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51.48KB ,
资源ID:236165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361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热***)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1、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6分)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新闻是我们观察社会的窗口,将我们的视线延伸到了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我们似乎回到了战争岁月,感受到了百万大军的锐不可当;在“飞天”凌空中,我们随现场的观众一起翘首屏息,见证吕伟在跳水比赛中夺冠的精彩时刻;在一着惊海天中,我们领略到中国飞行员xin熟的技艺,感动于他们对事业dn精竭虑的付出。锐不可当( )翘( )首xin( )熟dn( )精竭虑【答案】 dng qio 娴 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锐不可当:读音ru b k

2、 dng;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翘首:读音qio shu;指抬起头来(望);娴熟:读音xin sh;指老练、狡诈、博识、熟练或灵活;殚精竭虑:读音dn jng ji l;形容用尽心思。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2)我一直_于科学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3)云,能够帮助我们_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4)你把我的_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A. 烘托 沉迷 识别 思念B. 衬托 沉醉 辨别 思绪C. 烘托 沉醉 识别 思绪D. 衬托 沉迷 辨别 思念

3、【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根据语境应用“烘托”。沉醉:陶醉,沉浸在其中。沉迷:深深地迷惑或迷恋。沉醉是说一种享受,沉迷有点贬义的味道,通常是说陷在不好的事物里。所以根据语境应用“沉醉”。识别:辨认,区分。辨别: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这里强调归类和定性,说的是区分,所以应用“识别”。思绪:思考的轨迹;念头。思念:怀念;想念。语境强调的是思考的轨迹,所以用“思绪”。3.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4、。新的赶考路上,年轻干部要锲而不舍、(A孜孜不倦 B持之以恒),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接续为民奋斗。要以坚定不移的“为民初心”、永不停歇的“服务脚步”、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创造更加辉煌的新业绩,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A. 语段中“江山就是人民”“奋勇前进”“坚定不移”,分别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B. 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孜孜不倦”。C. 句“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中的逗号改为顿号。D. 句中“创造”“更加”“绚丽”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副词、形容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用基础。B.孜孜不倦,指工作

5、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勤勉不懈怠的一种状态。持之以恒,意思是长久坚持下去。这里是用来形容年轻干部在工作上要有恒心,能吃苦耐劳,故用“持之以恒”更合适;故选B。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6分)4. 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选自呐喊。B. 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黄庭坚被誉为唐宋八大家。C.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D. 黄鹤楼这首诗既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

6、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A项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B项“黄庭坚”改为“欧阳修”;D项黄鹤楼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5.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他为我开列了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他答应让我骑马到保安去,并且给我安排好第二天早晨就动身,国为我可以跟着回到临时首都去的一部分通讯部队同行。他同意打一个电报给他们,告诉他们我就要来到。(1)本段文字选自_,文中的“他”指的是_。(2)请结合作品,概括出“我”对“他”的整体印象。【答案】(1) 红星照耀中

7、国 周恩来(2)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的文学常识。根据“他为我开列了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他答应让我骑马到保安去”等内容来看,本段文字出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原著可知,斯诺在进入安塞途中被白匪追逐,随后到白家坪见到了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安排他九十二天的采访红区旅程及项目。因此文中的“他”指的是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

8、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周恩来的主要是在第二篇“去红都的路上”中的“造反者”,从文中“但是从周恩来自己身上,我后来还了解到更多的情况。他使我感到兴趣,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可知,斯诺认为周恩来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从文中“周恩

9、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可知,斯诺认为周恩来是一个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的人。6. 默写填空。(1)_,_。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2)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_,_。(郦道元三峡)(4)崔颢在黄鹤楼中以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抒发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的两句是“_,_”。(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景物比作自身,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的一句是:“_,_”。(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使用了直抒胸臆手法,表达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喜悦之情

