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43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
2、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
3、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注】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刘瑾:明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诇(xing):刺探,侦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天资异
4、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B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C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D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文中的“弱冠”指将要成年。B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
5、者,分为三甲,一甲三名,二、三甲各若干名。C兵部,我国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D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不畏强权。他曾因上奏章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B王守仁擅长军事。上杭一战中,他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制敌获胜。C王守仁精于计谋。在平定朱宸濠叛乱时,王守仁审时度势,使用反间计迷惑了朱宸濠。D王守仁博学勤思,最终悟得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的道理,就以此创立了阳明学派。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守仁因俗化导,
6、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2)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太宗尝谓侍中魏征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征曰:“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贞观十五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
7、笔,君举必记。”黄门侍郎刘洎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亦记之矣。”太宗以为然。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二十三年,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诸葛,朕之后事,一以委卿。”永徽六年,高宗将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及遂良以筹其事。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无愆妇德。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臣曰: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愚臣上忤圣颜,罪合万死,但愿不负先朝厚恩,何顾性命!”遂良致笏于殿陛,曰:“还
8、陛下此笏。”乃解巾叩头流血。帝大怒,令引出。长孙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加刑。”翌日,帝谓李勣曰:“册立武昭仪之事,遂良固执不从。遂良既是受顾命大臣,事若不可,当且止也。”勣对曰:“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帝乃立昭仪为皇后,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显庆二年,转桂州都督。未几,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选自旧唐书褚遂良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B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C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
9、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D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意思是主持、掌管,“知”与归去来兮辞“知来者之可追”的“知”含义不同。B愆,意思是违背,“愆”与窦娥冤“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的“愆”含义相同。C不豫,天子有疾的讳称,“豫”与谏太宗十思疏“可以尽豫游之乐”的“豫”含义不同。D笏,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有玉笏、象笏等,如项脊轩志“持一象笏至”。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遂良学识广博,
10、精通书法。他的隶书,深受欧阳询和魏征看重。对那些难辨真伪的古书墨迹,他都能详细准确地说出它们的源流出处。B褚遂良忠于职守,秉笔直书。在兼知起居事期间,他向唐太宗表示要忠于职责,即使皇帝有不好的言行也会如实记录。C褚遂良忠直刚烈,深受信任。太宗病危时,召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入内室托付后事,把他们比作汉代的霍光和蜀汉的诸葛亮。D褚遂良不计个人得失,直言敢谏。高宗召集长孙无忌、李勣和褚遂良商量要废立皇后,褚遂良据理力争,终被贬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 (2)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
11、题。刘安世,字器之,魏人。父航。安世少时持论已有识。航使监牧时,文彦博在枢府,有所闻,每呼安世告之。安世从容言:“王介甫求去,外议谓公且代其任。”彦博曰:“安石坏天下至此,后之人何可为?”安世拱手曰:“安世虽晚进,窃以为未然。今日新政,果顺人所欲而为人利乎?若不然,公当去所害,兴所利,反掌间耳。”彦博默不应,他日见航,叹奖其坚正。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安世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
12、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货利。其忠孝正直,皆则象司马光。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祐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饶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进左谏议大夫,有
