的“老生”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年轻男子、滑稽人物、老年女子。B. “大苏”即苏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苏轼曾写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
22、中“风”又叫“国风”,是正统的宫廷乐歌。D.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白羊肚手巾”“米酒”“油馍”等,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知识。C.“正统的宫廷乐歌”错误,“风”是各地的民歌。故选C。二 阅读(57分)(一)(1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3、,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注释:窈然:幽深的样子。咎:责怪5.
24、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6.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日光下澈( ) (2)往来翕忽( )(3)好游者不能穷也( ) (4)既其出( )7. 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B. 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C. 火且尽 林尽水源D. 火尚足以明也 明灭可见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9. 甲乙两文分别记述了柳宗元和王安石游山的经历,他们体验到游山的乐趣了吗?分别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两文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答案】5.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25、而其见愈奇 6. . 穿透 . 轻快迅疾的样子 . 穷尽 . 已经 7. B 8. (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有懈怠想出去的人,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烧完了”。 9. 甲文柳宗元被悦耳的水声吸引,伐竹取道,发现小石潭,体会到游览的乐趣,但快乐是短暂的,在冷清的氛围感染下,情绪很快转为孤凄悲凉。乙文王安石没有尽情享受到游山的乐趣,只有后悔,因为在游览途中,有懈怠的同伴从洞中出来,作者跟着他一起半途而退。【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
26、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因此断句为: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6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2)句意为: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3)句意为: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穷:穷尽。(4)句意为:我们出洞以后。既:已经。【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A意动用法,以为乐/动词,取乐;B副词,大约;C动
27、词,熄灭/动词,完,没有了;D动词,照明/形容词,明亮;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1)络,缠绕;缀,牵连;披拂,随风飘拂。(2)怠,懈怠;且,将要。【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甲文,结合“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可知,柳宗元被悦耳的水声吸引,伐竹取道,发现小石潭,体会到游览的乐趣;结合“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知,快乐是短暂的,在冷清的氛围感染下,情绪很快转为
28、孤凄悲凉。乙文,结合“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可知,王安石没有尽情享受到游山的乐趣,只有后悔,因为在游览途中,有懈怠的同伴从洞中出来,作者跟着他一起半途而退。【点睛】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
29、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乙】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
30、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
31、洞的乐趣。(二)(5分)阅读古诗,完成各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0. 诗歌颔联中“蒸”“撼”两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1. 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0. “蒸”“撼”两个词语锤炼精妙,富有表现力,写出了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以及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11. 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巧妙过渡,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思是: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
32、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蒸”字意思是蒸腾,指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这是从视觉上写洞庭湖上湖水弥浸的壮观景象;“撼”字犹如万钧雷霆,震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是从听觉上、触觉上写洞庭湖的湖水汹涌澎湃的壮阔景象与雄伟气势。运用对偶的手法,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显出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洞庭湖雄伟壮观的气势。【11题详解】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可从双关语、用典、巧妙设喻等角度分析。“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意思是: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33、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委婉表现诗人想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羡鱼情”其实就是羡慕那些在官场上实现自身理想的人,与自身求仕无门的现状形成对比;表达出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为国效力的情感。(三)(10分)阅读名著选段,完成各题。【甲】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
34、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要进去看,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役,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傍边有个花园,卖茶的人说是布政司房里的人在此请客,不好进去。那厨房却在外面,那热汤汤的燕窝、海参,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马二先生又美幕了一番。【乙】马二先生步了进去,看见窗棂关着,马二先生在门外望里张了一张,见几个人围着一张桌子,摆着一座香护,众人围着,像是请仙的意思。马二先生想道:“这是他们请仙判断功