10、的一句是:“_,_”。【答案】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背诵默写能力。(1)(4)题,是直接默写;(5)小题,应抓住“崔颢在黄鹤楼”“抒发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理解即可。(6)小题,抓住“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表达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喜悦之情”理解即可。注意“皋”“薄”“暮”“徙”“曦”“鹤”“返”“载”“悠”“蓬”“塞”“雁”“堤”的正确书写。二、古诗文阅读(19分)(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次

11、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7.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诗颔联意为“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B. 甲诗颈联“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C. 乙诗描写了早春的明媚风光,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D. 乙诗尾联“最爱”一词直抒胸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8. 请分别描

12、绘两诗颈联的画面。【答案】7. C8.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繁乱的春花渐渐要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没过马蹄。【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理解不正确。乙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回答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示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还没消退,海上已升起

13、一轮红日;旧岁尚未过去,江上的春意已经来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二)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

14、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再至。朝廷从之。(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释涂潦:泥沼雨水。侪chi同辈或同类的人。畚锸:bn ch箕畚和铁锹。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9. 解释加点词意思。(1)相与步于中庭(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轼诣武卫营(4)卒全其城10. 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1.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富民出,民皆动

15、摇,吾谁与守?12. 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他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答案】9. (1)漫步(2)只是(3)到去(4)最终10.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1. (1)(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2)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12. 宦途失意的苦闷。勤于政事,爱护百姓。【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

16、意: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步,动词,散步;(2)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3)句意:苏轼到武卫营去。诣,动词,到去;(4)句意:终于保卫了徐州城。卒,最终。【10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划线句子意思是: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据此断句为: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这句话是一个省

17、略句,应为“庭下(月光)如积水空明”。重点词: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2)重点词:皆,都;“吾谁与守”是倒装句,应为“吾与谁守”。【12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地把握。甲文中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结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表达了作者复杂而微妙的心境: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乙文中从“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

18、虞水之再至”等句子中可以看出作为父母官的苏轼爱护百姓,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勤于政事。【点睛】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交错纵横,大概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

19、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人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去,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终于保卫了徐州城。他又请求调发当年的役人增筑旧城,又用木筑堤岸,以防水第二次来。朝廷同意他的做法。

20、三、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1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的庄严宣告,传遍了万水千山:“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节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27日)【材料二】张桂梅是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教育扶贫先进典型。1996年,张桂梅从大理调到华坪任教,教

21、学过程中,女孩辍学、退学的情况时有发生,数量远远高于男孩。几年下来,张桂梅下定决心,要解决山区贫困女孩的读书问题。从2002年开始,她就怀揣着创办一所专供贫困女孩就读的免费高中这一梦想,四处奔走呼吁。经过多年的努力,2008年9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并招收第一届学生。10多年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先后有1800余名女孩考上大学,走出大山。而作为校长的张桂梅,两袖清风,孑然一身,无车无房无财产,身患肿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余种疾病(来源新华网昆明2021年2月25日)【材料三】从只想跳出“农门”到年薪20万,再回乡种田,“80后”小伙胡彬表示“农村处处是宝藏”。2014年,他携妻子回到家乡

22、,带着80万元启动资金流转村里土地,自己当老板,从事红薯粉、藕粉加工产业。2017年,国家出台小作坊食品许可证制度,他敏锐地察觉到机遇来了,于是着手成立湘潭县白石农夫合作社,添置现代加工设备,注册白石农夫商标。在他的事业发展过程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他联系专家来现场指导加工技术,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农户+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协调周边农户。现在,合作社红薯粉日产量已由原来一天400公斤翻了一番,达到800公斤,产品扩展至红薯粉、紫薯粉、红薯淀粉、藕粉等多个品类,年产值150多万元,与长株潭15家店铺、多家淘宝店铺实现了稳定合作,带动500余户农民共同发展。社员依据不同合作方式,每亩地收益