13、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哲宗俯首不语。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宣和六年,复待制,中书舍人沈思封还之。明年卒,年七十八。(节选自宋史刘安世传,有改动)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B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
14、劝为子孙计/C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D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与“会其怒,不敢献”(鸿门宴)的“会”字含义相同。B“以益圣学”与“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的“益”字含义相同。C“安世初除谏官”与“扶辇下除”(苏武传)的“除”字含义不同。D“安世笑谢曰”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谢”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5、( )A刘安世少时很有见识,见解非凡。他不同于文彦博对王安石为政的评价;认为其应去害兴利,文彦博在刘航面前赞扬他坚定正直。B刘安世正身洁己,深受老师影响。他写字不用草书,不喜爱女色和钱财,坚守忠孝正直的品格,这些都是效法老师司马光。C刘安世痛斥奸人,毫不留情。他认为章惇与蔡确、黄履、邢恕互相勾结,蔡确以安州诗指斥皇帝,于是把蔡确放逐到新州。D刘安世身为谏官,敢于直言。对宫中寻求奶妈一事,他上疏进谏,认为皇帝年富力强,还没立皇后,应远离女色,多学习治国之道。4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2)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
16、触忤,祸谴立至。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为太学生。仪凤中,吐蕃数盗边,元忠上封事洛阳宫,言命将用兵之要。高宗善之。迁监察御史。徐敬业举兵,诏元忠监李孝逸军。至临淮,孝逸惧,按兵未敢前。元忠曰:“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 ”孝逸然之,乃部分进讨。时敬业保下阿谿,弟敬猷屯淮阴。元忠曰:“敬猷博徒不知战,且其兵寡易摇,大军临之,势宜克。乘胜进,破之必矣。”孝逸乃引兵击淮阴,敬猷脱身遁,遂进击敬业,平之。迁洛阳令。陷周兴狱当死,以平扬、楚功,得流。岁余,为御史中丞,复为来俊臣所构,流费州。酷
17、吏诛,人多讼元忠者,乃召复旧官。因侍宴,武后曰:“卿累负谤铄,何邪?”对曰:“臣犹鹿也,苟须臣肉为之羹,彼将杀臣以求进,臣顾何辜?”圣历二年,迁检校洛州长史,治号威明。张易之家奴暴百姓,横甚,元忠笞杀之,权豪惮服。为检校左庶子,奏曰:“小人在君侧,臣之罪也。”易之等恨怒,共谮元忠,遂下制狱。中宗复位,迁兵部尚书。武后崩,帝居丧,军国事委元忠裁可,拜中书令,封齐国公。神龙二年,知兵部尚书,当朝用事,群臣莫敢望。安乐公主私请废太子,求为皇太女,帝以问元忠,元忠固称不可,自是语塞。武三思用事,京兆韦月将上书言其恶,帝搒杀之,后莫敢言。王同皎谋诛三思,不克,反被族。元忠居其间,依违无所建明。初,元忠相
18、武后,有清正名,至是辅政,天下倾望,冀正王室,而稍惮权幸,不能赏善罚恶,誉望大减。卒,年七十余。谥曰贞。(选自新唐书列传四十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B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C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D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
19、他将代公/且何辞/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蕃:公元7至9世纪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B淮阴,地名,因在淮河的南面而得名。古代常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C酷吏,中国古代对采用严刑峻法的官吏的称呼,他们常常玩弄法律、草菅人命。D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军令等,其长官是尚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元忠智略超群,通晓军事。在徐敬业举兵作乱时,他监朝廷大军进剿,劝李孝逸勇敢上前,并提出了先打弱敌的策略,最终取得了平叛的胜利。B魏元忠善于为政,被诬下狱。他担任检校洛州长史期间,
20、张易之的家奴残害百姓,他就将其逮捕并打死,因此受到张易之等人的诬陷,被抓进了监狱。C魏元忠忠于李唐,抑止邪谋。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企图废掉太子而自己做皇太女,以便将来做女皇帝,魏元忠坚决反对,终使其阴谋未能得逞。D魏元忠顺从权势,晚节有亏。他晚年辅政时期,皇帝打死进谏的韦月将,王同皎谋诛武三思失败而被灭族,他身为重臣不敢直言,有负清正之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敬猷博徒不知战,且其兵寡易摇,大军临之,势宜克。(2)天下倾望,冀正王室,而稍惮权幸,不能赏善罚恶,誉望大减。5魏元忠回答武后问话时所解释的表面原因是什么?实际原因是什么?专题43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的
21、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
22、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
23、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注】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刘瑾:明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诇(xing):刺探,侦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
24、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B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C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D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文中的“弱冠”指将要成年。B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者,分为三甲,一甲三名,二、三甲各若干名。C
25、兵部,我国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D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不畏强权。他曾因上奏章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B王守仁擅长军事。上杭一战中,他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制敌获胜。C王守仁精于计谋。在平定朱宸濠叛乱时,王守仁审时度势,使用反间计迷惑了朱宸濠。D王守仁博学勤思,最终悟得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的道理,就以此创立了阳明学派。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2)守仁病