35、名大事,我也进去问一问。”站了一会,望见那人磕头起来,傍边人道:“请了一个才女来了。”马二先生听了暗笑。又一会,一个问道:“可是李清照?”又一个问道:“可是苏若兰?”又一个拍手道:“原来是朱淑真!”马二先生道:“这些甚么人?料想不是管功名的了,我不如去罢。”(儒林外史节选)(江苏教育出版社)【注】靴桶:就是靴简,从前读书人多穿官靴,有如现在的长简胶靴。笏板:官员的的记事板通常是见皇帝时拿在手中。李清照:宋代女词人。苏若兰:东晋女诗人。朱淑真:即朱淑真,宋代女词人。12. 以上语段节选自_(作者)的儒林外史,其中“儒林”是指_这一群体。13. 鲁迅评价吴敬梓写人能“摄魂勾魄”,结合选段,谈谈作者
36、的写人之妙。14.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请从作品中另选情节,简要分析其讽刺手法的运用。(至少写出两种)【答案】12. . 吴敬梓 . “读书人”(或士人) 13. (1)“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写出了马二所见还只是前朝皇帝的御书,便已如此诚惶诚恐,可见科举制度对此影响之深,体现了马二迂腐、追名逐利的性格特征。(2)马二先生道:“这些甚么人?料想不是管功名的了,我不如去罢。”运用语言描写,身为读书人的马二却不知道才女李清照、苏若兰、朱淑真,表现八
37、股取士对读书人学识、眼界、思想的禁锢为了应考,他们只读考试用书,只做八股文章,体现了马二痴迷于八股、深受科举毒害之深。 14. (1)白描:写范进看中举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把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神魂颠倒、亦颠亦狂的丑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范进热衷功名的性格特征,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极具讽刺意味。(2)夸张:如描写范进中举,写他中举后喜极而疯,在众人面前出尽洋相,讽刺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严监生为了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一直不肯咽气,辛辣地讽刺了他的吝啬以
38、及吝啬背后表现出的内心的空虚。(3)对比:同一人物前后行为的对比,体现当时见风使舵、欺上媚下的社会风气。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对范进态度的不同;将理想中的社会风气与真实的社会现象对比。作品中的庄绍光,杜少卿等人物形象反映了作者向往的思想,南京名士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理想的生活方式。作者将这种理想的状态与真实社会中的种种不堪、可鄙可笑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封建制度对人心的腐蚀;通过不和谐的人事进行讽刺,运用白描手法揭示人物性格。例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自己的为人,下人进来禀报他抢占了别人的猪,人家来闹,借此讽刺了严贡生的无赖奸诈。(4)讽刺:通过讽刺其人,揭露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如周进
39、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等行为。【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识记。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指的是读书人或者士人。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故依次填入答题空:吴敬梓;“读书人”(或士人)。【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鉴赏。儒林外史对
40、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运用动作、语言、心理、动作等一系列描写,生动描绘了一众读书人的迂腐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甲文“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役,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一段,描述马二先生见前朝皇帝御书的情景,运用了动作描写,“吓了一跳”“慌忙”“恭恭敬敬”“拜了五拜”等词,生动写出他的诚惶诚恐,一个前朝的御书,却能让马二如此惶恐,可见科举制度的荼毒之深,生动刻画出马二迂腐、追名逐利的性格特点。乙文“马二先生道:这些甚么人?料想不是管功名的了,我不如去罢。”运用了语言描写,马二身为读书人,却不
41、知道才女李清照、苏若兰、朱淑真,形象地刻画出八股取士对读书人学识、眼界、思想的禁锢他们只会应考,只读考试用书,只做八股文章,只想追逐名利,也从侧面体现马二深受科举制度毒害。【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本题要求从作品中另选情节,至少写出两种讽刺手法,简要分析其讽刺手法的运用。白描手法的运用:儒林外史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例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
42、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言犹未了,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通过言行的不一,揭示严贡生欺诈无赖的行径。场面描写:儒林外史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五河县盐商送老太太入节孝祠,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满街是仕宦人家的牌仗,满堂有知县、学师等官员设祭,庄严肃穆。但盐商方老六却和一个卖花牙婆伏在栏杆上看执事,“权牙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一句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对比:范进中举前后行为的对比,其岳父对其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无一不充满讽刺
43、意味。范进要去考试,岳父胡屠户骂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听到中举的消息后,对其百般讨好赞美。范进听到中举的消息,起初不敢相信,既而拍着手大笑,欢喜得发了疯。直到挨了胡屠户的耳光之后才清醒过来。多年的愿望实现了,从此可以升官发财,他怎能不欣喜若狂,以致神经错乱呢。(四)(7分)阅读灯笼选段,回答各题。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假定是暖迟迟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
44、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宇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么?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15. 文中写到了“处境可悯”的汉献帝,有怎样的深意?16. 选文划线的句子引用的典故,有何作用?17.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段的理解?【答案】15. 东汉末代皇帝,国破家亡,暗示当时中国面临险恶处境。 16. 借李愬、蒙恬抗击敌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热情赞颂了古代将军们英勇杀敌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表明自己愿
45、做“灯笼下的马前卒”杀敌卫国的誓愿。 17. 表达了作者愿为马前卒,奋勇杀敌抗击日寇;体现了作者与时代、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作答时,需要联系写作的时代背景来谈。灯笼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灯笼”为话题,串联起早年农村生活的诸多记忆。展现了旧时的乡村民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更是借“灯笼”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汉献帝是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因为他一生都受制于他人,被人当作“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筹码,确实很可怜,联想到这位东汉末代皇帝,用他国破家亡的遭遇,暗示当时中国面临日寇侵略,国家危亡的险恶处境。表现一片爱国之情。【16题详解】本题考查相关文学知识及理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