23、在3000元至5000元。他所帮扶的8户18名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实现了脱贫增收。(来源:湘潭在线 2021年5月12日)13. 对上述三则材料的概括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讲述了我国脱贫攻坚战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全面胜利。B. 材料二张桂梅的事迹告诉我们:脱贫不仅是解决物质上的需求,还需关注精神世界。C. 材料三仅介绍了胡彬紧抓机遇,借助现代经营模式使自己致富的故事。D.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我国扶贫攻坚战中取得的成绩。14. 张桂梅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请根据材料二,为她补写一则颁奖辞。(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字)颁奖词:他乡的生活提纯着您温

24、暖的善良;人生的苦难从未撼动您执着的坚强;没有孩子,却被几百个孩子称呼为“妈妈”;日子清苦,内心却总能安享另一种阳光。您是_。15. 学校将邀请胡彬来校演讲,主题是“振兴乡村”。请你结合演讲主题及材料三,以小记者身份,设计一个采访问题。【答案】13. C14. 示例一:他乡的生活提纯着您温暖的善良;人生的苦难从未撼动您执着的坚强;没有孩子,却被几百个孩子称呼为“妈妈”;日子清苦,内心却总能安享另一种阳光。您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是我们每一位女性人生路上前行的灯塔!(33字)示例二:你是毅然屹立山间的一株傲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为给女孩们创造一个改变一生命运的机会,孑然一身,身患多病,却

25、“只有香如故”。15. 示例:振兴乡村,不能只依靠个人的努力,民众共同努力方能事半功倍,那么现代经营模式这样的高效有力的方式,如何在农村推广普及开来更有效率呢?【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能力。A.依据材料一“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可知,表述正确;B.依据材料二“张桂梅是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教育扶贫先进典型”“女孩辍学、退学的情况时有发生,数量远远高于男孩。几年下来,张桂梅下定决心,要解决山区贫困女孩的读书问题”可知,张桂梅实现的“脱贫攻坚”不仅是要解决贫困山区人们物质上的需求,还时刻关注精神世界。表述

26、正确;C.依据材料三“在他的事业发展过程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他联系专家来现场指导加工技术,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农户+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协调周边农户”和“他所帮扶的8户18名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实现了脱贫增收”可知,在他致富过程中,不仅抓住了机遇,还得到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专家的无私帮助。同时,他也不忘帮扶贫困对象。所以,选项表述有误。D.分析三则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一是从国家层面概括说明;材料二是从典型人物角度说明;材料三是从普通人物角度说明,都介绍了我国扶贫攻坚战中取得的成绩。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拟写颁奖词的能力。依据材料内容,抓住“无私奉献”“坚强”“执著”或者“两袖清风

27、”“孑然一身”“无车无房无财产”“身患肿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余种疾病”等关键词语表述即可。示例: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是你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15题详解】本题考查问题设计能力。示例1:是什么促使你想到要回来振兴乡村呢?示例2:现在,你的事业发展过程中还遇到哪些问题?(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大地的馨香朱宜尧我仿佛看到了那片绿海,微风拂过,摇曳着沙沙声响,阳光温暖,伴着书香。父亲说,读书和种地是一码事儿。那时,我的脑袋摇成了拨浪鼓。春寒料峭的二月,春风犹如一

28、把剪刀。一夜间裁剪出了千树万树繁花开的气势,藏在树干里的嫩芽,偷偷地窥视着即将郁郁葱葱的春天。温柔的阳光夹杂在春风里,走到哪里,哪里一片勃勃生机。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空旷的田野,劳作的人们,撒粪、育肥、播种,趁着春天的到来,把希望悄悄地植入大地。早晨,刚刚起床,昨夜还睡在身旁的父亲没了踪影。父亲年事已高,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还是一刻也不闲地从事着农事,近乎于乐此不疲。每天看着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又眼望日头在晚霞中隐没,父亲特喜爱这种“春风花草香”的农田生活。身子虽有劳累,却神采奕奕。我知道,父亲有自己的规划,劳作等同于健身,既不能太累,又得出点小汗,身子微微受热,即可。所以我不担心父亲。中午