26、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答案】1C2A3D4(1)王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加以教化、引导,这些少数民族人民很高兴,大家一起砍伐树木建造房子给守仁居住。(2)守仁(后来)病得很厉害,上书请求告老回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王守仁天资异常聪敏。十七岁时拜访上饶人娄谅,和他讨论朱子推究事理的主要意思。回家后,每日端坐,研读五经。他在阳明洞中建造住室,广泛阅读程、朱两家的学说,几年下来没有什么收获。“年十七”是“谒上饶娄谅”的时间,作状语修饰后者,中间不能断开;且“上饶”是地点,“娄谅”是人名,“上饶娄谅”,
27、共同作“谒”的宾语,句意完整,不能断开,排除AB。“讲读”所接宾语是“五经”,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文中的弱冠指将要成年”说法错误。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没到壮年,叫作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的年纪。文中应指二十岁,已经成年。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D.“就以此创立了阳明学派”理解错误,“阳明学”不是凭借“当自求诸心”而建立的。文章最后只是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无法说明是凭借“当自求诸心”而建立的。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因”,根据;“化导”,教
28、化引导;“相率”,一起;“为”,建造;“栖”,使动用法,让居住。(2)“病甚”,病得很厉害;“疏”,上疏;“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举”,举荐;“自代”,宾语前置,代替自己;“俟”,等候。参考译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王守仁十五岁时,曾到居庸关、山海关访问客人,放眼观览山川壮美。二十岁乡试考中,学业大有长进。只是更加喜欢谈论军事,并且擅长射箭。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不久授官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上奏章营救,刘瑾发怒,把他杖打四十军棍,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一带群山连绵,苗族、僚族人杂居。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加以教化、领导,这些少数民族人民很高兴,大
29、家一起砍伐树木建造房子给守仁居住。刘瑾伏诛后,守仁调任庐陵知县。兵部尚书王琼一向以为守仁是个奇才。十一年八月(因为他的推荐)守仁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正当此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而起。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又佯装撤兵,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俘虏、杀伤七千多敌人。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造反。王守仁于是召集众人商议说:“朱宸濠假如出兵沿长江顺流东下,那么南都就无法防守。我想用计阻挠他们,至少十天内没有忧患。”于是他派出很多间谍,用檄文传命府县说:“都督许泰、郤永率领边疆部队,都督刘晖、桂勇率领京城部队,各四万人,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领自己的部队合计十六万
30、人,直接攻打南昌。”又写了封在蜡丸中的密信送交朱宸濠的丞相李士实、刘养正,内中说到他们归国的诚心,然后让间谍泄漏信的内容,朱宸濠果然心中怀疑。十多天后侦察得知朝廷和地方部队并没来到,才明白是王守仁欺骗了他。七月初一日,(朱宸濠)留宜春王据守本营,胁迫他的部下六万人,袭击攻下九江、南康,然后兵出长 江,逼近安庆。有人请出兵援助安庆,王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被敌军占有,我们越过南昌和敌人在江面上相持,九江、南康两郡兵力断我后路,这样将会腹背两面受敌。不如直接攻打南昌,敌人守备空虚,我军进攻必胜。朱宸濠听到南昌被攻下,一定会解围自救。我们在湖中迎击他们,没有不能取胜的。”大家说“好”。
31、宸濠果然从安庆撤兵而回,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官军用小船载着柴草,乘着风势放火。朱宸濠的船搁浅,仓卒间换船逃跑,被(王守仁部下的士兵)追上活捉。总共三十五天朱宸濠的叛乱就被平定了。守仁(后来)病得很厉害,上书请求告老回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走到南安就病死了,终年五十七岁。王守仁天资异常聪敏。十七岁时拜访上饶人娄谅,和他讨论朱子推究事理的主要意思。回家后,每日端坐,研读五经。他在阳明洞中建造住室,广泛阅读程、朱两家的学说,几年下来没有什么收获。贬官于龙场,荒僻之地,无书可读,天天思索旧有知识。(一天),忽然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己心,而不应当求之
32、于外物,(他)慨然感叹说:“道就在这里呀。”从此深信不疑。当世学者聚集在一起跟从他,所以社会上有“阳明学”的称法。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太宗尝谓侍中魏征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征曰:“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贞观十五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
33、“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黄门侍郎刘洎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亦记之矣。”太宗以为然。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二十三年,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诸葛,朕之后事,一以委卿。”永徽六年,高宗将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及遂良以筹其事。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无愆妇德。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臣曰: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愚臣上忤圣颜,罪合万死,但愿不负先朝厚恩,何顾性命!”