29、父亲回来,肩膀上搭着一块泛黄的毛巾,看上去气色红润,好像刚刚晨练结束。我早已备好了父亲最爱的龙井茶。父亲坐在我身旁,望着长势大好的玉米,脸上挂着粲然的微笑,喝一小口龙井,动作不急不缓地擦拭着额上细密的汗珠。父亲七十有三了,寸发雪白,好像一根也不缺,板板正正齐刷刷的样子,那古铜色的皮肤,经过阳光的沐浴,显得十分硬朗与婴铄。我在初中读书时,不论学习有多紧张,父亲总是“不管不顾”,甚至“不近人情”地叫我一同下地。即便是我手掌扎满了黄豆英的刺儿,痒胀得钻心,也得照样劳作。春寒料峭也罢,烈日炎炎也好,我成了父亲的小跟班。那时的我,睡不醒,又极不情愿。劳作中,我经常回想,读书和种地怎么会是一码事呢?如今,

30、我却能体谅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也会有一些好的事物与父亲分享了,父亲却一改他年轻时的做法,他起早做农事,从来不叫我,这倒让我有些愧疚。过了不惑之年,明晓了父亲所言。一年之际在于春,谚语说谷雨种大田,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万物皆如此。要抓住播种的最好时机,才更有利于一年的好收成;青春是用来读书的大好时光,要不辞辛苦读万卷书,要不负青春不负我,要有“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之恒心。一旦错过了,就不再来过。我和父亲一同劳作,让年少并无多少体力的我去体会劳作的艰辛与不易,感悟生命的本真,让我更加珍惜青春读书的好时光,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感恩父亲,他不仅以种地的方式养育了我,还让

31、我在最平常的劳作中,体会到了生命的美好。父亲就是养育我的“大地”,那里有“大儿锄豆滨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喜乐福景;又有“翻空白乌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的诗情画意;更有“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殷切希望、谆谆教诲和良苦用心。春天来了,阳光明媚而温暖,微风拂过的绿海,摇曳着沙沙声响,我似乎嗅到了大地的馨香,仿佛看到了寸发雪白的老父亲。(选自新青年2017年第4期,有删减)16. 标题“大地的馨香”有何含义?17. 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第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18. 第段中“这倒让我有些愧疚。”我为什么会心生愧疚?19.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2、答案】16. 春天的大地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散发出花草的馨香。父亲就像大地,他对我的殷切希望和谆谆教诲让我嗅到了馨香,体会到生命的美好。17.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喻成“一把剪刀”,将嫩芽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18. 年少时,父亲催“我”下地,“我”不理解父亲的用意,极不愿意;“我”没能及时领会父亲“读书和种地是一码事儿”话语的含义;过了不惑之年,“我”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话,但已错过年少时光。19. 勤劳: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还是一刻也不闲地从事着农事;关爱儿子、富有教育智慧:在“我”年少时就教育“我”读书与种地是一码事儿的道理,带着“我”下地,激励

33、“我”的成长,让我体会劳作的艰辛与不易,感悟生命的本真,更加珍惜青春读书的好时光。【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题目的含义。题目含义解题技巧:先思考表层含义,即内容概括。在理解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即揭示主旨。标题“大地的馨香”表面指春天的大地上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活力,散发着馨香;实际上将父亲比作大地,写出了给了“我”殷切希望和谆谆教诲。【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解析时先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第段画线句是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喻成“

34、一把剪刀”,将嫩芽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18题详解】本题考查是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根据第段“那时的我,睡不醒,又极不情愿”和第段“劳作中,我经常回想,读书和种地怎么会是一码事呢?”可知,年少时,父亲催“我”下地,“我”不理解父亲的用意,极不愿意,“我”为不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而愧疚;根据第第段“我和父亲一同劳作,让年少并无多少体力的我去体会劳作的艰辛与不易,感悟生命的本真,让我更加珍惜青春读书的好时光,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可知,“我”在劳作中体会到了“劳作的艰辛与不易”,感悟到了“生命的本真”,以至于更加珍惜

35、时光,珍惜生命的美好。“我”在为没能及时懂得这些道理,错过生命中众多美好时刻而愧疚。【19题详解】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时可以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第段“早晨,刚刚起床,昨夜还睡在身旁的父亲没了踪影。父亲年事已高,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还是一刻也不闲地从事着农事,近乎于乐此不疲”可知,父亲即使在退休的年龄也仍旧坚持下地干活,可见他是一个勤劳的人;根据第段“我在初中读书时,不论学习有多紧

36、张,父亲总是不管不顾,甚至不近人情地叫我一同下地”可知,父亲在“我”年少时他带着“我”下地为的是教育“我”读书与种地是一码事儿的道理,激励“我”的成长,让“我”更加珍惜青春读书的好时光。可见,父亲是一个关爱儿子、富有教育智慧的人。 四、作文(50分)任选下面一题作文。(50分)20. 题目:这段记忆温暖了我要求: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答案】范文这段记忆温暖了我记忆中的童年,像一副厚厚的相册,尘封许久。蓦地,翻出这厚厚的一沓相册,轻轻拭去封面上的灰尘,翻开它,往事如云烟般又重现在脑海之中,

37、那是一段温暖的记忆。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窗外,北风呼啸,寒风刺骨。这雪,一点儿也不可爱。“哐当”。费力地关上窗户,厚厚的玻璃阻挡着寒流的侵袭,可还是有一丝寒流狡诈的钻过缝隙,爬到我的脖子上,令我忍不住直哆嗦。桌子上,一张卷子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试题。面对着又多又难的作业,我忍不住打了个呵欠,睡意在这一瞬袭来,头脑昏昏沉沉的,上下眼皮互相打架。忽的,又一阵寒风,透过缝隙,钻进我的脖子,睡意顿消。握紧手中的笔,在心里为自己喊一声,加油!继续把头扎进题海之中,不知疲倦地努力着。“吱呀”屋门打开了一道小缝,一道亮光透过门缝照了进来。缝隙,一双充满倦意又充满慈爱的双眼,正在细细地打量着客厅,扫视了一遍

38、后,才蹑手蹑脚地溜进客厅。动作娴熟地把一个杯子放在桌子上,打开杯盖儿,轻轻地吹了吹。顿时,一股浓郁的奶香,弥漫整个房间。望着那个窗户关得很紧的屋子,若有所思,随即会心一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眼中充满了慈爱。请悄悄地返回自己的屋子,随后,一双冻得通红,长满冻疮的手,轻轻地关上房门。沉浸在题海之中,乐此不疲,右手在不知疲倦地验算,左手在桌子上,搜索着,找到了一个杯子。你开口而已,却发现,杯子早已空了。“哐哐。”我的小屋门总算打开了,揉了揉朦胧的双眼,轻轻走到客桌边。遇到杯热茶,却发现,不知何时,桌上有一个装满了水的茶杯,还是温热的。和现成的吧,不倒了!空杯子被孤零地放在桌放在桌子上,拿起这杯“热茶

39、”,转身回去,关上小木门。右手依旧在验算,左手拿着茶杯,喝着甜甜的热茶,温暖,在不知不觉间驻进我的内心。这茶,莫不是加糖了?为何会有甜味呢?思索着,思索着,思索着,卷子已在不知不觉间做完了,一股睡意忽然袭来。第二天一早,甩了甩昏沉的大脑,看了看昨晚用过的茶杯,残留着一股淡淡的奶香。顿时,我愕然。这个杯子,好像是妈妈的吧。蓦地,我恍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犹如温暖的化身,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温暖了,即使用尽一生一世,也无法回报,但是,我会把这份温暖刻在我的记忆里,永不磨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一、审题立意。要求以“这段记忆温暖了我”为题,写一篇作文。“温暖”这个词已经