34、遂良致笏于殿陛,曰:“还陛下此笏。”乃解巾叩头流血。帝大怒,令引出。长孙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加刑。”翌日,帝谓李勣曰:“册立武昭仪之事,遂良固执不从。遂良既是受顾命大臣,事若不可,当且止也。”勣对曰:“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帝乃立昭仪为皇后,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显庆二年,转桂州都督。未几,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选自旧唐书褚遂良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B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
35、C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D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意思是主持、掌管,“知”与归去来兮辞“知来者之可追”的“知”含义不同。B愆,意思是违背,“愆”与窦娥冤“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的“愆”含义相同。C不豫,天子有疾的讳称,“豫”与谏太宗十思疏“可以尽豫游之乐”的“豫”含义不同。D笏,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有玉笏、象笏等,如项脊轩志“持一象笏至”。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6、( )A褚遂良学识广博,精通书法。他的隶书,深受欧阳询和魏征看重。对那些难辨真伪的古书墨迹,他都能详细准确地说出它们的源流出处。B褚遂良忠于职守,秉笔直书。在兼知起居事期间,他向唐太宗表示要忠于职责,即使皇帝有不好的言行也会如实记录。C褚遂良忠直刚烈,深受信任。太宗病危时,召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入内室托付后事,把他们比作汉代的霍光和蜀汉的诸葛亮。D褚遂良不计个人得失,直言敢谏。高宗召集长孙无忌、李勣和褚遂良商量要废立皇后,褚遂良据理力争,终被贬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 (2)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答案】
37、1C2B3A4(1)太宗曾经拿出帝王府库中的金帛,以重金购求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天下的人争相携带古代书法前往朝堂献给太宗。(2)褚遂良先后进谏的以及陈述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奏章数十次上奏,多被太宗采纳。【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的起居郎,就是古代的左右史,记录人君的言行事迹,而且记录善恶,作为鉴戒,或许可以令人主不做不合礼法的事情。我没有听说过皇帝亲自阅读起居录的事情。“左右史”即“左史”“右史”,为古官职名,后面断开,排除BD。“庶几”是表示希望的语气词,意为“或许可以”,根据句意,宜置于句首,不宜在句末,排除AD。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理
38、解实词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B.“含义相同”错误,“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的“愆”意为“罪过”;句意:可怜我窦娥被官府糊里糊涂地判了死罪。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他的隶书,深受欧阳询和魏征看重”错,文中相关内容“欧阳询甚重之”是欧阳询看重褚遂良本人;“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是魏征认为褚遂良下笔遒劲,很得王逸少(王羲之)书体的真髓,选项表述于文无据。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赍”,携带;“诣阙”,前往朝堂。(2)“陈”,陈述;“便宜”,有利国家、合乎时宜之事;“上”,上奏;“见”,被。参考译文:褚遂良广泛地涉
39、猎文史,特别擅长隶书,他父亲的朋友欧阳询非常看重他。太宗曾经对侍中魏征说:“虞世南死后,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魏征说:“褚遂良下笔遒劲,很得王逸少(王羲之)书体的真髓。”太宗曾经拿出帝王府库中的金帛,以重金购求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天下的人争相携带古代书法前往朝堂献给太宗,当时没有谁能分辨这些墨迹的真伪,褚遂良详细论述它们的源流出处,没有一点错误。贞观十五年,褚遂良调任谏议大夫,兼管记录皇帝起居的事务,太宗曾经问他说:“你掌管记录(我的)起居,记录了什么事,我作为皇帝大概能看吧?”褚遂良回答说:“现在的起居郎,就是古代的左右史,记录人君的言行事迹,而且记录善恶,作为鉴戒,或许可以令人主不做不合礼法