40、指定了关于“这段记忆”带来的情绪感受,是能够给自己感动、愉悦、内心舒适的。“这段记忆”专指某一特定时间,时间跨度不能很长,最好是一个生活片段。本篇作文的核心表现对象要求叙述清楚“这段记忆”是什么样的内容,为什么会给自己带来“温暖”的情感体验。这一主题比较贴合学生日常生活,有利于学生的叙事和情感的生发。二、选材构思。“以记叙、描写为主”,因而选用记叙文的文体形式是比较好操作的。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场景来书写,比如辛苦准备比赛,但因为意外失利,原本以为会遭到同伴们的指责,没想到获得的反倒是关心和安慰;在一家人的出游过程中,原本少言木讷的父亲却始终记得关于“我”的日常喜好,对“我”在细微处施以关

41、心在写作内容的处理上,除了要讲清楚事情外,还要着重塑造与“这段记忆”有关的人物形象,凸显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在作文的写法上,最好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细节描写的方法等突出主题;在表达方式上,应该以叙述为主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2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根据材料的一句或几句话,确定中心,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可以记叙经历,抒发

42、感情,发表见解等等。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答案】范文改变自己有些人心怀远大理想,努力奋斗,最终得到丰厚的回报。有些人同样心怀远大抱负,却空想不做,最终一事无成。在英国最古老的建筑物旁,有一块墓碑,碑文写道:“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将行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就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会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43、;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有多少人就像这座墓的主人一样,一辈子空想改变环境,却不想改变自己,最后碌碌无为。改变自己,从根本上说是对自己的再认识和再创造。每一个人都会有过改变周围环境的想法,当你发现自己为了目标需要做出改变时,这说明你已经有了清醒的头脑。能够意识到自己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才能更好的活着。这是对自我认识程度的提升。这种提升是我们需要的,而在这种再认识的驱使下,你对自己做出了再创造,能改变自己的人是不平凡的人,这种再创造有助于以后的生活。当我们面对逆境和坎坷,能意识到需要改变并能立刻付诸行动,就能够达到“改变”的境界了。有些改变是因为达到目标的方法不对。鲁迅先生看到人们

44、在病痛的折磨下而含恨离世,他想如果能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医治病人,也许人民的生活会好起来。于是他不辞辛苦飘洋去往日本学医。他很努力,只希望早日学成,回国去抢救那些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但自从他在课上看到纪录片中中国人目睹自己的同胞受到侵略者迫害而毫无反应地令人吃惊的一幕时,他改变了他的认识。他不再热衷于学医,而是拿起锋利的毛笔与侵略者做抗挣。“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鲁迅抱着这种想法从仙台回到祖国,立志于改变人们的思想,让人民觉醒!他弃医从文,先改变了自己,然后用自己的笔唤醒了无数的中国人。进而改变了整个国家

45、。以不变应万变的日子已经结束了。变,才是永恒的法则。改变自己,才可以将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历久弥香的琼浆,才可以使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梦想筑成固若金汤的铁壁铜墙。【解析】【详解】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1.审题立意。材料作文的关键是读懂材料,让思考从材料中得出。可以先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再由这些关键词句作深入透析,体现自己的思考。仔细研读材料可知,这几句话都与“改变”有关,“改变”的意思是对现状的不满,在当下通过学习做出调整和变化,使在未来实现想要的结果。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围的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快乐起来。这应是创作文章时的主旨。2.文体选择。记叙文或议论文均可,选择自

46、己最擅长的文体即可。如果写成记叙文的话,文首开篇点题,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文中记事写人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来表现主旨。文未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并与第一段形成前后呼应。如果写成议论文的话,文首可引出论题或论点。然后采用几个分论点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文末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发现号召。3.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4.素材示例。陶渊明饱读诗词,熟稔书经。为的是榜上有名,光宗耀祖,达官显贵。但当他发现他的傲骨不能使他为五斗米这要时,他毅然决然的挂印辞官,归隐田园,与菊为邻。虽然仕途不复,但他高洁的志向却被历史所赏识,为后人所铭记。当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白鹿,骑访名山时,他改变了自己。无法一展鸿鹄之志,只得改变自己的志向,寄情于山水间,纵览名山大川。虽然未能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梦,但却造就了半个诗歌的盛唐,为后人所传颂。他们改变自己,不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