40、的事情。我没有听说过皇帝亲自阅读起居录的事情。”大宗说:“朕有不好的事,你也必定记下它吗?” 褚遂良说:“坚守原则不如坚守职分,我的职责是秉笔直书,陛下的一举一动我都会记下来。” 黄门侍郎刘洎说:“即使褚遂良不记,天下百姓也会记下来的。” 太宗认为这话说得对。褚遂良先后进谏的以及陈述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奏章数十次上奏,多被太宗采纳。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病危,召褚遂良及长孙无忌进入他的卧室,对他们说:“你们忠直刚烈,朕都记在心里。从前汉武帝委托霍光,刘备委托诸葛亮,朕的后事一切都委托你们。”永徽六年,高宗准备废黜王皇后,册立昭仪武氏则天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及褚遂良一起策划这事。褚遂良说
41、:“皇后出自名门,先朝的时候所娶,服侍先帝,没有违背妇德。先帝身体有病,拉着陛下的手,对我说:我的好儿好妇,现在准备托付给你。陛下亲耳听到先帝的善言,言犹在耳。此后没有听说皇后有过失,恐怕不能废黜她。臣今天不敢曲从,上违先帝的遗命,只希望陛下再三思考审察。愚臣触犯了圣上的尊严,罪该万死,只愿不辜负先朝的厚恩,哪里还顾惜性命!”褚遂良把上朝时拿的笏放到殿前的台阶上,说:“还陛下这个笏。”于是解下头巾叩头流血。高宗大怒,命令拉褚遂良出殿。长孙无忌说:“遂良受先朝遗诏为顾命大臣,即使有罪也不宜施加刑法。”第二天,皇帝对李勣说:“册立武昭仪的事情,褚遂良固执不从。褚遂良是受到先帝临终重托的大臣,这个事
42、情如果不行,应当暂且停下来。”李勣回答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不应当问外人。”高宗于是册立武昭仪为皇后,贬谪褚遂良为潭州都督。显庆二年,褚遂良转任桂州都督。没有多久,又被贬为爱州刺史。第二年,褚遂良死在任上,终年六十三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安世,字器之,魏人。父航。安世少时持论已有识。航使监牧时,文彦博在枢府,有所闻,每呼安世告之。安世从容言:“王介甫求去,外议谓公且代其任。”彦博曰:“安石坏天下至此,后之人何可为?”安世拱手曰:“安世虽晚进,窃以为未然。今日新政,果顺人所欲而为人利乎?若不然,公当去所害,兴所利,反掌间耳。”彦博默不应,他日见航,叹奖其坚正。登进士第,不就选
43、。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安世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货利。其忠孝正直,皆则象司马光。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祐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章惇以强市昆山民
44、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饶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哲宗俯首不语。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宣和六年,复待制,中书舍人沈思封还之。明年卒,年七十八。(节选自宋史
45、刘安世传,有改动)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B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C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D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与“会其怒,不敢献”(鸿门宴)的“会”字含义相同。B“
46、以益圣学”与“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的“益”字含义相同。C“安世初除谏官”与“扶辇下除”(苏武传)的“除”字含义不同。D“安世笑谢曰”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谢”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安世少时很有见识,见解非凡。他不同于文彦博对王安石为政的评价;认为其应去害兴利,文彦博在刘航面前赞扬他坚定正直。B刘安世正身洁己,深受老师影响。他写字不用草书,不喜爱女色和钱财,坚守忠孝正直的品格,这些都是效法老师司马光。C刘安世痛斥奸人,毫不留情。他认为章惇与蔡确、黄履、邢恕互相勾结,蔡确以安州诗指斥皇帝,于是把蔡确放逐到新州。D刘安
47、世身为谏官,敢于直言。对宫中寻求奶妈一事,他上疏进谏,认为皇帝年富力强,还没立皇后,应远离女色,多学习治国之道。4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2)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答案】1C2B3B4(1)跟从司马光学习,咨询尽心立身行事的要旨,司马光用诚实的美德教导他,并令他从不说假话开始。(2)如果就任这个官职,必须使眼睛变亮,使胆子变大,用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职责,倘或有所触犯忤逆,罪过立即到来。【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梁师成当权,有生杀予夺的权势,内心折服刘安世的贤能,找到曾经在刘安世身边做过事的小吏吴默,派他持信来,以马上重用引诱刘安世,吴默就劝刘安世替子孙打算。“死人”是“生”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B;“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是“者”引导的定语后置句,“尝趋走前后者”是“小吏吴默”的定语,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以益圣学”的“益”是动词,增加。句意: